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气吞万里如虎的陈汤,如何重振大汉雄威?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气吞万里如虎的陈汤,如何重振大汉雄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奇趣谈史 访问量:3372 更新时间:2024/1/6 15:51:32

在西汉历史上,匈奴和汉朝的关系可以说比较复杂,既有和平的联姻,也有争斗的狼烟。从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开始,西汉就开始以“和亲”的方式暂时维护匈奴和汉朝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西汉却在暗中积蓄实力,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猛将的出现,汉武帝选择转守为攻,连续发动了3次大规模战役:河西之战、河南之战以及漠北之战,总计消灭9万匈奴骑兵,使得匈奴部族从此由盛转衰。

不过与匈奴的连年战争导致汉朝的伤亡也很惨重,因此从汉昭帝到汉宣帝时期,两国之间又以和平为主题。公元前1世纪中叶,呼韩邪单于由于内乱被迫向南迁移,匈奴随即分裂为南、北二部,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进入长安朝见汉宣帝,从此汉朝和南匈奴之间结为连理,双方加强了彼此的认同关系。

此时,呼韩邪单于的主要竞争对手——他的哥哥郅支单于却在不断扩大北匈奴的地盘,在兼并了一些匈奴支部之后,他开始向西北扩张,接连击破乌孙、坚昆等少数民族国家,最终拥有了极其广袤的疆域。因此,郅支单于的野心开始不断扩张,似乎是忘记匈奴人被打得落花流水的教训,他开始向汉朝索要长期被留在长安当人质的太子,并且逐步开始表露出对汉朝的不满态度。

对于这一情况,西汉也不想主动挑事,因为汉武帝时期那个名将如云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果真要当面锣对面鼓的打起来,谁能取胜还真说不准。于是汉宣帝派出了以谷吉为代表的西汉使节团,礼貌地将郅支单于送回国内。谁知不幸的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郅支单于在接待汉朝使者的时候想起了汉朝曾经帮助他的弟弟呼韩邪单于,于是一怒之下就将汉朝使臣团全部扣押并且杀掉了。

郅支单于嚣张无比的态度终于激怒了西汉这个庞大的战争机器,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汉宣帝决定打算给北匈奴好好的上一课,于是我们故事的男主角——西域副校尉陈汤就应召前往西域备战。

要说陈汤这个人简直可以说是一个“官迷”,在年轻的时候为了做官甚至连母亲去世都没有回去奔丧,结果害得自己差点下狱。出狱之后的陈汤自然觉得自己没脸在长安城混下去了,于是向汉宣帝请求去西域发光发热,于是他就跟着甘延寿一起踏上了漫漫长路。

虽然据史书记载,陈汤平时的小毛病不少,但是说起行军打仗那可以说是一等一的人才。到达西域之后,甘延寿问他有什么对付北匈奴的法子,陈汤就回答说:“现在北匈奴的恶行已经远近闻名,只要我们调集在西域附近屯田的士兵,再加上沿途少数民族的军队支持,我们就能一举荡平匈奴单于城,立下千古威名。”

甘延寿听了陈汤的建议之后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却坚持先要向朝廷请示才能动兵。此时的甘延寿正逢重病在床,而陈汤也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因此他大胆借用朝廷的名义开始集结边疆的军队,等到甘延寿发觉情况不对劲的时候,所有的军队早已经集结完毕了。在陈汤的威逼之下,甘延寿只能将错就错,自己矫诏写明出兵的时间和缘由,带着4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其实两人心中很清楚,如果这次作战不能一击必胜的话,那么就凭篡改圣旨的罪名,两人的脑袋都得搬家。

在陈汤缜密的部署下,汉军兵分六路,其中三路直插北匈奴的重要牧业城市——赤谷城,夺取大量牛羊作为军需物质,而另外三路翻越葱岭攻克大宛,最终两军在北匈奴的单于城汇合,将郅支单于团团包围了起来。

得知汉军前来的消息之后,郅支单于惶恐不已,于是对陈汤派来的使者询问道:“天朝的军队为何征讨我国?”陈汤的使者打趣地回答说:“我朝天子怜悯您住在偏僻而又荒凉的地区,现在只是派遣西域都护将军将您接回汉朝居住。”其实两者都心知肚明,这4万汉军绝不是欢迎郅支单于回国的仪仗队,而是一支凶悍的虎狼之师,陈汤之所以和郅支单于玩外交游戏,本质上是在拖延时间,完成大军开战前的最后准备工作。

结果到第三天双方正式开战的时候,单于城的上空旌旗蔽日,上面有着数百人的仪仗队向着远道而来的汉军大喊:“有本事你们就来进攻啊!”然而陈汤毕竟是经历过场面的人,对于郅支单于的这些小把戏并不在意,因为僵持的时间越长,对郅支单于来说越不利,因为此时单于城之中的粮草已经难以为继。

无奈之下,郅支单于首先派出数百名匈奴轻骑兵率先发动突袭,陈汤见状立刻安排弓弩手对这些纵马冲锋的轻骑兵进行密集的交叉火力打击,吓得匈奴骑兵刚刚冲到一半就调转回头逃入了城中。紧接着,甘延寿、陈汤两位指挥官身先士卒指挥攻城,首先纵火将匈奴军队构筑的木城塔楼燃烧殆尽,然后使用攻城车猛攻单于城的土城城门。

郅支单于眼见抵挡不住,于是退回城后进行坚守,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防御汉军的进攻,但是无奈汉军的弓弩箭雨实在太过凶残,站在他身边的几十位后宫夫人们为了鼓舞士气,拼命向汉军放箭,结果却被汉军的强弩射杀殆尽。此时,汉军的攻城车已经攻破土城大门,眼见无法抵挡汉军的进攻,郅支单于只能下城组织巷战,结果也死于乱军之中。

此战完全征服了北匈奴的核心统治区域,汉军获得了圆满的胜利,彻底解决了北匈奴这个心腹大患。一战成名的陈汤意气风发之下为汉宣帝写下了一篇报捷的奏章,其中有一句话尤为响亮:“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这句话正是陈汤亲手所写,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大将军,他的这句话彰显了西汉国家主权的不可侵犯,直到今天都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标签: 陈汤

更多文章

  • 陈汤:一生只打了一次胜仗,换汉朝三百年安稳,一句名言流传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圣标签:陈汤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在中国的千百年历史中,出现了众多的英雄人物。而在这些英雄人物之中,保卫国家的更是数不胜数。在每一位英雄的事迹之中,都有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就好比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自此之后,这就成为了每一位战士最高的功绩。当然,在历史上,也存在着许多未知名的人物,而他们所留下的言语,或者豪情

  • 陈汤打出最漂亮的一场汉匈之战,却换来最亏的一次和亲:昭君出塞

    历史人物编辑:秋叶侃历史标签:陈汤

    公元前36年,北匈奴王郅支单于企图挑战西汉王朝在西域地区的霸主地位,此时镇守西域的陈汤和甘延寿二人,陈汤为了抓住战机,伪造了汉朝皇帝的调令,向西域各国征集兵力,试图组建联合兵团,偷袭郅支单于的王城。计划很成功,联军一共四万人向郅支王城开拔。郅支单于被陈汤的闪电战打得措手不及,最终在乱战中负伤而死。陈

  • 两千年前汉将陈汤,就曾招降罗马军队,明犯强汉者的传奇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陈汤

    茫茫中国,代有人才,名流千古的名言不计其数。但有一句却不论岁月流逝,朝代更迭,对于汉族来说有着与众不同的意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的这句豪言流传已久,也将亘古永存。汉武帝之后数十年,汉朝不断进攻匈奴,匈奴连年战败,发生内讧,逐渐分为了南匈奴与北匈奴两股势力,南匈奴臣服了汉朝,而北匈奴被汉朝

  • 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阵斩匈奴单于,一战定西域

    历史人物编辑:史飞卿标签:陈汤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一直有“强汉盛唐”的说法,汉朝作为古代王朝的武力巅峰,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卫青、霍去病是无数古代军事将领的楷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一直被视为汉民族千年来发出的最强音,直到如今依旧激励人心。历史上首次喊出这句话的人,正是西汉的陈汤,这位大汉将军千里远征,

  • 汉匈最后一战:陈汤矫诏出征,4万军队灭亡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陈汤

    公元前51年,正月。败于郅支单于之手的呼韩邪单于,受到了汉宣帝的正式召见。汉宣帝派遣车骑都尉韩昌前往五原迎接,征调两千多骑兵陈列道旁,盛情欢迎。在甘泉宫,见到汉宣帝的呼韩邪单于正式表明了自己的臣服之心。此番召见后,汉宣帝又派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率领一万六千骑兵,礼送呼韩邪单于至光禄塞驻牧,又转运

  • 陈汤:一生只打一仗,却实现了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陈汤

    公元前36年,陈汤假传圣旨,歼灭匈奴郅支单于,他指着单于的十多个小老婆对西域诸王说:“美人归你们,记住!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陈汤一战完成。汉宣帝时期,草原上各部匈奴争霸,其中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势力较强,他们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以示友好。汉元帝刚即位,郅支单于

  • 中国历史:陈汤半夜偷袭,大获全胜,匈奴从此变乖!

    历史人物编辑:郝杰标签:陈汤

    原创文/李家读史(座右铭:每天垂直更新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点击阅读)昨天小编和大家讲了赵充国攻西羌之战,今天小编和大家聊陈汤攻郅支单于之战。此战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百年来的战争。下面我们先从匈奴单于虚闾死后说起:匈奴单于虚闾权渠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不幸身亡,他死后,汗位空缺,匈奴统

  • 卡莱战役后罗马第一兵团失踪,传言说后被陈汤俘虏,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陈汤

    公元前53年,罗马共和国的三巨头之一克拉苏不顾元老院的反对,执意进攻安息帝国,他要重现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西亚的伟业。7个罗马兵团共计四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开入了安息帝国的领土,当时亚美尼亚国王作为罗马的盟友也卷入了这场战争,安息国王决定先率领主力干掉弱小的亚美尼亚,让名将苏来那带着区区两万人牵制住罗马的主

  • 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陈汤

    题/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文/唐晋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汉武帝一朝末期大汉的余威逐渐收敛,汉宣帝一朝是大汉朝控扼匈奴、西域最后的荣光,到了汉元帝时期,此时的大汉已经臻至巅峰,若不突

  • 昭君出塞意义甚微,彼时的汉强匈弱要感谢我大汉猛将——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陈汤

    汉宣帝时,匈奴内部同时出现五个单于,互相残杀,最后仅剩下匈奴南方的呼韩邪(ye)单于以及匈奴北方的郅支单于。两个亲兄弟互相博弈,郅支打败呼韩邪,并将它的地盘逼到汉朝边界。呼韩邪此时十分危险,南方的大汉帝国与匈奴存在百年之仇恨,西方各国又是汉朝与郅支单于的附属国,东方又有逐渐强大的乌桓(原东胡国,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