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汤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却因娇旨调兵和收受贿赂黯然收场

陈汤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却因娇旨调兵和收受贿赂黯然收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 访问量:2655 更新时间:2024/1/6 13:58:02

公元前140年1月19日,汉武帝刘彻正式登基,经过了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已经走出了“白登之围”以来的困境。从此开始,汉朝凭借强大的国力,开始调整一系列的内外政策。

公元前133年,在汉武帝的运筹帷幄下,马邑之战终于爆发,自此拉开了汉匈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对抗和战争。凭借卫青和霍去病等卓越将领的连番攻势,匈奴只得一次次后撤,逐渐退出了河套地区,由之前的战略攻势转为了战略守势。

野心勃勃的伊稚斜死后,单于之位由其长子乌维继任,存续了十年的时间。期间,面对汉军的频频出击,匈奴内部的权力体系更迭频繁,乌维死后由詹师庐继任,之后是季父呴犁湖。

为了彻底消除隐患,汉武帝并没有停手的意思,又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并且成功联络了大月氏和大宛国等共同压缩匈奴的生存空间。同时,汉廷还在轮台和渠犁一带积极屯田戍边,巩固这些年来之不易的成果。

由于军事的接连失利,尚武的匈奴人开始质疑大单于的威信力,导致各种矛盾都日益凸显。在围绕新单于的选择问题上,上层权贵和各派势力终于还是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虚闾权渠单于过世后,匈奴内部竟然出现了“五大单于”并立的乱局。经过复杂的博弈,虽然郅支单于勉强胜出,但呼韩邪单于却对此极为愤怒,索性率部投降了汉朝。

面对汉朝和呼韩邪单于的联合打击,匈奴的情势更加危机,只得无奈西迁到了西域一带定居。在此背景下,汉元帝派遣甘延寿和陈汤出使西域各国,希望能共同剿灭匈奴。

由于匈奴人杀戮成性而又极善攻伐,导致西域各国都对此敢怒不敢言。如今,在大汉帝国的支持下,终于形成了同仇敌忾之势。陈汤一看有机可乘,竟然只调集了少量屯田军并借用了车师等国的兵力就击败了匈奴,甚至还砍下了郅支单于的脑袋。据《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记载: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从此以后,泱泱中华一直都流传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言壮语,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接下来,文史不假带您回顾历史,回顾最先喊出这句铿锵之语的陈汤。

陈汤(?——前6年),字子公,山阳郡瑕丘县(今山东省兖州)人,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军事家。因为矫诏出兵而备受争议,遭劾奏后被免为庶人并且徙敦煌和安定,晚年获归长安,死后被追赠为破胡壮侯。

陈汤的出生非常贫寒,家中只靠几亩薄田勉强度日。他自小就异常聪慧,利用一切时机去读书学习,还写得一手好字。不过,由于不善农事而被周围人视为不务正业,甚至还被村民们纷纷排斥。

无奈之下,陈汤只得远赴长安去试试运气,机缘巧合下竟然谋得太官献食丞一职。凭借勤奋好学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他逐渐赢得了富平侯张勃的认可,从此开始出现了人生转机。

公元前47年,汉元帝下诏求贤,张勃便向朝廷举荐了陈汤。就在即将被委以官职时,他的父亲却不幸过世了,迫切希望能够出人头地的他竟然没有即刻回乡奔丧,被朝廷以“不孝”治罪。

由于陈汤在对待匈奴的问题上主张“除恶务尽”,与汉元帝的观点非常契合,重新获得了朝廷的重用,被授予了郎官的职务。

几年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与校尉甘延寿共同出使西域。这次出使的目的,汉朝意图继续构建战略包围圈以限制和打压匈奴。

甘延寿不同于陈汤,他不仅出身名门,而且履历清白,从小就加入羽林军练习骑射。之后,先是担任郎官,后又担任辽东太守和谏议大夫,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之路。

抵达西域后,陈汤迫切希望可以建功立业,于是多次游说甘延寿采取雷霆手段。他认为,匈奴迁徙至此必定会引起乌孙和大宛等国的担心,不如趁其尚未真正立足之际发动我朝屯田的军队和乌孙等国的军队发起攻势。

对于陈汤的建议,甘延寿虽然内心也认为可行,但“无旨调兵”的罪名他实在担不起,于是便以生病为由暂时推托。

不过,陈汤却非常的固执,也非常的大胆。他竟然以矫旨的方式调动了屯田兵和乌孙、车师等国的军队进行集结,准备出兵匈奴。

当甘延寿得知后,已经无法阻止此事,只好默许了陈汤的“壮举”。凭借这七拼八凑的四万多人,他们从温宿国出发一直到达了康居边界,目标直指匈奴王庭。

郅支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已到,恐慌之下准备继续西逃。不过,他担心西域诸国并不会接纳自己,又听闻这次抵达的并非汉军主力,而是四处拼凑的几万弱旅,于是决定坚守城池。

于是,可笑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善于守城的汉朝军队开始攻城,原本善于骑兵的匈奴军队开始守城。结果,郅支单于受伤而死,军侯代理丞杜勋斩取他的首级率众投降。

当捷报传回长安时,汉廷一时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如果大力嘉奖的话,无异于鼓励更多人娇旨用兵;如果严加申饬的话,无异于寒了前方将士的心,这毕竟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大胜。

最终,汉元帝下旨沿途各县都要犒劳路过的得胜之师,但对于甘延寿和陈汤却不置可否。二人班师回朝后,朝廷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

石显匡衡等人认为,甘延寿和陈汤擅自调兵,而且还假托皇帝的旨意,实在是罪该万死。不过,姑念他们杀敌有功,可以从轻发落以儆效尤。

刘向等人却认为,汉匈战争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发展。而且,郅支单于生性残暴,始终都对我朝心怀敌意,甘延寿和陈汤几乎兵不血刃就将其剿杀,实属大功一件。因此,对于他们不仅应该免罪不究,而且还应该大力表彰。

面对意见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汉元帝也变得举棋不定,以至于此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定论。最终,他还是下旨加封甘延寿为义成侯,加封陈汤为关内侯,每人赐予食邑三百户,赏赐黄金一百斤。不过,此事并没有尘埃落定。

在汉成帝刘骜即位后不久,丞相匡衡卷土重来。他在奏疏中提到,陈汤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奉命出使,不待请旨就行事于蛮夷,而且擅自从西域各国夺取财物,就此被罢官夺职后充军入伍。

几年以后,西域地区再次生乱,都护段会宗受到乌孙国军队的攻击。在丞相王商和大将军王凤以及满朝文武数日商议无果后,陈汤被人推了出来,还得到了汉成帝的召见。

长年的行伍生涯,陈汤的身体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也没有了往日的那种进取之心。因此,他向汉成帝表示,朝廷的将相九卿都是能者贤才,自己衰弱多病已经无力策谋国家大事。

面对汉成帝的求贤若渴,陈汤只好表示,现在围攻会宗的乌孙军队不足为患,基本上都是一些乌合之众。而且,即便我朝派出主力前去营救,也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最快也得数月时间才能抵达。因此,一面下严旨敦促前方将士死战,一面继续观望才是上策。

果然,不出十日的时间,前方便传回捷报,说乌孙军队已经退去。此事过后,陈汤被汉成帝任命为从事中郎,重新得到了朝廷的重用。

陈汤虽然颇具能力,但行为却不够检点。尤其是,他在被充军几年后,更加将金银钱财看重,甚至屡屡收受别人的贿赂,终于再次被罢黜,还被发配到了敦煌。

过了几年,敦煌太守竟然落井下石,上疏表示陈汤以前曾诛杀过匈奴单于,在西域各国的威望很大,不适宜接近边塞。于是,汉哀帝刘欣下令把他迁徙到了安定,俨然成了“过街老鼠”。

议郎耿育上疏鸣冤,他认为甘延寿和陈汤尽管存在过错,但远在异域却仍然为国而战,这份功绩不应该被遗忘。汉哀帝认为这份奏疏有理有据,有情有义,于是下旨赦免了陈汤并让他返回长安居住。

陈汤死后几年,王莽逐渐掌控了朝政。他为了讨好皇太后王政君,竟然以讨伐匈奴和诛杀郅支单于的功劳尊汉元帝的庙号为“汉高宗”。受此恩泽,陈汤也被追加谧号“破胡壮侯”,他的儿子陈冯被加封“破胡侯”,陈勋被加封“讨狄侯”。

陈汤和甘延寿的万里征战,极大地稳固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也加速了持续数朝数代的汉匈战争结束。虽然,他存在娇旨用兵,存在贪腐爱财,但总归还是瑕不掩瑜,完全称得上是一个功大于过的历史人物。

标签: 陈汤

更多文章

  • 假传圣旨攻打匈奴,一路猛攻擒杀单于,大汉猛将陈汤真爷们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陈汤

    战争,是一个国家维护长久的和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国家对战争乐此不疲,我国古代也并不例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但与此同时,这些战争也使得了不少的军事奇才与军事将领崭露头角。如卫青,霍去病以及并不闻名的陈汤等……正是这些将领们为国家的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也正是因为有他们

  • 陈汤假传圣旨,先斩后奏,长途奔袭杀掉匈奴单于后,喊出那句最霸气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陈汤

    汉朝和匈奴交战百年,从汉高祖白登之围的耻辱,到汉武帝时将星们闪耀天空,将匈奴远逐大漠,不足为患。但是到汉元帝时,躲在西域的北匈奴居然把汉朝的使者给杀了!这个消息让和平发展的大汉朝坐立不安,死者为大,汉廷三次向匈奴要回使者的尸体,匈奴的郅支单于不仅不还,竟然用调戏加挑衅的口气回复汉朝:“我在这里住得不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气吞万里如虎的陈汤,如何重振大汉雄威?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陈汤

    在西汉历史上,匈奴和汉朝的关系可以说比较复杂,既有和平的联姻,也有争斗的狼烟。从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开始,西汉就开始以“和亲”的方式暂时维护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西汉却在暗中积蓄实力,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猛将的出现,汉武帝选择转守为攻,连续发动了3次大规模战役:河西之

  • 陈汤:一生只打了一次胜仗,换汉朝三百年安稳,一句名言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中国的千百年历史中,出现了众多的英雄人物。而在这些英雄人物之中,保卫国家的更是数不胜数。在每一位英雄的事迹之中,都有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就好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自此之后,这就成为了每一位战士最高的功绩。当然,在历史上,也存在着许多未知名的人物,而他们所留下的言语,或者豪情

  • 陈汤打出最漂亮的一场汉匈之战,却换来最亏的一次和亲:昭君出塞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陈汤

    公元前36年,北匈奴王郅支单于企图挑战西汉王朝在西域地区的霸主地位,此时镇守西域的陈汤和甘延寿二人,陈汤为了抓住战机,伪造了汉朝皇帝的调令,向西域各国征集兵力,试图组建联合兵团,偷袭郅支单于的王城。计划很成功,联军一共四万人向郅支王城开拔。郅支单于被陈汤的闪电战打得措手不及,最终在乱战中负伤而死。陈

  • 两千年前汉将陈汤,就曾招降罗马军队,明犯强汉者的传奇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陈汤

    茫茫中国,代有人才,名流千古的名言不计其数。但有一句却不论岁月流逝,朝代更迭,对于汉族来说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的这句豪言流传已久,也将亘古永存。汉武帝之后数十年,汉朝不断进攻匈奴,匈奴连年战败,发生内讧,逐渐分为了南匈奴与北匈奴两股势力,南匈奴臣服了汉朝,而北匈奴被汉朝

  • 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阵斩匈奴单于,一战定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陈汤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一直有“强汉盛唐”的说法,汉朝作为古代王朝的武力巅峰,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卫青、霍去病是无数古代军事将领的楷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一直被视为汉民族千年来发出的最强音,直到如今依旧激励人心。历史上首次喊出这句话的人,正是西汉的陈汤,这位大汉将军千里远征,

  • 汉匈最后一战:陈汤矫诏出征,4万军队灭亡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陈汤

    公元前51年,正月。败于郅支单于之手的呼韩邪单于,受到了汉宣帝的正式召见。汉宣帝派遣车骑都尉韩昌前往五原迎接,征调两千多骑兵陈列道旁,盛情欢迎。在甘泉宫,见到汉宣帝的呼韩邪单于正式表明了自己的臣服之心。此番召见后,汉宣帝又派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率领一万六千骑兵,礼送呼韩邪单于至光禄塞驻牧,又转运

  • 陈汤:一生只打一仗,却实现了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陈汤

    公元前36年,陈汤假传圣旨,歼灭匈奴郅支单于,他指着单于的十多个小老婆对西域诸王说:“美人归你们,记住!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陈汤一战完成。汉宣帝时期,草原上各部匈奴争霸,其中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势力较强,他们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以示友好。汉元帝刚即位,郅支单于

  • 中国历史:陈汤半夜偷袭,大获全胜,匈奴从此变乖!

    历史人物编辑:郝杰标签:陈汤

    原创文/李家读史(座右铭:每天垂直更新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点击阅读)昨天小编和大家讲了赵充国攻西羌之战,今天小编和大家聊陈汤攻郅支单于之战。此战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百年来的战争。下面我们先从匈奴单于虚闾死后说起:匈奴单于虚闾权渠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不幸身亡,他死后,汗位空缺,匈奴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