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匈最后一战:陈汤矫诏出征,4万军队灭亡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汉匈最后一战:陈汤矫诏出征,4万军队灭亡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丹丹 访问量:3933 更新时间:2024/1/8 9:39:00

公元前51年,正月。

败于郅支单于之手的呼韩邪单于,受到了汉宣帝的正式召见。

汉宣帝派遣车骑都尉韩昌前往五原迎接,征调两千多骑兵陈列道旁,盛情欢迎。

在甘泉宫,见到汉宣帝的呼韩邪单于正式表明了自己的臣服之心。

此番召见后,汉宣帝又派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率领一万六千骑兵,礼送呼韩邪单于至光禄塞驻牧,又转运三万四千斛谷米干粮,供给匈奴人食用,让呼韩邪单于带领南匈奴,成为捍卫汉朝北境的第一道防线。

而作为北匈奴的郅支单于因其势弱,选择西行进入西域一带,暂时躲避汉军锋芒。

郅支单于在西行途中,相继击溃丁零、坚昆、乌揭三国,拥兵五万余众,并在坚昆国设都定居。

郑吉打通西域南北两道,西汉始置西域都护后,西域诸国虽多接受汉朝都护,但作为西域强国的乌孙国仍常常侵袭周边国家。

郅支单于西迁坚昆时,西域康居国恰长期饱受乌孙国侵扰,这为郅支单于顺利在西域立足创造了契机。

那一年,康居国热烈欢迎郅支单于进入东部国境,双方以联姻方式,形成联盟国家。

从那时起,郅支单于和康居国王频繁进攻乌孙国,一度攻陷乌孙王国的都城赤谷城,乌孙王国无力反击,西部五千里广大地区,残破不堪,成为了无人区。

郅支单于打残西域强国乌孙后,又将目光放在西部的大宛国。

公元前36年,汉元帝眼看西域局势突变,派遣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出使西域。

抵达西域后的甘延寿和陈汤,发现西域局势远远比朝堂大臣想象的复杂。

如果不以武力打击,郅支单于的势力只会更加强大。

陈汤对甘延寿说道:

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

如得此二国,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

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

对于陈汤的此番分析,甘延寿也认为十分有理,他准备上书汉元帝,汇报西域一带具体情况,并附两人引兵打击郅支单于的建议。

陈汤迫切想要立功,趁甘延寿生病,假传圣旨,征发西域各国兵卒、西域屯田汉军,合兵四万有余,准备对郅支单于发动进攻。

消息传到甘延寿耳中,甘延寿大惊而起,陈汤手按剑柄,持拔剑状怒斥甘延寿。

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

甘延寿无奈,只能选择同意。

那一刻起,汉元帝的出使西域,成了陈汤眼中的出征西域。

四万大军分六路纵队,陈汤统领三路纵队沿南道,途径疏勒、大宛国进兵,

甘延寿统领三路纵队,从温宿国出发,由北道经乌孙王国首府赤谷城,穿过乌孙王国,随后进兵。

两人在康居东部一带合兵,康居国副王抱阗恰好带领数千名骑兵进攻乌孙国大昆弥地区(在赤谷城东方攻击乌孙王国)。

副王抱阗从后突然袭击汉军辎重,夺取汉军大批辎重。

陈汤下令反击,击溃抱阗,继续沿着康居王国东部边界进军,一直挺兵至郅支单于大本营郅支城六十里的地方才停止进军。

第二天,甘延寿、陈汤继续推进战线,距单于城三十里。

郅支单于听闻汉军到来,派遣使者质问:

你们来干嘛?

陈汤也不客气,来接你们回家!

第二天,汉军挺进至都赖水畔,在距单于城三里外构筑阵地,安营扎寨。

郅支单于也并不惧怕汉军,派出一百多名骑兵分列郅支城两侧,开始大阅兵,还猛冲汉军营帐。

甘延寿、陈汤下令还击,击退匈奴兵。

汉军在甘延寿、陈汤指挥下,以盾牌置于前,戟弩兵置于后,步步推进,

郅支单于披甲守城,两军战斗至深夜。

深夜,康居国派出一万多骑兵救援,康居骑兵分散东西南北,环城袭扰,汉军坚守防御。

天亮时分,汉军鼓声震天,开始反击,一举击溃康居骑兵,同时攻破郅支城,郅支单于身受重伤而死。

至此,匈奴部族归于呼韩邪单于,西汉时代的汉匈战争也正式结束。

那一年,甘延寿、陈汤上书: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今有强汉。

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

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

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匈战争真正带给我们的,我想,他不应该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他也不应该被简单定义为强汉开疆。

这场百年战争背后最伟大的意义,应该是汉文明的远播,应该是丝绸之路的开,应该是两千年以前,所有汉室子民生于汉王朝的那份骄傲,那份自豪。

标签: 陈汤

更多文章

  • 陈汤:一生只打一仗,却实现了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陈汤

    公元前36年,陈汤假传圣旨,歼灭匈奴郅支单于,他指着单于的十多个小老婆对西域诸王说:“美人归你们,记住!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陈汤一战完成。汉宣帝时期,草原上各部匈奴争霸,其中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势力较强,他们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以示友好。汉元帝刚即位,郅支单于

  • 中国历史:陈汤半夜偷袭,大获全胜,匈奴从此变乖!

    历史人物编辑:郝杰标签:陈汤

    原创文/李家读史(座右铭:每天垂直更新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点击阅读)昨天小编和大家讲了赵充国攻西羌之战,今天小编和大家聊陈汤攻郅支单于之战。此战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百年来的战争。下面我们先从匈奴单于虚闾死后说起:匈奴单于虚闾权渠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不幸身亡,他死后,汗位空缺,匈奴统

  • 卡莱战役后罗马第一兵团失踪,传言说后被陈汤俘虏,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陈汤

    公元前53年,罗马共和国的三巨头之一克拉苏不顾元老院的反对,执意进攻安息帝国,他要重现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西亚的伟业。7个罗马兵团共计四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开入了安息帝国的领土,当时亚美尼亚国王作为罗马的盟友也卷入了这场战争,安息国王决定先率领主力干掉弱小的亚美尼亚,让名将苏来那带着区区两万人牵制住罗马的主

  • 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陈汤

    题/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文/唐晋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汉武帝一朝末期大汉的余威逐渐收敛,汉宣帝一朝是大汉朝控扼匈奴、西域最后的荣光,到了汉元帝时期,此时的大汉已经臻至巅峰,若不突

  • 昭君出塞意义甚微,彼时的汉强匈弱要感谢我大汉猛将——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陈汤

    汉宣帝时,匈奴内部同时出现五个单于,互相残杀,最后仅剩下匈奴南方的呼韩邪(ye)单于以及匈奴北方的郅支单于。两个亲兄弟互相博弈,郅支打败呼韩邪,并将它的地盘逼到汉朝边界。呼韩邪此时十分危险,南方的大汉帝国与匈奴存在百年之仇恨,西方各国又是汉朝与郅支单于的附属国,东方又有逐渐强大的乌桓(原东胡国,后来

  • 西汉将星陈汤:他立下不世之功为何籍籍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D科技馆标签:陈汤

    他是中国金句“犯壮士虽远必诛!”的版权人,敢于制定圣旨的铁杆狠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见面的西汉名将——陈汤!从头开始,永不坠落天上陈汤,字自贡,现山东人。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汉书》中记载陈汤家境贫寒,乞丐无德,大概意思就是陈汤平日只能靠乞讨和借钱为生,没有节操。.但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陈汤却非常

  • 虞诩是怎样打败羌兵的?训练士兵的方法?如何维护武都郡的安定?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虞诩

    东汉安帝刘祜的元初年间(du114年—119年),西南方的羌人发动武装起义,进攻汉朝的城zhi池,汉安帝派任尚为中郎将,到与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驻守。歌县县长虞诩对任尚建议说:“兵法上说:‘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不变的道理。我们和羌兵打仗,羌兵骑马,一天能跑几百里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用步兵追击

  • 耿恭守疏勒时,仅仅几十个人是如何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耿恭

    耿恭守疏勒的事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战中,耿恭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军将士的忠诚坚韧,大汉朝廷的大国气魄,都值得后人铭记。可是,由于缺乏足够宣传,其事迹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少听过“十三勇士”事迹的朋友也未知其详,以至于以为其不过是“靠几十人抗拒两万”的西游记一般的神话。危急之势75年,取得天山之战胜利的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震撼古今,结局却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耿恭

    唐诗《老将行》:“誓令疏勒出飞泉。”讲得就是东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耿恭与麾下将土在敌重兵围困下坚守不屈的故事。所展示出的,是汉军的坚甲利兵之志,数百人就敢于纵横万里之外的开拓进取精神,及以一当五的战斗力,与汉朝版的中国军人不抛弃、不放弃的袍泽情。而史书记载:耿恭在坚守疏勒孤城时,车师“后王”王后因其

  • 东汉战神耿恭血性抗击匈奴,书写“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史话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耿恭

    文/文史旺旺东汉班固《汉书》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已成为中国军魂和血性的象征。中国人面对外敌敢于亮剑,保家卫国的典型案例不得不提东汉时期的“十三将士归玉门”。 2019年2月13日,一部名叫《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电影演绎了这段故事,相信有不少朋友可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通过电影画面,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