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谊是怀才不遇被贬谪?真相:他被新旧政治集团,都视为眼中钉

贾谊是怀才不遇被贬谪?真相:他被新旧政治集团,都视为眼中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赵旭莉 访问量:3639 更新时间:2023/12/19 17:02:03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贾谊的列侯之国策和侯国迁移策的实行,遭到了列侯们的强烈抵抗。

一、诸侯之国策的反响

据《汉书》卷四文帝纪,三年十一月,文帝下诏曰:

“前日诏遣列侯之国,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

可知,自文帝二年十月发布列侯之国诏以来已一年有余,在京之列侯们并未离去,文帝不得不发布第二道诏书催促他们离京,并将丞相周勃解任令其带头之国。

侯国迁移策,其执行也并不顺利,据《汉书》卷四十四淮南王传,薄昭刘长书曰:“皇帝初即位,易侯邑在淮南者,大王不肯。”可知其至少是遭到了诸侯国王的抵制的。

周勃于文帝三年十二月被解任,离开京城长安回到自己的封国绛,想来,其他列侯,有周勃之例在前,也不得不怏怏离京之国,远赴他乡。列侯之国令,在整个文帝期间,一直施行,直到景帝后二年方才解除。

另一方面,文帝以优惠的条件补偿各诸侯王,也使侯国迁移策得以实现。上引薄昭致刘长书又曰:“皇帝卒易之,使大王得三县之实,甚厚。“

就是讲通过迁徙在淮南国内的侯国到汉郡一事,淮南国得到了三个县的实惠。在当时之一百四十以上的侯国中,可以肯定被迁移过的,至少有马王堆墓主轪侯之封国轪国,汉代第一任丞相萧何之封国鄼国,其他分布于诸侯王国中的侯国,当也都被迁移了。

二、贾谊的起用与贬谪

贾谊的建策,加强了汉朝的宫廷皇权,使文帝有意重用贾谊。然而,贾谊的建策,严重地损害了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利益,贾谊自身也成了汉初军功受益阶层的攻击对象。

据《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

“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也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太傅。”

攻击贾谊之人,绛即为绛侯周勃,灌即为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即为大将军张相如。冯敬,秦将冯无择子,先为魏王魏豹将,汉二年韩信破魏时,降汉为汉将,文帝时先任典客,后为御史大夫。以上四人,皆为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代表人物,史书列举四人之名,不过以此概括功臣列侯而已。

同一事,《汉书》卷二十二礼乐志曰:“而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议遂寝。"就是以更为通行的绛灌一语指代高帝之功臣列侯们的。贾谊离开长安,到僻远的长沙国就任王国相事,在文帝三年。从此以后,贾谊就离开了汉朝中央,被政治流放。

司马迁屈原贾生为一传,寓以被谗受之意以来,世人多悲贾谊之被谪为不遇于世。班固在贾谊传赞语中引刘向语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多现感情色彩。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著有《贾谊论》一文,他在文中论及贾谊之被谪说:

“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也已难矣。“

他认为贾谊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原因,在于其在人事上不能调和新旧,举事过于急切。苏东坡之议,据史实而发,已有鞭辟入里之感,然仍未能切中。

三、贾谊贬谪的深层次原因

在文帝初年的政局中,高帝功臣们为旧,东坡固然不误,然而,代国旧臣为新,贾谊不但为旧所恨,也不为新所喜,这一点东坡却没有看到。

文帝初年的汉朝政局,乃是汉朝宫廷、汉朝政府和诸侯王国三者之间的微妙平衡。文帝以代王入继,依靠代国旧臣重建了汉朝宫廷,其即位之初,政治上的最大课题就是内以宫廷为本,外引诸侯王国为援,抑制势力过于强大的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求得政治平衡和政权的安定。

贾谊既非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出身,又非代国旧臣,他之仕文帝,出于吴公的推荐,吴公为当时新兴的法吏集团的代表人物,刚刚由河南守升任廷尉,与新旧两大政治集团并无特殊的渊源关系。

贾谊之得幸于文帝,乃是由于其卓越的政见和才能为文帝所赏识,他力求加强皇权的方策也切合了文帝宫廷的利益。关于贾谊和文帝宫廷之核心的代国旧臣的关系,史无明载。然而,从薄昭、宋昌、张武等代国旧臣的形迹来看,多是谨慎而敬畏高帝功臣的人,贾谊年少气盛,在文帝立脚未稳时,激进地主张大规模改制,想采是很难得到他们的支持而很易引起反感的。

《汉书》卷四十八贾谊传说:“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年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

涉世未深,已是锋芒毕露,贾谊在其上疏中也累累攻击主张“毋动”,“毋为”者,这些人皆是文帝身边的“进计者”,他们立论制策慎重而保守,追求政治安定。

想来,在这些和贾谊不太融洽的人当中,就包括了代国旧臣们。正因为此,贾谊在人事渊源上孤立于新旧两大主流政治集团外,行事既遭汉初军功受益阶层所恨,又无法得到代国旧臣的支持,仅以文帝个人的赏识,是无法立足于汉朝中央政治中的。

贾谊出长安之长沙国就任王国相,事在文帝三年。周勃罢相领列侯之国事,也在文帝三年。想来,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并非偶然。文帝在第二次强遣列侯之国的同时,流谪列侯之国策之发案者于远方他国,反应出当时长安政治形势的微妙。极有可能,列侯之国策引起了文帝宫廷和汉初军功受益阶层间的政治紧张,二者相持不下,形成政治僵局,政令无法推行。

在这种情形下,文帝宫廷抛出贾谊,流谪长沙,同时,也解任周勃,遣之绛国。由此,政治僵局打开,宫廷和政府间的紧张缓和,政治危机渡过。也就是说,贾谊之流谪,是被当时的政治局势,特别是宫廷(新)和政府(旧)间的对立所决定的。

这种新旧对立的政治格局只要存在,贾谊之议可听,其策可行,其人难用的命运就很难改变。贾谊在长沙国相任上四年,文帝六年,又被召回长安,在未央宫与文帝有长夜前席之谈。

谈话既罢,文帝感叹曰:“吾久不见贾,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然而,文帝仍然无法将贾谊留在长安,乃拜贾谊为少子梁怀王太傅,不时遣使问以国事。文帝十一年,梁怀王坠马而死,次年,贾谊死于忧伤中,年仅三十三。

苏东坡总结贾谊之一生,评论贾谊其人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东坡为文学家,长于从个人才识生发议论,可谓慧识卓见,然而,他于时势新旧之分析,则得一失一,不能不待史家来索隐发明。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标签: 贾谊

更多文章

  • 才华横溢的贾谊为何最终没被汉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翟梦迪标签:贾谊

    在西汉前期,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政治和文学舞台上大放异彩。然而,可惜的是,他如同一颗流星一般,倏忽而逝,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他就是贾谊。贾谊确实很有才气,这个洛阳少年博览好学,才华磊落,属于西汉前期的后起之秀。在汉文帝三年(前177年),贾谊被廷尉吴公推荐给汉文帝,被任命为博士,深受汉文帝赏识

  • 搜神记卷9之7 鹏鸟飞临 贾谊做赋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贾谊

    贾谊,是西汉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就因为能够熟读《诗经》《尚书》出名。汉文帝刚即位,便被推荐为博士。当时贾谊才二十出头,年纪最小,在讨论诏令的可行性的时候也总是文思泉涌,观点颇多。汉文帝很开心,一年以内便提拔贾谊做了太中大夫。贾谊故居后来贾谊劝说汉文帝进行一系列改革。汉文帝觉得时机未到,所以搁置了改革

  • 天才贾谊,是如何被汉文帝发现的?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贾谊

    贾谊的发迹离不开吴公的提拔与赏识,究竟是为何我们接着看。吴公是河南郡的郡首,此人把河南郡治理的可谓是一片繁华盛世的景象,朝廷每年的考核,他都是第一名。据考察他还是秦朝宰相李斯的同乡,也是上蔡人,曾经还追随过李斯求国学。可见,此人确实非同寻常。有这样的经历他就被汉文帝破格录取到朝廷中担任了廷尉一职,大

  • 【半日谈】贾谊论政

    历史人物编辑:运营之窗标签:贾谊

    晨起,阅读贾谊《过秦论》,感悟颇深。贾谊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和政论家,洛阳人,18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撰《过秦论》、上《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汉文帝赏识,数度欲让贾任公卿高位,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贾谊故居位于长沙市

  • 贾谊:超越时代的智者,他真的怀才不遇?

    历史人物编辑:林开意标签:贾谊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诗曰: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里批评的是汉文帝放着贾谊这样的大才不用,反而跟他谈论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太史公司马迁也有同感,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那可是惜墨如金的,就连韩国灭亡这种事情都只写了十七个字,可是在屈原贾生列传里却给了不下千

  • 本为将相之选的大汉才子贾谊,却英年早逝,早早就被埋没了

    历史人物编辑:畅享欢乐标签:贾谊

    历史上著名的短命人物还是挺多的,大多都是初露才华便英年早逝。而且,那时候人的平均寿命也低得可怜,能活到今天七老八十这个岁数的屈指可数。如果细数短命的英才,怕是可以列出一长串儿闪光的名字。比如:甘罗、贾谊、霍去病、曹子建等等,都是青史流芳的一世英杰。以他们在世时的表现,如若能再给他们一段人生时光,必将

  • 从贾谊官场经历破解司马迁未透露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彤彤爱读书标签: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贾生》。李商隐因被卷入了牛李党争,而屡受排挤,深感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诗歌《贾生》通过讽刺汉文帝的求贤之举,来暗喻晚唐帝王的昏聩无能。李商隐的诗歌《贾生》在《史记》中有相关记叙。李商隐

  • 娶妻当娶贤,娶妻不贤毁三代,霍显是如何把霍氏家族毁于一旦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纪念汇标签:霍显

    饭可以乱吃,但老婆不能乱娶,大家千万不要把这句话当成玩笑话。老祖宗说“娶妻娶贤,纳妾纳色”,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而后总结出来的经验,绝对是相当有道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古往今来,那些贵族子弟在外面可以花天酒地,但是在“娶妻”这件事情上从来都是不敢乱来的。因为你娶错一个老婆,确实可以分分钟毁了你整个家

  • 其实霍英东最中意的接班人,并非霍启刚,而是三房儿子霍显璇

    历史人物编辑:佳琪侃娱乐标签:霍显

    如果不是郭晶晶,霍启刚或许难成霍家接班人?5月10日,霍启刚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一组照片,照片中,其与父亲及两个弟弟一同出席活动, 霍英东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活动。 霍家四父子同台实属罕见,而身为接班人的霍启刚近几年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2021年,更是当选香港立法委员。这也是奠定了他在霍家的稳固地位

  • 一代战神霍去病,敢在皇家猎场射杀皇帝的保安司令李敢,为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忆三线标签:李敢

    霍去病,汉族,河东平阳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霍去病这个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说是站在历史的舞台上最耀眼的那一批人也没有错。李广、霍去病和卫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