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福王朱常洵究竟是怎么死的,是不是真的被李自成煮食了?

福王朱常洵究竟是怎么死的,是不是真的被李自成煮食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 访问量:4575 更新时间:2023/12/25 18:22:02

福王朱常洵,本是平庸之人。

然而,就这样一个平庸之人,却从生到死都“轰轰烈烈”,甚至在他死后,他的死法更是被各类史家、小说反复“炒作”。

一出生就引发“国本之争”

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

由于他的母亲郑贵妃最得万历宠幸,因此,爱屋及乌,万历也极宠爱这位小皇子。

为此,万历生了立朱常洵为皇储的念头。

然而,大明的继承制度,是被写在《皇明祖训》中的。

“有嫡立嫡长子,无嫡立长“!朱元璋早已经确立,不得更改。

因此,万历先使用拖延战术,迟迟不立太子,准备等待时机,完成废长立幼的操作。

而对大臣们来说,坚守《皇明祖训》,捍卫皇长子朱常洛的储君之位,是根本大事。

如此,万历与大臣们之间,展开了一段长达十五年的博弈。

其间,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

一场“国本之争”打得轰轰烈烈。

最终,由于大臣们的坚持和慈圣皇太后的压力,万历只得立朱常洛为太子,以朱常洵为福王。

令天下震惊的超级“待遇”

万历既不能将储君之位给爱子,就决心以超常的待遇来补偿福王。

万历拖延不让福王就藩,却给予各种超长待遇:“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

有许多人谣言,说郑贵妃要害死太子,又株连甚广,影响极大。

最后,万历被迫让福王就藩,但却要赐福王庄田四万顷!

在群臣的极力反对下,万历才减半。

然而,福王仍不满足,不断请求赏赐。

结果,福王的田地遍及全国,各类收入更是惊人!

中州的肥沃土地不够,就取山东、湖广的田地益之。随即,又将江都至太平沿江杂税,四川盐井榷茶银,又请淮盐千三百引···

可以说,为了满足福王的请求,万历不惜扰动天下,“齐、楚间骚动”、“边饷由此绌”···

然而,这位福王,却只知拼命索取,完全不顾人,甚至不顾大明王朝的死活。

一毛不拔

万历去世后,崇祯对朱常洵也以尊礼待之,待遇丰厚。

朱常洵闭门饮酒,所好唯妇女倡乐,醉生梦死。

明朝的藩王,选择醉生梦死,不过问政治,是比较常见的。

然而,作为统治集团的一份子,明代的藩王,往往以赈灾、助饷、补给宗粮、献助等各种方式为大明分忧,为百姓谋少许福利。

何况,当时的大明,已是内忧外患,财政崩溃,极度缺钱;百姓更是到了”人相食“的地步,需要救命。

富甲天下的福王,没有任何赈灾、助饷的记录,可谓一毛不拔!

民间籍籍,都说“先帝以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对福王咬牙切齿。

曾有经过洛阳的援军传言:王府金钱百万,却令我们空腹击敌!愤愤不平。

当时,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在家居住,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去建言,希望福王起码能拿出一些钱来赏赐部队,激励士气。

福王不以为意,继续一毛不拔!

在劫难逃

不久,李自成的起义军发展壮大,开始围攻洛阳。

到了这个关头,福王才开始“拔毛”。

他赐宴加礼,试图笼络守城三将,又出千金募勇士,缒出城,袭击李自成军,稍稍击退李自成。

然而,大势已去!

当夜,总兵官王绍禹的亲军开北门献城,农民军杀入!

福王大惊,只好带着家人缒城而出,逃走。

福王的儿子朱由崧腿脚利索,逃走了,后来成了南明的弘光皇帝。

福王本人,300多斤,养得太肥了,腿脚不便,就藏匿在迎恩寺。

这能躲多久?次日,李自成军搜到了他,抓了起来。

福王,在劫难逃了。

然而,福王最后的死法,却又成了史学界的争议。

福王结局1:福禄酒

最流行的说法是:福王被作成了一道菜。

福王被捕后,见到了此前劝他放粮的吕维祺,吕劝他:“名义甚重,毋自辱”。赶紧自己了断吧!

内官崔升,才十三岁,也劝他自尽。

福王哪里肯自尽呢?

不肯自己了断,李自成就把他杀了。

随后,李自成军置酒大会,将福王分了,与鹿肉杂在一起吃,号“福禄酒”。

这是《明季北略》中的记载,而《明史.李自成传》的记载虽细节有差异,但总体差不多,这都算是比较“正”的历史了。

然而,后世又将其演得更绘声绘色。

《明宫十六朝演义》讲得更详尽。

抓住福王后,李自成军按照福王所指,找出了大量财宝。

李自成哈哈大笑:你一个人藏了这么多好东西,难怪大家要穷!

随即,见福王的体型,李自成大怒:河南的百姓,一个个骨瘦如柴,你怎么这么肥?

随即,军士剥去福王的衣服,用尖刀刺出心来,用银盘接着,将血和鹿血放在一起,号“福禄酒”,又将福王一块块割了,与蒸了吃,号“肥羔羊”。

当然,还有一些小说写得更生动。比如,将福王生仍到大锅,和鹿一起煮···

这些说法,反映出人们对为富不仁、食民脂民膏者的愤怒,替天下贫苦百姓出了一口气,因为“过瘾”,成为最流行的说法。

然而,这或许演义成分太重,不是事实。

福王结局2:全尸

1924年,出土了福王的墓志铭(其子弘光帝所作)。

这里的福王,倒是稍有血性。

李自成破城后,官民逃串,福王“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二十一日遂难焉”。

福王不屈,大骂农民军,遇害。

弘光帝给父亲戴光环,应是难免,因此,这种“壮烈”形象,可信度未必很高。

然而,墓志铭中提到:崇祯辍朝三日,特派人收了尸首,以藩王丧礼厚葬。

一般来说,再怎么乱写,到底是衣冠冢还是埋尸生,这是不能乱写的。

因此,福王死后,留有全尸,应该是基本可以确定的。

所以,福王被作成“福禄酒”的说法,应当是不可信的了。

同样,《明史.福王列传》也记载了“全尸说”。

据其记载,福王被杀后,有两乘奉伏尸大哭,表示:“王死我愿生,希望能以一棺收王骨,我们死而无恨”!

“贼义而许之”。

最后,两人收了福王尸骨后,也自尽了。

因此,福王死后,留有全尸,应当是更为靠谱的说法。

“先帝耗天下以肥王”,福王得到了超凡的待遇,刮尽民脂民膏,富可敌国。

然而,对于百姓生死,他却不管不顾,一毛不拔,以此来看,他最后的结局,也是咎由自取。

当时的农民军,虽不能算是完全的“仁义之师”,对旧王官僚也不乏严厉惩罚之举,但绝非“变态”之辈,应该是干不出“笑饮福禄酒”这种变态之事的。

福王该杀,杀了就杀了,“笑饮福禄酒”这样的事情应当是后人演绎的。

统治阶级,传播“福禄酒”,或许是为了“妖魔化”农民军。

而后世不断传说、演绎“福禄酒”,则反映出人们对“搜刮民脂民膏,为富不仁者”的愤怒、鄙视!

标签: 朱常洵

更多文章

  • 明朝末年,“猪王”朱常洵真的被李自成干掉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黄瓜标签:朱常洵

    我们知道,明朝因藩王体系而强大,也因藩王体系而衰败。藩王体系到后期就像是明朝身上的一个个吸血鬼,彻底吸干了明王朝的血液。“猪王”朱常洵,这个体重达到三百六十斤的贵物,的确是明朝藩王体制下的一个标志性产物。福王朱常洵的父亲,就是大名鼎鼎的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一个矮胖子,那朱常洵自然也跟自己的父王差不多

  •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做了8个月君主,为啥给朱允炆和朱祁钰平反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续标签:朱由崧

    南明弘光帝朱由崧,这哥们简直就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那个时候大明王朝已经没了一半江山了,他不想着积极主动地抗击农民军和清军,反倒是开始给古人们一一平反了。当时他不仅把自己老爹福王朱常洵给追封为皇帝,而且还相继恢复了朱标、朱允炆和朱祁钰的皇帝称号,你说这是不是闲着没事做?啥情况啊?多铎的大军已经快逼近南京

  • 朱由崧要是学习一下南宋的赵构,或许南明王朝就不会8个月灭亡了

    历史人物编辑:小三说史标签:朱由崧

    和南宋王朝所面对的情形是十分相似的,北京城被大顺政权攻陷以后,满清铁骑进入山海关,南明王朝在南京匆匆成立。本想按照南宋的建制,再造一个南方盛世,可是南明的弘光政权却只持续了8个月的时间。为什么南宋能够延续152年,而南明不行呢?我们需要从南明王朝和南宋王冲政治、经济、军事这三个方面来看这件事:南明王

  • 南明朱由崧,登基后花十万两造一巨床,又颁一政令,害惨民间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李行娱乐标签:朱由崧

    大凡王朝末期,必定乱象丛生,以前没见过的荒唐事频频发生,就算以往见过但当下不合时宜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人们往往称之为气数已尽。中国古人相信人有命运、国有气数,存在太久总有终了之时。上苍觉得这家人坐天下的日子足够久了,于是便考虑换天了,当然这是古代老百姓思维,或许不科学,但有些倒也是事实。就拿明朝来说吧

  • 朱由崧可以在“留都”南京建立南明,崇祯为何却宁死都不愿迁都?

    历史人物编辑:陈泽源标签:朱由崧

    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但是他并没有取消南京的地位,他采取了“双京制”,设立了南京六部,南京依旧被作为“留都”存在。到了1644年,也就是崇祯皇帝殉国那一年,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南明虽然短命,但是好歹也存在了39年。那么,问题就来了,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在北京失守之前迁都南京呢?只要他迁都,明朝很

  • 拒不认老婆的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鉴知标签:朱由崧

    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的一些大臣如马士英等迎立福王朱申崧于南京登基,以明年为弘光元年。朱由崧是神宗之子福王朱常洵的世子。童妃是朱申崧福王世子时之嫡妃,除此之外尚有二妃。当时童妃立未久,城破之时还未被册封为太子妃。1644年,福王府为农民军所破,福王朱常洵惨死,朱由崧与其弟朱

  • 明朝最具教科书式的除奸,看徐阶如何压死严嵩父子最后一根稻草?

    历史人物编辑:陈帅说历史标签:徐阶

    嘉靖43年(公元1564年),大明“第一鬼才”---奸贼严嵩之子---严世蕃被捕入狱后仍自信满满,面对众臣的弹劾得意地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首辅徐阶闻知后微微一笑,只用了一招就让严世蕃跪地求饶:“徐公,你这是要我们严氏父子的命啊?”【严世蕃(1513~1565年),字德球,号东楼,小名庆儿

  • 徐阶让道士说了一句话,为何嘉靖就要搞倒严嵩?严嵩已经没价值了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徐阶

    价值低于成本,你觉得嘉靖皇帝还会继续重用严嵩吗?严嵩辅政20年之久,可到了最后严嵩的价值已经消失殆尽,反而会成为嘉靖皇权的拖累,嘉靖是个生意人,他算得清楚这笔账。所以说,即使没有徐阶的存在,嘉靖还是要搞掉严嵩,因为不划算了嘛!与其说是徐阶斗倒了严嵩,倒不如说是嘉靖放弃了严嵩。一、严嵩有个坑爹的“好儿

  • 明朝权相严嵩唯一做了一次直臣,却被徐阶利用,成了扳倒他的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鉴史时刻标签:徐阶

    严嵩,字惟中,江西分宜人。弘治十八年进士,官至内阁首辅。他是嘉靖朝最为著名的奸臣。严嵩因为透彻地抓住了嘉靖皇帝的性格弱点,每每做事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以此得以窃取大权。《明史》称其“无他谋略,唯一味媚上”,可谓一针见血。但就是这样八面玲珑的严嵩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嘉靖四十年十一月,万寿宫因灾被毁,嘉

  • 大明王朝:海瑞到底有没有骂醒嘉靖帝?和徐阶的这段对话,说明了

    历史人物编辑:古文解读V标签:徐阶

    黄锦被派去传旨,按照黄锦的行走速度,海瑞获赦已成定局。屏退了陈洪以后,嘉靖皇帝瘫躺在榻上,此时的精舍内只剩下了徐阶,大明君主和“内阁首辅”的最后一次对话,开始了。“徐阁老,朕御极这么多年,这么多错处,平时你们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敢于奏谏?”这一次,嘉靖皇帝再也没了往日的狡黠和阴险,满是伤情,甚至带着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