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本文大约25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公元前一七九年,刘恒刚刚当上皇帝满一年,立即搜罗天下英才为政府所用,对政府各掌门人进行大换血。
其中,刘恒听说河南郡郡长吴公,政绩全国第一,于是就将他调他到中央政府,担任司法部长(廷尉)。
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刘恒召见,命他担任研究官,即是现在我们的博士职位,这时候贾谊才二十三岁,又在一年中,刘恒因为太喜爱他的文辞优雅和博学多闻,超越常规的把贾谊提升到中级国务官。
【建议改正朔,换服色,变官名,定新礼制,震动朝廷】
初生牛犊不怕虎,贾谊雄心万丈,建议刘恒更改正朔(秦政府规定十月为每一年的第一个月,贾谊认为每年第一个月应为正月开始。)
建议西汉官民人等应变换颜色,(依照“五德”“五行”学说,西汉政府官民人等应以黄色为正宗,但迄今仍用红色,所以要求改变。)
建议朝廷重新制定官名,因为西汉政府一直沿用秦政府的官制跟称号。
建议修改秦政府的法令,建立西汉政府特有的礼仪乐章。
这些石破天惊的建议一出,立即把刘恒吓坏,刘恒不敢接爱,只能表示谦让。
【国困民贫,将会巨舟倾覆;国强民富,关系国家命脉】
这年,贾谊二十四岁。
贾谊再上书:“万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拼命挥霍,物资必然缺乏,淫荡奢侈的风俗,每天都在增长,伤害就更严重,这种事情公开横行,没有人禁止,一旦巨舟倾覆,无法挽救,天下财富,如何能不枯竭?”
“西汉王朝自建立至今,将近几十年,政府和人民都没有积蓄,情况使人担忧。若是旱灾,庄稼歉收,人民就只能卖儿卖女,这种情况,皇上也早已知道,但是大小官员竟然毫不知道?”
“如果二三千里的国土上,发生大旱,政府用什么救济?如果边境突然告急,需要数十万甚至百万军队进行防御,政府能有什么办法供应粮食?旱灾兵灾混合一起的时候,社会必然陷于混乱,有力量夺取政权的人,必然争先恐后而起,这时候再图谋挽救,怎能有效?”
“公私积蓄,关系国家命脉,假定粮食足够多,财富也充足,有什么不能成功,用它出击,必然攻克,用它固守,必然牢不可破。”
“而今,驱使人民从事农耕,主要的是巩固根本,使人民靠自已的劳动力,养活自已,至于工人商人,也强制他们进行务农,则积蓄自然充足,这是使天下平安富有的主要重点。”
刘恒听后,深受感动,下令前往皇家农场,亲自耕作,作为重农榜样。
【高级官员反对再提拨贾谊,刘恒开始疏远】
这年,贾谊二十六岁。
刘恒又再欲提拨贾谊任部长级官员,遭高级官员们反对:“贾谊不过是洛阳浮猾之辈,年纪轻轻,就打算夺权,干预国家大事,日后必出乱子。”
刘恒受到影响,以后也稍微疏远,不采纳他的建议,而是任命他当长沙王吴差的师傅。
【刘恒允许民间铸钱,贾谊上书劝阻】
这年,贾谊二十八岁。
以前,秦政府用的是“半两钱”,重的是十二铢,轻的是八铢(二十四铢是一两,十六两是一斤,现在我们的中国香港也是用十六两一斤。)
刘恒嫌弃太重,难于携带,改铸“荚钱”,薄得像榆荚一样,带来的后果是钱币贬值,于是物价飞涨,一担米居然卖到一万钱。
令人诧异的是,刘恒竟然允许民间铸钱,并废除“盗铸钱令”,鼓励人民自已铸钱。
贾谊上书劝阻,指出有些事情可以招祸,有些法令足可以鼓励奸诈。
而现在人民为了利润,不断违反法令;而现在钱币的来源不一,政府根本没有管理的力理,如果放手不管,市场交易陷于混乱,但是管理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
现在农耕的人逐渐减少,大家都去开矿铸币,国家将会刑杀过度,对国家来说,将不是一种吉祥,为什么如此疏忽呢?
贾谊最后指出,民间铜矿太多,将会导致盗铸风起去涌,邪诈屡胜,法令屡败,建议不准人民铸钱,而由政府收购铜矿。
刘恒不理,拒绝采纳,埋下了七国之乱的祸根。
【上书《治安策》,论治国智慧】
这年,贾谊二十九岁。
贾谊在这年被调任梁王师傅,与京城更近,于是上奏章给刘恒,这是流传千古的《治安策》。
他说:“我认为天下大势,应该痛哭的有一件,应该流涕的有两件,应该长叹息的有六件。至于违背天理,伤害国家命脉的事,还不包括在内。”
洋洋洒洒名闻天下的《治安策》,可惜现在找不到完整版本了,我们只能从中看到贾谊对西汉的治国智慧,要求刘恒从现在开始削弱封国的力量,以确保统治王权的稳定和安全;
再论述匈奴外交问题、军队现状、奢侈与节俭、礼制、仁义廉耻、官员犯罪处罚等等各方面。
刘恒采纳贾谊的建议,重在培养臣僚的情操。
【预测刘恒封刘长儿子为侯爵,上书劝阻】
这年,贾谊三十岁。
刘恒封他已故弟弟刘长的儿子等四人侯爵。刘长曾因谋反而被刘恒削爵,后悲愤绝食饿死。
贾谊上书指出,刘长大逆不道,天下都知道他的罪恶,而刘恒还加封他的儿子为爵位,将会为西汉王朝埋下祸根。
当仇人有足够颠覆的资本时候,再给他们积蓄很久的财富,更是危险,陛下这种措施,就好像把军队借给盗匪,把翅膀插到老虎身上。
刘恒不接受。
【督促刘恒尽快制定封国的政策,重新划分封国边界】
这年,贾谊三十二岁。梁王刘揖逝世。
这时,身为梁王师傅的贾谊上书督促刘恒,指出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目前封国的亲王,已经十分傲慢骄横,若不再控制他们,就会出现危险,中央政府的法令,也会不再执行。
贾谊指出刘恒自已亲生儿子的封国就好像诱饵,随时让人侵占,建议重新分配封国领土,让新的封国分别足以抗拒齐国、赵国、吴国、楚国,至少两代可保平安。
现在若不重新制定封国对策,万一陛下死亡,将会给薄太后,太子刘启,留下动乱。
刘恒这次终于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年余之后,贾谊逝世。年三十三岁。
【结语】
贾谊短暂而又璀璨一生,对他的政治理念,治国方针,我们仅仅只能从他的奏章中窥探一二,他参与国家大事时,仅仅二十多岁,他对国家治理已有如此深刻的政治评论,实在是一名奇才。
他有远见地预知西汉王朝封国过于强大,将会为日后统治埋下地雷,直接指出将会出现六国之乱的现象。
可惜,身为儒家的贾谊也单一抨击法家的公孙鞅,他完全忽视了公孙鞅变法为秦国带来的强大。无论是儒家或法家或道家,都是国家机器的齿轮,缺一不可。
汉有洛阳子,少年明是非。
所论多感概,自信肯依违。
死者若可作,今人谁与归。
应须蹈东海,不但涕沾衣。
动动手指头点赞和推荐,黑色按钮就在文章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