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8年的8月4号,高拱含恨而终。作为太子的老师,后来太子朱载垕登基成为被皇帝的信任的帝师,如何会含恨而终呢?
本来这位对严党丝毫不惧的人,毕定会成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但是最后却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远离朝堂。
高拱的努力有哪些
第一,高拱丝毫不畏严党。
在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中,有三个很重要的人物,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内阁首辅严嵩,在当时的那个时节,而次辅徐阶和严嵩不对付,两人多次争斗都是无结果。有一次,内阁首辅严嵩为了拉拢高拱共同对抗次辅徐阶,对高拱是连哄带骗,只可惜作为裕王的老师,高拱始终洁身自好,不为所动。
甚至在公开场合让严嵩下不来台:“你严阁老的门生故旧遍布天下,人人都对你敬畏,真的是不可一世啊!”
第二,高拱坚定地站在裕王身边。
嘉靖本来就儿子不多,而裕王更不是太子的人选,因此对于这个儿子,痴迷于道术的嘉靖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等到嘉靖步入中年以后,他的儿子一个个的离世,让嘉靖更加的痛苦伤心,还找道士给自己算卦,算算自己到底命中是不是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结果得到了一句:“二龙不相见”的谶语。
这可如何是好,从此以后嘉靖对于裕王不管不问,让他远离皇宫,几乎见不到面,这个时候嘉靖难过,但是身为裕王也极度难过,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而此时高拱丝毫不避讳嘉靖对于裕王的冷落,自己每天出入裕王府,为裕王之后封太子,平稳登基,做出了不少努力,可以说没有高拱就没有裕王平稳的登基。
第三,高拱凭借自己的能力促成隆庆和议。
从嘉靖朝庚午之变后受了奇耻大辱之后,蒙古就开始对明朝的西北不断进行骚扰。面对蒙古的强大军队,高拱积极备战,安排得当,让当时的蒙古军队不敢对明朝进行强攻,妥妥的军事天才。
终于,蒙古内部出现了内乱,内部的争权夺利让蒙古军队的实力大打折扣,俺答汗孙子投降了明朝,高拱抓住这个机会,鼓动明穆宗给他加封,极力促成明朝和他的和议,虽然这样做遭到了满朝大臣的诋毁,但是高拱丝毫不为所动,坚持己见,最后在明朝的加封下,让蒙古内部看清了未来,俺答汗也来明朝和议了,就此在高拱的努力下,隆庆和议算是圆满完成,为明朝边疆赢得了50年的安定。
高拱遭排斥的原因
高拱这个人做事为国不为己,但是在有些人眼里这样的人不是和他们一路的,嘉靖驾崩的那一天,身为首辅的徐阶就是这样认为的,只带了学生张居正去写遗诏,完全不把身为内阁辅臣的高拱放在眼里,矛盾也就从此时开始了。
明穆宗继位,高拱是过得风生水起,但是可惜的是,明穆宗并不能一直护着他,在明穆宗驾崩以后,被定义为清高的高拱被孤立,张居正就开始了夺权之路。
张居正联合冯保孤立高拱,面对此时皇帝的“大伴”和老师,高拱依然是一腔热血,丝毫没有害怕的意思,结果联合众多的大臣,准备对冯保下手,只可惜实力不够,被冯保轻松化解,而且高拱也因为一句被冯保篡改的话:“十岁太子,如何做人主”,而安上了谋逆的罪名被贬回了老家。
其实高拱的结局是可以预知的,当他不管不顾的要去对当时皇帝的“大伴”下手的时候就应该知道,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不是皇帝的老师,就不会有人惯着他了,可是高拱丝毫没有放在心上,被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后记
高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真的是为国为百姓,所站的立场不同,想法也就不同,高拱唯一错误的地方就是不知道规避锋芒。其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不知道规避一些对自己的危险,不管不顾地向前冲,那结局一定会遍体鳞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