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三朝老将赵充国,年过七旬自请出征,成为汉朝中兴第一名将

西汉三朝老将赵充国,年过七旬自请出征,成为汉朝中兴第一名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侍雅丽 访问量:3048 更新时间:2024/1/6 11:10:54

汉代中后期,想必大家熟悉的军事将领有李广卫青霍去病,而名将赵充国的生平事迹鲜为人知,殊不知他以七十岁的高龄主动请缨出击西羌,不动用一兵一卒成功让西羌臣服。

孙子兵法》把不战而屈人之兵视为用兵的最高境界,连孙子自己也没能做到,纵观汉代军事家,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不战而屈人者唯有赵充国。

南宋的罗大经认为赵充国是汉代唯一一位真正做到爱惜民力的军事将领,他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今天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位彪炳史册的军事将领赵充国。

赵充国冒死突围,威震边关

赵充国出生于建元4年(公元前137年),即武帝继位的第四个年头,今天甘肃天水人。

最初赵充国只是一名普通的骑士,后来因为善于骑射,又是良家子弟的缘故补任羽林军。

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奉命出击匈奴,赵充国也随军出征,当时李广利的军队陷入重围,粮草断绝几天,汉军伤亡惨重。危难之际,勇猛的赵充国率领几百名壮士强行冲破敌阵,拼死杀出一条出路,李广利随即率领大军跟随其后,冲出了敌人的包围。

这一次突围赵充国可以说把命豁出去了,他身受二十多处伤,李广利把事情的经过告知刘彻以后,刘彻亲自给赵充国检查伤口,对他的勇敢赞叹不已,为此刘彻升任他为车骑将军的秘书长,从此以后赵充国的名声大振,渐渐地成为威震边塞的一代名将。

汉昭帝即位以后,氏族人发动叛乱,赵充国率军平叛,因功授中郎将,后来又率军出击匈奴,俘虏西祁王立下功绩,升任后将军。

宣帝即位以后,任命赵充国为蒲类将军,让他率军3万出征匈奴,杀敌几百人,俘虏牲畜七千多头,回朝后授后将军、少府。

后来匈奴率领十万大军南下入侵汉朝,宣帝派赵充国率军四万抵御匈奴,结果匈奴人听闻主帅是赵充国,撒腿就跑,可见当时匈奴有多怕赵充国。

西羌部落结成联盟,赵充国对策得当

汉朝的西南方向是西羌,西羌有很多部落,其中羌是较为强大的一支,宣帝即位以后,派使者安国出使西羌部落。

先零首领提出希望率领自己的部落到湟水北岸放养牲畜,湟水的北岸属于汉朝的领土,由于此地是少数民族与汉民杂居的地方,汉朝的老百姓很少在这儿耕种。

安国把先零首领提出的要求上报给汉宣帝后,赵充国就批评他不应该替羌传达消息,他认为答应替他们传达,就给了他们希望,让他们觉得有戏,即便是汉朝拒绝他们的请求,想必他们也会强行渡河,一旦汉朝内属地向先零人开放,那么其他少数民族会纷纷效仿,都到汉朝境内来放牧。

果然不出赵充国所料,在汉朝决绝先零首领的请求后,他率领自己的部落强行渡河来到汉朝境内放牧。

公元前63年,首领召集西羌各部落首领约二百多人,一起开会,他们达成一致,以前的恩怨一笔勾销,以后大家都是兄弟。

这件事情传到汉朝以后,宣帝征询赵充国的意见,赵充国认为,西羌部落抱团取暖,目的是为了联合抗汉,之前西羌不足以为患,是因为他们常常相互攻击,始终不能统一,只要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汉朝,会给汉朝造成很大的威胁。

过了一个多月,小月氏部落果然派人向匈奴借兵,计划进攻鄯善、敦煌。企图切断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赵充国认为小月氏不可能单独做出这样的计划,很有可能匈奴的使者已经到达西羌境内,到了秋天,等到他们的马养肥了以后,就会发动叛乱。

赵充国主动请缨,降服先零人

当汉宣帝为了西羌部落联盟一事犯愁时,赵充国向宣帝主动请求出征西羌,此时赵充国已经年过七十,宣帝觉得他的年纪并不适合带兵打仗,可是赵充国坚决要求出征,宣帝也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赵充国提议先派出一名使者到羌族部落巡视,防止他们联合抗汉。

汉使安国来到西羌部落以后设下伏兵,召见各部落首领三十多人,趁机对他们发动突然袭击,然后再发兵攻打先零部落,斩杀一千多人。

其实赵充国的本意并不是让汉使用武力解决问题,他是想让安国利用西羌各部落之间微妙的关系来破坏他们的联盟关系,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彻底将汉朝与西羌部落之间的矛盾激化,原来归顺汉朝的羌人也对汉朝失去了信任,本来他们还没有想到要不要与先零结成联盟,汉使安国的突然袭击让他们下定了抱团的决心。

当赵充国率军来到湟水北岸时,羌人没有想到汉朝这么快就派兵来袭,慌乱之际丢弃辎重畜产纷纷渡河逃亡,一般的军事将领都会急速前进,趁机将其掩杀,但是赵充国却没有这么做,他让军队放慢脚步,缓慢驱逐。

赵充国手下的将领非常不解,兵法上不是说敌人渡河时,是他们最脆弱的时候吗,半渡而击胜算很大。

赵充国解释,你把他们逼得无路可逃时,他们一定会拼死决战,如果我们慢慢驱赶他们,这样一来羌人不会反击汉军,反而会积极抢夺逃生的通道,他们争相渡河,只会互相踩踏致死,而且急着逃生的人又不会带着财产逃跑,这样一来我们可以不用废一兵一卒夺取战利品,消灭敌人。

果然羌人溺水而亡者多达几百人,投降斩首者五百多人,汉军俘获牛羊马多达十几万头,车四千多辆。

汉军行至西羌境内以后,赵充国下令不能烧毁羌人的住所,更不能损害农牧,羌人听闻以后,开心地说:“原来汉军真的不攻击我们”,羌人首领随即派人到汉军营中,表示愿意归还汉朝失地。

赵充国没有耗费多少军力,就解决了先零羌的问题。

瓦解西羌同盟,不费一兵一卒降服叛羌

西羌部落除了先零羌以外,还有罕羌、开羌,他们也是势力比较强大的两支,他们也率领自己的部落跟随先零人来到湟水北岸,当先零羌反叛之时,罕人、开人都有协从的嫌疑。

针对怎么处理罕羌、开羌的问题,赵充国提出采用瓦解同盟的策略,他认为当初先零羌联合其他部族反叛时,罕羌、开羌就派人向汉朝告密,说明他们并不是跟先零羌一条心。如果要追究责任,应该讨伐主谋先零羌,拉拢罕、开羌,可以瓦解西羌内部松散的同盟关系。

瓦解西羌同盟的策略一提出,却遭到很多大臣的反对,他们主张发兵攻打罕羌、开羌,汉宣帝采纳了主战派的意见,下诏让赵充国率军出征。

赵充国却说如果现在出击罕羌、开羌,先零羌必定出兵相救,这样一来他们便会感激先零人而与之结盟,那么那些摇摆不定的西羌部族也会纷纷跟先零羌结盟。

在赵充国看来,毕竟西羌是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现在秋高马肥,他们结成联盟,对汉朝不利。

可见赵充国并不主张用兵,他想拉拢先零人的盟友,孤立先零羌。

宣帝最终采纳了赵充国的建议,当赵充国率军来到罕羌居住的湟水北岸时,他下令不可攻打罕羌,也不能破坏他们的农田,罕羌看到汉军的和平诚意以后,主动提出回到自己的老巢湟水南岸,表示不会跟先零羌同流合污。

先零羌与其他部落结成的抗汉统一战线被赵充国的怀柔政策彻底瓦解,赵充国没有废一兵一卒解决了西羌问题。

后来赵充国提出“以兵屯田”的边防策略来招降叛羌,并没有采用军事打击,在他的经营下三万多西羌人纷纷投降汉朝,当时叛羌不过五万多人,除掉饥饿、逃亡的一万多人,所剩无几。

神爵二年(前60年)五月,赵充国认为叛羌的力量已经削弱,在宣帝的同意下振旅而归。

赵充国采取“谋为上,战为下”的策略,不废一兵一卒解决了西羌叛乱的问题,关键之处在于,他还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用兵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赵充国真正做到了,他给国家节省了不少的人力财力,也还让老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是值得大家敬畏的伟大军事将领。

标签: 赵充国

更多文章

  • 西汉你不知道的名将,赵充国,军队屯田制的创始人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赵充国

    有一句老话叫做姜还是老的辣,在古代战场上像廉颇,黄忠这样的名将用实际行动很好阐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但是有些老将它不仅辣,而且还越老越妖,简直都成了战场上的人精。图片来自网络比如咱今天要讲的西汉的著名将领赵充国,提到西汉著名将领,知道大家脑海第一浮现的肯定是卫青霍去病,什么时候出现了赵充国呢?其实也不能

  • 读汉书,跟汉宣帝刘询和西汉名将赵充国学习上下级沟通

    历史人物编辑:家家小厨房标签:赵充国

    读汉书,有一个章节特别印象深刻。我们经常看到的历史剧影视,给我们的一个印象就是,皇帝总是独断专行,一言九鼎。臣子们都是唯唯诺诺,见到皇帝就是下跪,磕头,大气也不敢出。可是,汉书中关于汉宣帝刘询和名将赵充国的工作交流,却让人感觉到就是一个普通的上下级之间的交流,既有对国家大事的一丝不苟,又有同事上下级

  • 善战者无赫赫战功—大器晚成的赵充国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赵充国

    汉宣帝赵充国书接上回。汉宣帝任命赵充国为主帅。75岁的赵充国领兵5万大军平叛。汉军在6月渡过黄河抵达金城。金城大约有1万多汉军。当时的局势很复杂,羌人叛军大概五万多人,以及其其他部落的盟友。赵充国的策略是必须先将羌部族赶出湟水谷,再分化羌部族的同盟。赵充国派先头部队夜渡黄河。然后构筑防御工事。然后,

  • 看了破胡壮侯陈汤的事迹才明白,有时候口才好,能救自己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陈汤

    西汉元帝时期,有一位西域副都护叫陈汤,他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而他的名声,有好有坏,对于他的评价也要一分为二来看待。他经略西域经验丰富,严明法令,颇有将帅风范,抓住有利时机,矫制发兵击灭郅支单于,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但他为人不孝私德有亏,贪婪爱财,经常受人贿赂,最终因此而身败名裂,所以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万里奔袭灭匈奴,中国最霸气斩首行动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陈汤

    序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名将陈汤给汉元帝的上书。公元前36年,时任西汉西域副校尉的陈汤发兵斩杀宿敌北匈奴郅支单于,使大汉威名震慑西域,武功远扬四海,这不仅是汉朝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霸气壮举,更是汉民族有史以来最霸气血性的一战。陈汤本人也得以封候拜将,然而宦海沉浮,世事难料,陈汤没有被

  • 陈汤喊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却因娇旨调兵和收受贿赂黯然收场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陈汤

    公元前140年1月19日,汉武帝刘彻正式登基,经过了六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家已经走出了“白登之围”以来的困境。从此开始,汉朝凭借强大的国力,开始调整一系列的内外政策。公元前133年,在汉武帝的运筹帷幄下,马邑之战终于爆发,自此拉开了汉匈之间长达数十年的对抗和战争。凭借卫青和霍去病等卓越将领的连番攻势,

  • 假传圣旨攻打匈奴,一路猛攻擒杀单于,大汉猛将陈汤真爷们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陈汤

    战争,是一个国家维护长久的和平的重要方式之一,许多国家对战争乐此不疲,我国古代也并不例外。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发生过无数次的战争。但与此同时,这些战争也使得了不少的军事奇才与军事将领崭露头角。如卫青,霍去病以及并不闻名的陈汤等……正是这些将领们为国家的和平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也正是因为有他们

  • 陈汤假传圣旨,先斩后奏,长途奔袭杀掉匈奴单于后,喊出那句最霸气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捌斗藏书阁标签:陈汤

    汉朝和匈奴交战百年,从汉高祖白登之围的耻辱,到汉武帝时将星们闪耀天空,将匈奴远逐大漠,不足为患。但是到汉元帝时,躲在西域的北匈奴居然把汉朝的使者给杀了!这个消息让和平发展的大汉朝坐立不安,死者为大,汉廷三次向匈奴要回使者的尸体,匈奴的郅支单于不仅不还,竟然用调戏加挑衅的口气回复汉朝:“我在这里住得不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气吞万里如虎的陈汤,如何重振大汉雄威?

    历史人物编辑:奇趣谈史标签:陈汤

    在西汉历史上,匈奴和汉朝的关系可以说比较复杂,既有和平的联姻,也有争斗的狼烟。从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开始,西汉就开始以“和亲”的方式暂时维护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西汉却在暗中积蓄实力,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猛将的出现,汉武帝选择转守为攻,连续发动了3次大规模战役:河西之

  • 陈汤:一生只打了一次胜仗,换汉朝三百年安稳,一句名言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中国的千百年历史中,出现了众多的英雄人物。而在这些英雄人物之中,保卫国家的更是数不胜数。在每一位英雄的事迹之中,都有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就好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自此之后,这就成为了每一位战士最高的功绩。当然,在历史上,也存在着许多未知名的人物,而他们所留下的言语,或者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