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立下功劳的李善长年迈回家养老,最后却落得凄惨下场?

为何立下功劳的李善长年迈回家养老,最后却落得凄惨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公子讲史 访问量:2288 更新时间:2023/12/5 4:58:47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朱元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自学成才,懂的做人的道理,天生就是当领导的好苗子,他懂的如何驾驭权力,如何叫所有的人围着他转,赏罚分明、杀伐果断,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另外一点就是善于用人,能成大事者一般自己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的身边却有很多经天纬地之才,朱元璋就是善于运用自己手下的人才,让他们人尽其才,牢牢的团结在自己身边。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能够一举夺得天下真的是一段佳话了,但他成功的背后也离不开他身边的许多功臣。其中就有善于治理朝政的丞相胡惟庸、战功赫赫的名将军徐达、帮他统一江山的谋士刘伯温。但在朱元璋心里地位最重的当属李善长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战功颇多。亦可比肩汉代丞相萧何。当时朱元璋一举拿下天下后便封了六个“国公”,其中李善长就是为首的李韩公。由此可见朱元璋对这位功臣的重视。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为何在告老还乡颐养天年的时候被朱元璋下令满门抄斩呢?

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是居高自傲颇爱嫉妒,待人苛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李善长马上将其罪上奏皇上,要求黜免了他们两人。李善长与中丞刘基争论法令,以至于辱骂刘基,刘基内心不安,便请求告老还乡。太祖所任用的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获罪,只有李善长还像原来一样在朝廷做官。李善长权势地位到达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太祖开始对他有所反感。虽然朱元璋表面不说但是他心里已经对李善长有所忌惮了。但又由于李善长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再加上李善长有大功,朱元璋一时也不知拿他如何了。

大家都知道历代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谋反篡位,李善长虽然没有谋权篡位,但当时胡惟庸想要造反时曾经拉拢过李善长,虽然李善长没有同意,但他也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朱元璋。再后来蓝玉捕获了与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他又没有将此事告知朱元璋。李善长觉得自己选择了这个中立的立场,两边都不得罪。但事后被朱元璋知道了,帝王本就多疑,朱元璋当时就认定李善长对自己并不忠心,这种不忠心的臣子留着也并无用处。

正是因为朱元璋以前如此重用他,所以绝不允许他有一点对自己不忠,再加上之前朱元璋便对李善长有诸多的不满,使积怨已久的朱元璋大发雷霆。纵使有丹书铁卷也无济于事。不但李善长被处死,还顺带着他的妻女弟侄七十多人一同抄斩了,自此,一代被重用的功臣便销声匿迹了。

官场亦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一步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李存义:李善长弟弟,真正引发了朱元璋与李善长之间的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善长

    明朝建立,论功行赏,封为公爵者一共有六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而李善长又位列第一位。且他是所有公爵中唯一的文臣。朱元璋给他的制词中比之为汉之萧何,足见他对李善长的器重。李善长虽然没有征战沙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但却是朱元璋最坚实的后方。天下大势的解说与分析、钱财的

  • 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双方围绕日本市场贸易间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郑芝龙

    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双方围绕日本市场贸易间的较量,1638年(宽永15年)4月6日平户荷兰长官尼古拉斯至江户参府时,幕府的阁老便询问他:如果禁止葡萄牙人前来日本贸易,荷兰是否能提供相当的丝织品来满足日本的市场。在葡萄牙人未被禁止贸易之前,荷兰在日本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葡萄牙。现在日本打算禁止

  • 差点成为三省之王,郑芝龙一步走错,差点断送了他打下的郑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郑芝龙

    可以说,当时的郑家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他们家族拥有战舰上千艘,兵马十多万,地盘从大陆的福建,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地区。所以在当时看来,郑家不仅仅是大明王朝的臣子,更加是盘踞在当地的王。最初的郑芝龙是一位海盗,不过这位海盗的脑筋是非常好的,所以在游荡在海上的时候,便积蓄了不少钱财,而且形

  • 吴三桂封王,洪承畴拜相,郑芝龙斩首,为何降清待遇天差地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郑芝龙

    吴三桂、洪承畴投降清廷较早,尤其是洪承畴,早在1642年就在皇太极、范文程等人的强力劝说下投降清廷。吴三桂和洪承畴都为清廷的入朝立下汗马功劳。吴三桂的父亲是锦州总兵吴相。他是明朝最典型的官二代。吴三桂本人也在明朝任辽东总兵。洪承畴出身进士,历任陕西三边都督、冀辽总督等要职。清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劝降

  • 郑芝龙投降满清,为何没得到重用?专家:也不看看他之前干嘛的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郑芝龙

    郑芝龙投降满清,为何没得到重用?专家:也不看看他之前干嘛的众所周知,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破京师,推翻了大明王朝。大明灭亡后,由明朝遗臣拥护皇室宗亲在南京成立了南明小朝廷,而南明第一任皇帝叫做弘光皇帝。然而这位弘光皇帝却是一个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之人,外面乱糟糟,而他却可以关起门来纵情享

  • 郑芝龙是如何成为南中国海海贼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郑芝龙

    看过《大国崛起》的人都知道,十六、十七世纪,正是荷兰最为强大的时候,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的小小荷兰,有着数万艘船,成为赫赫有名的“海上马车夫”。此时的荷兰正值巅峰,打遍天下无敌手,成为海上第一任霸主。但正是在荷兰最巅峰之时,却在在南中国多次被击败,甚至不得不交纳保护费,方才被允许在南中国海通行。而击败

  • 同样是海盗被明朝招抚,汪直与郑芝龙, 为何结局却是天壤之别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郑芝龙

    王直究竟是商人还是海盗,在历史上是有争议的。鼎盛时期,他勾结倭寇,率领庞大的海盗集团,几乎可以与郑和的船队媲美。明军拿他没办法。但他发家致富的方式不是掠夺,而是贸易。相传王直自幼家贫,但为人忠义,乐于分享,聪明伶俐,身体强壮,很快就在身边聚集了一群兄弟。他认为明朝法制严明,动不动就犯禁,容易侨居海外

  • 郑芝龙比郑成功实力大?控制东南亚海域,海上马车夫荷兰也得低头

    历史人物编辑:枕籍历史标签:郑芝龙

    从实力上来说,郑芝龙当然要比郑成功更加出色,这哥们最强盛的时期,拥有3000条战船,和20万带甲之兵,与日本和南亚诸国都有往来,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海盗,就连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船队路过东南亚的时候,都需要给郑芝龙交保护费。可是从民族情结、人品修养上来说,郑芝龙是远不及他的儿子郑成功的。郑成功不光立志

  • 称雄东亚海域的海盗头子郑芝龙为何富可敌国

    历史人物编辑:蔡文丽标签:郑芝龙

    文/寂寞的红酒郑芝龙是我国明末清初活跃在东亚海域的海盗头子,被誉为“东亚第一海上巨枭”。别看郑芝龙是个海盗,但势力很大,而且非常有钱,用富可敌国形容都不为过。郑芝龙每年的收入甚至比很多东南亚国家还要多。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作为一名海盗,郑芝龙为何那么有钱?说起郑芝龙的发家史,可以称得上传奇了。郑芝龙

  • 李自成当真把崇祯帝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给洗洗刮刮煮煮吃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城花音搞笑标签:朱常洵

    明朝藩王朱常洵是明神宗朱翊钧的第三子,母为郑贵妃。明神宗一度打算废长立幼,立皇三子为皇太子,但是遭到李太后和诸大臣的坚决反对。明神宗最终让步,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封皇三子朱常洵为福王,封地在河南洛阳。为了“弥补”对皇三子的“亏欠”,明神宗在这个儿子身上花起钱来毫不心疼。福王举办婚礼,费用高达三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