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宗宪灭海盗多亏俩女人:前一个经历离奇,后一个把海盗弄得团灭

胡宗宪灭海盗多亏俩女人:前一个经历离奇,后一个把海盗弄得团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追溯历史传奇 访问量:3479 更新时间:2023/12/4 13:32:32

《明史》四大海贼的覆灭,竟与嘉靖时期两个名妓有关?这怎么回事

胡宗宪灭海盗多亏俩女人:一个帮着治了汪直,另一个帮着将其团灭

明世宗嘉靖中期,海盗不断入寇沿海各地。明军内部矛盾重重,防不胜防。长江南北、浙江东西,“滨海数千里同时告紧”。

明朝时的沿海倭寇之患主要与亡命海上占据岛屿的亡命徒,诱引外国人同时举事有关。他们当中,实力最强的是被《明史》称为“大奸”的汪直、徐海、陈东、麻叶四人,后来相继被明军用计一网打尽。究其起因,实缘于汪直和陈海的投顺,而此事又和有着传奇般遭遇的两位名妓有一定的关联。

苏州名妓张少华

金陵少女张少华,童年被诱拐到山东,卖给了一户姓齐的娼家,不久迁居苏州。她美艳绝伦,长于歌唱,声誉鹊起,很快就成为一方名妓。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中秋节,16岁的张少华,随同客人出游至虎丘时,她听到了男伶工周仕演唱的南曲,深感自己的技艺,望尘莫及,因而说服了养母,把周仕接来家中,追随他学习南曲。

周仕风度翩翩,歌唱“冠绝一时”,又会吹箫吹笛。此后半年间,张少华每晨和他练习对唱,得到他指点,水平逐渐提高。每天,男的吹箫,女的和唱,以飨客人,收入丰厚。周仕对养母敬谨异常、彼此相安无事,和睦地在一起生活下去。

富室公子沈某,喜欢上张少华,以重金向养母行聘,少华誓死不从。沈公子对她迷恋已深,于是施用计谋,改换姓名,在苏州城郊营建别墅,把周、张两人一起接去居住。一次乘周仕酒醉,闯入内室,向少华求欢。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竞派家仆冒充豪门使者,接周仕过府教歌,途中,剃去周仕的头发,并用利刃划面毁容,逐出苏州府境,不许他再回来。此后,公子又数次向少华求合,她仍严词拒绝。沈某多次碰壁,产生了复杂的畸形心态,要求她乖乖地就范的心愿,越来越强烈。

也就在这个时候,沈家在宁波的王姓友人,派了个人唤沈郎的家仆,前来苏州送信。沈郎长相俊秀,工于管乐,因此被公子留住下来,初则在家宴上让他吹笛,打动少华。继则每晚派他到她户外的庭院中吹箫,借以勾引。

张少华为沈郎动听的吹奏声所深深倾倒。没有多久,果然坠入公子彀中,和沈郎发生了关系。公子大喜过望,一夜唤来养母、亲自带领健仆多人,前往捉奸。

一对情人被当场抓获,沈公子扬言要杀死张少华,养母在一旁叩头求饶。结果立即书写文约,把少华“卖”给了沈公子。沈郎得到50两银子的馈赠,被遣返回宁波。

张少华被迫做了沈公子的侍妾,郁郁不乐,天天诅咒。还不到三个月,公子便对她感到了厌倦,把她逐出别墅,且不准留居苏州。少华身无余赀,只得前往昆山,打算重操旧业。谁知中途遇到海盗、被掠至海岛,献与汪直。

汪直得到少华,宠爱逾常,命手下人尊称之为张夫人。事有凑巧,沈郎当时也被掠至海上,在寨中执苦役。少华发现他后,追想前事,潸然泪下,汪直对此感到诧异,经盘问,仅知他们过去相识。于是爱屋及乌,从此让沈郎换上华服,吹箫飨客。也经常要他和少华“隔帷而歌”。据载,“其声杳渺悲怨,座客无不流涕而起者”。

嘉靖三十五年春,明军派出诱降汪直的使者蒋沙、陈可愿到达海岛。张少华也乘间劝说,汪直意有所动。因留下蒋洲为质,派义子汪滶随同陈可愿,回大陆接头。

张少华决意和沈郎返回故土,共度余生。于是大大用“降则得官,有功无祸”之类的言辞,劝导汪直就抚。汪本人因鼓动外岛异国人入寇,死伤者家属对他怀恨在心,而徐海、陈东、麻叶三人,上年已被瓦解,权衡利害同样有归国的心愿。在少华影响下,终于决定投顺。

嘉靖三十六年十月,汪直率所部先行乘船归国。起程不久,张少华囊括他的大部金珠宝货,携带沈郎,另乘舟船驶回大陆。登岸后,双双前往宁波,投奔沈郎的旧主人王某。

王某见沈郎携来艳妇,引起好奇,当夜在室外窃听他们谈话,得知沈、张的逃亡始末。次日,竟用毒药毒死了沈郎,胁迫少华为妾。

张少华不愿再受侮辱,夺刀自刎而亡。

同月,汪直投顺明军,被浙江巡按御史李本固囚系,论死。

江南名妓王翠翘

嘉靖朝第二位与海盗有关的女子是江南名妓王晓翠,她是山东的一位王姓贫民之女,年纪很小时就被卖入了娼门,学习了歌曲弹唱等技艺,并被重新起了马翘儿的艺名。才貌技艺形成后,其养母便将其带到沿海一带,卖艺赚钱。

据记载,马翘儿当时弹唱技艺很高超,远远超过了其姿色的魅力。这样的人物一出现,便很快引发了一些富商巨贾的注意,许多人都慕名前来,花费重金,希望能够获得翘儿的青睐。但马翘儿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人,随着来找她的人越来越多,是否愿意接待,全凭她的心情,只要心情不好,就对他们不理睬。平时获得的大量金银,她心情好时会毫不犹豫地拿出银钱济困扶弱,帮助穷人。但她这样的行为,自然常常遭到养母的训斥,甚至是打骂。所以,到后来,马翘儿不堪忍受养母的管训,便拿一笔钱给养母,自己另立门户,并改名为王翠翘,前往苏杭等地献艺为生,其弹唱技艺被公认为“举世无双”,可谓是“名满江南”。

嘉靖三十三年五月时,海盗开始对沿海各地进行了大举的侵扰行动。不幸,王翠翘被他们掳回到海岛,并被献给了海盗头子徐海。因为王翠翘弹琵琶,并为徐海歌唱一曲,所以,很快受到徐海的赏识,从此便被留居在了海上,成为徐海身边的王夫人

明朝政府对海盗的猖獗行为自然要管,时任浙江巡按的胡宗宪,先是派人诱降了大海盗头子汪直,之后,便另派了一个名叫华老人的使者,联络徐海,向其宣示招抚之意。使者初见徐海说明此行意图时,立即引起徐海的震怒,他下令将使者绑出去砍了。就在关键时刻,王翠翘及时出来劝阻,并说服徐海同意放使者回去。

这位使者回到杭州后,向胡宗宪汇报了见到徐海的经过,他还建议利用王夫人,对徐海继续进行招降。胡宗宪觉得可以一试,便又选派一个叫罗仲书的人前往。终于,在翠翘劝说下,徐海决定假意归顺朝廷。

嘉靖三十五年四月,徐海带着王翠翘,以及手下陈东、麻叶等各率所部人马登岸。上岸后,他们分兵劫掠了瓜洲、上海等地,徐海则攻下浙江东北海边的乍浦,接着西下围攻桐乡。

胡宗宪当时已升任总督军务,他急忙命令留在身边的已投降的海盗汪滶,给徐海写劝降信,劝徐海等部归顺,并派使者夏正送信。徐海却说,他和陈东、麻叶等人互不统属,自己无能为力。夏正见此情景,立即施展了反间计,他连忙悄悄说其实他们已经和陈、麻两人约定了归降之事。与此同时,陈东也探知了官军使臣到徐海处的事,于是,双方真的为此产生了怀疑。

徐海这边,王翠翘则一再劝说其接受招抚。徐海也产生了动摇,因此他释放了数百名朝廷的俘虏,并撤下了对桐乡的包围人马;随后,他还用计捉住了陈、麻二人,将他们献给了明军,他还把队伍移驻进乍浦。当时的总兵俞大猷却乘虚对徐海发起了进攻,徐海失败,被迫请降。胡宗宪对徐海进行了假意的勉慰,听凭他带领着余部,在县郊沈庄附近驻扎。

对徐海这伙人该怎样处理呢?胡宗宪自然希望彻底消灭。所以,他继续进行反间行动,他让受到优待的陈东联络党羽,假称徐海已经受命要对他们发起袭击。陈东信以为真,为了自保,他先带人突袭了徐海的营地,吓得徐海带着王翠翘出逃,但却被明军包围。最后,徐海自知无路可走,便投河而亡,王翠翘则被活捉。

徐海死后,胡宗宪很开心,他立即大摆庆功宴,期间,他还强令王翠翘弹唱祝酒,甚至在喝得兴奋时,还当众调戏王翠翘。第二天,胡宗宪为了掩饰前夜丑行,他把王翠翘赐给了福建方面的军官。

王翠翘无奈随着福建军队,到了钱塘江口的海船上,她回想这段时间一系列的变故,很沮丧。想来想去,她觉得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于是,便在深夜时悄悄地投海自尽了。至于,陈东、麻叶等人,连同徐海的首级,被胡宗宪送到北京请赏。那些徐海的残部则被俞大猷乘机消灭。

标签: 胡宗宪

更多文章

  • 大明王朝:初入官场的高翰文,有多天真?胡宗宪只能把他当孩子看

    历史人物编辑:寻史春秋录标签:胡宗宪

    嘉靖皇帝召见完“三方诸侯”后,给浙江的“改稻为桑”定了一个调子:方略继续推行,还要保证浙江百姓不能乱。依据于此,探花出身、时任“翰林院编修”的高翰文提出了一个“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办法。另一方面,胡宗宪也丢掉了“浙江巡抚”的官职,由郑泌昌接任,何茂才则升任“布政使兼按察使”,而高翰文经由严世蕃举荐

  • 世人皆知戚家军,可抗了十多年的倭寇胡宗宪,为何知道的人甚少?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是明朝最具争议的抗倭名将,他出生在龙川胡氏这一强宗大户中,从小就在锦衣玉食,书香门第中长大。胡宗宪祖上也有过几个进士和官职,为了继续光耀门楣,胡宗宪从小就被家族寄予厚望,胡宗宪的父母也从来都不吝啬钱财,自小就给他请最贵最有名望的老师来教导。1512年,胡宗宪出生了,因为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所

  • 原告嘉靖指控严嵩贪800万两,胡宗宪劝莫要追查,否则大明就完了

    历史人物编辑:三秋文史阁标签:胡宗宪

    嘉靖派张居正查账,发现严嵩贪污800万两。严世蕃当儿子的气不过,直接指着鼻子骂张居正就是个搅屎棍,搅得胡宗宪没了钱打仗。这胡宗宪离地八百米就觉得有人骂他,本来他还劝嘉靖:莫要追查严嵩,否则大明就完了。结果严世蕃还说不查严嵩是为了胡宗宪好,这不明显倒打一耙吗!那为什么胡宗宪明知严嵩贪污,还要力劝嘉靖不

  • 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底有什么能耐,让嘉靖帝放弃严嵩也要保他

    历史人物编辑:醉翁谈古标签:胡宗宪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国产经典历史剧,它凭借靠谱的剧情和老戏骨们倾情的演绎,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被奉为第一神剧。笔者就非常喜欢这部剧,所以就以这部剧为基础,来谈谈笔者对这部剧的一点个人看法,权当与各位交流。今天给大家分享《大明王朝1566》:胡宗宪到底凭借什么,能够让嘉靖皇帝这么信任他呢?在一年一度

  • 大明王朝胡宗宪:投身抗倭,本想战死沙场得忠名,只可惜没那个命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胡宗宪

    卸下了浙江巡抚的担子,拖着病重的身体与谭纶一道来到了江苏,来找赵贞吉借粮。而这时被谭纶请来给我医病都名医李时珍也前来给我诊脉。看到他,我立马就想到崇安建德两县灾后很可能闹瘟疫,赶紧请李先生去浙江教受灾百姓采药避瘟疫。如我所愿,李先生一口就应了。奈何那个曾经对我侃侃而谈阳明心学的赵孟静,这时候居然对我

  • 大明王朝:严世蕃,为何非要逼迫胡宗宪辞职?恐怕是嫌自己命太长

    历史人物编辑:草堂读史标签:胡宗宪

    “毁堤淹田”事件发生后,严嵩以为嘉靖皇帝不明内情,主动奏请胡宗宪进京面圣,美其名曰“商讨赈灾事宜”、寻找既能继续推行“改稻为桑”又能兼顾百姓民生地两全之策。为了彻底弄清浙江到底发生了什么,嘉靖皇帝决定召唤“三方诸侯”进京:吕芳的人——杨金水、裕王的人——谭纶,还有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此时的严嵩,

  • 大明王朝:胡宗宪阻挠“改稻为桑”,严嵩为何不气?这才是真精明

    历史人物编辑:扶夷江月标签:胡宗宪

    为了赶紧补上国库的亏空,更为了迅速兼并土地、疯狂敛财,“严党”决定于浙江大踏步推行“改稻为桑”的方略。只不过,“佛经没错,奈何和尚乱念”,“改稻为桑”的过于操切使得浙江百姓怨声载道,甚至包围了总督署,时任“浙直总督”胡宗宪只能将实情和暂缓推行“改稻为桑”的建议汇报给了朝廷。只不过,胡宗宪并未按照上疏

  • 大明王朝1566第五集,为何胡宗宪要连夜拜见严嵩,有何关窍吗?

    历史人物编辑:钟秋艳标签:胡宗宪

    胡宗宪既是严嵩的门生,也是下级。从地方回到京里,先去拜见阁老,于情于理都没有问题。严嵩也提前在坐塌上等着胡宗宪,便是这种基于这种双方的默契。严世蕃明言拒绝胡宗宪之后,管家传话时胡宗宪说:烦请转告阁老,有些话明天再说恐怕就晚了。什么话明天再说就会晚了呢?我们来捋一下:胡宗宪、杨金水和谭伦三人被召回京,

  • 胡宗宪:明朝抗倭名将,一生为国为民,却被严嵩牵连,在狱中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胡宗宪

    古往今来,赤胆忠诚,护国爱民的人得百姓推崇,载入史册千古流芳;阴险狡诈,诡计多端的人得世人憎恶,遗臭万年,当做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今天要讲的抗倭首领胡宗宪,单从胡宗宪的贡献来看,他是个当之无愧的英雄人物。但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历史上对于胡宗宪的评价褒贬不一。一方面指责胡宗宪勾结严党,贪污纳

  • 大明王朝16-胡宗宪上书借粮后,由此看出的政客与政治家区别

    历史人物编辑:会游的鱼标签:胡宗宪

    这是分类讲解的方式,按职场篇,政争篇,驭人篇,根据剧情特点发散,最终连接整个剧情!以下为剧情第二集后半段剧情!(深度解析大明王朝)上一期我们说道,在总督衙门进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批斗会,在批斗会中无数人勾心斗角,使尽手段就是想让胡宗宪屈服,最后胡宗宪依然故我,坚持用一封奏书将一切事情压下去。以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