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当中的祢衡是个大才,起码在文学上是有很高的天赋和很深的造诣的。当时曹操想派人去劝降刘表,有人说刘表是个喜欢名士的人,要想说服刘表投降,必须派一个文学上有名气的人。
曹操本人就是这样的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想过让自己去?曹操问谁可以胜任呢?有人就举荐了孔融。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且还当着北海太守的官,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但是孔融的回答令人意外,他说,我认识一个名士不但可以完成这个使命,还应该辅佐天子居于庙堂之上。
这是很难听的话,曹操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不但不服从曹操的命令,还要给天子推荐人才,这不是小看曹操吗?再说你给天子推荐人才干啥?取代曹操?取代曹操就是杀死曹操,所以曹操很生气。
但是当时基础还不牢靠,所以,曹操什么也没说。
孔融果然把奏表报到汉献帝那里了,汉献帝只能让曹操决定。曹操在官府接见了祢衡,结果被祢衡狠狠地羞辱一番。曹操生气,让祢衡当打鼓的人。祢衡很生气,故意在曹操举办宴会的时候穿着破衣烂衫去打鼓。
曹操要求他穿新衣打鼓,祢衡不但不听,还把破烂衣服脱个精光,这一下就把曹操的饭局给搅了。最后祢衡穿上衣裤打了一段《渔阳三挝》,打的极好。这说明祢衡是有本事的。最后曹操派祢衡去劝降刘表,祢衡不去,曹操派两个人骑着马把祢衡夹在中间去劝降刘表。
当时劝降刘表是根本不可能的,刘表的实力很雄厚,而且他也年富力强,曹操的实力还不甚雄厚,刘表是不可能投降的。曹操只是想借刘表的手杀了祢衡,泄愤而已。
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孔融,曹操受了这份羞辱和委屈怎能不报复,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后面曹操觉得时机成熟了才杀了孔融。
祢衡到了刘表那里,也很傲慢,刘表并不计较,而是把他送到了黄祖那里,也是想借刀杀人,借黄祖的刀杀祢衡。
黄祖和祢衡喝酒,黄祖问祢衡在许都有什么朋友?祢衡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这是很狂放的,大儿子是孔融、小儿子是杨修。还说黄祖想庙里的神像,接受供奉但是并不灵验,黄祖一生气杀了祢衡。
祢衡的话后来肯定被曹操知道了,于是对孔融和杨修十分的痛恨。杨修又是个聪明外露的人,引起了曹操的戒心,没想到杨修竟然参与曹操几个儿子争夺王位的事情里了,最后被曹操杀死。曹操肯定早就把孔融和杨修与祢衡列为一类人了,对他们下手只是时间问题。
孔融和杨修与祢衡是好朋友,所以就等于埋下了定时炸弹,孔融后来虽然有受到别人陷害的因素,但是本身在祢衡事件上让曹操对他很不满,杨修过于自信屡次拆曹操的台,在“鸡肋”实践中过于显露聪明,惹火了曹操,新仇旧恨一起涌上行头让曹操下决心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