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劼先生,你比严世蕃更坑爹

周劼先生,你比严世蕃更坑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丹丹 访问量:1799 更新时间:2024/1/29 15:53:47

看到周劼先生在朋友圈里面自比严世蕃,将他老爹比做严嵩,不禁感叹,这位大哥可能是不太清楚严嵩和严世蕃在历史上的名声,以及父子俩最终的结局。如果他知道严嵩和严世蕃在《明史》是被放在《奸臣传》里面,估计就不敢将他们写入自己的朋友圈。

周公子自比严世蕃

虽然周劼先生毕业于某民办三本院校,但是对严世蕃也不是完全无知,两个人还是有些相似之处的。

比如,严世蕃跟周先生一样,都是通过裙带关系上位的。周先生因为家里人在交通系统任职,因而能以三本院校毕业生的身份进入该系统,得到别人梦寐以求的体制内的职位。

而严世蕃的升迁也没有走正规渠道。科举考试打怪通关那一套,他们老严家看不上。因为如果参加科举考试,即便高中进士,想当官还必须等待官员职位出现空缺,自己按顺序慢慢递补,这一等往往遥遥无期,即使当上官,升迁之路也非常缓慢。

影视剧里的严嵩父子

严嵩早早为儿子已经制定了升迁的道路,凭借他的关系,严世蕃直接进入国子监读书,出来就当了国家公务员。此后,凭借严嵩的位高权重,严世蕃的仕途前景一片光明,升级路上没有任何怪物前来捣乱,非常顺畅地干到工部左侍郎,相当于副部级高官。

仕途路上,除了这一点可比性外,其他方面可谓天壤之别。严世蕃从入职以来,一直在中央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权力中枢。虽说他入职有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是严先生本人的能力也不可忽视。

当初,严嵩之所以能上位,成为内阁首辅,是因为他有过人的本事。当时嘉靖皇帝喜欢道教,所有关于治国理政的想法,他都用道教的青词写出来。这些青词含含糊糊、高深莫测,没有一个臣子能完全了解皇帝的心思,但是严嵩能做到。

影视剧里的嘉靖皇帝

等到严嵩年纪老迈脑子糊涂之后,这项本领不行了,得亏严世蕃得到了老爹的真传,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严世蕃不仅能够准确揣测嘉靖的青词,还能填写青词。严嵩经常拿着儿子写的青词交给嘉靖,嘉靖据为己有,君臣之间达成了默契,其乐融融。

相比之下,周先生能干嘛呢?严世蕃凭借自己的能力将马屁拍到极致,而周先生记录的似乎总是领导给他恩惠,他表示感谢,马屁的方向出现了重大偏差。

严世蕃不仅会拍马屁,在实干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他最大的政绩,就是几乎搞定了倭寇这个明朝的心腹大患。通过跟倭寇头目汪直的谈判,倭寇几乎在大明朝东南沿海绝迹。

不过,严世蕃的苦心最终被破坏得干干净净。清流派官员一顿告状,导致汪直被杀,倭寇再度猖獗。直到6年后戚继光出手,倭寇才最终荡平。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严世蕃的功绩。

明朝抗倭图

这种实干能力,周先生实在欠奉,从那些朋友圈截图来看,周先生只会务虚,不会务实。他唯一能与严世蕃比拼的能力,就是坑爹,在这一点上,周先生更强一些。

从《明史》看,严嵩最后倒台的原因是严世蕃生母去世,他要回家守孝。严嵩没有严世蕃的帮忙,无法确知嘉靖皇帝所写青词的意思,从而失宠。然后徐阶进而弹劾严世蕃私通倭寇和蒙古人,严世蕃被砍头,严嵩也受牵连,抄家罢官。

严嵩画像

但是,实际情况没这么简单。前面说过,徐阶弹劾严世蕃私通倭寇就是件子虚乌有的事情。严嵩父子之所以倒台,是因为嘉靖皇帝早已厌倦严嵩。

嘉靖一朝换过众多首辅,大都没有好下场。嘉靖通过频繁换首辅,避免手下官僚做大,以此来维持自己的权威。严嵩已经两次担任首辅,时间也过长,嘉靖需要将他和他的党羽连根拔起。这才是严嵩倒台最主要的原因。

徐阶迎合皇帝的需求,替他找到了一个解读和撰写青词的高手——来自山东的道士蓝道行,嘉靖已经不需要严嵩父子为他们服务,因而可以放手除掉二人。所以说,徐阶就是在嘉靖的暗示下,一步一步将严嵩父子置于死地,严世蕃并没有真正坑爹。

徐阶

在这一点上,周劼周公子明显更胜一筹,他不仅凭借实力坑爹,还坑了整个家族,没有他,老周家在当地还可以继续舒舒服服过日子,现在看来恐怕不行了。

周公子自比严世蕃,一语成谶,虽然他能力不如严世蕃,但坑爹一流。至于下场,周公子肯定没有那么惨,能到什么地步,拭目以待吧。

标签: 严世蕃

更多文章

  • 严嵩能名列千古奸臣之列,实有赖于他那不世之奇子-严世蕃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严世蕃

    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泥沙俱下,忠奸交错,能人与奸贼并行。能者如王阳明、孙承宗、张居正等流芳百世的治世能臣或学术大儒,而庸者奸者则有刘瑾、魏忠贤、严嵩等遗臭万年之辈。个人认为,严嵩还是挺特别的一位。能名列《明史》奸臣传,其功劳主要源于其子严世蕃。嘉靖皇帝因为当年差点被宫女谋杀一事后,二十多年来避居西苑

  • 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到底有多无法无天?

    历史人物编辑:深更读史标签:严世蕃

    严嵩是明代嘉靖年间的权臣,官至内阁首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他专擅国政近十五年之久。虽然上面有嘉靖皇帝把着,影响不了皇权,但他对群臣和朝政影响太大。他的儿子严世蕃,小名“庆儿”,号“东楼”,仗着严嵩,也是狐假虎威,无法无天。严世蕃因为他父亲的缘故,并没有参加科举,而是通过关系进入国子监读书,毕业

  • 严世蕃被人称为“鬼才”严世蕃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严世蕃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的文化历史,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我国古代数十个朝代当中,人们通常认为明朝是最有气节的。正所谓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前段时间大明风华热播此剧一出,立即引起了人们对于明朝的热烈探讨。那么受得人们如此称赞的朝代真的如此完美吗?它就没有什么奸臣出现吗?当然有,明

  • 严世蕃有多鬼才,超出你想象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严世蕃

    严世蕃是嘉靖时期的一代鬼才。其父严嵩更是嘉靖时期的一代权臣!然而纵观嘉靖一朝,天下第一聪明人恐怕除了嘉靖就属严世蕃了。那么严世蕃究竟有多聪明呢?我们今天来捋一捋他的主要聪明事迹。其貌不扬,才气斐然严世蕃的长相很丑,史书记载是一只眼,并且身体很胖,脖子很短。但是他的才华却是非常厉害的。他博闻强识,甚至

  • 嘉靖年间,被人称为“鬼才”的严世蕃,究竟是有多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严世蕃

    严世蕃是一个瞎眼而且肥胖的富二代,自身形象和帅气沾不上边,可却有着“鬼才”之称。从他个人条件来看,靠不了颜值就只能靠才华了。严世蕃作为大奸臣严嵩的儿子,完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爷俩组团忽悠,组团敛财,形成了大明朝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严世蕃爱财如命严世蕃贪婪成性,敛财成疯,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状态。据记

  • 大明王朝15-改稻为桑后的浙江官场角力与胡宗宪之担当,谁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常国俊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改稻为桑的官场角力与胡宗宪上位者的担当《大明王朝1566系列15》-政争篇这是分类讲解的方式,按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以下为剧情第二集中段故事!上一期我们讲到织造局里面那属于胡宗宪的鸿门宴,让胡宗宪骑虎难下,也让胡宗宪看到了一出项庄舞剑意在国策的海

  • 胡宗宪灭海盗多亏俩女人:前一个经历离奇,后一个把海盗弄得团灭

    历史人物编辑:追溯历史传奇标签:胡宗宪

    《明史》四大海贼的覆灭,竟与嘉靖时期两个名妓有关?这怎么回事胡宗宪灭海盗多亏俩女人:一个帮着治了汪直,另一个帮着将其团灭明世宗嘉靖中期,海盗不断入寇沿海各地。明军内部矛盾重重,防不胜防。长江南北、浙江东西,“滨海数千里同时告紧”。明朝时的沿海倭寇之患主要与亡命海上占据岛屿的亡命徒,诱引外国人同时举事

  • 大明王朝:初入官场的高翰文,有多天真?胡宗宪只能把他当孩子看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春秋录标签:胡宗宪

    嘉靖皇帝召见完“三方诸侯”后,给浙江的“改稻为桑”定了一个调子:方略继续推行,还要保证浙江百姓不能乱。依据于此,探花出身、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高翰文提出了一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办法。另一方面,胡宗宪也丢掉了“浙江巡抚”的官职,由郑泌昌接任,何茂才则升任“布政使兼按察使”,而高翰文经由严世蕃举荐

  • 世人皆知戚家军,可抗了十多年的倭寇胡宗宪,为何知道的人甚少?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是明朝最具争议的抗倭名将,他出生在龙川胡氏这一强宗大户中,从小就在锦衣玉食,书香门第中长大。胡宗宪祖上也有过几个进士和官职,为了继续光耀门楣,胡宗宪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胡宗宪的父母也从来都不吝啬钱财,自小就给他请最贵最有名望的老师来教导。1512年,胡宗宪出生了,因为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所

  • 原告嘉靖指控严嵩贪800万两,胡宗宪劝莫要追查,否则大明就完了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胡宗宪

    嘉靖派张居正查账,发现严嵩贪污800万两。严世蕃当儿子的气不过,直接指着鼻子骂张居正就是个搅屎棍,搅得胡宗宪没了钱打仗。这胡宗宪离地八百米就觉得有人骂他,本来他还劝嘉靖:莫要追查严嵩,否则大明就完了。结果严世蕃还说不查严嵩是为了胡宗宪好,这不明显倒打一耙吗!那为什么胡宗宪明知严嵩贪污,还要力劝嘉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