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万历初期,张居正能最后当上首辅跟司礼监太监冯保、内阁首辅高拱间的矛盾和斗争有密切关系。冯保打击高拱并非为了张居正,最后却成就了张居正。
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冯保嘉靖朝便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有对内阁奏议的批红之权,权力已然很大。像嘉靖以前专权的太监便多是秉笔太监。不过司礼监在秉笔太监之上还有该部门的正官,掌印太监。其职位要比秉笔太监高。明穆宗隆庆初,按资排辈,冯保本应该提为掌印太监。穆宗朱载垕询问内阁大学士高拱的意见,结果高拱推荐了陈洪。等陈洪离职,冯保以为这次轮到自己了,结果高拱又推荐了孟冲。孟冲只是名尚膳监太监,根本没有资格升任。这些事后,冯保对高拱彻底记恨上了。
而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病重,冯保暗讽张居正提前拟好遗嘱,而张居正所拟遗嘱却被时任首辅的高拱看到了。高拱于是质问张居正,张居正便把冯保嘱托之事说了出来。高拱对冯保也从此恨上了,声言一定要将其驱逐。至此,冯保与高拱谁都看不上谁,彼此仇视。
不久,穆宗眼看病重不起,便遗言让高拱、张居正、高仪等大学士担任顾命大臣,共同辅佐刚刚十岁的小皇帝朱翊钧。高拱作为首辅觉得自己任重道远,对于辅政之事非常上心。可是,当冯保向众大臣宣布穆宗遗嘱时,却说:“阁臣与司礼监同受顾命。”朝野上下一片哗然,但是冯保当时权势熏天,掌握东厂跟锦衣卫,众人也没人敢于顶撞他。不过有一人却敢。他就是高拱。
高拱对于冯保的乱政非常看不惯,而且他本身就是性格刚烈之人。有一次司礼监太监到内阁传旨,高拱气愤地道:“这是谁的旨意,还不是你们弄出来的,我要把你们这些太监一并驱逐。”冯保听到小太监的回禀后,对高拱更加愤怒。
高拱还真是说到做到的人。他不久便起草奏疏,历数冯保的罪过,并且请求减少司礼监的权力,还政于内阁。此外,他还联合都察院十三道御史一同上疏李太后,共同弹劾冯保。他在内阁中豪言,我辈受命托孤,敢不竭尽全力。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事,这件事被冯保提前知道了。冯保决定先下手为强。
高拱曾经在内阁说过:“十岁天子,如何能治理天下。”这件事于是被冯保当成了口实。他向太后及小皇帝进言道:“高拱指责皇帝是小孩,不能治理天下。”李太后一听大怒,高拱被罢官的命运便决定了。
等第二天,众臣被召集到会极门,高拱以为是要驱逐冯保,没想到冯保却站在城门上,宣布皇太后的懿旨。大意是:高拱等三位大臣与哀家母子一同受大行皇帝遗命,要你们辅佐皇帝治理天下,可是没想到内阁首辅高拱揽权擅政,威福自专,哀家母子非常害怕;着令高拱回家闲住,不许停留。高拱听到此处,顿时呆若木鸡。张居正为他请求了官方驿递,将他送离了北京。不久,张居正升任首辅。
明朝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内阁尤其如此。像嘉靖朝几乎每位首辅都没有很好的下场。至于夏言,甚至直接被处死了。高拱担任首辅后完全忽视了这一点。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权力一点都不比内阁差,反而更有甚者。高拱不与秉笔太监交好也就罢了,更是待之如寇仇。此外,,他完全低估手下之人的野心,在公共场合发言一点都不注意措辞。高拱之败,败于自己的政治智慧。
参考文献:《明史》、《明朝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