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谊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

贾谊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潘东铧 访问量:909 更新时间:2023/12/20 17:49:31

笔者以为,哪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关键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

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天纵英才,少年成名,自以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后世对其评价很高,且也认为其怀才不遇,为之惋惜。

“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刘向

“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刘歆

“贾生,王者之佐”——苏轼

“《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毛泽东

我们来看看贾谊一生的经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少年得志,遭受打击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於郡中。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确实天纵英才,弱冠之龄,受到汉文帝的欣赏,破格提拔,一年内升为太中大夫。估计此时的贾谊也是志得意满,准备大展宏图,建议文帝“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估计汉文帝内心是接受的,所以想让贾谊任公卿之位,结果遭到了当头棒喝“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当朝重臣都反对,这些人包括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这些大佬为什么反对,其实值得深思),这都是汉初打天下的功臣,于是文帝也没办法,只好让贾谊去长沙韬光养晦。这也是后来王勃的名句“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的由来。

二、蛰伏长沙,自怨自艾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年轻人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又害怕长沙环境不好,怕自己活不长了,哀叹怀才不遇,所以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吊屈原赋》,各种吐槽,自怨自艾。后来,他还是没缓过劲了,又写了一篇《鵩鸟赋》,继续感叹,好像已经看透官场、人生,准备放空一切,顺其自然了。

三、重回中枢,策论天下

终于,汉文帝还是没有忘记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重新召他回长安,虽然很快又让他做梁怀王太傅,但是贾谊此时好像又重新焕发了升级。也就是在此时,他上疏《治安策》等各种政论,陈述匡扶天下的主张。主要包括:割地定制、礼治天下(就是后来的削藩、推恩令前身),重农抑商、以农为本,儒法结合、瓦解匈奴等等内容,可以说是富有远见卓识,而且后来的事实证明,他提出的各项政策都是正确的,只是有些在当时没有施行。

四、壮志未酬,抑郁而死

过了几年,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不至于吧),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可以说贾谊的一生是可悲可叹的,天纵英才,少年得志,但是他耐不住寂寞,壮志未酬,英年早逝。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贾谊是怀才不遇,或者是时运不济,但是笔者认为,虽然有各方面的客观因素,但贾谊自己也要为自己悲惨的命运承担一部分责任,他没有充分认识到汉初政局的复杂程度,没有做好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准备,更没有静心的韬光养晦以待时机。

当下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最缺乏的往往就是耐心、坚持,初入社会、职场,感觉自己有一身的抱负,自己能力特别强,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想敢干,一旦受到些微的挫折、打击,就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怀才不遇,不断的跳槽,或者意志消沉、得过且过。其实这和贾谊当年的想法何其相似!年轻人,有才华、有能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坚持,做好长期的准备,就像一本书里写的那样——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但凡成功之人,往往都要经历一段没人支持、没人帮助的黑暗岁月,而这段时光,恰恰是沉淀自我的关键阶段。犹如黎明前的黑暗,捱过去,天也就亮了。

贾谊可以说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才华、有能力,但是他没有坚持到最后,没有熬过黎明前的黑夜,空有一身才华最终确无处施展,千百年来让人扼腕叹息!希望我们现代人能从贾谊的悲剧人生当中汲取一二,学会坚持,走向成功!

标签: 贾谊

更多文章

  • 贾谊是怀才不遇被贬谪?真相:他被新旧政治集团,都视为眼中钉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贾谊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贾谊的列侯之国策和侯国迁移策的实行,遭到了列侯们的强烈抵抗。一、诸侯之国策的反响据《汉书》卷四文帝纪,三年十一月,文帝下诏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可知,自文帝

  • 才华横溢的贾谊为何最终没被汉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贾谊

    在西汉前期,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政治和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可惜的是,他如同一颗流星一般,倏忽而逝,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他就是贾谊。贾谊确实很有才气,这个洛阳少年博览好学,才华磊落,属于西汉前期的后起之秀。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贾谊被廷尉吴公推荐给汉文帝,被任命为博士,深受汉文帝赏识

  • 搜神记卷9之7 鹏鸟飞临 贾谊做赋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贾谊

    贾谊,是西汉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就因为能够熟读《诗经》《尚书》出名。汉文帝刚即位,便被推荐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出头,年纪最小,在讨论诏令的可行性的时候也总是文思泉涌,观点颇多。汉文帝很开心,一年以内便提拔贾谊做了太中大夫。贾谊故居后来贾谊劝说汉文帝进行一系列改革。汉文帝觉得时机未到,所以搁置了改革

  • 天才贾谊,是如何被汉文帝发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贾谊

    贾谊的发迹离不开吴公的提拔与赏识,究竟是为何我们接着看。吴公是河南郡的郡首,此人把河南郡治理的可谓是一片繁华盛世的景象,朝廷每年的考核,他都是第一名。据考察他还是秦朝宰相李斯的同乡,也是上蔡人,曾经还追随过李斯求国学。可见,此人确实非同寻常。有这样的经历他就被汉文帝破格录取到朝廷中担任了廷尉一职,大

  • 【半日谈】贾谊论政

    历史人物编辑:运营之窗标签:贾谊

    晨起,阅读贾谊《过秦论》,感悟颇深。贾谊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和政论家,洛阳人,18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撰《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汉文帝赏识,数度欲让贾任公卿高位,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贾谊故居位于长沙市

  • 贾谊:超越时代的智者,他真的怀才不遇?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贾谊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诗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里批评的是汉文帝放着贾谊这样的大才不用,反而跟他谈论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太史公司马迁也有同感,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那可是惜墨如金的,就连韩国灭亡这种事情都只写了十七个字,可是在屈原贾生列传里却给了不下千

  • 本为将相之选的大汉才子贾谊,却英年早逝,早早就被埋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畅享欢乐标签:贾谊

    历史上著名的短命人物还是挺多的,大多都是初露才华便英年早逝。而且,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也低得可怜,能活到今天七老八十这个岁数的屈指可数。如果细数短命的英才,怕是可以列出一长串儿闪光的名字。比如:甘罗、贾谊、霍去病、曹子建等等,都是青史流芳的一世英杰。以他们在世时的表现,如若能再给他们一段人生时光,必将

  • 从贾谊官场经历破解司马迁未透露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贾生》。李商隐因被卷入了牛李党争,而屡受排挤,深感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诗歌《贾生》通过讽刺汉文帝的求贤之举,来暗喻晚唐帝王的昏聩无能。李商隐的诗歌《贾生》在《史记》中有相关记叙。李商隐

  • 娶妻当娶贤,娶妻不贤毁三代,霍显是如何把霍氏家族毁于一旦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纪念汇标签:霍显

    饭可以乱吃,但老婆不能乱娶,大家千万不要把这句话当成玩笑话。老祖宗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总结出来的经验,绝对是相当有道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那些贵族子弟在外面可以花天酒地,但是在“娶妻”这件事情上从来都是不敢乱来的。因为你娶错一个老婆,确实可以分分钟毁了你整个家

  • 其实霍英东最中意的接班人,并非霍启刚,而是三房儿子霍显璇

    历史人物编辑:佳琪侃娱乐标签:霍显

    如果不是郭晶晶,霍启刚或许难成霍家接班人?5月10日,霍启刚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照片,照片中,其与父亲及两个弟弟一同出席活动, 霍英东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 霍家四父子同台实属罕见,而身为接班人的霍启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2021年,更是当选香港立法委员。这也是奠定了他在霍家的稳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