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奇怪,曹操为何杀杨修,却不杀骂他的祢衡呢?明白这点你就懂了

奇怪,曹操为何杀杨修,却不杀骂他的祢衡呢?明白这点你就懂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从保瑞 访问量:4351 更新时间:2023/12/7 1:14:59

杨修很聪明,为什么曹操却把他杀了,那个朝他破口大骂的祢衡他却为什么不杀呢?

先来说一说海瑞和嘉靖的故事,或许对同学们有发。古代骂皇帝的不少,譬如商朝的比干骂纣王,商纣王没有想那么多,一挥手就把比干给杀了。到了明朝时,冒出一个叫海瑞的,这人是个驴脾气,谁也不听劝。

眼看着嘉靖皇帝一心沉迷炼丹升仙,成天没事幻想自己和西王母幽会。海瑞一看这怎么行,人间的事你都还没有理通顺,你还想升仙。于是就上了一道鼎鼎有名的《治安疏》很客气,很委婉,但是也很直白的批评嘉靖说:

陛下破产礼佛日甚,室如县罄,十余年来极矣。天下因即陛下改元之号而臆之曰:“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

嘉靖一看到这道折子的内容,顿时气的吹胡子瞪眼,体内真气大乱,这不是成心捣乱吗?因此命令让人把海瑞抓起来给砍了,旁边一个太监估计也是同情海瑞,连忙建议嘉靖说:“海瑞这个人在社会上有愚忠之名,杀了他对陛下的名声没有好处呢,亲。”

内阁首辅徐阶也劝说嘉靖:“陛下息怒,海瑞想当比干,难道你想当商纣王吗?”

嘉靖一听有道理,说:“此人就像比干,但朕不是纣王。”

祢衡是三国时代有名的大喷子,标准的愤青,年纪不大,却十分的愤世嫉俗。他唯一看得起的人就是杨修和孔融,但即便如此,他还占人家两个人的便宜说杨修是小儿,孔融是大儿。祢衡怼天怼地怼空气,他在世的时候没有谁没被他骂过。

这就跟现代作家王傲一样,也很喜欢骂人,被王朔骂过的人可多了,从金庸、成龙、琼瑶、余秋雨、到郭敬明、张艺谋。不过骂人也分等级,一般人无非就是以全家为中心开骂,文化人不玩这一套,这属于低级。

人家骂的恰恰是你最引以为傲的东西,譬如他骂郭敬明小偷。祢衡也骂人也有自己的思路,他见荀彧长得帅,就说人家长了一张吊丧的脸,赵融长得胖,他就说人家只会吃干饭。文人嘛,不管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心中都有那么一点小高傲,有那么一丝看不起人的底气。

祢衡看不起曹操,碍于孔融的面子才答应去见曹操。结果到了人家曹操那里也不给好脸色,让他去击鼓,他却把自己脱了一个精光,让曹操老脸羞红。孔融让他去赔罪,他却拿着一根拐杖跑到曹操府邸大门前对着曹操破口大骂。

无非就是汉贼、奸臣这些言论,一般人碰到这种情况都不能忍。但曹操还是相当聪明的,他扭头对孔融说:

“祢衡小儿,我想杀他就像杀死麻雀一样容易。但是他有虚名,我杀了他天下人就会认为我肚量小,不如把他送到刘表那里去。”

其实在这件事上曹操是有前车之鉴的,当年他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名士边让看不起曹操,经常出言不逊讽刺他,那时候曹操哪里管得了这么多,就让人把边让给杀了。结果这不杀把自己的名声给杀臭了,从此在名士里面再也抬不起头。

后来陈琳给袁绍写檄文的时候,就拿这件事痛斥曹操。有了教训,曹操自然不会再杀祢衡了,他没有杀祢衡的必要,反而祢衡对他又没有什么威胁,手不能提,脚不能踹的。面对这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曹操想要杀他很容易。

但是曹操难免有点投鼠忌器,于是就使了一招嫁祸他人的手段,把祢衡这颗炸弹丢到刘表那里去了。祢衡到了刘表那里依然不改作风,经常讽刺刘表,结果又被送到黄祖那里,结果被黄祖这个武将一刀给砍了。

享年二十六岁,卒。

那杨修就不一样了,他太聪明了。聪明到曹操都忌惮他了,这么一号猛人以后要是起来反对自己,那自己不是损失大发了去。关于杨修的典故还是很多的,譬如“合字谜”或者“鸡肋”,杨修的脑袋转得快,总是能够揣摩到曹操的心意。

那如此聪明的一个人留在身边简直就是一个隐患,不过这也不是理由,毕竟人家杨修也没有表现出要造反啊或者骜不驯的姿态。所以最大的原因还是杨修因为太聪明,常常搞的曹操下不来台,譬如人家曹操才说“鸡肋”两个字,杨修就揣摩到“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地步,于是收拾包裹就要走。

那曹操心里肯定就会出现落差感,我这个领导还没有说话呢。你就把我给点穿了,俗话说看穿不点穿,我作为领导只要还没有拍板,你一个下属却已经开始散播结果,你这不是让领导没面子吗?

其实这个曹操心里还是有点自卑的,毕竟你什么想法都被下属给揣摩的明明白白,那么你一个领导的威信怎么树立呢?我还没有命令大军撤退,你就开始散播流言说我要撤兵了。时间一长,大家是听你杨修的,还是听我曹操的。

杨修虽然很聪明,但是不懂得掩藏自己,虽然说是出尽了风头。但是你把领导的风头给抢了算怎么回事,所以哪怕再聪明也得不到重用了。那曹操考虑的就比较长远了,要是哪天我不再了,我那几个儿子恐怕不是杨修的对手喲。

因此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杨修给砍了,永除后患。那祢衡和杨修比起来,曹操感觉不到他对自己有威胁,顶多只是像夏天的蝉一样吵闹烦人,赶走就是了,没必要杀他。而且杀了祢衡也得到什么好处,反而会引来一群蝉的聒噪,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譬如当年他杀边让的时候,天下的名士就批评曹操说:“都看到这里,还不点赞关注?”

标签: 祢衡

更多文章

  • 揭秘三国演义:祢衡到底是大才,还是浪得虚名?孔融的死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老虫侃历史标签:祢衡

    《三国演义》当中的祢衡是个大才,起码在文学上是有很高的天赋和很深的造诣的。当时曹操想派人去劝降刘表,有人说刘表是个喜欢名士的人,要想说服刘表投降,必须派一个文学上有名气的人。曹操本人就是这样的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想过让自己去?曹操问谁可以胜任呢?有人就举荐了孔融。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且还当着北海太守

  • 三国排行第一的超级喷子竟然是他?眼高于顶的文人喷子祢衡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祢衡

    三国小人物志0041:眼高于顶的文人喷子——祢衡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祢衡,字正平,是汉末三国时代的名士,也是一个大大有名的喷子。尤其是在《三国演义》第23回中,祢衡将曹操麾下的几乎所有将帅谋臣,都一阵大损,将每个人都贬得一无是处。接着,祢衡又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击鼓奏乐之

  • 杨修因为一句鸡肋而死,为何裸衣骂曹的祢衡却没被曹操杀掉?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祢衡

    杨修和祢衡,这两个人之死都是很有意思的——杨修因为跟主公耍了点小聪明,结果被曹操下令斩首;而祢衡骂了曹操骂刘表,骂了刘表骂黄祖,最后被大老粗黄祖推出去杀了。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引起费解:祢衡明明把领导、包括领导身边的人(荀彧、荀攸等一众大臣)骂的狗血淋头,却能被曹操礼送出境;杨修只不过是玩了点小

  • 献帝说话的语气,让孔融和祢衡的听后,感到十分的讶异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祢衡

    献帝看了一下场中,发现祢正平竟然是被绑着,立在了当场,这让他是大为惊愕,说道:“祢先生,怎么才一会儿不见,您就这副模样,这是怎么回事?”听献帝此言,倒好像他还见过祢正平,律香川心中正惊讶,却是忽然又有另外一人,从人群中站了出来,到了祢正平身边,惊讶地问道:“祢小友,怎么你忽然之间,就是落得如此的下场

  • 关于黄鹤楼你知道多少?通过祢衡了解鹦鹉洲与黄鹤楼的文化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祢衡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多少豪杰英雄登楼抒怀,抒发幽幽古意,奏响时代之歌。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等众多士子,他们与名楼之间的故事与传奇,给后人留下了令人津津乐道的千古佳话以及历久弥新的精神

  • 美男子荀彧,“三国第一喷子”祢衡怒喷荀彧:除了好看你还会啥?

    历史人物编辑:芸汐说历史标签:祢衡

    荀彧、荀令君是东汉末年最著名的谋士之一,他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头号功臣,号称有王佐之才,这个人无论是才能还是品行都非常值得人尊敬。荀彧的死令人叹惋,他一心想光复汉室,反对曹操称魏王,结果和主公曹操在意见上产生了根本上的分歧,曹操就把他调离中枢,后来荀彧就死了,《三国志》中的说法是荀彧“以忧薨”,就是忧愤

  • 三国第一喷子、狂人祢衡是被黄祖所杀?错!没有人愿意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维达说标签:祢衡

    三国看什么?看武将撕杀、给他们排个座次,那是看热闹;看群雄逐鹿、三国攻伐,这才叫看门道。但是,如果将战国那段历史拿来对比,你会发现极其相似,那是一个儒生纵横天下的时代。大家一开始实力相差不大,谁能得到更多、更有用的人才,谁就会立于不败。所以看三国,还是看三国的儒士谋臣更有味些。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

  • 孔融大力推荐祢衡,曹操为什么还要把他送给刘表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祢衡

    祢衡一鹗,路斯九龙祢衡(15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 ,东汉末年名士。祢衡从小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但个性张扬,恃才傲物,经常嘲弄权贵名流,因此一直不得志。建安初期,许都汇聚了很多名人贤士,祢衡也到了许都,但他基本上没把那些名人贤士放在眼里。他还扬言,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的都是徒有虚名。

  • 祢衡:做人不可太“杠”,否则容易受伤

    历史人物编辑:米雅历史阁标签:祢衡

    前边讲过社会即是江湖,江湖即是社会。鱼鳖虾蟹混杂在一起,有了江湖;人情礼法掺杂在一块,就有了社会。庄子的学说和著作大多梦幻难懂,其实也好懂。庄子最大的爱好是“鱼”(哥们估计是“户外钓鱼者协会会员”),动不动给你整一句跟鱼有关的话。比如,前边我们都知道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江湖”,还有“北冥有鱼,其名

  • 曹操一生求贤若渴,为什么还要残杀孔融,杨修,祢衡这些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小贾体育标签:祢衡

    曹操喜爱有才华的人,求贤若渴,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其实不光曹操求贤若渴,在当时那个社会所有的君主都求贤若渴,因为只有得到了人才才可以继续壮大发展下去,但是曹操却杀了孔融杨修这些文人让很多人不理解,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既然不能为我所用或者与自己唱反调,留下来的话只能是成为自己一统天下的绊脚石,还不如杀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