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李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唐朝宰相:李鄘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746 更新时间:2024/2/2 6:33:36

李鄘(yōng)(?-820年9月14日 ),字建侯。鄂州江夏县(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人。唐朝宰相,江夏太守李邕从孙。

李鄘出身“江夏李氏”。唐代宗时登进士第,补秘书省正字,擢累吏部员外郎,进御史中丞。唐宪宗时,由河东节度使被召拜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晚年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县开国侯。

元和十五年(820年),李鄘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肃”。《唐文拾遗续拾》录有其文一篇。

人物生平

出身及早年

李鄘生年不详,自称是战国名将李牧及秦、汉、晋的一些官员之后。自李鄘的四世祖李元哲起,李氏定居广陵。李鄘的曾祖父名李昉;祖父李璞,曾任郓州司户参军;父亲李暄,任起居郎。李鄘至少有一兄,名李郓。

唐代宗大历年间(766年-779年),李鄘通过殿试,在书判(关于司法的考试)中得了高分,被任为秘书省正字。后被朔方节度使李怀光邀为幕僚,累官监察御史。

临难不恐

兴元元年(784年),李怀光反叛,占领河中。李鄘认为再跟着李怀光对自己家不利,于是称兄长在东都洛阳染病,母亲思念兄长。李怀光虽然同意他的母亲离开,并没有放行李鄘的妻儿。李鄘却把母亲和妻儿都送到洛阳。当李怀光为此责骂他时,李鄘说:“我李鄘在军中,不能侍奉母亲,但你为什么不让我的妻子侍奉婆婆呢?”李怀光无言以对。

贞元元年(785年),李怀光的部将吕鸣岳被发现和河东节度使马燧私通,李怀光杀其全家,还发现李鄘及其同僚高郢也牵扯其中。李怀光集结军队,公开训斥他们,李鄘和高郢则称他们只忠于皇帝。李怀光将他们拘押。同年,李怀光自杀,所部向马燧投降,马燧释放了李鄘和高郢,邀请他们为自己的幕僚。后因马燧不听从自己的建议,李鄘离开他,在洛阳退隐。时任山南东道节度使的曹王李皋邀请李鄘做幕僚,他同意了。随后他被召回京城长安,任吏部员外郎。

贞元十六年(800年),徐泗濠节度使张建封去世,所部士兵拒绝朝廷诏令,推其子张愔继任,杀了一些服从诏令的军官,拘押了监军宦官。张愔自称兵马留后。德宗任命李鄘为徐州宣慰使,命他前往徐泗濠首府徐州安抚军队。李鄘说服他们释放了监军宦官。张愔向朝廷上表,求李鄘转交。李鄘见张愔在表章中自称兵马留后,指出此职未被朝廷认可,只有在表章中删除此称呼,他才答应转交。随后,德宗任张愔为徐州团练使。李鄘回长安后,任吏部侍郎。

革除军号

唐德宗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驾崩后,重病的太子继位为唐顺宗,李鄘任御史中丞,随后又先后任京兆尹和尚书右丞。

唐宪宗元和(805年-821年)初年,长安匪患严重,李鄘再任京兆尹。据记载,李鄘以极大改善了长安的治安而闻名。不久,他又任检校礼部尚书、凤翔陇右节度使、凤翔尹。之前的凤翔节度使经常用“神策行营”的名号,并在去凤翔就任前先拜见神策军中尉。李鄘认为这不妥,在他的请求下,宪宗没有在他的官职中加上“神策行营”的名号,只称“凤翔陇右节度”。

总镇淮南

元和四年(809年),宰相裴垍向宪宗指出河东节度使严绶无能,荐李鄘取代,宪宗同意,将严绶召回长安,改调李鄘为河东节度使 。不久后,李鄘也被召回,任刑部尚书、御史大夫、诸道盐铁转运使。同年,宪宗命权宦吐突承璀统军讨伐控制成德镇的军阀王承宗,李鄘和李元素、许孟容李夷简、孟简、吕元膺、穆质、独孤郁都反对,最后宪宗仍然维持任命,但将吐突承璀的职衔由行营招讨处置使降为招讨宣慰使。

元和五年(810年),李鄘任淮南节度使及淮南镇首府扬州的大都督府长史。他在凤翔和河东任职都不长,据记载是因为李鄘严格而且时常变更法度,使百姓无所适从。在淮南,他仍然严格,但却把地方管理得很好且富裕。但据记载,同时他在管理上很粗暴,他的幕僚无法阻止军官和技术专家粗暴行法乃至处决多人。李鄘的名声因此受损。当朝廷讨伐控制彰义镇的军阀吴元济时,吴元济的盟友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调兵对淮南边境施压,李鄘从楚州和寿州调集约两万军队防止吴、李进攻,且没有向朝廷索要军费。由于国库在对吴元济的作战中耗尽,宪宗派盐铁转运副使程异去各镇征收赋税。李鄘贡上了淮南镇的盈余,其他镇也照做,缓解了国库的危机。

坚辞相位

与此同时,元和六年(811年),吐突承璀被贬为淮南监军。据记载,他和李鄘彼此尊重,互不冒犯。元和九年(814年),吐突承璀被召回长安,推荐李鄘任宰相。

元和十二年(817年)末,宪宗召李鄘任门下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但李鄘自认为不适合当宰相,更为被宦官荐举感到耻辱。当僚属准备奏乐庆祝时,李鄘哭着说:“我老了,想在地方上安享晚年,宰相不是我能胜任的!”

元和十三年(818年)初,李鄘到达长安后称病,没有参与宰相事务。他还拒绝了宪宗的接见,也不见来官邸探病的下属,不停上表请辞。当年春,宪宗改任他为户部尚书,其相位由李夷简替代。不久,他又任检校左仆射,兼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不久,李鄘以太子少傅致仕,累封江夏县开国侯 。

晚年逝世

元和十五年(820年)八月初四日 [1] (9月14日),李鄘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肃”。

人物评价

李纯: 居洁履方,端明审固。有沉毅庄重之质,有坚刚迅敏之心,劲节夙表于屯夷,利器久彰于中外。

白居易: 卿抱兼人之才,秉徇公之节,每登要职,悉著能名,若刃发硎,投而不滞,如玉在佩,动必有声。

蒋防: 性惟直方,器本(阙)固。冲敏足以成务,通明可以质疑。怀匡主之忠规,蕴经邦之远略。历居雄镇,累服大僚。台阁藩方,动留成式。资为重望,绰有余材。

柳宗元: 果检自负,嶷然善为官。

刘昫: ①李建侯不屈于贼庭,马会元见伸于贝锦,临危挺操,所谓贞臣,将相之荣,固其宜矣。②见危致命,临难不恐。士美、建侯,仁者之勇。

宋祁: 刚者天德,故孔子称“刚近仁”。骨强四支,故君有忠臣,谓之骨鲠。若栖筠、鄘二子,其刚者欤!栖筠抗权邪,不及相;鄘得相,不愿拜。非刚,畴克胜之?

张九成: 昔李鄘为淮南节度时,吐突承璀为监军,互相敬惮。一旦承璀还京,荐为宰相,鄘知出于承璀,终不就职。夫互相敬惮,盖所以处小人也。至欲出其门下,岂士君子之所甘哉?……故余以为处小人,其微处当如孟子,其平居当如李鄘;其总摄大纲当如孟子,其不受污染当如李鄘。

颜师鲁: 宋璟召自广州,道中不与杨思勖交一谈。李鄘耻为吐突承璀所荐,坚辞相位不拜。士大夫未论其才,立身之节,当以璟、鄘为法。

胡三省: 史言李墉知耻。

杨士奇: 三君子者(蒍子冯、蔡谟、李鄘)皆贤者也,夫岂不堪于相而不欲富贵哉?古者君子,不轻以身相人如此,其严也。

个人作品

《唐文拾遗续拾》录有其文一篇:《停高陵等四县烽子奏》。

标签: 李鄘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苏良嗣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良嗣

    苏良嗣(606年-690年),雍州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朝宰相,巴州刺史苏世长之子。苏良嗣出身于武功苏氏,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周王府司马、洛州长史、冀州刺史、荆州长史、雍州长史、工部尚书。武则天临朝,苏良嗣拜相,担任纳言,封温国公,后升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载初元年(690年),苏良嗣进拜

  • 唐朝宰相:桓彦范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桓彦范

    桓彦范(653年-706年),字士则,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唐朝宰相。桓彦范早年曾历任司卫寺主簿、监察御史、御史中丞、司刑寺少卿,后与敬晖、张柬之、崔玄暐、袁恕己一同发动神龙政变,拥立唐中宗复辟,被任命为侍中。后遭到韦皇后与武三思的排挤,被夺去实权,进封扶阳郡王。神龙二年(706年),武三思以

  • 唐朝宰相:韦昭度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韦昭度

    韦昭度(?~895年),字正纪,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唐朝末年宰相。出身京兆韦氏,博学多闻。咸通八年(867年),中进士,累迁尚书郎、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后,随唐僖宗逃入蜀地,拜户部侍郎。中和元年(881年),正式拜相,担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参与平定黄巢起义,拜为司空。讨灭凤翔节度

  • 唐朝宰相:卢怀慎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卢怀慎

    卢怀慎(?-716年),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唐朝宰相。卢怀慎出身于范阳卢氏北祖第三房,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吏部员外郎、侍御史、右御史台中丞、兵部侍郎、黄门侍郎,封渔阳县伯。他虽居高位,但为官清廉。唐玄宗继位后,任命卢怀慎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升黄门监(即侍中),并兼任吏部尚书。他

  • 唐朝宰相:陈叔达生平介绍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叔达

    陈叔达(?-635年),字子聪,吴兴(今浙江长兴)人,唐朝宰相,陈宣帝第十七子,陈后主异母弟。陈叔达出身于陈朝皇室,曾授侍中,封义阳王。陈亡入隋,历任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后归降唐高祖,担任丞相府主簿,封汉东郡公。唐朝建立后,陈叔达历任黄门侍郎、纳言、侍中、礼部尚书,进拜江国公。玄武门之变时曾建议唐

  • 如何客观评价北宋高滔滔?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高滔滔

    “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以上就是《宋史》对高滔滔的评价。意思是说,高太后临政期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并且杜绝了内宫请托降恩。高太后还奉行俭约

  • 公孙瓒与刘备是何关系?如何客观评价公孙瓒?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圭,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东汉末年,汉室衰微,群雄逐鹿中原,最终只剩下曹操、孙权、刘备这三大势力。在这一过程中,众多诸侯告别了历史的大舞台,比如笔者今天要说的公孙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作为刘备的同学,公孙瓒一度获得了总督四州之地

  • 清朝宗室懿亲王:爱新觉罗.胤祹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胤祹

    他是康熙九子夺嫡中唯一手握兵权却没有参与的人,也是唯一在雍正继位期间寿终正寝的皇子,他就是十二阿哥胤祹(táo)。康熙六十一年的冬天,康熙皇帝驾崩畅春园,享年68岁。在为期数十年的激烈夺嫡之战中,四阿哥胤禛最终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的最大赢家,胤禛继位后,将年号改为雍正,史称雍正

  • 西汉宗室齐王:刘襄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刘襄

    刘邦的长孙刘襄,虽然也贵为一方诸侯王,但却对西汉帝国的皇位存在一种执念。当然,皇族子弟想当皇帝,也算是人之常情,但是刘襄的心态不一样:因为刘襄觉得,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的皇位继承者,至于其他人,都没资格。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刘襄如此自视过高?这一切,还得从刘襄的身世说起。1、刘襄尴尬身世话说刘襄不光是

  • 南唐烈祖皇后:宋福金生平介绍及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宋福金

    你能够将丫鬟和皇后联系在一起吗?丫鬟一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被卖到或者甘愿来到府中成为下人,而皇后生来就是金枝玉叶,不仅家世背景优越,还要在言行举止和教养上面极其优秀,不然很难撑起母仪天下的气度。然而南唐的皇后宋福金却是个例外,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南唐皇后,是如何一路从陪嫁丫鬟逆袭到皇后的。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