祢衡一鹗,路斯九龙
祢衡(15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 ,东汉末年名士。
祢衡从小思维敏捷,口才出众,但个性张扬,恃才傲物,经常嘲弄权贵名流,因此一直不得志。
建安初期,许都汇聚了很多名人贤士,祢衡也到了许都,但他基本上没把那些名人贤士放在眼里。他还扬言,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的都是徒有虚名。因此,他无人赏识,无处投靠,连随身携带的名刺都在怀里被磨灭得字迹不清了。
孔融倒是很欣赏祢衡的才华,并与他结为忘年之交。还曾专门为他写了《荐祢衡表》,把他推荐给曹操。
孔融在《荐祢衡表》里大加赞扬,说他是:“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
曹操听了以后,在心里盘算:一只会抓鱼的鹗,确实要超过100只不会抓鱼的鸷鸟。因此,很想快点见到祢衡。
可是,祢衡一向鄙视曹操的为人,就托病不见,还经常在公开场合奚落曹操。
曹操因此怀恨在心,但又不想背负杀祢衡的恶名。曹操就封祢衡为鼓吏,命他去击鼓以羞辱一番。
按照当时的规定,鼓吏是要事先换好衣服才去击鼓的。祢衡没有事先换好衣服,被逼之后,才当着曹操的面,先脱光衣服裸身,再换上鼓吏服,结果反而再次羞辱了曹操。
曹操看看这只“鱼鹰”也无法为自己“抓鱼”,就把他送给了刘表。
祢衡在刘表那儿继续狂傲不羁、目中无人,还经常屈辱刘表。刘表忍无可忍,又把他转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黄祖性情急躁,喜怒无常,他可受不了祢衡的侮辱和轻慢。终于有一次,黄祖被惹得忍无可忍,盛怒之下,就把他给杀了。
唐代张路斯,家居颍上县百社村,景龙年间做过宣城县令。
张路斯在宣城任职期间,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业和水利,在城北开垦了“张路斯田”,在城南青溪建有“张公桥”。
张路斯的夫人石氏,一共生了九个儿子。
张路斯死后,民间把他神化为龙王,他的9个儿子也都是龙。
传说张路斯罢官后回归故里,经常到焦氏台钓鱼。有一天去钓鱼,回家时浑身湿透。夫人就问他:到底怎么啦?
他对夫人说:“我是龙,六安人郑祥远也是龙。今天我们争夺钓台宝殿,明天我们将继续再战,你叫九个儿子都来帮助我。我领的是绛绡兵,郑领的是青绡兵。”
第二天开战后,张路斯的九个儿子九箭齐发,击败青绡兵。战胜之后,九个儿子也都化作龙,飞走了。
后来,颍上人在焦氏台建造了张公祠,又叫龙王庙。宋真宗景德年间,曾下诏扩建颍上张公祠。元末,张公祠毁于兵祸。明洪武三年(1370年),颍上人于旧址重建此庙。1954年,庙被大水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