最新一期的国家宝藏,新疆博物馆拿出了自己的镇馆之宝之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丝帛护臂,而演绎这一国宝传奇的则是92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蓝天野老爷子,他饰演了西汉名将赵充国,讲述了赵充国72岁挂帅征讨西羌的传奇故事。
说到西汉的武将,我们往往会想到的是卫青、霍去病,甚至是李陵、李广利,知晓赵充国的却很少。那么这位年过七十还挂帅出征的老将军到底有什么样的人生呢?小编将为你一一讲述。
赵充国,字翁孙,公元前137年出生于陇西,后随家族搬迁到了湟中地区。西汉武帝时期,全民尚武。年轻的赵充国也是如此,自幼习武,擅长骑射,练得一身好武艺。除了练习骑射之外,他还爱读兵法,颇有谋略。在当地颇有勇武之名。自然而然的成年之后,他参加当地军队,成为一名骑士。由于他弓马娴熟,又熟读兵法,同时,家境清白,也就是汉代所说的良家子,被地方举荐加入了皇帝的亲卫军——羽林军。
前121年汉武帝发动河西之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进击河西走廊,向匈奴发起突然袭击,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歼敌4万余人。而年仅16岁的赵充国也在这次出征的队伍中,这是他参加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发动了漠北之战,取得了对匈奴的第三次重大胜利。随后,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设立了河西四郡,同时从内地移民70余万到北方边地,在当地设立团官,负责屯垦。赵充国也就是在此时,受命到当地参加屯垦。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令史上有名帝王而是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赵充国被任命为假司马,随李广利出征。李广利也是个水货,出兵不久落入了匈奴人的圈套,3万大军被匈奴10万大军重重包围。面对匈奴大军,李广利也是束手无策,多次出击,虽然击杀了一万余人,但还是无法突围。时间长了,汉军的粮草越来越少,逐渐开始断粮了。伤兵、病兵也越来越多,眼看着士气越来越低,照这样下去,就要全军覆没了。此时,历史选择了赵充国,赵充国主动请缨,亲自挑选一百多名勇猛之士,在一顿饱餐之后,全副武装,冲向匈奴大军,他率领这一百余名勇士,在匈奴阵中反复冲杀,受伤达二十几处,浑身是血,宛如常山赵子龙一般,在敌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李广利率大军趁机突围,全军得以突围脱险。
此战之后,李广利在给汉武帝上表中,详细描述了赵充国的勇武,并为其请功。汉武帝本身就是一个对勇武之人特别喜欢的人。接到奏报后,下旨接见了赵充国,并且亲自查看了赵充国的伤口,看完之后,不禁感慨道:“真乃我大汉勇士!”随后封赵充国为中郎,不久又提升他为车骑将军长史。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发布《轮台诏》,赵充国被封为天水都尉,前往河西走廊屯田。到达河西走廊后,赵充国一面屯田,一面抵御匈奴骚扰。他重新设立烽火台,选拔精锐部队组成骑兵。同时由于他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很是了解,他采取分化政策,结交周围亲近汉朝的部落,打击敌视汉朝的部落。在他镇守河西期间,多次击溃匈奴人的骚扰,使得匈奴人不再敢轻易寇边。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不久,武都郡的氐人部落造反,赵充国因熟知边境部落的事务而被任命为大将军护军都尉率军平叛。赵充国很快平定了叛乱,被任命为中郎将,带兵屯守上谷郡,不久后返京,担任水衡都尉。
在汉武帝后期,汉朝对匈奴的压制逐渐降低。等到汉昭帝继位后,匈奴逐步恢复了元气,多次骚扰边境。公元前81年,赵充国受命统兵出击河西走廊,大破两万匈奴骑兵,斩俘万人,并且生俘了他们的头领西祁王。这次对匈奴的大胜,是汉武帝后期以来对匈奴取得的一场重大胜利,此战的战果与意义不亚于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的大胜,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此胜,匈奴再次屈服,再次与汉朝通好,并且释放了大批被扣押的汉朝使臣,包括著名的塞北牧羊的苏武。此战之后,赵充国被封为后将军,同时仍兼任水衡都尉。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拥立了汉宣帝刘病已,因拥立有功,被封为营平侯。公元前73年,赵充国被任命为蒲类将军,带领三万多骑兵征讨匈奴。他率军长驱直入,奔袭一千八百多里,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战后被封为后将军、少府。公元前72年,匈奴单于出兵十万余众准备进攻乌孙,乌孙向汉朝求援,汉宣帝命赵充国率四万骑兵驰援乌孙,匈奴听到这一消息后,还未等汉军到达,就吓得率军退了回去。
匈奴人虽然无力南下,但是却也不甘心俯首就擒。他们不断的鼓动西汉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发动叛乱。而在这些边地部落中,对汉朝最为敌视的当数先零部落,他们与匈奴通使,与诸羌结盟,对汉朝威胁越来越大。公元前61年,朝廷派义渠人安国前往羌地巡视边军,安抚诸羌。义渠安国到了羌地之后,没有遵循赵充国安抚为主、恩威并施的建议,他直接将先零部落的首领召集到一起,并将其中平时桀骜不驯的几个首领直接拉出去给砍了,又纵兵偷袭先零领地。先零部落举旗造反,而与他们结盟的诸羌部落也对汉朝如此做法很是不满,跟着先零一起造反,四处攻打各地城池,一路烧杀抢掠。义渠安国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退回了令居城,急急忙忙的向朝廷求救。
汉宣帝急忙着急朝臣商讨对策。此时的赵充国已是年过七旬之人。汉宣帝认为赵充国是廉颇老矣,希望他能推荐一位将领平叛。七十余岁的老将军却不以为然,他向汉宣帝上奏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边地部落了,此次出征还是老丞最为合适。
汉宣帝答应了老将军的请求,当年四月,老将军赶赴金城,集结军队,准备平叛。到达金城后,很快集结了一万精兵,赵充国率领一万精兵向西部都尉府行军。一路上,他放出侦察兵,为大军探路,使得叛军多次偷袭不成。面对敌人小股骚扰,他坚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策略,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把敌人打疼。大军到达都尉府后,赵充国命令大军就地安营扎寨,固守不出。一方面以威信招降,分化羌人部落,以图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另一方面让士兵开荒种地,就地屯田。赵充国的策略威力慢慢实现,羌人慢慢地开始了互相猜忌、互相怨恨,矛盾愈演愈烈。此时,他又下令,叛军杀叛军归降者可按将功补过处理,这使得叛军首领之间大打出手,最终不得不全都投靠了汉军。赵充国不仅兵不血刃的平定了叛乱,并且为后人留下了屯田治边的宝贵财富。
公元前52年,八十六岁的赵充国去世,谥号壮侯。为表彰他的功勋,皇帝将其肖像置于未央宫麒麟阁中,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