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常洛为什么不杀郑贵妃

朱常洛为什么不杀郑贵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罗炜 访问量:4415 更新时间:2024/1/17 7:23:02

读过《明史》的读者都有一个疑问——洛登基为帝之后,为什么没有杀郑贵妃

朱常洛图片

郑贵妃图片

因为立太子的争斗,朱常洛和郑贵妃两人有很深的恩怨。朱常洛是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庶长子。由于明神宗万历的皇后一直没有生育下嫡皇子!朝廷中的官都希望明神宗立庶长子朱常洛韦太子。明神宗有所迟疑。文官们不断上书,甚至演变成了逼宫的风波。这就是明朝非常有名的争国本事件!因为厌烦文官,明神宗不愿意上朝。躲入了后宫!

图片来自网络

在宫内,即便朱常洛北立为太子。由于明神宗的厌恶和纵容。郑贵妃先害死朱常洛的生母,暗中指使太监欺负已经成为太子的朱常洛。甚至,还发生了一个壮汉能够穿过戒备森严的皇宫,直接闯进朱常洛的东宫。用手中的棒子,意图刺杀朱常洛的事件!

明神宗驾崩之后,太子朱常洛即位。郑贵妃马上服软。献上了数名美女,以讨朱常洛的欢心!中国古代有一条理念——以孝治国。孝大于天!郑贵妃即便不是朱常洛的生母,也是他的后母之一。加上郑贵妃献上了美女。让朱常洛不能对郑贵妃有杀心。

朱常洛的心软并没有给自己换来好运!因为与美女长时间厮混、贪图享受!使得朱常洛的身体迅速衰落。加上乱服药物!最终,在登基一个月之后驾崩!而朱常洛生病,为朱常洛开药的内侍、敬献仙丹的官员都与郑贵妃有关!#朱常洛#

标签: 郑贵妃

更多文章

  • 明光宗朱常洛:郑贵妃心态爆炸,紫禁城变菜市场,我趁机当老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白东旭标签:郑贵妃

    (紫禁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黄昏。紫禁城烟波浩渺,落日融金,一派河山秀丽。这一天的紫禁城慈庆宫,一个叫做张差的男人手持木棍,鬼鬼祟祟地出现在了宫门口。慈庆宫,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三座门迤北,是大明太子朱常洛的居所。作者曾经在几年前到故宫游玩,发现慈庆宫已经无存,大概是因为战乱等原

  • 明朝郑贵妃有多迷人?皇帝为了她的儿子做皇帝,十数年不上朝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郑贵妃

    作者:不贰过明朝皇帝后宫的选拔,为了保证前朝和后宫没有牵连,妃嫔都是从民间选举。民间女子没有学过太多的规矩,在四四方方的紫禁城,总是格外的有活力,所以一直被压抑的万历皇帝,一眼就看中郑氏,并且加以宠爱。此时的历史背景,十岁的朱翊钧成为皇帝,前朝掌握在张居正的手中,后宫掌握在亲妈手中。亲妈李太后给朱翊

  • 80年代,“悍匪”的一张罕见老照片。邵江彬,一个性格顽劣的人,从小就习惯了

    历史人物编辑:任鑫伟标签:江彬

    80年代,“悍匪”的一张罕见老照片。邵江彬,一个性格顽劣的人,从小就习惯了暴力行为,最终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他曾在部队中表现优异,但自负的他因一次提干落选而开始滋生仇恨和妒忌,最终导致了惨痛的结局。1988年,邵江彬和他的同伴耿学杰偷偷潜入兵器室,偷走了两支冲锋枪和500多发子弹,他们要用这些枪支来

  • 盘点历史上“同卧起”六对人物:朱厚照与江彬、钱宁关系新解

    历史人物编辑:斋看书画标签:江彬

    现在无论学界还是民间,很多人都认为明正德时期边将出身的佞臣江彬,之所以能获得快速擢升的重要原因,是其与明武宗朱厚照保持同性关系,而另一佞臣钱宁得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同样原因。持此说者认为,明武宗与江、钱两佞幸存在同性关系的关键证据,就是明清文献中经常出现的明武宗与江彬“同卧起”和武宗酒醉“枕宁卧”。

  • 皇宫大逃亡,一代宠臣江彬最后的垂死挣扎!

    历史人物编辑:贤谈文史标签:江彬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朱厚照驾崩,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应该说,对于朱厚照的驾崩,最伤心的莫过于是宠臣江彬了,这个江彬,原本只是一名地方武将,却靠着巴结贿赂皇帝身边的宦官钱宁,得以被皇帝召见,来到皇帝身边后,千方百计讨好武宗,献媚取宠,多次诱使武宗出巡作乐,将武宗皇帝哄得服服帖帖,成为了皇帝无比

  • 万历期间杨应龙的叛乱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杨应龙

    播州宣慰司辖有草塘、黄平两个安抚司,真州、播州、余庆、白泥、容山、重安六个长官司等,地域广袤,有田、张、袁、卢、谭、罗吴七姓,世袭各级土官。这七姓大多是杨氏姻亲或是其他地区的土酋进入播州的。如张姓与杨氏联姻,杨应龙(隆庆五年袭为播州宣慰使)祖父杨相的嫡妻即张姓。田姓,原是思州宣慰的后裔,永乐时,思州

  • 平定杨应龙叛乱却让明朝失去民心,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杨应龙

    明神宗朱翊钩听到綦江失守,十分震惊,怪罪于原四川、贵州巡抚谭希思、江东之,削夺了他们的官职。同时加重总督李化龙的职权,“便宜讨贼”。李化龙刚到四川时,因各路军队未集,对杨应龙作出招抚的姿态,使杨应龙存有“冀曲赦如曩时”的错觉,不再进攻明军,延缓了军事行动,使局势渐趋稳定。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春

  • 明朝洪武四大案之郭桓案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郭桓

    郭桓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发生在明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属于官吏贪污案件,户部侍郎郭桓等人通同各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后来被揭发,因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此,明太祖朱元璋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都处死。同时,为了追赃又牵连到全国各地的地主,遭到抄家破产的不计其数,地主对此怨

  • 颜建国:干臣不及帝王谋—为明朝东平老乡郭桓鸣冤

    历史人物编辑:平湖一柱标签:郭桓

    从来以为朱元璋是一个杀贪官、爱百姓的好皇帝。深入思考洪武四大案之一的“郭桓案”之后,才愈发觉得人们把朱皇帝想得太好了。权柄在我,朕即国家,在朱元璋眼里除了利益,哪有什么是非道义呀?郭桓是我的老乡,《明史》中写明:“郭桓,兖州府东平州人。”这样,他的东平人身份就不用怀疑。看郭桓在洪武四年(1371年)

  • 万历皇帝在位期间的最后一位内阁首辅方从哲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方从哲

    顾宪成被罢职归乡后,他在无锡开创了东林书院积极招生授课,相当于进行下岗再就业了。最初,他们并没有涉足政治领域,更没有依靠哪股政治势力,完全就是凭借书院这一单纯的旗帜,将江浙一带的地主和士族整合了起来。基本上,有力的出力,当然是指财力和脑力。为了体现自己的立意高远和志向抱负,东林党非常注意自己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