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大太监之——陈矩、王安、魏忠贤、王承恩

明朝大太监之——陈矩、王安、魏忠贤、王承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吕晶晶 访问量:2952 更新时间:2023/12/16 4:52:47

【明朝大太监之——陈矩】

陈矩

,北直隶安肃县(今河北徐水县安肃镇麒麟店村)人。9岁入宫,受太监高忠报国影响,从小便立下治世安民之志。

陈矩为人正直廉洁,性静有度量,谦和有决断,他坚守八字信条:

“祖宗法度,圣贤道理”

,人称之为“佛”。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朝中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

“妖书案”

,此事涉及郑贵妃和多位朝中官员,一时人心惶惶、株连无数,陈矩果断地结案,社会才恢复平静,人心才得以稳定下来。

万历三十三年,陈矩掌管东厂兼掌司礼监印,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而陈矩仍旧如前,他改革矿税,监察刑狱,遵循法度,针砭时弊,在他掌管东厂的这段时间,刑狱最少,秩序最稳定。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68岁的陈矩在内直房端坐去世,神宗谕祭九坛,祠额为

“清忠”

【明朝大太监之——王安】

王安

,河北省雄县人,曾在太监冯保手下做事,后由陈矩推荐,做了皇长子朱常洛(后来的明光宗)的伴读。郑贵妃多次想陷害太子,都被王安周旋保护。

光宗即位后,王安被升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他劝皇帝推行有利政策,接济边费,起用忠臣等,朝中威望很高。

光宗在位一个月就去世了,光宗的儿子朱由校即位,是为明熹宗,明熹宗任命王安掌管司礼监。

王安曾帮助过太监魏忠贤,魏忠贤却与“对食”客氏(明熹宗的乳母)联合起来陷害王安,将他降职充当南海子净军,不久又将他杀害。

直到明思宗崇祯帝即位后,赐给王安祠堂的匾额为

“昭忠”

【明朝大太监之——魏忠贤】

明朝太监祸乱,始于王振,烈于刘瑾,极于魏忠贤。

魏忠贤,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少时家贫,不识字,混迹于街头,好赌博与酒色。自宫后改名李进忠,进宫后皇帝赐名魏忠贤。

魏忠贤于万历年间入宫,靠着太监王安手下的魏朝,又勾结到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客氏。朱由校即位后,魏忠贤靠着客氏的关系逐走魏朝、害死王安,掌权后排挤东林党,陷害异己者,恣意妄为,人称

“九千岁”

魏忠贤掌管东厂时,大量东林党人和正直之士被迫害、驱逐,魏忠贤还假传圣旨培植势力爪牙,朝廷一片乌烟瘴气,稍微正直之士都是敢怒不敢言。

七年(1627年),朱由校驾崩,他的弟弟信王朱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这位素有大志的崇祯皇帝上位不久就将恶贯满盈的魏忠贤发配凤阳,魏忠贤自知难逃一死,于阜城自缢而死,死后尸体还被肢解,头悬于河间府,与他狼狈为奸的客氏则被鞭死于浣衣局。

【明朝大太监之——王承恩】

王承恩

,北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今河北邢台)人,明朝最后一位死得忠贞悲壮的太监。

王承恩是太监曹化淳的亲信,曹化淳年老退下来的时候,王承恩接替了他的位置,官至司礼秉笔太监。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王承恩奉命提督京城各营。然而,城中早已大势已去,守城的将卒寥寥无几。起义军猛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王承恩亲自发炮击之,连毙数人。

三月十九日清晨,内城被攻陷,崇祯帝要王承恩逃命去,王承恩不肯。崇祯在逼死后宫皇后及嫔妃后,又亲手砍杀了两个女儿,最后吊死在煤山山腰周赏亭下的一棵歪斜老槐树上,王承恩随后也吊死在旁边的海棠树上。

清军入关后,顺治帝在为崇祯发丧的同时也为王承恩修墓立碑,并将他葬在崇祯皇帝思陵门外,让他继续“守护”皇陵。

标签: 王承恩

更多文章

  • 崇祯把魏忠贤一杀,为什么大明就垮台了?王承恩说了句很中肯的话

    历史人物编辑:浅梦墨晞标签:王承恩

    故事发生在大明王朝的末期,那个时候,朝中的宦官魏忠贤已经成为了一个名震天下的权臣。他一手遮天,掌控了整个朝廷,甚至包括了皇帝的后宫。然而,有一个人不愿意任由魏忠贤肆意妄为,他就是即将登基为皇帝的崇祯帝朱由检。崇祯帝是一个有着强烈正义感的年轻人,他深知魏忠贤的所作所为对国家的危害。于是,在他登基之后的

  • 为何崇祯一杀魏忠贤,明朝很快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出了背后真相 ​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王承恩

    明朝,这个历时276年的王朝,犹如一颗曾经璀璨的星辰,从辉煌走向衰败,再到最终的陨落。如同历史的每一个转折点,明朝的倾覆也有其内在的复杂原因。其中,魏忠贤的兴起和陨落,以及崇祯皇帝的上台,构成了明朝末年的一幕重大戏剧。魏忠贤,一个出身低微的混混,竟能一跃成为天子身边的红人,其间的曲折变化,既是他个人

  • 劝岳钟琪反清的是曾静,雍正为何将吕留良开棺戮尸?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吕留良

    清雍正六年,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件:屡试不中的湖南秀才曾静与其弟子张熙,列举了雍正的十大罪状,并由张熙携带《生员应诏书》赴陕甘总督岳钟琪处,企图让这位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兴兵反清,恢复汉人统治。结果,岳钟琪毫无反清之心,为自证清白,旋即将此事奏呈雍正,并逮捕审讯张熙,调查出幕后主使。此后,雍正派奕禄

  • 黄宗羲与吕留良,从朋友到仇敌,幼稚到了不可思议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吕留良

    文/刘诚龙《三国演义》开篇语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不光天下大势,朋友之间的友谊,也往往如此。比如黄宗羲与吕留良,都是晚明遗民,学界大家,两人惺惺相惜,交情莫逆。当年黄宗羲到余姚,吕留良又是留客,又是亲送杭州,又是馈赠盘缠,把黄宗羲感动得一塌糊涂,当场提笔抒情:“用晦之友即吾友,

  • 雍正朝最大的文字狱-吕留良案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吕留良

    帝王档案姓名: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在位:1722—1735享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陵寝:泰陵(清西陵)子女:16子,8女皇后:乌拉那拉氏继位人:弘历(乾隆)青史语录“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 《清史稿·世宗本纪》

  • 清朝雍正年间的吕留良案是怎么回事?吕四娘真的砍掉了雍正人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吕留良

    要搞懂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我们有必要先讲讲吕留良其人。吕留良出身于明代官宦世家,其父吕元学曾任繁昌知县,吕元学育有三子:大良、茂良、愿良,而吕留良是吕元学和小妾杨氏所生的子嗣。崇祯二年正月二十一日(1629年2月13日)吕留良出生,此时的吕元学早已病故,不久生母杨氏也死去,临终前,吕留良被交给了三哥

  • 肥了天下而瘦了自己的夏原吉,为何在朱棣要处死他时,却请求宽限三天?朱棣真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夏原吉

    1402年,朱棣攻下南京,皇宫哀嚎遍野,建文旧臣夏原吉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朱棣面前。夏原吉面无惧色,反而开口说道:“要杀我可以,请给我三天时间,我要把这些账目算完。”朱棣的“永乐盛世”离不开许多能臣之功,而他最该感谢的人之一,其实就是自己的“大管家”夏原吉。朱棣的“智囊”姚广孝曾盛赞夏原吉“有上古仁爱

  • 夏原吉:肥了天下、瘦了自己,朱棣给了他25年,他还明朝两大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月月烧川菜标签:夏原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夏原吉,字维喆,号麓潛子,是明朝初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财政家。他从洪武年间开始入仕,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四朝,长期担任户部尚书,与蹇义并称于世。夏原吉他在靖难之役后被朱棣重用,并辅佐明仁

  • 这位牢中大臣凭啥让朱棣死前说出:夏原吉爱我!

    历史人物编辑:爱动漫的晓峰标签:夏原吉

    01公元1424年,永乐22年,明成祖朱棣64岁了。从31岁起兵造反,42岁登基以来,在朱棣的统治之下,大明王朝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似乎没有之一。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亲自守卫国门,派郑和远航大西洋,这些都不是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能完成的。八方来贺,万邦来朝,在朱棣的帝国时代是真的实现了

  • 让永乐帝又爱又恨的名臣夏原吉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夏原吉

    公元1421年正月初一,是明永乐十九年,这一天永乐帝在新落成的北京皇宫奉天殿(今太和殿)举行盛大朝会,庆祝迁都北京和新宫殿正式启用。就在君臣上下满朝文武普天同庆的时候,却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影视剧照朝廷钦天监管时间的漏刻博士胡奫(yūn),通过占卜,竟然预言:永乐十九年四月初八午时,奉天殿、华盖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