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上记载,汉武帝刘彻是个雄才大略又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位50年期间基本上40年的对外发动战争。那么。这几十年的战争耗费财力巨大,特别的烧钱。又是谁在背后提供浩大的财政支持的呢?
他开疆拓土,北逐匈奴,南服滇越,开通西域,建立了规模空前的大帝国,当时的热血青年很是扬眉吐气,纷纷赞叹:厉害了我的国!
自汉高祖刘邦开国以来到汉武帝继位,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基本国策,中间出了个“文景之治”,这70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国家也积累的财富相当可观。
这笔国家积蓄为汉武帝对外征战提供了底气和启动资金,支撑了他在位20年间的主要开支。后来国库的钱烧的差不多了,汉武帝让经济大臣桑弘羊出主意搞钱,实行了盐和铁作为国家垄断经营。
不吃盐要生病,所以人人要吃盐;老百姓生产和生活中铁也是离不开的。因此,盐和铁在生产销售中蕴藏着丰厚的利润。
新的经济政策一出台,效果杠杠的,汉军连年征战,都征调盐铁收入助赋。钱这么大的事,当然需要一个精明能干的大臣,但盐铁大商出生的孔仅,这位官商因没能经受住利益的侵蚀,最终撤职。打理国家财政的肥差,交到了当时的能臣桑弘羊手上!
桑弘羊逐步理清孔仅任期的盐铁官营弊端,通过机构设置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财政管理体系,让这套体系高效运转起来,为国库积蓄了大量财富。
实行均输政策平准制度。这样全国各地的均输官,把当地的土产品廉价集中至京师,再由三弘阳总经理全国调配。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又实现了中央创收。
算缗min,就是向商家地主征收财产税。规定反隐瞒不报的,虚报的除了没收全部财产,还要被戌边。超前的采用有奖举报制度,又为国库增收不少。
此外,统一货币,取消了全国各郡的铸币权,统一由国家铸币,加强了中央对全国财政控制。
他的巨大政绩就在于千方百计满足了当时中央政府对财政的浩大需求。从而保证了当时的汉王朝开疆拓土,北逐匈奴,南服滇越,开通西域,建立规模空前的大帝国。
汉昭帝继位时,从全国各地征集了60多名儒生参加政治经济评议座谈会,出席会议的有丞相田千秋,辅政大臣霍光等人,当时主管财政经济74岁高龄的桑弘羊,却遭到了言语围攻。
桑弘羊竭力维护自己的政策,前后发言100多次仍处劣势,儒生们能在道德立场上秒杀桑弘羊,最后他仅反问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搞国有经济,那么一旦外族入侵,我们拿什么保卫国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为官最高至大司农之职位(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保障了汉武帝推行文治武功的事业,但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批评。
有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用对与错去衡量一个人,而更多的应该评价他所做的事情,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就像北宋名臣司马光评价汉武帝一样。其有所亡秦之失,而避亡秦之祸,是因为他晚年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改之!
朋友们,读了这篇故事,你对桑弘羊有怎样的评价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