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朱常洵,生于1586年2月,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第3个儿子,因为第2个儿子很早就夭折了,所以实际上是老二。朱常洵的母亲是万历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就为这点破事,大臣们和万历皇帝明争暗斗了15年之久,史称“国本之争”,最后,万历皇帝不得不妥协,于万历二十九年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封老二、15岁的朱常洵封为福王,福王封地为九朝古都洛阳。福王朱常洵真被农民军做成“福禄汤”?出土的墓志揭开了秘密。
万历帝是有皇后的,但是王皇后没有生育,一次偶然的巧遇,万历帝宠幸了一个宫女王氏,公元1582年便有了长子朱常洛,郑贵妃也于公元1586年生下了朱常洵,在万历帝的心里,肯定希望由朱常洵继承皇位,因此,他一直在犹豫,借口皇后还年轻,说不定哪日还能生出一个嫡子。尽管他和大臣就册立皇太子一事展开了一场长达15年的拉锯战。
朱常洵亦称福忠王,俗称福王,1924年,明朝福王朱常洵墓志铭在孟津县出土,撰文者是福王之子朱由崧,里面准确记载了福王被杀的经过,墓志铭写道:“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贼攻陷城府,王独自抗节,与贼大骂,慷慨激昂与城俱亡,刚肠浩气虽死犹生”。而崇祯十四年正月正是李自成攻克洛阳的具体日期。
最血腥的说法来自野史,说李自成痛恨朱常洵骄奢淫逸,不恤民情。于是,先将朱常洵痛打40大板,仍不解气,遂命人支起大锅,杀掉几头鹿,将朱常洵300斤的肥硕身躯和着鹿肉,炖煮成“福禄汤”,犒劳士卒。最有利的证据,出现在1924年,朱常洵的圹志(也就是“墓志铭”)在孟津县现身,上面不但记载了朱常洵在李自成兵临城下时,重金募兵的抵抗行为,还介绍了朱常洵的墓地所在。既然有墓地,自然不可能被煮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