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是蓝天野在国家宝藏中扮演的赵充国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他是蓝天野在国家宝藏中扮演的赵充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佐莯铲史 访问量:2775 更新时间:2024/1/6 11:08:40

最新一期的国家宝藏,新疆博物馆拿出了自己的镇馆之宝之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丝帛护臂,而演绎这一国宝传奇的则是92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蓝天野老爷子,他饰演了西汉名将赵充国,讲述了赵充国72岁挂帅征讨西羌的传奇故事。

说到西汉的武将,我们往往会想到的是卫青、霍去病,甚至是李陵李广利,知晓赵充国的却很少。那么这位年过七十还挂帅出征的老将军到底有什么样的人生呢?小编将为你一一讲述。

赵充国,字翁孙,公元前137年出生于陇西,后随家族搬迁到了湟中地区。西汉武帝时期,全民尚武。年轻的赵充国也是如此,自幼习武,擅长骑射,练得一身好武艺。除了练习骑射之外,他还爱读兵法,颇有谋略。在当地颇有勇武之名。自然而然的成年之后,他参加当地军队,成为一名骑士。由于他弓马娴熟,又熟读兵法,同时,家境清白,也就是汉代所说的良家子,被地方举荐加入了皇帝的亲卫军——羽林军。

前121年汉武帝发动河西之战,骠骑将军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进击河西走廊,向匈奴发起突然袭击,在短短的6天内连破匈奴五王国,歼敌4万余人。而年仅16岁的赵充国也在这次出征的队伍中,这是他参加的第一场重大战役。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又发动了漠北之战,取得了对匈奴的第三次重大胜利。随后,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设立了河西四郡,同时从内地移民70余万到北方边地,在当地设立团官,负责屯垦。赵充国也就是在此时,受命到当地参加屯垦。

公元前99年,汉武帝命令史上有名帝王而是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赵充国被任命为假司马,随李广利出征。李广利也是个水货,出兵不久落入了匈奴人的圈套,3万大军被匈奴10万大军重重包围。面对匈奴大军,李广利也是束手无策,多次出击,虽然击杀了一万余人,但还是无法突围。时间长了,汉军的粮草越来越少,逐渐开始断粮了。伤兵、病兵也越来越多,眼看着士气越来越低,照这样下去,就要全军覆没了。此时,历史选择了赵充国,赵充国主动请缨,亲自挑选一百多名勇猛之士,在一顿饱餐之后,全副武装,冲向匈奴大军,他率领这一百余名勇士,在匈奴阵中反复冲杀,受伤达二十几处,浑身是血,宛如常山赵子龙一般,在敌军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李广利率大军趁机突围,全军得以突围脱险。

此战之后,李广利在给汉武帝上表中,详细描述了赵充国的勇武,并为其请功。汉武帝本身就是一个对勇武之人特别喜欢的人。接到奏报后,下旨接见了赵充国,并且亲自查看了赵充国的伤口,看完之后,不禁感慨道:“真乃我大汉勇士!”随后封赵充国为中郎,不久又提升他为车骑将军长史。

公元前89年,汉武帝发布《轮台诏》,赵充国被封为天水都尉,前往河西走廊屯田。到达河西走廊后,赵充国一面屯田,一面抵御匈奴骚扰。他重新设立烽火台,选拔精锐部队组成骑兵。同时由于他从小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很是了解,他采取分化政策,结交周围亲近汉朝的部落,打击敌视汉朝的部落。在他镇守河西期间,多次击溃匈奴人的骚扰,使得匈奴人不再敢轻易寇边。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汉昭帝刘弗陵继位。不久,武都郡的氐人部落造反,赵充国因熟知边境部落的事务而被任命为大将军护军都尉率军平叛。赵充国很快平定了叛乱,被任命为中郎将,带兵屯守上谷郡,不久后返京,担任水衡都尉。

在汉武帝后期,汉朝对匈奴的压制逐渐降低。等到汉昭帝继位后,匈奴逐步恢复了元气,多次骚扰边境。公元前81年,赵充国受命统兵出击河西走廊,大破两万匈奴骑兵,斩俘万人,并且生俘了他们的头领西祁王。这次对匈奴的大胜,是汉武帝后期以来对匈奴取得的一场重大胜利,此战的战果与意义不亚于卫青和霍去病对匈奴的大胜,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此胜,匈奴再次屈服,再次与汉朝通好,并且释放了大批被扣押的汉朝使臣,包括著名的塞北牧羊的苏武。此战之后,赵充国被封为后将军,同时仍兼任水衡都尉。

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他与霍光一起拥立了汉宣帝刘病已,因拥立有功,被封为营平侯。公元前73年,赵充国被任命为蒲类将军,带领三万多骑兵征讨匈奴。他率军长驱直入,奔袭一千八百多里,杀死匈奴数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战后被封为后将军、少府。公元前72年,匈奴单于出兵十万余众准备进攻乌孙,乌孙向汉朝求援,汉宣帝命赵充国率四万骑兵驰援乌孙,匈奴听到这一消息后,还未等汉军到达,就吓得率军退了回去。

匈奴人虽然无力南下,但是却也不甘心俯首就擒。他们不断的鼓动西汉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发动叛乱。而在这些边地部落中,对汉朝最为敌视的当数先零部落,他们与匈奴通使,与诸羌结盟,对汉朝威胁越来越大。公元前61年,朝廷派义渠人安国前往羌地巡视边军,安抚诸羌。义渠安国到了羌地之后,没有遵循赵充国安抚为主、恩威并施的建议,他直接将先零部落的首领召集到一起,并将其中平时骜不驯的几个首领直接拉出去给砍了,又纵兵偷袭先零领地。先零部落举旗造反,而与他们结盟的诸羌部落也对汉朝如此做法很是不满,跟着先零一起造反,四处攻打各地城池,一路烧杀抢掠。义渠安国被打的节节败退,最后退回了令居城,急急忙忙的向朝廷求救。

汉宣帝急忙着急朝臣商讨对策。此时的赵充国已是年过七旬之人。汉宣帝认为赵充国是廉颇老矣,希望他能推荐一位将领平叛。七十余岁的老将军却不以为然,他向汉宣帝上奏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边地部落了,此次出征还是老丞最为合适。

汉宣帝答应了老将军的请求,当年四月,老将军赶赴金城,集结军队,准备平叛。到达金城后,很快集结了一万精兵,赵充国率领一万精兵向西部都尉府行军。一路上,他放出侦察兵,为大军探路,使得叛军多次偷袭不成。面对敌人小股骚扰,他坚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策略,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把敌人打疼。大军到达都尉府后,赵充国命令大军就地安营扎寨,固守不出。一方面以威信招降,分化羌人部落,以图解散羌人各部落联合的计划。另一方面让士兵开荒种地,就地屯田。赵充国的策略威力慢慢实现,羌人慢慢地开始了互相猜忌、互相怨恨,矛盾愈演愈烈。此时,他又下令,叛军杀叛军归降者可按将功补过处理,这使得叛军首领之间大打出手,最终不得不全都投靠了汉军。赵充国不仅兵不血刃的平定了叛乱,并且为后人留下了屯田治边的宝贵财富。

公元前52年,八十六岁的赵充国去世,谥号壮侯。为表彰他的功勋,皇帝将其肖像置于未央宫麒麟阁中,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标签: 赵充国

更多文章

  • 西汉三朝老将赵充国,年过七旬自请出征,成为汉朝中兴第一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赵充国

    汉代中后期,想必大家熟悉的军事将领有李广、卫青、霍去病,而名将赵充国的生平事迹鲜为人知,殊不知他以七十岁的高龄主动请缨出击西羌,不动用一兵一卒成功让西羌臣服。《孙子兵法》把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用兵的最高境界,连孙子自己也没能做到,纵观汉代军事家,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不战而屈人者唯有赵充国。南宋的罗大经认

  • 西汉你不知道的名将,赵充国,军队屯田制的创始人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赵充国

    有一句老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在古代战场上像廉颇,黄忠这样的名将用实际行动很好阐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有些老将它不仅辣,而且还越老越妖,简直都成了战场上的人精。图片来自网络比如咱今天要讲的西汉的著名将领赵充国,提到西汉著名将领,知道大家脑海第一浮现的肯定是卫青霍去病,什么时候出现了赵充国呢?其实也不能

  • 读汉书,跟汉宣帝刘询和西汉名将赵充国学习上下级沟通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赵充国

    读汉书,有一个章节特别印象深刻。我们经常看到的历史剧影视,给我们的一个印象就是,皇帝总是独断专行,一言九鼎。臣子们都是唯唯诺诺,见到皇帝就是下跪,磕头,大气也不敢出。可是,汉书中关于汉宣帝刘询和名将赵充国的工作交流,却让人感觉到就是一个普通的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既有对国家大事的一丝不苟,又有同事上下级

  •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大器晚成的赵充国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赵充国

    汉宣帝赵充国书接上回。汉宣帝任命赵充国为主帅。75岁的赵充国领兵5万大军平叛。汉军在6月渡过黄河抵达金城。金城大约有1万多汉军。当时的局势很复杂,羌人叛军大概五万多人,以及其其他部落的盟友。赵充国的策略是必须先将羌部族赶出湟水谷,再分化羌部族的同盟。赵充国派先头部队夜渡黄河。然后构筑防御工事。然后,

  • 看了破胡壮侯陈汤的事迹才明白,有时候口才好,能救自己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陈汤

    西汉元帝时期,有一位西域副都护叫陈汤,他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他的名声,有好有坏,对于他的评价也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他经略西域经验丰富,严明法令,颇有将帅风范,抓住有利时机,矫制发兵击灭郅支单于,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但他为人不孝私德有亏,贪婪爱财,经常受人贿赂,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所以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万里奔袭灭匈奴,中国最霸气斩首行动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陈汤

    序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公元前36年,时任西汉西域副校尉的陈汤发兵斩杀宿敌北匈奴郅支单于,使大汉威名震慑西域,武功远扬四海,这不仅是汉朝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霸气壮举,更是汉民族有史以来最霸气血性的一战。陈汤本人也得以封候拜将,然而宦海沉浮,世事难料,陈汤没有被

  • 陈汤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却因娇旨调兵和收受贿赂黯然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陈汤

    公元前140年1月19日,汉武帝刘彻正式登基,经过了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已经走出了“白登之围”以来的困境。从此开始,汉朝凭借强大的国力,开始调整一系列的内外政策。公元前133年,在汉武帝的运筹帷幄下,马邑之战终于爆发,自此拉开了汉匈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对抗和战争。凭借卫青和霍去病等卓越将领的连番攻势,

  • 假传圣旨攻打匈奴,一路猛攻擒杀单于,大汉猛将陈汤真爷们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陈汤

    战争,是一个国家维护长久的和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国家对战争乐此不疲,我国古代也并不例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但与此同时,这些战争也使得了不少的军事奇才与军事将领崭露头角。如卫青,霍去病以及并不闻名的陈汤等……正是这些将领们为国家的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也正是因为有他们

  • 陈汤假传圣旨,先斩后奏,长途奔袭杀掉匈奴单于后,喊出那句最霸气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陈汤

    汉朝和匈奴交战百年,从汉高祖白登之围的耻辱,到汉武帝时将星们闪耀天空,将匈奴远逐大漠,不足为患。但是到汉元帝时,躲在西域的北匈奴居然把汉朝的使者给杀了!这个消息让和平发展的大汉朝坐立不安,死者为大,汉廷三次向匈奴要回使者的尸体,匈奴的郅支单于不仅不还,竟然用调戏加挑衅的口气回复汉朝:“我在这里住得不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气吞万里如虎的陈汤,如何重振大汉雄威?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陈汤

    在西汉历史上,匈奴和汉朝的关系可以说比较复杂,既有和平的联姻,也有争斗的狼烟。从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开始,西汉就开始以“和亲”的方式暂时维护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西汉却在暗中积蓄实力,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猛将的出现,汉武帝选择转守为攻,连续发动了3次大规模战役:河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