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胡宗宪:嫪毐在世、攀附权贵,绝非《大明王朝》中的模样

历史上的胡宗宪:嫪毐在世、攀附权贵,绝非《大明王朝》中的模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重读 访问量:2701 更新时间:2024/1/27 15:48:43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的诸多角色中,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已经“修炼成仙”的嘉靖帝,或许有人会不喜欢“大智近妖”的吕芳,甚至连“宁折不弯、刚直太过”的海瑞也有人不喜欢,但“宁做奸臣、不做小人”的东南一柱、国之干城——胡宗宪,相信很少有人会给予负面评价。

剧中的胡宗宪,不逐名、不求利、不贪财、不好色,顾全大局、公忠体国,一心只想为百姓谋福祉,一心只想抗拒倭寇、稳定东南。嘉靖皇帝甚至将胡宗宪誉为“李广”,扳倒“严党”也只是可惜了“不能再用胡宗宪”。

那么,剧中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浙直总督”、“抗倭功臣”,于真实的明朝历史中到底何种形象呢?

抛开《大明王朝》的演绎,走进真实的历史中。

胡宗宪的一生

明正德七年,胡宗宪出生于南直隶省绩溪县,也就是现今的安徽绩溪。嘉靖十七年,28岁的胡宗宪考中“进士”,并安排进“刑部”学习。嘉靖十九年,30岁的胡宗宪被外放“益都县令”,正式开仕途生涯。益都县令任上,胡宗宪扑灭蝗灾、剿灭盗贼,初步显现出自己的文韬武略。

而后,胡宗宪的父母接连去世,按照朝廷制度,胡宗宪要回乡守孝,履历档案需要暂时冻结。嘉靖二十六年,胡宗宪调任“御史”;嘉靖三十三年,嘉靖皇帝钦点胡宗宪为“浙江巡按御史”,也就相当于将胡宗宪放到了抗倭的最前沿。“巡按”,基本类似于朝廷下放的巡视员,行政级别虽然不高,但在地方上权力巨大、地位尊崇。

巡抚浙江期间,胡宗宪统军抗倭的才能得以完美显现;而后,在严嵩义子——赵文华的帮助下,胡宗宪迅速升迁,并于嘉靖三十五年晋升为“兵部左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并加“浙直总督”。

也就是说,此时的胡宗宪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中纪委浙江巡视组组长兼浙直地方局书记,总督浙江、南直隶、福建等省份的军政大权。

嘉靖四十一年,胡宗宪于东南取得抗倭大胜,浙江倭患得到平息,并开始了福建地区的抗倭工作;同年,把控内阁长达二十余年的“严党”倒台,胡宗宪亦受到以新任“内阁首辅”徐阶为首的“清流党”进攻,嘉靖皇帝念其军功,将其罢官夺职、遣送原籍。

嘉靖四十四年,“清流党”找到了胡宗宪“假拟圣旨”的关键罪证,再度发起对胡宗宪的进攻。嘉靖皇帝下令将其押赴至京,关入大牢;嘉靖四十四年底,胡宗宪于狱中自尽。

颠覆认知的胡宗宪

胡宗宪和“严党”之间的关系,皆由赵文华而起。

赵文华,时任“内阁首辅”严嵩的义子,胡宗宪就任浙江后不久,朝廷便调赵文华巡视东南抗倭事宜。身为严嵩的义子,又有如此嚣张的官职傍身,赵文华任职浙江期间可谓骄纵跋扈、不可一世,俨然一副“东南王”的嚣张模样,东南地区的各级官员稍有不从,便或遭到其进攻构陷甚至惨遭杀害。

可在赵文华巡视东南期间,胡宗宪非但没有受到排挤,非但迅速得到了赵文华的赏识和举荐,仕途更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

个中原因,《明史·胡宗宪传》给出了说明: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

阿谀奉承、攀附权贵,逢迎赵文华并通过赵文华而结交严嵩父子,金钱、女人,甚至“奇技淫巧”、“神秘技术”都能成为胡宗宪取悦严世蕃的工具。众所周知,明朝官员的俸禄寒酸,甚至一度无法维持生计,胡宗宪用以攀附权贵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创编提均徭之法,加赋额外,民为困敝,而所侵官帑、敛富人财物亦不赀。

这才是《大明王朝》中的胡宗宪吗?这还是你所知道的胡宗宪吗?另外,《大明王朝》中,淳安县招待胡宗宪公子的桥段并非演绎,真实历史上确有其事,只是因为胡宗宪的公子遇到了海刚峰,而未能得逞罢了。

严嵩倒台以后,嘉靖皇帝曾问责胡宗宪非法所得之“三万三千”,胡宗宪回答:

臣为国除贼,用间用饵,非小惠不成大谋。

胡宗宪认为,抗倭过程中的“离间”、“招安”等具体行为都离不开金钱支撑,所以,有此贪腐情节纯属无奈之举,但这也从另一方面坐实了胡宗宪贪腐的罪行。

当然,嘉靖朝的官员出现贪腐情况,好像也并不是多大的事,满朝官员尽皆贪腐,胡宗宪未能独善其身,或能原谅。但是,胡宗宪的生活癖好,或能真正地颠覆你的认知。

《万历野获篇》曾经记载了这样的胡宗宪:

宗宪在江南亦恣情妓乐,自负嫪毐之器,至拥诸倡女,与幕客宣淫于制府。

嫪毐是谁,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转动车轴”的本事也早已成为神话般的谈资。胡宗宪既然自诩“嫪毐在世”,自然还要拼命炫耀,于是,堂堂总督署便成为了一座大型青楼,日日承欢。除此之外,该书还记载了胡宗宪“通下属之妻,纳乡官之女为妾”的卑劣行径。

另外,清朝史学家王世贞在其所著《弇州史料后集》中也过胡宗宪有过类似记载:

素自负嫪毐之具,醉倚坐肩舆中,以手磨弄之,东西溺舁夫及从官肩,咸掩目而笑,故自若也。

光天化日之下,堂堂“浙直总督”,当着下属和仆人,“以手磨弄之”却还能泰然自若,真心佩服胡部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底线。

如此胡宗宪,是不是颠覆了你对《大明王朝》中“胡部堂”的认知?

历史上的胡宗宪,到底是严党奸臣,还是抗倭英雄呢?

参考文献:《明史》、《万历野获篇》、《弇州史料后集》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东南一柱,名不虚传!胡宗宪舌战“三大贪官”,痛快

    历史人物编辑:战史看客标签:胡宗宪

    “毁堤淹田”的卑劣事件发生后,郑泌昌、何茂才推出了“杭州知府”马宁远和其下属的两位知县,杨金水推出了“河道监管”李玄,用以背下黑锅,更用以搪塞胡宗宪这位浙直地区的一把手。只是,胡宗宪自然不满意这个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延缓“改稻为桑”的建议,并没有被郑何二人重视,甚至压根就没有出现在向朝廷汇报的

  • 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吾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不应忘记标签:胡宗宪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到浙江,胡宗宪只是一个巡按,并没有督抚东南的资格。东南总督这个位子,对初到浙江的胡宗宪同学来说,也许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历史总会把适当的人,推到适当的位置。无疑,胡宗宪同学是历史的幸运儿。胡宗宪同学的命运,发生了大反转。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

  • 抗倭有功的胡宗宪,为何最后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胡宗宪

    日本战国时代很多地方的诸侯在打仗,国内政治比较混乱,因此很多所谓的“浪人”就开始跑到中国,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他们的存在对明朝构成了很大威胁,不过他们并没有嚣张多久,因为有一个人来了,他叫戚继光。 戚继光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不过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徐渭得到胡宗宪的重视,可为何幕僚生活依旧抑郁不欢?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这人虽颇有才干,但心术不正,一心谋求私利,为了高官厚禄,用尽心机。这样的做法是正人君子徐渭所不齿的,加上当年徐渭的好朋友沈炼被严嵩迫害致死。而胡宗宪偏偏通过收买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每年都给严嵩父子俩大量的金银财宝、锦缎丝绸和美女来巴结他们。这使得徐渭对胡宗宪更加不满,不想与他为伍。不过,这次徐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何声名不显?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胡宗宪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倭寇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和武装抢掠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害。这些由日本封建武士、浪人组成的海盗团伙,勾结华商海盗、不法走私商人,占据沿海岛屿,长期进行烧杀抢掠,甚至侵入大明腹地,让历代的明朝统治者非常头疼。虽然倭寇的活动非常猖獗,但是中

  • 胡宗宪——半世英明半世奸!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正太标签:胡宗宪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当大家看到这句诗词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肯定是忠君爱国之臣蒙冤入狱的情景,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两句话义正言辞的诗句竟然出自历史上的一位奸臣——胡宗宪。这是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被抄家后在狱中所写,为的是希望皇帝能够看在曾经的功劳上对他网开一面。可惜,嘉靖皇帝并不算昏庸之辈,

  • 1578年作为帝师的高拱含恨而终,冯保:你不碰我该多好?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冯保

    1578年的8月4号,高拱含恨而终。作为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朱载垕登基成为被皇帝的信任的帝师,如何会含恨而终呢?本来这位对严党丝毫不惧的人,毕定会成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但是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远离朝堂。高拱的努力有哪些第一,高拱丝毫不畏严党。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中,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其中最重要

  • 在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阳谋下,脾气豪横的首辅高拱黯然出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冯保

    提到大明首辅高拱,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因为此人脾气火爆,看谁都不顺眼,怼完了严嵩怼徐阶,怼完了徐阶怼张居正,搞得内阁中的气氛剑拔弩张。而且,他也耍过不少的手腕,基本上阴谋和阳谋都没少用。但是,笔者不得不强调一点,正是由于如此“豪横”和“另类”的高拱,在把内阁搞得鸡飞狗跳之际,却把大明治理得四海肃清,出

  • 明朝宦官冯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局很凄凉,一代权宦就此谢幕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冯保

    冯保是明朝后期的又一个大太监(前有王振、刘瑾,后有魏忠贤),此人在很多影视剧和书籍中看,是个好人,甚至被称为“贤宦”。那是因为他在很多影响国家命运的大事上,识大体、顾大局,选择了正确的做法,使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中兴”之状。但他权柄太重,又不知收敛,贪墨了很多钱财,所以这个人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那

  • 张居正和冯保密谋早朝弹劾高拱,不料第二天早朝,张居正请了病假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冯保

    张居正和冯保私下密谋要弹劾高拱,商量隔日早朝互相配合,势必要把高拱致命一击。不曾想第二天早朝,张居正竟然请了病假。冯保见状,不禁感慨道:“高明。”这张居正竟然半路撂挑子,冯保却不追责与他,还夸他高明,这是为何呢?话说冯保和张居正为何要置高拱于死地呢?还得从冯保和高拱之间的矛盾说起。嘉靖年间,冯保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