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严世蕃,还是不够聪明……

严世蕃,还是不够聪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涛涛 访问量:2329 更新时间:2024/1/29 16:02:00

文/清歌向暖

01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阶特意给嘉靖皇帝介绍了一个道士——蓝道行,以善于扶乩闻名。

一日,蓝道行在扶乩时称“今日有奸臣奏事”。

刚好,严嵩路过。

嘉靖本就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

最终,严氏父子的权势被蓝道行的几句话推倒了。

嘉靖派车把严嵩送回了老家。

严嵩虽倒,徐阶却并未掉以轻心。

说起来嘉靖和老严还是有感情的。

嘉靖现在也没有对老严下死手的意思。

况且,按惯例,内阁首辅犯了错,回家呆几年,什么时候皇帝想起来了,运作一下,还可以回来上班。

02

老严自己也是想着,能重返内阁。

刚回江西没几天,就是嘉靖的生日。

老严趁机跑到铁柱观,设坛做法事,并放出风去,自己在给皇帝祈福。

又跟道士要了多种符箓,加上自己的小作文《祈鹤文》,派人呈上。

让嘉靖时时知道自己不忘皇帝,就算回家了仍然是勤勉侍奉的模样。

嘉靖看了,还是很感动的,赐给老严银币,以示关系融洽。

这结果,老严感觉很满意。

过了一段时间,上疏乞怜,说自己年纪大了,请求将儿子严世蕃孙子严鹄从戍所放归。

但嘉靖认为,严嵩身边已经有另外一个孙子严鸿伺候他了,所以不许严嵩所请。

老严虽未得逞,但这一系列操作,让徐阶意识到,要想不让严老头回来,就必须置其于死地。

怎么置严嵩于死地呢?

严嵩老奸巨猾,不好弄啊。

徐阶正发愁呢,小阁老严世藩就自己送上“杀猪刀”。

03

严世蕃,虽然被三法司定罪发配雷州,但他刚走到南雄(今广东江西交界处),就私自潜回,回了老家分宜。

流放变成了公费旅行。

他的党羽罗龙文也潜逃到了分宜,俩人招纳亡命之徒,宣称要取邹应龙和徐阶的人头,以泄心头之恨。

徐阶闻知,严加防备(也有可能是徐阶自己放的风)。

嘉靖也很快知道了这事,但没做任何处理。

估计嘉靖的意思是,让老严头在老家安心过日子,年龄也这么大了,你只要不惹事,我睁只眼闭只眼,这事就算过去了。

但嘉靖的好意(?),却对严世蕃是一个变相的鼓励。

在家大兴土木,继续醉生梦死。

严府的人也和过去一样横肆不法,欺侮州县。

一切如常,好像严嵩还是当朝首辅。

这就应了,不作不会死。

04

一天,袁州推官郭谏臣因公事到严府。

恰好府中正在兴造园亭,光工匠就有一千多人。

严家仆人见郭谏臣来了,很是傲慢,站也懒得站一下。

还说:当初在北京城,谁到我们家主人门上候见,敢不规规矩矩?不像老家的人,都是没见过世面的瘪三,不懂门道儿,还在这里大头大脸的,什么东西。

郭谏臣不堪其辱,就写了揭帖呈给巡按御史林润。

林润平日就深恨严嵩父子不法,即上疏告严世蕃居家不法、诽谤朝政、聚众谋变......

嘉靖对严世蕃本来也没什么好脸色,放你一马是给你老爹面子,你丫给脸不要脸,即批令林润将严世蕃逮捕至京。

此时,严世蕃还有一子严绍庭在锦衣卫当官,探得消息,派家人紧急驰报,劝他爸赶紧溜号,快去雷州戍所,就当什么事都不存在,别人说什么死活都不要认。

严世蕃这才慌了手脚,打点行囊要跑。

然而尚未起行,郭谏臣就领兵到了。

严世蕃连同罗龙文一起押往京师候审。

(老严依然在老家)

林润让袁州府详细写明严家这二十年的不法横暴、如何在地方上鱼肉百姓......

重点历数了,严世蕃父子及其党徒家丁,如何利用权力纳贿和聚集亡命之徒和零散的倭寇准备谋反。

(古今中外当权者最后下台的罪状基本就这几条)

嘉靖命三法司审讯。

这时,严世蕃以待罪之身居京中府第,(奇怪,竟然没有下狱),闻知此事毫不紧张,淡然说:“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并设下一个政治死套——私下嘱咐科道官中的亲信删去疏中“聚众通倭”之说;并宣称其迫害杨继盛、沈炼之事,说是一旦提到此事,严氏必然彻底垮台。

严世蕃,真是狡诈。

05

果然有大臣不知是计。

也正常。

严氏父子长期把持朝政,劣迹斑斑,一味残害忠良,尤其是杀害杨继盛、沈炼令天下唾骂,人神共愤,这肯定是他们父子的第一款大罪,怎能不加劾举!

负责此事的三法司长官,刑部尚书黄光升、左都御史张永明、大理寺卿张守直,据此草疏,一同到徐阶府上商议。

徐阶读了一遍疏稿,含笑,夸写得甚好,请三人入内庭,又屏退左右。

(大概是怕家仆中有严府的耳目)

这才问:诸位说严东楼(严世蕃)是应当死,还是应当生?

面对这种侮辱他们智商的问题,三人很气愤,答:严家父子罪恶滔天,万死也不足以赎罪。

徐阶问:那么如此立案,是要他死呢?还是要他活?

三人说:提出杨继盛、沈炼两案,正是要他以死抵罪。

徐阶缓缓说道:恐怕不是这样吧...到时候你们仨都会被皇上一锅撸了回家种菜,而小严公子则会悠哉游哉,骑马离京去接他老爹回来。

嘉靖这个皇帝,专断刻薄,而且有点自信过头,从来不会承认自己干错了什么事。

这个个性,严世蕃清楚,徐阶当然也清楚。

害死杨、沈之事,虽引起天下公愤,但到底是嘉靖敕准论死的。

难道皇上会承认自己错了?

三人听后愕然,问徐阶该如何办。

徐阶从袖中拿出自已拟好的奏章,三人读后敬佩不已。

抄录后,盖上三人印章,火速呈给西苑。

06

徐阶改动后的奏疏中只字不提杨继盛、沈炼之事,而专写严世蕃交结倭寇,阴谋外投日本,怨望诽谤等事。

三法司的定案报告出来了,上面还写到,严世蕃收受有罪藩王贿银、违制建造类比皇宫之事,拟斩,量追赃银二百万两。

“此逆情非常,尔等皆不研究,只以林润疏说一通,怎么能够昭示天下,给后世以警示?”

意思是,嫌给严世蕃定罪定的小了。

三法司不敢放松,一经拷讯,又提出一大堆新证据。

嘉靖下令:将严世蕃、罗龙文即时处斩,不用等到秋后。

而耳目众多的严世蕃,对此竟丝毫不知情。

自以为得计,在家畅饮,等待着时来运转。

直到处斩的命令正式下达,严世蕃与罗龙文相抱痛哭,瘫成一滩烂泥。

京师中人闻知皇上敕杀严世蕃,人心大快,纷纷带着酒到西市看行刑的场面。

07

保密工作做的这么好,嘉靖应该也是出了力了——防止严世蕃转移隐匿资产。

因为嘉靖同时下令:尽数追没赃款赃物。

处斩都不等秋后,嘉靖如此迫不及待,想来也是早就知道老严头的家底。

老严忙了二十多年,不过就是嘉靖行走的仓库和提款机。

可怜严嵩一世显赫,在暮年衣食无凭,或往故交门上觅食,或在墓舍冷庙栖身,如此挨过两年,最终凄凉死去。

皇帝不动你,说明你还有用;想动你,不过一句话。

标签: 严世蕃

更多文章

  • 周劼先生,你比严世蕃更坑爹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严世蕃

    看到周劼先生在朋友圈里面自比严世蕃,将他老爹比做严嵩,不禁感叹,这位大哥可能是不太清楚严嵩和严世蕃在历史上的名声,以及父子俩最终的结局。如果他知道严嵩和严世蕃在《明史》是被放在《奸臣传》里面,估计就不敢将他们写入自己的朋友圈。周公子自比严世蕃虽然周劼先生毕业于某民办三本院校,但是对严世蕃也不是完全无

  • 严嵩能名列千古奸臣之列,实有赖于他那不世之奇子-严世蕃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严世蕃

    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泥沙俱下,忠奸交错,能人与奸贼并行。能者如王阳明、孙承宗、张居正等流芳百世的治世能臣或学术大儒,而庸者奸者则有刘瑾、魏忠贤、严嵩等遗臭万年之辈。个人认为,严嵩还是挺特别的一位。能名列《明史》奸臣传,其功劳主要源于其子严世蕃。嘉靖皇帝因为当年差点被宫女谋杀一事后,二十多年来避居西苑

  •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到底有多无法无天?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严世蕃

    严嵩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他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虽然上面有嘉靖皇帝把着,影响不了皇权,但他对群臣和朝政影响太大。他的儿子严世蕃,小名“庆儿”,号“东楼”,仗着严嵩,也是狐假虎威,无法无天。严世蕃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并没有参加科举,而是通过关系进入国子监读书,毕业

  • 严世蕃被人称为“鬼才”严世蕃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严世蕃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古代数十个朝代当中,人们通常认为明朝是最有气节的。正所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前段时间大明风华热播此剧一出,立即引起了人们对于明朝的热烈探讨。那么受得人们如此称赞的朝代真的如此完美吗?它就没有什么奸臣出现吗?当然有,明

  • 严世蕃有多鬼才,超出你想象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严世蕃

    严世蕃是嘉靖时期的一代鬼才。其父严嵩更是嘉靖时期的一代权臣!然而纵观嘉靖一朝,天下第一聪明人恐怕除了嘉靖就属严世蕃了。那么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呢?我们今天来捋一捋他的主要聪明事迹。其貌不扬,才气斐然严世蕃的长相很丑,史书记载是一只眼,并且身体很胖,脖子很短。但是他的才华却是非常厉害的。他博闻强识,甚至

  • 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是有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严世蕃

    严世蕃是一个瞎眼而且肥胖的富二代,自身形象和帅气沾不上边,可却有着“鬼才”之称。从他个人条件来看,靠不了颜值就只能靠才华了。严世蕃作为大奸臣严嵩的儿子,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爷俩组团忽悠,组团敛财,形成了大明朝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严世蕃爱财如命严世蕃贪婪成性,敛财成疯,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据记

  • 大明王朝15-改稻为桑后的浙江官场角力与胡宗宪之担当,谁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改稻为桑的官场角力与胡宗宪上位者的担当《大明王朝1566系列15》-政争篇这是分类讲解的方式,按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以下为剧情第二集中段故事!上一期我们讲到织造局里面那属于胡宗宪的鸿门宴,让胡宗宪骑虎难下,也让胡宗宪看到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国策的海

  • 胡宗宪灭海盗多亏俩女人:前一个经历离奇,后一个把海盗弄得团灭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胡宗宪

    《明史》四大海贼的覆灭,竟与嘉靖时期两个名妓有关?这怎么回事胡宗宪灭海盗多亏俩女人:一个帮着治了汪直,另一个帮着将其团灭明世宗嘉靖中期,海盗不断入寇沿海各地。明军内部矛盾重重,防不胜防。长江南北、浙江东西,“滨海数千里同时告紧”。明朝时的沿海倭寇之患主要与亡命海上占据岛屿的亡命徒,诱引外国人同时举事

  • 大明王朝:初入官场的高翰文,有多天真?胡宗宪只能把他当孩子看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春秋录标签:胡宗宪

    嘉靖皇帝召见完“三方诸侯”后,给浙江的“改稻为桑”定了一个调子:方略继续推行,还要保证浙江百姓不能乱。依据于此,探花出身、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高翰文提出了一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办法。另一方面,胡宗宪也丢掉了“浙江巡抚”的官职,由郑泌昌接任,何茂才则升任“布政使兼按察使”,而高翰文经由严世蕃举荐

  • 世人皆知戚家军,可抗了十多年的倭寇胡宗宪,为何知道的人甚少?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是明朝最具争议的抗倭名将,他出生在龙川胡氏这一强宗大户中,从小就在锦衣玉食,书香门第中长大。胡宗宪祖上也有过几个进士和官职,为了继续光耀门楣,胡宗宪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胡宗宪的父母也从来都不吝啬钱财,自小就给他请最贵最有名望的老师来教导。1512年,胡宗宪出生了,因为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