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范广:明朝中期将领,协助石亨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后惨被其构陷

范广:明朝中期将领,协助石亨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后惨被其构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秀姐0913 访问量:2946 更新时间:2024/1/17 22:51:21

范广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将领,出生在辽东,于正统年间承袭了其父亲在军中的职位,当上了宁元卫指挥佥事,到了正统十四年,成功通过累积战功来到辽东都指挥佥事的位置。

范广作为一名武将十分擅长骑射、骁勇绝伦。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后,朝廷内部在推举大量的将才去担任要职,其中范广就得到了兵部尚书于谦的推荐,得以被提拔为都督佥事,充任左副总兵,去辅佐石亨驻守北京内城德胜门。

后来,瓦剌也先大举入侵京师,德胜门受到了最为猛烈的进攻。在激战之中,范广跃马陷阵,身先士卒,给了手底下士兵很大的勇气,跟着其冲锋陷阵,成功将敌军击退。也先的弟弟孛罗、平章卯那孩等将中炮身死。

瓦剌也先在德胜门外受到打击后,觉得明军主力就在德胜门,便转而集中力量去进攻西直门。

当时西直门的守将都督孙镗亲自率军,奋力作战,成功杀退了瓦剌人的先头部队。然而由于也先不断地派兵增援,孙镗有点支撑不住了,力战不敌后只好龟缩到城下。

此时驻守在城头的给事中程信,严令禁止开城,并让城上的守军发神炮,火箭轰击瓦剌军。同时其他城门的驻守兵力也抽调了不少过来增援,其中就包括了石亨和范广所带领的一支来自德胜门的援军。

如此一来,各部一同奋力作战,最终成功再度打退瓦剌人的强攻。

瓦剌也先只好转而去强攻彰义门,但同样受到了明朝军民的顽强抵抗。而与此同时,也先接到消息,中路军在进攻居庸关的过程中也遭到了挫折,而且得到消息明朝的大批援军正在陆续赶来。

为了避免后路被截断,瓦剌也先下令各部撤退,挟持英宗朱祁镇由良乡紫荆关撤退。

石亨和范广带军追击过去,成功在紫荆关将瓦剌人再度击败。事后,范广因功被提拔为都督同知,负责镇守在怀来。

景泰元年三月份时,因为有敌寇侵犯了宣府,朝廷下令让兵部推举将才,范广得到了推荐,被任命为总兵官带着都御史罗通督兵巡哨,直接驻扎居庸关外,其震慑瓦剌人,几个月后才返回京城。

在景泰年间的时候,石亨就开始骄纵不服从管制了,其部下各种贪赃枉法。范广多次直言劝谏,反倒招致了石亨的不满,随便找个借口,就将范广罢免,转而让其去管理一个营的士兵。

到了夺门之变之后,石亨在朝中的威势更加的大,他当即诬告范广是于谦的同党,便将其下狱轮死,其妻孥宅第全部赐给降丁。

标签: 石亨

更多文章

  • 徐有贞和石亨,身为明英宗重登皇位的左膀右臂,各自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金色说历史标签:石亨

    前言:一文一武的徐有贞和石亨,可谓是“明堡宗”朱祁镇政变复辟成功的最大帮手。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凌晨,在紫禁城外的南宫蛰伏多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面对不肯打开宫门的守卫之时,用尽全身力气爆发出一声怒吼:“吾太上皇也!”最终挽狂澜于既倒的景泰帝朱祁钰以及大功臣于谦,一个死因成谜,一个无辜

  • 石亨倍受朱祁钰器重,为什么要出卖朱祁钰,冒死帮助朱祁镇复辟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流年标签:石亨

    导语:明朝时候在土木堡之变后,瓦刺大军兵围京师,那一次后人都知道是在于谦的带领下,明朝将士才打退了瓦刺,却不知道那一次石亨在京师城墙外,与瓦刺大军大战五天。也正是因为石亨这次保卫京师有功,才深受朱祁钰的器重,并且因此这次的功劳被封为武清候。那他拥有这样的高官厚禄,为什么还要帮助朱祁镇复辟称帝呢?石亨

  • 于谦为何拒绝石亨的守城建议,改在城外迎战也先

    历史人物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标签:石亨

    北京保卫战是明朝中前期最为著名的大战,也是挽救明朝于危亡的重要战役。参战的双方是瓦剌太师也先率领的蒙古大军,和守卫明朝首都北京的明军。双方围绕北京城的归属进行大战,是我国军事史上最为著名的城市攻防战之一。在大战开始前,瓦剌蒙古大军刚刚在土木堡击败了明英宗朱祁镇的数十万军队,士气和战斗力处于巅峰状态,

  • 石亨上书推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于谦为何推辞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月照一天雪标签:石亨

    谈起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年间的历史,在武将之中必然会提到名将石亨。石亨几乎参加了所有朱祁镇和朱祁钰执政时期的较大的历史事件,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他当时对明朝政治格局的影响,仅次于名臣于谦。而同他的人生历程来看,却又与于谦密不可分。两人共同主导了土木堡之变后的军制

  • 同样是伯爵,汪广洋究竟有何功劳,为何他的俸禄是刘伯温的1.5倍

    历史人物编辑:嵩玉好风景标签:汪广洋

    洪武三年十一月十一,朱元璋大封功臣,共册封六公和二十八侯,半个多月后,追封二伯,分别是忠勤伯汪广洋和诚意伯刘伯温。按照朱元璋的规矩,无军功不得封爵。汪广洋和刘伯温都是文官,没有军功,朱元璋这是破例奖赏他们为大明江山做出的贡献。刘伯温的功劳自不必说,懂兵法,识天文,他提出的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建议,

  • 丞相汪广洋:本以为装糊涂就能保身,不料朱元璋赐他一杯毒酒

    历史人物编辑:谭永来标签:汪广洋

    1379年,朱元璋怒气冲冲地召见汪广洋,汪广洋见状顿时六神无主。突然朱元璋把一封奏折砸向他,怒道:“刘基被胡惟庸毒死一事,你晓得吗?”汪广洋大惊失色,惴惴不安道:“老臣不知情。”没听到满意答复的朱元璋火冒三丈,怒道:”你身为中书省右丞相,竟然就是这般“尽职尽责”啊!如此朋党欺君,你该当何罪?“汪广洋

  • 1379年,汪广洋外放海南、被逼自缢而亡,朱元璋:他不该选择躺平

    历史人物编辑:六度问科技标签:汪广洋

    1379年12月,朱元璋在御史中成屠节被革职,控告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朱元璋接到奏折后大怒,立即召右丞相王广洋入宫询问此事。王广洋发现朱元璋满脸狰狞,吓坏了,战战兢兢地回答说:“土杰说的全是假的。”“你跟了我这么久,但在军队里,你提不出建议;在丞相府里,你从来不举荐人,对国家大计一无所知;你出去视察时

  • 大明最后的宰相,打酱油的汪广洋与争名夺利的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崔博文标签:汪广洋

    各位伙伴,我们今天继续讲明朝宰相风云,之所以这两个人一起讲,是因为他们两个基本同期为相,汪广洋两度为相,也与胡惟庸有莫大的关系,一起讲述也便于大家阅读理解。打酱油的汪广洋李善长致仕回家后,朱元璋并没有废除宰相职务的想法,只是单纯觉得是李善长专横跋扈的原因,换一个人应该就没问题了。他思虑了很久,想起来

  • 朱元璋厚待汪广洋,又为什么要治他的罪呢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汪广洋

    汪广洋是朱元璋时期的丞相,朱元璋称赞他为张良、诸葛亮。汪广洋少年时就跟着朱元璋起义额,因此深受朱元璋的信任。然而汪广洋最终却被朱元璋治罪流放了,很多人认为汪广洋是冤枉的,其实万广洋并不冤枉。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治万广洋的罪呢?其原因有两点。1、受胡惟庸牵连受胡惟庸的牵连,汪广洋被贬到了海南。胡惟庸毒死

  • 明朝左丞相汪广洋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搞笑头盔哥标签:汪广洋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元末进士,明朝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著名诗人。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明朝建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