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大富之家,未必是坏事。那时候的孩子没有沾染上富二代的恶习,都是以追逐功名为业,什么锦衣玉食,荣华富贵美女在他们眼里,还不如青史留名来的实在。桑弘羊就是这样的人。
前155年,桑弘羊投胎投得好,出生于洛阳一户富商之家。洛阳是什么地方?相当于现在的上海!在这里,商业大鳄云集,各种各样的商业手段权谋眼花缭乱,尔虞我诈,低买高卖,翻脸不认人,互相算计一帧帧形成了一副壮阔的商海图画,深深吸引住了桑弘羊。除了商业以外,洛阳还流传着苏秦刺股、佩戴六国相印的传说,刺激着年幼的桑弘羊,出相入将、成为首富是桑弘羊毕生奉献的终极目标。
有了目标,他所作所为都是紧紧盯着这件事去做,真正达到了对事不对人的境界。
前142年,13岁的桑弘羊,遗传富商之家优秀、强悍的基因,他早早学会了心算,根本不用算盘,活脱脱一个行走的精密计算器。有了这个过硬的技能,再加上比较熟悉市场行情,自然进入朝廷(也就是汉景帝)的法眼,这种人才储备,汉景帝是要的,留给他的太子刘彻。汉廷诏书下来了,特意提拔,免去科举筛选,提拔入宫,也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家有钱呗,花了一笔钱,让他捐个功名,入宫。进了朝廷,桑弘羊做侍中,正式走上了仕途。
如果这样的话,桑弘羊最多混到自然退休,运气好的话,可以混个一二品大员退休。但桑弘羊冥冥之中,被安排到了大汉朝最能闹腾的千古一帝刘彻身边做伴读,一个不择手段舍得花钱做大事的主儿,一个精打细算,善于拔毛提供源源不断钱财的经济专家,两人遇见,相见恨晚,联手一起打造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打匈奴。
前115年,40岁的桑弘羊被任命为大农丞,主要管会计事务,就是算账的。一个国家的经济账簿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桑弘羊日算夜算,几乎不出任何纰漏,将国家的财政出入算得清清楚楚,什么地方需要花钱,什么地方富得流油,什么地方鸟粪都不拉一个,他门儿清。
他主要仅仅算算账就完了吗?哪有这么简单,桑弘羊是什么人,是最高决策圈里的人,精英中的精英。他为武帝打匈奴这种吞钱巨兽上,从来没有掉过链子,总能源源不断地搞到钱,并交到武帝的手里,供他任性挥霍。
一个人的脑子不足以支撑一个政府,但桑弘羊制定的大部分经济政策,真特么地可以顶上一个政府了。从13岁入宫,到燕王之变被处死,一共从政了60余年。50多年都是陪着武帝一起拔大汉帝国的鹅毛,捞取一笔笔惊人的钱财,源源不断送上前线,痛殴匈奴。
武帝即位后,他本来是不愁花钱的,70多年的积蓄,国家财政非常充足。但武帝“败家”啊,他不满足守成啊,他有好多的事情要做啊。打匈奴、救灾、大兴功业、再加上武帝自己也要享受啊,等等都需要钱。20年后,武帝的钱袋子就捉襟见肘了。为了搞钱,他先设置了二十级武功爵,每一级都要加钱,就这个收了30余万金,又号召百姓向国家捐钱,这些只是杯水车薪,没啥大油水。
桑弘羊就出现了。
他第一步就是重拾算缗告缗令,算缗(国家对商人收税)告缗(揭发商人隐瞒财产,逃避税收)本来不是桑弘羊独创,这个办法是酷吏张汤想出来的,但没有施行。现在桑弘羊重新推行,他心狠手辣,贯彻不留情,仅仅3年时间,他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收到了数亿计的财物,倒霉的是商人百姓,肥了自己的国库。
第二步就是假民公田。桑弘羊先把国家一部分官田,借给没有土地的农民。反正官田没人种,空置着也是浪费,他把这些土地给他们种,再从中收取税。这样,没有土地的人自然有土地种,就不会闹事了,荒地也有人开垦,扩大了全国的垦田面积。一举多得。
第三步就是移民屯垦。武帝打跑了匈奴后,原来匈奴占据的地方总要有人驻守,否则打仗不是白打了吗?桑弘羊将多达60万人,全部移民到匈奴原占地区种田,没战事的时候,种种田,有战事立马秒变为战士,冲锋陷阵。既省去了军费,又可以种田,还能安置流民。
这些只是固定的税收,土地也就这么多,变来变去也没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那么武帝把目光瞄向了钱币。他想,在钱币上能不能搞个花样,捞取金钱呢?
为了整顿财政,曾在元狩四年(前119年)造了三种货币:皮币、白金(银、锡作的合金币)、三铢钱,但效果不好,形势已发展到近乎完全失控的地步。武帝发现将铸钱权给民间或者诸王,反而坑了政府。桑弘羊建议他最好把铸钱权收回来,收到自己的手上,这样的话,垄断了铸钱行业,想怎么收就怎么收,何乐不为?
武帝禁止地方与民间私自铸钱,统一用五铢钱作为全国唯一通行的货币。不但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稳定了市场和流通。
桑弘羊最后放出了一个大招,建立国企。在农耕时代,百姓最需要啥啊,就是盐和铁,盐用来吃饭,铁用来打造农具种地。原来民间是可以自己煮盐,自己打造铁,相互买卖,只要给国家少量的税就可以了。很多人靠这个发家富起来。其实国企不是桑弘羊独创,是孔仅和东郭咸阳发明的。但桑弘羊贯彻最凶。
他告诉武帝,以后民营盐和铁的全部禁止,用国家的盐和铁,不买不行,如果敢私自造的话,嘿嘿,有国法呢。盐和铁的需求很大,而大汉朝人口众多,交的钱也就更多了,占据了武帝收入的三分之二。而国家不管制造的质量如何,你们必须得买,因为盐铁被我们垄断了。
大招之外还有两招。
均输法和平准法。
这两个方法才是桑弘羊自己独创的。均输法规定,只要郡国向武帝送礼物,武帝可以把这些礼物按照市场价,转卖给别人。平准法是由国家控制全国的物资和买卖,涨价降价还是有我们说了算,如果商品过分涨了,就把国库内同款商品抛出来,让大家都买,这个商品就降了,如果这个商品价钱过低了,就大量买进来,买不到这个商品了,价钱就自然上涨了。
桑弘羊还敏锐发现,酒也占据市场比较大的份额,因为人都爱喝酒嘛,私营酿酒的利润也吓人,所以不好意思了,酒就像盐和铁一样,悲剧地并入国家垄断行业,你们就从我们这里买吧,私营酿酒就有国家法律招呼你。此举也发了不少横财,仅仅通过卖酒,武帝可以获得百分之二十的盈利。加上高额的酿造利润——每生产1000酿酒,至少可得到25万钱的盈利。
这样的经济天才,但在政治上却一败涂地,死得难看。
没有武帝罩着,桑弘羊根本不是霍光的个儿。
根据武帝的遗诏,大将军霍光权力最大,金日磾和上官桀是他副手。金日磾死得早,田千秋不趟浑水,那么权力就集中在霍光、上官桀、桑弘羊手里。桑弘羊多年搞的经济工作颇有成效,人家飘了,认为自己才是汉帝国的支柱,霍光一个破秘书,拿什么来和自己比?
上官桀也不服霍光,这两人开始联手想要扳倒霍光。
桑弘羊是经济好手,但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他们密谋拥戴燕王刘旦上位,却泄露了消息,上官桀筹划政变,想开鸿门宴杀掉霍光,但保密工作做得太差了,被霍光反戈一击,全部逮捕,杀头灭族。
桑弘羊一生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完了就应该激流勇退,这样会有更好的名声,但他非要涉足不擅长又风险奇高的领域,结果怎么样,玩脱了吧,葬送了自己,连同家族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