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阵斩匈奴单于,一战定西域

说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阵斩匈奴单于,一战定西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飞卿 访问量:1902 更新时间:2024/1/7 19:15:13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中,一直有“强汉盛唐”的说法,汉朝作为古代王朝的武力巅峰,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卫青霍去病是无数古代军事将领的楷模,“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也一直被视为汉民族千年来发出的最强音,直到如今依旧激励人心。

历史上首次喊出这句话的人,正是西汉的陈汤,这位大汉将军千里远征,逐鹿漠北,将侵犯汉朝的匈奴单于阵斩,真正实现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封狼居胥的名将,在历史上却籍籍无名,这是为何呢?

这一切都还要从那一场激动人心的大战说起。陈汤出身贫寒,年轻时家中无以度日,靠乞讨借贷为生,州里人都瞧不起他。陈汤受不了旁人的轻视,愤而去长安求取官职,谋得太官献食丞一官。

陈汤在任上结识了富平侯张勃,张勃很佩服陈汤的才能和见解。几年以后,汉元帝下诏让公侯大臣都推荐年轻的才子,张勃就向朝廷推荐了陈汤。就在陈汤等待分配官职的期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按照惯例他要回家奔丧,为父亲守孝,但陈汤不愿意放弃得之不易的机会,死待在京城不回。

汉朝十分看重孝道,不为父守孝是大罪,有人检举了陈汤,结果朝廷不仅将陈汤逮捕下狱,还连带着严惩了张勃,说他举荐不当,削减了他的食邑二百户。后来还是有人为陈汤说话,他才从牢里出来,担任一个很小的官职。

从陈汤不为父守孝一事就可以看出他对于功名利禄的看重,这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一心想要飞黄腾达,为此他不愿放过任何机会,所以当朝廷征集出使西域的使者时,陈汤马上自告奋勇。

这个时候出使西域,其实不算是一件好差事。当时匈奴正在闹内讧,南方的呼韩邪单于依附汉朝,北方的郅支单于怨恨汉朝偏袒呼韩邪单于,和汉朝交恶。郅支单于数次囚禁羞辱汉朝的使者,还欺骗汉朝,杀死了前来出使的卫司马谷吉等人。

郅支单于随后又联合康居王,为祸西域诸国,逼迫他们向自己上贡,俨然一副西域霸主的姿态。汉朝数次派出使者,向郅支单于索要谷吉的尸首,结果都被羞辱。所以,许多人都不愿意再去出使外国,担心遭到匈奴人的截杀。然而陈汤不怕,他有勇有谋,同时又渴望功名,只有去最危险的地方,才能实现他的梦想。

朝廷很欣赏陈汤的勇气,任命他为甘延寿的副手,一同出使西域。甘延寿没想太多,只想着完成出使的任务,但陈汤却有自己的心思,他找到甘延寿,给他分析一通“国际形势”,表明郅支单于是汉朝的大患,如果不趁现在就除掉他,将来一定会威胁汉朝的边境。

甘延寿觉得陈汤的话有道理,回去就给朝廷上了一封奏章,说明征讨郅支单于的必要性。可还没等甘延寿发出,他就震惊地得知自己的副手陈汤竟然假传圣旨,调动了附近的汉军和车师等西域诸国的军队。

陈汤认为为今之计,最重要的就是快速和隐蔽,一旦将事情上奏给朝廷,等满朝公卿争论完,匈奴人肯定早就知道了,所以他决定冒着被诛九族的代价,矫诏皇帝的命令,调集了四万大军。

甘延寿自知木已成舟,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只能登上陈汤的贼船,争取一战得胜,摆脱这灭门之罪。出发前,陈汤和甘延寿都上了弹劾自己的奏章,陈述出兵的计划,可见此行他们是抱着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去的。

陈汤和甘延寿各领一支军队,从南道越过葱岭,走小路经过大宛,直扑位于康居一带的郅支单于。郅支单于自认为是大国,但其实匈奴人的形式并不乐观,他本来依靠康居王的力量,但后来又与康居王反目,并欺压各地的百姓,惹得民怨沸腾。而且郅支单于自恃位于漠北,远离汉朝,所以并未修建坚固的城墙。

自大的郅支单于哪里能想得到会有汉兵杀来,尤自享乐,浑然不知大祸将要临头。陈汤出色的才能在这一刻终于得以施展,他一面收买康居贵族,让他们带路,另一面派人出使郅支单于,麻痹他说自己是奉皇帝的命来接单于离开康居的。

郅支单于不信陈汤的话,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是人人喊打,就算离开城池也无路可去,还不如死守城池。然而汉军可不是一般的军队,边关的汉兵又是最为精锐的士卒,在陈汤和甘延寿的指挥下,士兵们连番向匈奴人发起猛烈的冲锋。

郅支单于一开始还穿着甲胄登上城墙,督军作战,并让几十个夫人都弯弓搭箭参与作战,以激励士气。但是汉兵的弓弩比匈奴人厉害百倍,经过几番对射以后,郅支单于的鼻子被射中,血流不止,他的几十个夫人也大多被射死。

夜里郅支单于还想负隅顽抗,率领骑兵想要突围,但被汉兵打了回去。最终陈汤和甘延寿成功破城,斩下郅支单于的首级,并一共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一千五百一十八人。郅支单于的首级作为战利品送往京城,呼韩邪单于愈发畏惧汉朝,即使一统匈奴以后,也不敢再对抗朝廷。自此,汉朝与匈奴人所进行的百年战争,终于画下句号,而这正是陈汤的功劳。

陈汤率领汉军,千里转战,阵斩匈奴单于的首级,一战而定西域,战后他向皇帝豪言壮志的说道:“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建立了如此功勋的陈汤,却因为收受贿赂最终身败名裂,无法成为和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大英雄。但瑕不掩瑜,陈汤平定西域,扬大汉国威的功绩,依旧值得后世称颂。

标签: 陈汤

更多文章

  • 汉匈最后一战:陈汤矫诏出征,4万军队灭亡北匈奴,立下不世之功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陈汤

    公元前51年,正月。败于郅支单于之手的呼韩邪单于,受到了汉宣帝的正式召见。汉宣帝派遣车骑都尉韩昌前往五原迎接,征调两千多骑兵陈列道旁,盛情欢迎。在甘泉宫,见到汉宣帝的呼韩邪单于正式表明了自己的臣服之心。此番召见后,汉宣帝又派高昌侯董忠、车骑都尉韩昌率领一万六千骑兵,礼送呼韩邪单于至光禄塞驻牧,又转运

  • 陈汤:一生只打一仗,却实现了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陈汤

    公元前36年,陈汤假传圣旨,歼灭匈奴郅支单于,他指着单于的十多个小老婆对西域诸王说:“美人归你们,记住!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一辈子都没实现的梦想,陈汤一战完成。汉宣帝时期,草原上各部匈奴争霸,其中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势力较强,他们还将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以示友好。汉元帝刚即位,郅支单于

  • 中国历史:陈汤半夜偷袭,大获全胜,匈奴从此变乖!

    历史人物编辑:郝杰标签:陈汤

    原创文/李家读史(座右铭:每天垂直更新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原创作品,欢迎关注点击阅读)昨天小编和大家讲了赵充国攻西羌之战,今天小编和大家聊陈汤攻郅支单于之战。此战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百年来的战争。下面我们先从匈奴单于虚闾死后说起:匈奴单于虚闾权渠于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不幸身亡,他死后,汗位空缺,匈奴统

  • 卡莱战役后罗马第一兵团失踪,传言说后被陈汤俘虏,是真是假?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陈汤

    公元前53年,罗马共和国的三巨头之一克拉苏不顾元老院的反对,执意进攻安息帝国,他要重现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西亚的伟业。7个罗马兵团共计四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开入了安息帝国的领土,当时亚美尼亚国王作为罗马的盟友也卷入了这场战争,安息国王决定先率领主力干掉弱小的亚美尼亚,让名将苏来那带着区区两万人牵制住罗马的主

  • 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何攀标签:陈汤

    题/生前仕途坎坷,死后一句名言被网友经常引用,生不逢时的名将陈汤文/唐晋盗用警告/本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实时监测全网盗用文章行为,请遵守道德底线,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前言:汉武帝一朝末期大汉的余威逐渐收敛,汉宣帝一朝是大汉朝控扼匈奴、西域最后的荣光,到了汉元帝时期,此时的大汉已经臻至巅峰,若不突

  • 昭君出塞意义甚微,彼时的汉强匈弱要感谢我大汉猛将——陈汤

    历史人物编辑:李梓轩标签:陈汤

    汉宣帝时,匈奴内部同时出现五个单于,互相残杀,最后仅剩下匈奴南方的呼韩邪(ye)单于以及匈奴北方的郅支单于。两个亲兄弟互相博弈,郅支打败呼韩邪,并将它的地盘逼到汉朝边界。呼韩邪此时十分危险,南方的大汉帝国与匈奴存在百年之仇恨,西方各国又是汉朝与郅支单于的附属国,东方又有逐渐强大的乌桓(原东胡国,后来

  • 西汉将星陈汤:他立下不世之功为何籍籍无名?

    历史人物编辑:D科技馆标签:陈汤

    他是中国金句“犯壮士虽远必诛!”的版权人,敢于制定圣旨的铁杆狠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见面的西汉名将——陈汤!从头开始,永不坠落天上陈汤,字自贡,现山东人。他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汉书》中记载陈汤家境贫寒,乞丐无德,大概意思就是陈汤平日只能靠乞讨和借钱为生,没有节操。.但在这样的物质条件下,陈汤却非常

  • 虞诩是怎样打败羌兵的?训练士兵的方法?如何维护武都郡的安定?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虞诩

    东汉安帝刘祜的元初年间(du114年—119年),西南方的羌人发动武装起义,进攻汉朝的城zhi池,汉安帝派任尚为中郎将,到与羌人交界的地方去驻守。歌县县长虞诩对任尚建议说:“兵法上说:‘弱不攻强,走不逐飞’。这是不变的道理。我们和羌兵打仗,羌兵骑马,一天能跑几百里路,来得快,去得也快,我们用步兵追击

  • 耿恭守疏勒时,仅仅几十个人是如何守住北匈奴两万人围攻一年的?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耿恭

    耿恭守疏勒的事迹,是战争史上的奇迹。此战中,耿恭杰出的军事才能,汉军将士的忠诚坚韧,大汉朝廷的大国气魄,都值得后人铭记。可是,由于缺乏足够宣传,其事迹知名度不高,甚至不少听过“十三勇士”事迹的朋友也未知其详,以至于以为其不过是“靠几十人抗拒两万”的西游记一般的神话。危急之势75年,取得天山之战胜利的

  • 东汉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事迹,震撼古今,结局却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耿恭

    唐诗《老将行》:“誓令疏勒出飞泉。”讲得就是东汉西域都护府戊己校尉耿恭与麾下将土在敌重兵围困下坚守不屈的故事。所展示出的,是汉军的坚甲利兵之志,数百人就敢于纵横万里之外的开拓进取精神,及以一当五的战斗力,与汉朝版的中国军人不抛弃、不放弃的袍泽情。而史书记载:耿恭在坚守疏勒孤城时,车师“后王”王后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