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抗倭有功的胡宗宪,为何最后惨死狱中?

抗倭有功的胡宗宪,为何最后惨死狱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何露瑶 访问量:4219 更新时间:2023/12/19 14:24:17

日本战国时代很多地方的诸侯在打仗,国内政治比较混乱,因此很多所谓的“浪人”就开始跑到中国,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他们的存在对明朝构成了很大威胁,不过他们并没有嚣张多久,因为有一个人来了,他叫戚继光

戚继光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不过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戚继光能立下不世大功,跟能发觉他的胡宗宪离开不了关系,也正是因为胡宗宪的推举和任用,才给了戚继光留名史册的机会,而因此被后人敬仰,那作为他的老上级,覆灭了倭寇之患的胡宗宪,为何最后却落得一个惨死狱中的结果呢?

胡宗宪早年曾中进士,之后当过县令,真正让他走上历史舞台的是,他在为自己的父母守孝后,巡视辽东,平定民乱,经过几十年的时间,胡宗宪完全已经成为了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嘉靖33年,胡宗宪被任命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为何将他送到这个位置?那还不是朝廷想要将他覆灭越演越烈的倭寇集团。

胡宗宪上任时,正是严嵩掌权时,赵文华时为严嵩的干儿子,用计谋害死了浙江巡抚,总督等人,而他摇身一变成为了江浙地区的响当当的一号人物,而胡宗宪为了身为赵文华的下属,做起事来也是小心翼翼,加上他几十年官场的宦海沉浮,他不仅取得了赵文华的信任,而且也让严嵩对他刮目相看,之后的胡宗宪的官位也是一路飙升,直至直浙总督,兵部侍郎,成为了江浙地区的最高领导人。

在胡宗宪升官的同时,也没忘了自己的任务,他先后任用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为抗倭将领,又招来徐渭等人为幕僚,先后剿灭了汪直,徐海两大倭寇头目,因而危害江浙一带数十年的倭患,终于在胡宗宪的手上得到了平息。

撇去抗倭一面的胡宗宪,从历史的另一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能搞关系,行事圆滑,贪污巨大的胡宗宪,而他的这种做事性格,又为自己带来了不可预料的后果,倭患平息不久,严嵩倒台,被认为是严党的胡宗宪自然成为了徐阶一方的敌人,很快大片的奏折向嘉靖投去,罗织了很多的罪名,凭借这些罪名,胡宗宪足以被判死刑,不过因为嘉靖念其抗倭有功,于是解除他所有职位,让他回家养老。

两年后,胡宗宪因为严嵩父子的牵连,被捕入京,他给嘉靖写了一封《辩诬疏》,不过没有遭到回信,无奈悲愤下,胡宗宪选择了自杀,时年54岁,留下绝命诗“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7年后,朝廷为其平反,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足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剿灭倭寇而呕心沥血的胡宗宪,最终却落得一个冤死狱中的结果。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徐渭得到胡宗宪的重视,可为何幕僚生活依旧抑郁不欢?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这人虽颇有才干,但心术不正,一心谋求私利,为了高官厚禄,用尽心机。这样的做法是正人君子徐渭所不齿的,加上当年徐渭的好朋友沈炼被严嵩迫害致死。而胡宗宪偏偏通过收买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每年都给严嵩父子俩大量的金银财宝、锦缎丝绸和美女来巴结他们。这使得徐渭对胡宗宪更加不满,不想与他为伍。不过,这次徐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何声名不显?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胡宗宪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倭寇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和武装抢掠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害。这些由日本封建武士、浪人组成的海盗团伙,勾结华商海盗、不法走私商人,占据沿海岛屿,长期进行烧杀抢掠,甚至侵入大明腹地,让历代的明朝统治者非常头疼。虽然倭寇的活动非常猖獗,但是中

  • 胡宗宪——半世英明半世奸!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正太标签:胡宗宪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当大家看到这句诗词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肯定是忠君爱国之臣蒙冤入狱的情景,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两句话义正言辞的诗句竟然出自历史上的一位奸臣——胡宗宪。这是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被抄家后在狱中所写,为的是希望皇帝能够看在曾经的功劳上对他网开一面。可惜,嘉靖皇帝并不算昏庸之辈,

  • 1578年作为帝师的高拱含恨而终,冯保:你不碰我该多好?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冯保

    1578年的8月4号,高拱含恨而终。作为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朱载垕登基成为被皇帝的信任的帝师,如何会含恨而终呢?本来这位对严党丝毫不惧的人,毕定会成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但是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远离朝堂。高拱的努力有哪些第一,高拱丝毫不畏严党。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中,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其中最重要

  • 在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阳谋下,脾气豪横的首辅高拱黯然出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冯保

    提到大明首辅高拱,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因为此人脾气火爆,看谁都不顺眼,怼完了严嵩怼徐阶,怼完了徐阶怼张居正,搞得内阁中的气氛剑拔弩张。而且,他也耍过不少的手腕,基本上阴谋和阳谋都没少用。但是,笔者不得不强调一点,正是由于如此“豪横”和“另类”的高拱,在把内阁搞得鸡飞狗跳之际,却把大明治理得四海肃清,出

  • 明朝宦官冯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局很凄凉,一代权宦就此谢幕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冯保

    冯保是明朝后期的又一个大太监(前有王振、刘瑾,后有魏忠贤),此人在很多影视剧和书籍中看,是个好人,甚至被称为“贤宦”。那是因为他在很多影响国家命运的大事上,识大体、顾大局,选择了正确的做法,使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中兴”之状。但他权柄太重,又不知收敛,贪墨了很多钱财,所以这个人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那

  • 张居正和冯保密谋早朝弹劾高拱,不料第二天早朝,张居正请了病假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冯保

    张居正和冯保私下密谋要弹劾高拱,商量隔日早朝互相配合,势必要把高拱致命一击。不曾想第二天早朝,张居正竟然请了病假。冯保见状,不禁感慨道:“高明。”这张居正竟然半路撂挑子,冯保却不追责与他,还夸他高明,这是为何呢?话说冯保和张居正为何要置高拱于死地呢?还得从冯保和高拱之间的矛盾说起。嘉靖年间,冯保入宫

  • 冯保和吕芳:同样是给嘉靖打工的,为啥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冯保

    同样的一件事情,老鸟和菜鸟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最后的结局也是天壤之别,具体的案例看《大明王朝1566》里边的冯保和吕芳就知道了。嘉靖39年,自从入冬以来,很多地方都没有下过一点雪,老话说瑞雪兆丰年,如果冬天无雪,那么第2年肯定会发生蝗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再加上当时国库空虚,很多官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了

  • 慈圣皇太后:你为什么处置冯保?朱翊钧心中暗道:因为他家资丰厚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冯保

    万历十年(1582)十二月,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诛杀,但念是先皇付托之人,效劳日久,从宽降为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自此之后,这位在万历初年权势熏天的司礼监太监便逐渐退出了神宗朝的政治舞台。冯保不是因为政局,也不是因为朱翊钧的痛恨心理,而是因为朱翊钧贪财。当冯保被发配至南京

  • 冯保身为宦官,为何只用了36年,就成了明神宗的顾命大臣

    历史人物编辑:王二猛标签:冯保

    说起宦官,相信肯定有不少人会想到在封建历史上极具特色的明朝宦官,就好比如明朝著名的大宦官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等。但本篇要讲的却不是意图谋反的刘瑾,也不是尚且还存在一些争议的魏忠贤,而是明嘉靖年间入朝的一代贤宦“冯保”。作为一个宦官,其不但还是明朝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更是一个好风雅的书法家、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