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了达到目的,张居正不仅讨好李太后和万历皇帝,还讨好太监冯保

为了达到目的,张居正不仅讨好李太后和万历皇帝,还讨好太监冯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虾扯闲谈 访问量:3627 更新时间:2023/12/7 15:10:28

万历皇帝想要把自己的生母李贵妃封为皇太后,还要加上额外的尊号,与父亲隆庆皇帝的陈皇后地位平等,这是严重违反礼法的事情。如果换成夏言、高拱,他们绝对不可能同意。

然而张居正却妥协了,他认为当今万历皇帝对待他的两位母亲都很孝顺,两位太后亲密无间,她们的封号不应该有区别。建议在两宫皇太后的称号上面,各加两个字,表示尊崇。这样既符合祖制,也能体现皇帝的一番孝心。

两位太后和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建议十分满意,于是就这样决定了。隆庆的皇后陈氏,被尊称“仁圣皇太后”,而皇贵妃李氏则尊称“慈圣皇太后”。到万历六年,又给两位母亲各加了两个字,陈皇后称为“仁圣贞懿皇太后”,李太后加称为“慈圣宣文皇太后”。

陈皇后体弱多病,明朝的真正主人就是小皇帝万历和他母亲李贵妃,所以对他们妥协,就是保证内阁与皇室同心同德,张居正变通礼制难能可贵。张居正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的。他目睹朝堂上数十年血雨腥风的斗争,始终是围绕着皇帝的喜好来进行。

张居正在十年当政中,也做了一些让人有些肉麻的事。他将白色的燕子和并蒂莲花一起,作为吉祥物呈送给了皇太后。用他出色的文笔,写了《白燕曲》和《白莲颂》,来歌颂皇太后和皇帝,称赞皇帝孝顺有德,皇太后万福吉祥,两宫太后和小万历皇帝十分开心。

当年李太后要做功德,建涿州二桥的时候,张居正写了一篇《敕建涿州二桥碑文》。李太后建承恩寺、海会寺、东岳庙、慈寿寺、万寿寺,张居正又是每一处来一篇碑文,极力讨好信佛的李太后,居然自称“益信佛氏之教”。

冯保与张居正不是一类人,张居正是第一流的奇才,冯保毕竟只是个出类拔萃得太监。论地位来说,张居正是顾命大臣,内阁首辅,掌握天下大权,冯保只不过是个伺候皇帝的太监。冯保关心的只是自己发点财,多收藏些文物珍品。

张居正从不放过向冯保示好机会,只要冯保好好做自己的太监,不干政,他完全可以迁就冯保。

冯保要在家乡建牌坊,张居正称赞他是“仁智忠远”得好太监,还说冯公公足以和天地日月同寿,永垂不朽。这可以看作是张居正对冯保的吹捧,也可以看做对冯保的鼓励,希望冯保和他相互配合,共同辅佐皇帝,把国家建设好。

张居正对冯保的这种结交,是出于从政的需要,吸取了数十年来从夏言、严嵩徐阶、高拱身上的教训。按明律,禁止太监干政,从理论上说,他们的最大权力,无非是帮助皇帝拟定下章程,或者掌管东厂西厂的特务机关。这点儿权力,按说在内阁大学士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张居正知道,太监的真正力量是皇帝的信任。太监与皇帝朝夕相处,太监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皇帝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就算皇帝天资聪明或者太监胡说八道,天长日久,水滴石穿,常在耳边的吹风总会有作用的。

现在皇帝年幼,最听得进的是他母亲和身边太监的意见。张居正便采用了这种手法,不能不说很成功。

万历朝前十年,万历皇帝的大伴冯保,张先生张居正,以及万历的生母李太后,结成了自然融治的联盟,共同担负着对皇帝的教育。李太后拜佛,冯保贪污,张居正改革,他们配合默契,让大明王朝在改革中滚滚前进。

标签: 冯保

更多文章

  • 明朝司礼监太监冯保与内阁首辅高拱鹬蚌相争,张居正渔翁得利

    历史人物编辑:千年史馆标签:冯保

    明神宗万历初期,张居正能最后当上首辅跟司礼监太监冯保、内阁首辅高拱间的矛盾和斗争有密切关系。冯保打击高拱并非为了张居正,最后却成就了张居正。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冯保嘉靖朝便已经是司礼监秉笔太监。有对内阁奏议的批红之权,权力已然很大。像嘉靖以前专权的太监便多是秉笔太监。不过司礼监在秉笔太监之上还有该部

  • 大明王朝:跪别冯保,带走杨金水,吕芳才是真正有良心的“爹”

    历史人物编辑:豁达历史达人标签:冯保

    离开京城以后,吕芳并没有直接前往南京,而是先来到了朝天观。彻底告别从前之前,吕芳心中还有太多的牵挂。来到朝天观,观中服役的太监依然很恭敬:“老祖宗,您先坐着,孙子们把蓝神仙给您请出来!”吕芳答话:“不,不见他,你去看看冯保在哪,把他叫来,我有几句话给他说。”冯保,嘉靖皇帝钦命发配,陈洪“亲自关照”的

  • 大太监冯保成就了他,却也着实抹黑了他

    历史人物编辑:戴从鑫标签:冯保

    张居正(字叔大)是明代杰出的改革家,他“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1573年出任内阁首辅后,张居正便掀起了一场以整顿吏制、推行“一条鞭法”、巩固边防等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从而使已经颓废的大明王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景象。1582年,张叔大病逝后。万历皇帝下诏罢朝数日,赐其谥号为“文忠”,并派锦衣卫护

  • 万历初年首辅高拱为何会被太监冯保、张居正联手拉下台?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冯保

    导读:其实这个比较好理解,高拱不是单纯的输给了冯保。而张居正也不是捡便宜、摘桃子,而是张居正和冯宝联手利用内廷和朝臣的力量一举掀翻高拱后各取所需的必然结果。再一个原因就是皇位交接后作为辅政大臣的首辅高拱不知收敛妄图还在继续对新皇指手画脚,终于被帝师张居正和万历的大伴冯保一举拿下。其实高拱也算是人才政

  • 飞扬跋扈的高拱,遇到更为老辣的冯保,最后败得很惨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冯保

    1572年,老辣的冯保将弹劾自己的奏疏拿给明神宗和李贵妃看,并抱屈地说道:高拱弹劾我,是欺负皇上年幼,想独揽大权,这一席话戳到了李贵妃的痛处,不久,宫内一道圣旨,将高拱一顿训斥,将其发回原籍,永不录用。高拱,明朝中期内阁首辅大臣,他出身官宦世家,其父高尚贤曾任明廷要职,孩童时代的高拱在其父高尚贤的言

  • 大明王朝:冯保——想要逆袭,不能光靠干爹,还得靠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养只白眼狼标签:冯保

    他是“东厂提督太监”,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的干儿子,和四位“司礼监秉笔太监”属于同辈,和几乎所有的封疆大吏、六部九卿都想进入“内阁”并最终问鼎“内阁首辅”的梦想一样,他向进入“司礼监”并最终问鼎“掌印太监”。为此,他干了两件“蠢事”,并因此改变了人生轨迹。1、下令杖毙“钦天监监正”周云逸,当然,

  • 高拱到底做了什么,让冯保对他恨之入骨?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冯保

    前面文章已经说到,冯保由于受到高拱的排挤,因此义无反顾地与张居正结成联盟,最终将高拱推翻,帮助张居正登上了内阁首辅宝座。那么,高拱到底做了什么,让冯保对他如此恨之入骨呢?说到底,还是因为高拱阻止冯保进步所引起的。纵观整个明代,冯保这个人应该算是最不像太监的太监了,一般来说,太监这行由于要在身体上受到

  • 冯保为什么会落得一个被抄家的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蒋雅各标签:冯保

    冯保是明代一位比较著名的宦官,他于嘉靖年间入宫,隆庆年间坐上了东厂提督兼御马监管事太监的职位,到隆庆皇帝驾崩,万历皇帝登基之后,他与张居正联手将内阁首辅高拱赶走,助力张居正坐上了首辅宝座,而自己也更进一步,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了太监当中的霸主。由于隆庆皇帝早死,因此,万历皇帝登基时年仅十岁,这

  • 大明王朝:吕芳真毒,告诉冯保为官三思,把他派到裕王府找新靠山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控标签:冯保

    最近又读了一遍小说《大明王朝1566》,真心觉得这部小说特别好。根据这部小说拍出的电视剧我也看了,确实是精品。里面的台词,韵味十足,富有哲理。今天,和大家聊聊“为官三思”,说一点儿自己的想法。“为官三思”是吕芳对冯保的教导。太监冯保本是吕芳的亲信,他跟随吕芳多年。当看到天降瑞雪,他为了获得在嘉靖面前

  • 连明神宗都十分害怕的太监冯保,因为什么事遭到了皇上的忌恨?

    历史人物编辑:甲午敲钟人标签:冯保

    在古代的封建王朝,皇帝是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力的拥有者,是整个国家的统治者,皇帝作为天子,拥有整个国家当中数一数二的权利,是任何人都十分畏惧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皇帝年幼,不懂政事,这些皇帝同样有着自己害怕的人,在明代的时候,明神宗朱翊钧在10岁的时候就继承了皇位,他一共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