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最大失误:因为不认干儿子,丢掉大明最精锐部队

民族英雄史可法的最大失误:因为不认干儿子,丢掉大明最精锐部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鑫观史 访问量:4567 更新时间:2024/1/21 2:18:09

1644年的冬天,大明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从南京渡过长江,抵达扬州。

当时为了防止清兵南下,南明在江北设立“四镇”,高杰驻徐州,黄得功驻庐州,刘泽清驻淮安,刘良佐驻寿州,总兵力三十万。这几个藩镇都是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根本不听史可法的命令。

其中这些部队战斗力是最强大的是高杰。他是从李自成那里投降过来的,手下原有三万精兵,都是跟明朝官军打了十几年仗,可谓是百战之师,骁勇善战。

高杰开始也很不驯服,史可法对他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并用民族大义激发他的爱国热情。高杰“感可法忠,与谋恢复”,终于悔悟,愿意接受史可法的领导,积极组织北伐,准备出兵收复河南、山东。

这时,清军主力被李自成缠在山西、陕西,正是出兵收复中原的大好时机。

可惜就在此时,河南总兵许定国在睢州宴请高杰,为其壮行。高杰是个大老粗,带了几十个亲兵就进城了,都被灌得烂醉如泥。谁料许定国已准备投降清朝,要拿高杰人头做见面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呜呼,本可以立盖世之功的高杰,就这样被谋害了。

他的十万精兵,突然军中无主,都很惊慌。

这时,高杰的老婆邢夫人倒是很有主意——她本来是李自成的老婆,和高杰一起私奔出来的。

她叫过高杰8岁的儿子,叫他拜史可法做干爹,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兵权交给史可法。

就在这个关头,史可法犯了他一生最大的一个错误!

他拒绝了,估计是因为高杰是“盗贼”出身,而史可法是东林出身,爱惜羽毛……

这就算了,史可法接着说了一句:“要不你认高起潜做干爹吧!”

高起潜、高起潜、高起潜!

高起潜是当南京城里的大太监!

这就醉了,叫人家认太监当干爹,这就过分了。

消息传来,李成栋等高杰部将大为失望,纷纷渡过淮河投降清朝了。

后来,正是高杰旧部这支精兵成为清朝下江南的急先锋,一直打到了广东。

历史如果有如果,史可法收下这个8岁干儿子,继承高杰的十万精兵,能不能挡住清朝的八旗铁骑?明朝是不是就不会灭亡?

可惜,只是如果。

标签: 史可法

更多文章

  • 明末的史可法被树为杰出的民族英雄合不合适,是否过誉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史可法

    近年来,对于明清史的研究越来越细致,除了政治、军事之外,更多的史学研究观点引入,使得历史学的研究越来越详细,历史的脉络也更加清晰。而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分析也更多的摆脱了时代的限制,使得评价更加公正与客观。同时,对于历史上一些饱受争议的人物也开始重新分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贴合历史,符合历史原貌

  • 史可法是忠贞之士,但个人能力不足,让他不能成为南明报国之臣

    历史人物编辑:杨子豪标签:史可法

    史可法南明第一忠贞之士,民族英雄,为后世所推崇。今天的史公祠依旧为人所仰慕,与大汉奸洪承畴正好成反比,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而最初提及并推崇的史可法的就是清代史学家全祖望所作的《梅花岭记》。史可法,字宪之。在公元1645年,清军主将多铎攻破扬州,史可法为国捐躯,时年四十四岁。无论《明史》还是后

  • 弘光政权只维系了8个月,罪魁祸首不是党争,是史可法的犹豫不决

    历史人物编辑:梁娜标签:史可法

    崇祯皇帝上吊自杀的消息,在南京方面得到证实以后,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当时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依旧还是明朝的地盘,所以这个时候该立谁为明朝的天子,是一件大事。按照道理,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都是有继承权的,而且他们已经打算改立太子朱慈烺为天子,可是消息再次传了过来,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都没能逃脱大顺政权的

  • 70岁老头降清后,杀了一个人,史可法哀叹:中原不可复矣!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不应忘记标签:史可法

    文/晚风暮雨弘光元年正月,弘光帝朱由崧以高杰为主帅,发动了南明唯一一次北征,可惜,高杰走到睢州被“人在明朝心在清”的河南总兵许定国设计杀害。这次变故,导致史可法精心策划的进击河南、守住黄河防线的计划落空,也使抗清形势急转直下,南明朝廷迅速败亡。许定国是何许人?为何要杀害高杰、铁了心要降清呢?事情还要

  • 原是南京兵部一把手的史可法,为何后被朝廷贬到扬州,他犯啥错?

    历史人物编辑:魏士明标签:史可法

    原是南京兵部一把手的史可法,为何后被朝廷贬到扬州,他犯啥错?明朝末年,朝堂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全国各地多支起义军揭竿而起,其中以李自成的大顺军势头最猛。除此之外,外患也很堪忧,后金政权对中原的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打进关内,威胁到京师安危。崇祯虽有大志,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拯救大明江山,加上他性格

  • 他号称是民国的史可法,丢了南京城,至今没有被问责

    历史人物编辑:张殿力标签:史可法

    300多年前,史可法自请督师江北,守卫扬州,却因长于气节,短于谋划,导致扬州很快失守,甚至不如后来的江阴小城坚持时间长。80年前的今天,民国也有一个类似人物,跟史可法一样短于谋划,盛名难副,却不如史可法有气节。唐生智,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当初曾经和蒋介石对着干的“佛教将军”,甚至爆发了1929年末至1

  • 南明文有史可法,武有李定国,为何只坚持十几年就被清朝灭掉?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悖论LG标签:史可法

    南明是明朝灭亡后留存下来的余部,而朝野之间仍有一定的力量,因此清朝在统治之初,采取了“开城易师”的政策,即让部分明朝遗民归順清朝,以便稳定政局并缩小在京文治等城市以外力量范围。但南明文官有史可法、武将李定国等人,并未愿意投降清朝,他们坚持反清斗争,抵御滿清的进攻。尽管南明时期在史可法、李定国等领导下

  • 明末和宋末的士大夫,哪个更有骨气一些?史可法不比文天祥差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咔咔奇摩标签:史可法

    明朝末年那些士大夫说起来简直让人吐血,基本上都是一群没有骨气的人。但是我们不能说南宋的士大夫就一定比明朝末年的士大夫强。南宋有陆秀夫、文天祥这些以身殉国的士大夫,可是明朝也有史可法、堵胤锡这样的英雄豪杰。可以说是平分秋色的,只不过明朝时期的叛徒实在是太多,让人扼腕叹息。明朝的灭亡和这帮没有骨气的士大

  • 史可法励志恢复大明王朝,多尔衮却下令屠城为戒,难怪大明会亡

    历史人物编辑:孙聪标签:史可法

    崇祯刚登基的时候,国家处于一片狼藉之中,辽东的满清铁骑跃跃欲试,想要冲破关门,横扫中原。崇祯心里也十分忧虑,所以不断增加钱粮支持辽东,却将辽东的将领们一个个给养肥了。而崇祯自己的腰包却瘪了,据说他后宫中的妃子们都是节衣缩食,有些甚至连首饰都捐给了国家用来对付辽东的努尔哈赤。所以崇祯朝时期对满清的抵抗

  • 乾隆为什么要表彰抗清的史可法,贬斥降清的洪承畴?

    历史人物编辑:一只可爱狗狗标签:史可法

    公元1775年,乾隆皇帝干了一件出乎大家意料的事情。他命令有司向全国发文,搜集明末清初,因与清兵作战而牺牲的人,上到明末大臣,下到普通百姓,只要是为明朝殉国的,一律统计造册,上报朝廷。这些清朝曾经的“敌人”,一度都被清廷当做逆匪对待,而这一次,乾隆皇帝一反常态,命令全面嘉奖,共有1640位官员分别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