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吾血!

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吾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不应忘记 访问量:959 更新时间:2024/1/28 8:41:10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到浙江,胡宗宪只是一个巡按,并没有督抚东南的资格。东南总督这个位子,对初到浙江的胡宗宪同学来说,也许是遥不可及的。然而,历史总会把适当的人,推到适当的位置。无疑,胡宗宪同学是历史的幸运儿。胡宗宪同学的命运,发生了大反转。明朝大将胡宗宪抗倭现场,热血沸腾,吾国吾血!

应该好好谢谢严嵩,虽然胡宗宪砸在他身上的真金白银不少,也需要常常孝敬严嵩还有严世蕃,但好歹严嵩有知人之明,知道胡宗宪是个狠角色,平定东南也只有胡宗宪一个人能掌控,心照不宣的情况下,严嵩该收的钱还是要收,该罩着胡宗宪的时候,任何诋毁他的奏折,都被严嵩轻而易举的化解。胡宗宪有这样的大佬罩着,日子不要过得太爽,美酒美女,天天萦绕在胡宗宪的周围,快意人生!

在赵文华的力荐下,胡宗宪很快升为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浙江、南直隶和福建等处的军务。至此,胡宗宪有了大展宏图的舞台。他一方面招揽各种人才,重用俞大猷戚继光等名将,把足智多谋科举不得志的奇才文人徐渭招为幕僚;

另一方面,大力支持练兵,成就最大的是戚继光训练的戚家军。在胡宗宪的抗倭生涯里,最能体现其胆识才干、最有影响的事情就是他与同为徽州老乡的两大倭寇首领王直、徐海的斗智斗勇,并最终剿灭他们。

根据《明通鉴·卷六十二》记载:“于是御史李瑚劾宗宪三大罪。”这年七月“先是,巡按浙江御史王本固复会南京御史李瑚劾胡宗宪岑港养寇,温台失事掩败饰功状。诏下查盘科道官罗嘉宾、庞尚鹏等从实核报。

至是,嘉宾等奏覆三十六年以后御倭功罪,而独劾宗宪为奸邪巨蠹,欺君误国。”这里的记载在《明实录·世宗实录》当中有着相同的记载。但是结果却是“上以宗宪有功卒不问。”

不久之后的一个深夜,五十四岁的胡宗宪选择了自杀,在牢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临死前,他写下了人生最后时刻的忿怒与不平: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他死后的五年中,戚继光他们又穷追猛打,至隆庆元年(1567),为祸中国数十年的倭患终于被平息。七年后的隆庆六年,胡宗宪得以平反昭雪,并录平倭功勋入国史。万历十七年赐谥“襄懋”。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抗倭有功的胡宗宪,为何最后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何露瑶标签:胡宗宪

    日本战国时代很多地方的诸侯在打仗,国内政治比较混乱,因此很多所谓的“浪人”就开始跑到中国,到了明朝中后期,倭寇已经形成了一个大规模有组织的集团,他们的存在对明朝构成了很大威胁,不过他们并没有嚣张多久,因为有一个人来了,他叫戚继光。 戚继光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不过俗话说的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徐渭得到胡宗宪的重视,可为何幕僚生活依旧抑郁不欢?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这人虽颇有才干,但心术不正,一心谋求私利,为了高官厚禄,用尽心机。这样的做法是正人君子徐渭所不齿的,加上当年徐渭的好朋友沈炼被严嵩迫害致死。而胡宗宪偏偏通过收买赵文华结交严嵩父子,每年都给严嵩父子俩大量的金银财宝、锦缎丝绸和美女来巴结他们。这使得徐渭对胡宗宪更加不满,不想与他为伍。不过,这次徐

  • 抗倭名将胡宗宪为何声名不显?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胡宗宪

    从14世纪中叶开始,倭寇对明朝东南沿海的骚扰和武装抢掠就没有停止过,他们的危害程度,不亚于早期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害。这些由日本封建武士、浪人组成的海盗团伙,勾结华商海盗、不法走私商人,占据沿海岛屿,长期进行烧杀抢掠,甚至侵入大明腹地,让历代的明朝统治者非常头疼。虽然倭寇的活动非常猖獗,但是中

  • 胡宗宪——半世英明半世奸!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正太标签:胡宗宪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当大家看到这句诗词的时候,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肯定是忠君爱国之臣蒙冤入狱的情景,可是,谁也想不到,这两句话义正言辞的诗句竟然出自历史上的一位奸臣——胡宗宪。这是嘉靖四十四年胡宗宪被抄家后在狱中所写,为的是希望皇帝能够看在曾经的功劳上对他网开一面。可惜,嘉靖皇帝并不算昏庸之辈,

  • 1578年作为帝师的高拱含恨而终,冯保:你不碰我该多好?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冯保

    1578年的8月4号,高拱含恨而终。作为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朱载垕登基成为被皇帝的信任的帝师,如何会含恨而终呢?本来这位对严党丝毫不惧的人,毕定会成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但是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远离朝堂。高拱的努力有哪些第一,高拱丝毫不畏严党。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中,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其中最重要

  • 在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阳谋下,脾气豪横的首辅高拱黯然出局了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冯保

    提到大明首辅高拱,很多人都不太喜欢。因为此人脾气火爆,看谁都不顺眼,怼完了严嵩怼徐阶,怼完了徐阶怼张居正,搞得内阁中的气氛剑拔弩张。而且,他也耍过不少的手腕,基本上阴谋和阳谋都没少用。但是,笔者不得不强调一点,正是由于如此“豪横”和“另类”的高拱,在把内阁搞得鸡飞狗跳之际,却把大明治理得四海肃清,出

  • 明朝宦官冯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局很凄凉,一代权宦就此谢幕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冯保

    冯保是明朝后期的又一个大太监(前有王振、刘瑾,后有魏忠贤),此人在很多影视剧和书籍中看,是个好人,甚至被称为“贤宦”。那是因为他在很多影响国家命运的大事上,识大体、顾大局,选择了正确的做法,使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中兴”之状。但他权柄太重,又不知收敛,贪墨了很多钱财,所以这个人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好人。那

  • 张居正和冯保密谋早朝弹劾高拱,不料第二天早朝,张居正请了病假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冯保

    张居正和冯保私下密谋要弹劾高拱,商量隔日早朝互相配合,势必要把高拱致命一击。不曾想第二天早朝,张居正竟然请了病假。冯保见状,不禁感慨道:“高明。”这张居正竟然半路撂挑子,冯保却不追责与他,还夸他高明,这是为何呢?话说冯保和张居正为何要置高拱于死地呢?还得从冯保和高拱之间的矛盾说起。嘉靖年间,冯保入宫

  • 冯保和吕芳:同样是给嘉靖打工的,为啥处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汪家兵标签:冯保

    同样的一件事情,老鸟和菜鸟的处理方式不一样,最后的结局也是天壤之别,具体的案例看《大明王朝1566》里边的冯保和吕芳就知道了。嘉靖39年,自从入冬以来,很多地方都没有下过一点雪,老话说瑞雪兆丰年,如果冬天无雪,那么第2年肯定会发生蝗灾,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再加上当时国库空虚,很多官员的工资都发不下来了

  • 慈圣皇太后:你为什么处置冯保?朱翊钧心中暗道:因为他家资丰厚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冯保

    万历十年(1582)十二月,万历皇帝朱翊钧下令: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诛杀,但念是先皇付托之人,效劳日久,从宽降为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自此之后,这位在万历初年权势熏天的司礼监太监便逐渐退出了神宗朝的政治舞台。冯保不是因为政局,也不是因为朱翊钧的痛恨心理,而是因为朱翊钧贪财。当冯保被发配至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