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谊有大才却饱受排挤,因梁王堕马去世而哭死,得了官场抑郁症?

贾谊有大才却饱受排挤,因梁王堕马去世而哭死,得了官场抑郁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经典沸 访问量:844 更新时间:2024/1/23 12:38:04

汉文帝和贾谊

司马迁《史记》记载,贾谊20多岁就深受汉文帝的赏识,先是"召以为博士",不久后变升为大中大夫。然而前途本该一片光明的贾谊,最后却英年早逝。在后人眼里是贾谊短暂的一生是一场悲剧,但对于他悲剧酿成的原因,大家各有看法。

要想了解贾谊,首先要先知道他的死因。《汉书》上记载:"梁王胜堕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那么为什么贾谊在梁王死后不久就抑郁而死呢?我认为他的死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让我们先从他的一生遭遇开始说起。

贾谊

从少年成名到抑郁而终

自幼家境贫寒的贾谊,在少年时期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他自小天资聪颖、善读诗书,曾以诵诗擅文闻名于当地。所以深受当时河南郡守吴公的器重,初出茅庐之时便与吴公一同治理河南,成效卓著。也因如此,贾谊吸引了汉文帝的目光,得到了皇帝的重用。21岁便被委以博士之职,1年后升为太中大夫。

在任职期间,曾多次为汉文帝献策并主张改革,这样的举措造福了百姓,但升迁之快也引起了其他朝臣的嫉妒之心。当时朝中重臣先后向汉文帝进谏,说贾谊很年轻,对权势很向往,想要把持朝政,如果再重用他,也许朝堂会生些许事端。汉文帝听后,反思了自己,然后慢慢的地疏远了贾谊,并借机将他外放长沙,不予用。

剧照汉文帝

年后,朝中大臣换了一批,这时汉文帝想起了远在长沙的贾谊,便把他招了回来,并命他为梁王刘揖的太傅,然而因为一次意外,梁王竟然堕马去世了。在那之后,贾谊就时常哭泣。1年后,便去世了,去世时,贾谊33岁。这样一位足智多谋的臣子,在风华正茂时期便英年早逝,不免让人觉得唏嘘。

但究其根本,贾谊的悲剧实际上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贾谊自身的性格以及政治上缺乏远见的做法,是悲剧发生的内因。其二贾谊政治主张和汉文帝的治国理念相违背的矛盾,是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

贾谊

持才自傲 急躁处事 缺乏远见

就个人素质而言,贾谊少年得志,恃才傲物,身上并不具备身为一个朝臣的政治修养。在封建王朝中,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负,除了要得到皇帝的器重,大臣的协同也十分中重要。年轻的贾谊,并不清楚或者说并不在意这点。

贾谊在初登朝堂之时便睥睨一切。他曾在对待诸侯王的问题上,当面指责皇帝:"力当能为而不为,蓄乱宿祸,高拱而不忧,其纷也宣矣,甚可谓不智且不仁。"对待朝臣时,他曾斥责他们都是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在他心目中,汉文帝左右皆是祸乱朝政、不堪重用的人。就这样把满朝文武百官盖棺定论,全部抹黑。

剧照贾谊

这样的做法,让帝王觉得他太傲气,不懂进退、不好掌控。对于大臣来说,谁会喜欢一个在朝堂中经常给自己挑刺的同僚,更何况大家还是竞争关系,于是他就成为了孤臣。一旦皇帝的态度出现任何转变,他的仕途就会立刻终止。而皇帝的态度是很容易受到身边大臣的影响的,这就是贾谊仕途不顺的根本原因。而他这种眼空无物的态度和做法,实际上是政治不敏感、目光短浅的体现。

这样一个人很承担政治重任,周勃等人评价他为"年少初学",也是有感而发。他们极力阻止贾谊任命公卿,除了一部分嫉妒的原因存在,还有一些政治上的因素。大臣认为年少轻狂的贾谊十分激进,在处理政务上有失偏颇,不适合这个朝堂,所以就十分的抵制贾谊。

汉文帝

在我看来,贾谊高谈阔论,纵然有为天下情愿的大志,但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服务的,他需要借助权利实现理想。贾谊曾说:"臣窃以为练左右急也。"由此就能看出贾谊抨击各大臣,展示自己才华的最终目的在于取而代之,想要进入核心领导层。"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但他的做法过于急躁。

在汉文帝刚继位时,是不能做出"一朝尽去其旧"的事情。如果真的这么做可能会造成朝廷内部出现动乱,君臣离心等现象。于是汉文帝就慢慢的谋求发展,他先是重用自己的亲信宋常委和朱武,不久后便封自己的旧属为九卿。这样的人事变动,搅浑了当时的朝政。

剧照汉文帝

紧接着陈平辞相,周勃畏祸,这两人的反应都极为强烈。他俩本是朝中政权的中心,却在看透了汉文帝想要换领导班子的内心后,选择自退。实际上就证明他们还是有政治远见的,这样做可以在更替政党的情况下,保全自己。而贾谊呢?他主张"德善佐则存,不得善佐则亡",这样的想法显然是不适宜的。

也正因贾谊这样的想法和做法,使得自己变成孤臣,而汉武帝又必须有所取舍,既然朝中旧臣不能动,自然就只能贬黜贾谊。等到后面朝臣换代结束以后,汉武帝也是把贾谊重新招了回来,由此可见皇帝的用心良苦。

剧照汉文帝

但贾谊本人并不能理解这种苦心,甚至还因为自己被贬黜而自比屈原,觉得自己没有被重用,心生愤慨。这样没有政治远见,心眼小的臣子,最终落得抑郁的下场也是能预料到的。

贾谊的政治主张和文帝治国思想是冲突的

就贾谊个人是政治主张而言,实际上和汉文帝的治国思想是有矛盾的,而且他虽然有想法,但却没法落实。他的政治主张是不为当时环境所容纳的。这才是他郁郁而终的根本原因。

汉文帝

早在西汉建立之初,刘邦就实行了分封制,天下原本有36郡,但只有15个是中央直属,其余的都在诸侯王的手里。面对这样的局面,贾谊想要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提出"削藩"的建议。而在汉朝以"孝"治天下的情况下,汉文帝是想用"孝"来强化宗族内部关系,以此来制约同姓藩王与中央朝廷的关系。

在文帝心中诸侯王的问题实际上是家族内部问题,不用上纲上线,他想维护宗族之间的稳定。而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张,在实施后很有可能会受到众诸侯王的反扑,进而激化宗族内部矛盾。这与汉文帝的治国思想是相矛盾的,所以贾谊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也为后来悲伤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贾谊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大事。汉文帝出于信任将梁怀王托付给贾谊,然而身为太傅的他却没有承担好责任。梁怀王因坠马而死,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颗稻草,让贾谊内心十分抑郁,所以最终走向了死亡。

生不逢时的贾谊,在追逐自己理想的时候,没能看清汉文帝的主张,加上性格上的"缺陷",让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慢慢无路可走。可以说他的悲剧是时代和自己共同赋予的,我们要以此为戒。

标签: 贾谊

更多文章

  • 贾谊:才华深受赏识却不被重用,竟为了一个男人自责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贾谊

    他是儒家的学者,他是文赋的先锋。他的使命是到人间一览,做一个痛苦的旁观者。他叫贾谊,闪耀时璀璨无比,陨落时悄无声息。01老师贾谊我是张苍,近年来在皇帝面前红得发紫的贾谊,是我的学生。虽说大家都欣羡我有这么一个得意门生,但从某些程度上来说,太傅(贾谊的字)一鸣惊人,得到皇帝赏识,也是有迹可循的。我师从

  • 少年天才贾谊,22岁当副部,为何还没干几年,竟被汉文帝流放?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贾谊

    大凡天才文学家,似乎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一旦让他当上了谏官,他就真会正儿八经地提出很多有见地的建议,哪怕皇帝们不高兴不待见,哪怕冒着杀头的生命危险,哪怕被开除公职,他们也前赴后继。比如,杜甫当了左拾遗,就一天像蚊子一样在唐肃宗面前提意见,多次得罪皇帝。白居易也如此,当了谏官后,连皇帝收礼品或提拔一下心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与贾谊情谊到底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贾谊

    前言:一、少年得志据史书记载,贾谊年少成名,在汉文帝刘恒执政期间,就已经被人称为“洛阳神童”。后来汉文帝特将他召进宫中,任命他为博士。贾谊当时才二十余岁,要知道那时的博士,大多数由年老的学者来担任的,像贾谊这么年轻的,历史上屈指可数。由此可见,贾谊才华之出众。每当汉文帝与各位博士进行策论之时,贾谊总

  •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贾谊,年轻时有多牛?

    历史人物编辑:猫史天下标签:贾谊

    写贾谊这个人,我的心情很复杂,贾家在历史上出过的伟大文学家并不太多,比如贾谊、贾岛,还有贾平凹先生。贾谊无疑是贾家最优秀最具才华的,没有之一。只可惜,贾谊虽有文学天才,命运却不佳,一句“不问苍生问鬼神”就将他的人生永远定格在“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历史竹简中,空令多少十子英雄叹息。然而,笔者认为贾谊

  • 贾谊:怀才不遇第一人,因世家嫉妒,皇帝无能,32岁便抑郁而终

    历史人物编辑:邓苹标签:贾谊

    西汉文帝时期,作为文景之治的前期,整个朝代对外展现出的是一种太平安详的现状。平常的人家都只看到表面的平静,而实际上隐藏在表象后的社会危机的雪球仍在越滚越大。 权贵豪门和劳苦大众的矛盾正在愈演愈烈,剥削和对土地的侵占使得农民破产的现象依然普遍,严苛的税收政策在本就不富裕的地方演变成劳动人民头顶的尖刀。

  • 汉室传奇:生如烟花,璀璨短暂,贾谊23岁为中级国务官,33岁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卿雨润史标签:贾谊

    #历史#(本文大约2500字,阅读需要5分钟)公元前一七九年,刘恒刚刚当上皇帝满一年,立即搜罗天下英才为政府所用,对政府各掌门人进行大换血。其中,刘恒听说河南郡郡长吴公,政绩全国第一,于是就将他调他到中央政府,担任司法部长(廷尉)。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刘恒召见,命他担任研究官,即是现在我们的博士职位

  • 作为大汉国策真正奠基人的贾谊是怎么死的?一代才子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贾谊

    年少成名,意气风发,一表人才,又与皇帝称兄道弟,一时间站在历史闪光灯下,他就是贾谊,那么贾谊何许人也?贾谊18岁左右就走入仕途,当时汉文帝正当少年,两个小伙子很谈得来,于是作为大哥的汉文帝一开心便封了贾谊一个博士当,就这样,贾谊21岁时就成为最年轻的博士。贾谊能够升职加薪如此之快,多亏了汉文帝这位大

  • 汉文帝继位后,贾谊提了一个建议,从此汉文帝再也没有杀过官吏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贾谊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汉书·传·贾谊传》这是《汉书》中关于贾谊之死的描绘。贾谊汉文帝登基,是由陈平和周勃给扶立的,汉文帝能够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还是因为他的弱小。汉文帝本是宫女薄夫人生下的儿子,因此他们母子俩人,都不受汉高祖喜爱。等到刘恒成年后,被刘邦封到了最荒凉

  • 游贾谊故居,吃长沙臭豆腐-《遍尝潇湘美味》之四

    历史人物编辑:李达京标签:贾谊

    在湖南的名吃美味中,长沙臭豆腐算得一绝。但因其形状为黑色,又以臭字冠名,我以往是不碰这个小吃的。但近来想写一组长沙美食文章,遂想买一份长沙臭豆腐来品尝一下。2022年5月12日,我一大早来到长沙太平街,只见街上空空荡荡,没见几个人影。大多店铺都没开门,只有一两家卖米粉和饺子混沌的食店在经营。在街上来

  • 贾谊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贾谊

    笔者以为,哪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关键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天纵英才,少年成名,自以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后世对其评价很高,且也认为其怀才不遇,为之惋惜。“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