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谊:怀才不遇第一人,因世家嫉妒,皇帝无能,32岁便抑郁而终

贾谊:怀才不遇第一人,因世家嫉妒,皇帝无能,32岁便抑郁而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邓苹 访问量:1678 更新时间:2024/1/21 23:52:04

西汉文帝时期,作为文景之治的前期,整个朝代对外展现出的是一种太平安详的现状。平常的人家都只看到表面的平静,而实际上隐藏在表象后的社会危机的雪球仍在越滚越大。

权贵豪门和劳苦大众的矛盾正在愈演愈烈,剥削和对土地的侵占使得农民破产的现象依然普遍,严苛的税收政策在本就不富裕的地方演变成劳动人民头顶的尖刀。

地方的矛盾除了权贵与农民外,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也在暗潮汹涌。当时的大部分朝廷人士都认为此时的平稳是可以延续的。

而只有贾谊,站在朝堂之上,遥望见了潜伏的危机。作为西汉的名士,他有自己丰富的洞察力和智谋。他以散文和诗赋上奏,又以《过秦论》为闻名,表达自己的政论和见解。

西汉王朝暗中的危机在贾谊这里仿佛都无处遁形,他是名副其实的英才,汉文帝刘恒为了王朝表面平静而隐藏的伪善也因他被戳破,而这样的大才之人,却在32岁身亡。

天妒英才,还是王朝的内幕?

贾谊:少年得志,雄才大略

贾谊算得上是话本里神童的角色,小的时候便才气萦身,师从张苍后所写的文章更是深入人心,针砭时弊的文风隐隐有了苗头。

散文诗篇传到别处,更是以少年才气闻名。文章的影响力,也把许多赏识他的人引来贾谊身侧。

河南郡守吴公便早早向贾谊抛出橄榄枝,贾谊答应辅佐后,果然受到器重。而贾谊的治理之才在小小的河南郡游刃有余,当时便推动吴公的治理成为郡守的天下第一。

汉文帝也听闻了河南郡的治理极佳,便将郡守升任,而此时吴公应势举荐贾谊。这是贾谊第一次靠近王朝,就被委任了博士一职。

他的才气此时和他的境遇向来是匹配的。从地方一步步走到中央,贾谊的雄才大略和深谋远虑的治安之策在这方更大的天地必然更为活跃。

有实学的人,往往在大场合不露怯。因为对自己眼光和谋略的自信,贾谊在与汉文帝交谈间,往往能替皇帝分析清楚许多问题的本质。

精辟的见解和深入的分析,刘恒知道这是个难遇的奇才,他也是个不认同愚忠的皇帝,对有才之人以礼相待。因此,一年之内贾谊就升任太中大夫。

针砭时弊,触痛权贵

贾谊的才学和傲气注定他不会在职位上使着俸禄而无所作为,他一直相信自己的分析和提出的政策能使王朝真正的社稷安定,国富民强。

汉文帝和贾谊

因为看到隐藏的权贵和百姓,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贾谊上谏规劝重农抑商,作《论积贮疏》,又写《论定制度兴礼乐疏》,试图在礼制地方尽多撇去秦制延续的痕迹。

这两项只是针对国家礼制和农业的发展,倒还不算深刻,最为关键的一篇,是贾谊在28岁时向刘恒的献策——《陈政事疏》。

这里面主要提到的问题有两点,第一:亲疏并不是诸侯会否反叛的关键,因此不要盲目重用同姓诸侯。

第二:能力强弱的诸侯反叛的野心只是大小和能力问题,因此要分割诸侯的权力,来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贾谊认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后的改良,他不仅在削藩这个问题上坚持,甚至主张那些有封地的列侯就该回去,这实际上阻断了他们继续在朝左右皇帝。

因为这些上谏,触碰到权贵的利益可不只一星半点。贾谊当时便受到各方的攻击和压力,但贾谊心想为了王朝真正的安定,这又算什么?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汉文帝刘恒没有站在他这边。刘恒有他自己的苦衷。

上位之路并不容易,那些现在居功自傲的老臣刘恒还没有动他们的能力,当年的辅助上位之功现在成为压制他的笨重石块。

他不知道怎么向贾谊解释,他必须以伪善的面容来伪装,他惊异于贾谊的献策说到他心坎的同时,又疏远他,并将他外放长沙。

有的研究者说其实这也是对贾谊的一种保护,他触犯权贵利益,而刘恒只有在不重视的情况下,贾谊才能更加安全。

刘恒对那些臣子列侯的“仁善,”也是覆盖在了他集中自己权力的措施之上。

在长沙的三年,政论家贾谊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上书激情,对观察到的现象尽取解决办法上谏。三年后回到朝廷,被委以梁怀王太傅一职。

悲痛接踵,失意早逝

在梁国封地的贾谊,陪同梁怀王刘揖治理四方之事,虽身不在朝廷,却时时居安思危,替君体察百姓的同时,还上疏陈述匈奴外侵,制度疏阔等事。

对贾谊来说,待在刘揖身边其实是有些不甘心的,他更想的是回到皇帝刘恒身边,这是他一直失意的地方。

公元前169年,贾谊随梁怀王入朝,期间梁怀王竟然不幸坠马而亡。虽然坠马一事不是他的责任,但贾谊却仍时常掩面哭泣,觉得自己辜负了刘恒的嘱托。

他也知道刘揖再不济也是刘恒最宠爱的孩子,委任他为太傅,看似不重要的职位,又何尝能说是对他不重视呢?

巨大的悲痛和自责把贾谊勒住,他又是一个爱胡思乱想不肯释怀的人,虽然有深谋远虑的大才,却在公元前168年,抑郁而终,年仅32岁。

贾谊的一生对于西汉的贡献是巨大的,不仅是体现在汉文帝时期,他的献策,是后来的“推恩令”等许多重要制度的前身。

他影响的是整个西汉王朝,生时他的思策许多迫于局势没有下行,但后世最终证明了他的深谋远虑是治安大策。

小结

贾谊的失意与刘恒未重用是有关系的。但刘恒也有自己的难处,他还要在功臣和列侯之间磋磨许久,达到足够高的权力集中。

刘恒需要伪善,虚假的仁善是他稳定局势的关键。贾谊的献策行不通,而在后世推行的整个过程,也证明了刘恒前期的伪装。

他们本该是甚欢相谈的君臣,奈何都不逢时。

标签: 贾谊

更多文章

  • 汉室传奇:生如烟花,璀璨短暂,贾谊23岁为中级国务官,33岁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卿雨润史标签:贾谊

    #历史#(本文大约2500字,阅读需要5分钟)公元前一七九年,刘恒刚刚当上皇帝满一年,立即搜罗天下英才为政府所用,对政府各掌门人进行大换血。其中,刘恒听说河南郡郡长吴公,政绩全国第一,于是就将他调他到中央政府,担任司法部长(廷尉)。吴公推荐洛阳人贾谊,刘恒召见,命他担任研究官,即是现在我们的博士职位

  • 作为大汉国策真正奠基人的贾谊是怎么死的?一代才子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陈建标签:贾谊

    年少成名,意气风发,一表人才,又与皇帝称兄道弟,一时间站在历史闪光灯下,他就是贾谊,那么贾谊何许人也?贾谊18岁左右就走入仕途,当时汉文帝正当少年,两个小伙子很谈得来,于是作为大哥的汉文帝一开心便封了贾谊一个博士当,就这样,贾谊21岁时就成为最年轻的博士。贾谊能够升职加薪如此之快,多亏了汉文帝这位大

  • 汉文帝继位后,贾谊提了一个建议,从此汉文帝再也没有杀过官吏

    历史人物编辑:黎承龙标签:贾谊

    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汉书·传·贾谊传》这是《汉书》中关于贾谊之死的描绘。贾谊汉文帝登基,是由陈平和周勃给扶立的,汉文帝能够登上九五之尊的宝座,还是因为他的弱小。汉文帝本是宫女薄夫人生下的儿子,因此他们母子俩人,都不受汉高祖喜爱。等到刘恒成年后,被刘邦封到了最荒凉

  • 游贾谊故居,吃长沙臭豆腐-《遍尝潇湘美味》之四

    历史人物编辑:李达京标签:贾谊

    在湖南的名吃美味中,长沙臭豆腐算得一绝。但因其形状为黑色,又以臭字冠名,我以往是不碰这个小吃的。但近来想写一组长沙美食文章,遂想买一份长沙臭豆腐来品尝一下。2022年5月12日,我一大早来到长沙太平街,只见街上空空荡荡,没见几个人影。大多店铺都没开门,只有一两家卖米粉和饺子混沌的食店在经营。在街上来

  • 贾谊的悲剧给我们的启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

    历史人物编辑:潘东铧标签:贾谊

    笔者以为,哪有那么多的怀才不遇,关键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天纵英才,少年成名,自以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后世对其评价很高,且也认为其怀才不遇,为之惋惜。“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

  • 贾谊是怀才不遇被贬谪?真相:他被新旧政治集团,都视为眼中钉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贾谊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贾谊的列侯之国策和侯国迁移策的实行,遭到了列侯们的强烈抵抗。一、诸侯之国策的反响据《汉书》卷四文帝纪,三年十一月,文帝下诏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可知,自文帝

  • 才华横溢的贾谊为何最终没被汉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贾谊

    在西汉前期,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政治和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可惜的是,他如同一颗流星一般,倏忽而逝,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他就是贾谊。贾谊确实很有才气,这个洛阳少年博览好学,才华磊落,属于西汉前期的后起之秀。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贾谊被廷尉吴公推荐给汉文帝,被任命为博士,深受汉文帝赏识

  • 搜神记卷9之7 鹏鸟飞临 贾谊做赋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贾谊

    贾谊,是西汉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就因为能够熟读《诗经》《尚书》出名。汉文帝刚即位,便被推荐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出头,年纪最小,在讨论诏令的可行性的时候也总是文思泉涌,观点颇多。汉文帝很开心,一年以内便提拔贾谊做了太中大夫。贾谊故居后来贾谊劝说汉文帝进行一系列改革。汉文帝觉得时机未到,所以搁置了改革

  • 天才贾谊,是如何被汉文帝发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贾谊

    贾谊的发迹离不开吴公的提拔与赏识,究竟是为何我们接着看。吴公是河南郡的郡首,此人把河南郡治理的可谓是一片繁华盛世的景象,朝廷每年的考核,他都是第一名。据考察他还是秦朝宰相李斯的同乡,也是上蔡人,曾经还追随过李斯求国学。可见,此人确实非同寻常。有这样的经历他就被汉文帝破格录取到朝廷中担任了廷尉一职,大

  • 【半日谈】贾谊论政

    历史人物编辑:运营之窗标签:贾谊

    晨起,阅读贾谊《过秦论》,感悟颇深。贾谊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和政论家,洛阳人,18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撰《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汉文帝赏识,数度欲让贾任公卿高位,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贾谊故居位于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