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如果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三人一起造反,他们能不能扳倒朱元璋?

如果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三人一起造反,他们能不能扳倒朱元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钰说时光 访问量:1421 更新时间:2024/2/17 9:03:42

不过如果熟悉历史的话,一定就会明白这三个人是如论如何也不会走到一起的,在朱元璋废除胡惟庸丞相职位,并且以造反的罪名杀害胡惟庸集团的时候,其实也牵连到了李善长,这个说法就是当初胡惟庸曾劝李善长造反,可是李善长明确拒绝,并且告诫胡惟庸在他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够造反,可见李善长根本就不会参与到胡惟庸的造反行动中,而蓝玉是明朝开国武将集体突出历史舞台后朱元璋倚重的大将,为什么倚重他呢?

因为他是太子朱标坚定的支持者,重用蓝玉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其实就是为了给朱标培植亲信,而且蓝玉和朱标的关系非常好,这才是最关键的地方,而他之所以被杀,一方面是他骜不驯,另外一方面就是朱元璋担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后很难驾驭蓝玉,害怕蓝玉架空皇权,所以除掉了蓝玉,也就是说蓝玉、胡惟庸和李善长就根本不是一类人,自然也就不会凑到一起从事造反的大事业了。

那么如果强行将三个人凑到一起造反,真的能够成功推翻朱元璋的皇帝宝座吗?其实就算是三个人凑到一起的话,也不是朱元璋的对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朱元璋的个人能力太强。

按照毛主席的说法,古代皇帝中最能够打仗的就是李世民,其次就是朱元璋。能够被他看重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说明朱元璋个人军事能力确实突出。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从一个小兵逐渐成长为一员大将,最后另起炉灶占据南京,先后打败势力强大的陈友谅和张士诚,最终北伐驱除蒙元政权,建立了大一统的明朝。

一个人能够从底层士兵逐渐成长起来,这其中朱元璋也是经历战场厮杀的武将,尤其是早期的军事经历,让朱元璋的军事指挥能力在明朝开国名将中都是名列前茅的,而且朱元璋曾经统兵攻占濠州,攻占应天府,最终统兵在鄱阳湖水战中大败陈友谅,这些军事战争都是朱元璋亲自指挥的,其他名将如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等人都在朱元璋的麾下效力,可以说此时的朱元璋颇有些像唐朝开国阶段的李世民,而且古代军事能力突出的皇帝并不在少数,比如刘秀曹丕刘备孙权刘裕陈霸先柴荣、赵匡胤等等,而能够在这些猛人中间位列第二,无疑已经说明了他的军事能力了。

而且据说自从打败陈友谅之后,朱元璋也就坐镇南京,徐达和常遇春这些名将统兵出征攻打张士诚和北伐元朝的时候,朱元璋都是制定大的战略方面,来让徐达和常遇春怎么打仗,可见朱元璋能够教徐达常遇春打仗,最后的战果我们也看到了,全部取得了胜利,也就说明朱元璋在军事上的能力并不弱于徐达和常遇春这些名将。

而蓝玉虽然在明朝建国过程中已经建立军功,比如和沐英一同攻下云南等地,但是他真正出彩的是在明初这群武将差不多集体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蓝玉统兵北伐一战在捕鱼儿海攻破北元,俘虏大量北元高层,如果要造反,此时蓝玉个人威望和能力达到最顶峰,关键是此时的胡惟庸早已经被杀了,也就是说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的话,两者合作的可能性不高。

当然这里是假设,也就不用考虑那么多,但是这件事情最晚也只能发生在1380年胡惟庸被杀的那一年,不去考虑其他武将的情况下,有朱元璋存在,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对于军队有着绝对掌控权,也就是说朱元璋面对叛乱能够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御驾亲征,在加上朱元璋本身的强悍的个人能力,他们三个人的实力绝对成功不了。

当然蓝玉军事能力不俗,但是相比朱元璋还是要弱上一层的,李善长虽然是谋士,但是在朱元璋阵营主要担任萧何的角色,这一点胡惟庸和李善长比较类似,都是治国理政的能手,担任谋士显然不太合格,所以这样一个全方位占据不到优势的造反阵营,在朱元璋这位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开国皇帝面前,真的不值一提。

第二点,明朝开国武将团体实力强大。

在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册封了开国六国公,他们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常遇春的儿子)、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和卫国公邓愈,可以说这六个人中除了李善长,其他五个人绝对是明朝开国能力和功劳最强大的五大名将,这些人的能力绝对在蓝玉之上,或者说和蓝玉不相上下。

如果李善长、胡惟庸和蓝玉联合造反,此时并不是所有武将全部去世,除了常遇春和邓愈走在胡惟庸之前,其他如徐达、李文忠、冯胜都还健在,而其他著名武将如傅友德、汤和、沐英等人都健在,如果说徐达、冯胜和汤和等人年龄太大了,可是李文忠和沐英正是壮年,最重要的就是李文忠的能力远超蓝玉,有这样一群功臣存在,蓝玉即便是想要造反也不敢轻易实行,因为在徐达和李文忠面前,蓝玉应该还差了一个等级,也就是说如果蓝玉和胡惟庸、李善长造反的话,我们不去考虑军队怎么凑齐,就是他们要面对的对手都是强大的明朝开国武将们。

朱元璋完全可以集齐好几套主帅统兵出征,比如徐达和李文忠搭档,李文忠和沐英搭档,甚至徐达和冯胜等人搭档,在搭配一些年轻的武将,也就是说朱元璋有不少于三套主副帅的人选,而且能力绝对要在蓝玉等人之上,那么蓝玉想要取胜的话,难度真的太大了,更不用说他是对抗明朝一国之力,想要取胜更是难上加难。

第三点,明朝制度的制约。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其实有借鉴宋朝军事制度的特点,将原本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分成五军都督府,并且和兵部相互制衡,也就是兵部有颁布命令调兵的权力,却不直接统帅军队,而都督府掌管军队,却没有调兵的权力,当然这样的制度安排也就保证了军队掌控在皇帝手中。

即便是李善长和胡惟庸是丞相,也无法轻易调动军队,最重要的就是此时掌控大都督府的人便是李文忠,此人是朱元璋的外甥,绝对的忠心耿耿,想要从他的手中获得军队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制度方面就代表着如果蓝玉和李善长、胡惟庸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也不会太高,因为没有军队想要造反的话,也就只能够停留在理论中,这就好比汉献帝没有掌控军队,只能够做一个傀儡皇帝一样,更不用说胡惟庸被杀之前两年,蓝玉正在外地作战,先后和沐英平定西蕃叛乱,然后获得大胜利班师回朝,也就是说此时蓝玉在南京手中并没有军队,想要造反更加不可能了!

第四点,蓝玉没有理由造反。

可以说蓝玉是朱元璋专门提拔的年轻武将,也就是专门给太子朱标培养的亲信,当然这样的武将并不是蓝玉一个人,比如沐英和李文忠都可以算作留给朱标的重要功臣和名将,只是李文忠四十多岁就去世了,而沐英和蓝玉绝对是朱元璋留给朱标军事上的左膀右臂,而且蓝玉和沐英都是坚定的太子朱标支持者,这样的一个身份,也就决定了蓝玉没有理由造反。

因为他如果参与造反,一定是不满足于目前的现状,有着更大的野心,如果真的如此的话,也就完全没有必要坚定支持朱标,并且和燕王朱棣不和了,甚至就算是想要造反,联合燕王朱棣不是更好吗?而且胡惟庸被杀的时候,距离太子朱标病逝还有12年时间,凭借这个时候蓝玉刚刚上升的势头,以及未来辅佐太子朱标登基,前途可以说一片光明,他会参与到胡惟庸谋反案吗?

所以此时的蓝玉根本不可能参与谋反,更重要的就是蓝玉想要获得更大的权势,支持太子是最正确最安全的方式,太子信任朱元璋全力培养,等到朱标登基绝对是皇帝最信任的功臣,而他最后被杀也仅仅是太子朱标病逝第二年,说明朱元璋意识到皇太孙可能无法驾驭他爹朱标最信任的功臣,所以才会想到解决这些武将的办法,想要一劳永逸!

综上所述,如果蓝玉和胡惟庸、李善长一同造反的话,丝毫没有胜算,或者说分分钟被破,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个以军事能力著称的皇帝,本身的能力就非常突出,再加上明朝开国功臣们绝大部分都还健在,朱元璋完全可以派遣这些实力强大的武将们平叛。

无论是徐达还是李文忠挂帅,都不是蓝玉能够抗衡的,更重要的就是李善长和胡惟庸虽然是丞相,但是明朝军事制度他们参与不进去,也就无法有效调兵造反,而且两个人都是治国的人才,对于谋略并不擅长,就算是三个人强行凑到一起的话,也不会走向成功,更不用说无论是李善长还是蓝玉都不可能造反,所以所谓的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三人组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在历史上,也就是假设根本就不可能成立。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胡惟庸、李善长为什么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代雄主,他关心民生、发展生产、抵御外敌,为大明朝200年的基业打下基础,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他对于明朝的士大夫阶级真的十分残忍,相对于刘秀和赵匡胤这般善待开国功臣的皇帝来说,朱元璋对官员的杀戮真的令人发指。据统计,他生前杀掉的官员有15万之众,那批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能够善了的没有几人。胡

  • 胡惟庸串通李善长“谋反”,李善长一句话,让全家70多人被斩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李善长

    历史的长河中,过客匆匆。有多少人物,因一番言语飞黄腾达,令人惊叹,却又一句话人头落地,让人嗟叹。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便是其一。李善长,字百室,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李善长传》记其“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的是他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很有智慧和谋略,研习法家学说,谋划事情很有一套。其实在当初

  • 76岁的李善长已是老者,又已辞官回乡,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之中是一位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的好皇帝,可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在朱元璋处死的功臣之中有一人让人很是费解,他虽然有点嫉贤妒能,有点贪婪权势,可是在其被处死之时他已经是为76岁的老者,而且又是辞官回乡。相必此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那就是被朱元璋称作汉

  • 朱元璋本不想诛杀李善长,是李善长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李善长

    前言:洪武二十三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李善长因胡惟庸一案被处死,这位曾经与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无奈含冤离世。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对待功臣不留情面,而事实上,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已经仁至义尽了,他给了李善长三次机会让他安享晚年,只不过李善长一次都没能抓住。第一次机会:辞官回家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并

  • 为了遏制老谋深算的李善长,修炼成精的朱元璋,画大饼收复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善长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修炼成精,手下有两个能人刘伯温和李善长。为了驾驭他们,朱元璋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为了打压老谋深算的李善长,竟然打起他的爱徒胡惟庸的主意,由此上演一场御下之术的经典大戏。那么,朱元璋如何巧妙地收复胡惟庸呢?大明奠基前后,淮西首领李善长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兢兢业业,

  •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种,朱元璋为何却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大胃王标签:李善长

    根据《明史》的记载,李善长是因为与胡惟庸关系密切,在明知胡惟庸意图谋反的情况下,却首鼠两端,知情不报,犯了大逆之罪,被朱元璋赐死。同时,朱元璋又诛杀了李善长家属七十余人,仅仅留下了李善长之子驸马李琪,以及李琪的两个儿子李芳、李茂,并下旨取消了李氏后人世袭李善长爵位的权利。原本,李善长善终的机会还是很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核心,有他在,朱元璋活着不放心,死了更担心。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同乡,在创业期间,就跟随在身边,因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管理后勤,安抚百姓。故一直深得到朱元璋重用。开国之后,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

  •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李善长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善长的留有后代的,而且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更是明朝的驸马。不仅仅是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没有死,就连李善长其余的三个儿子也因为公主的求情,没有遭到株连,从而保全了性命。李祺身为李善长的长子,按理说应该在株连之列,而且是首当其冲。但是因为李

  • 76岁老功臣李善长已经回家养老,朱元璋为何还要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啥人呢?明朝建国功臣第一人,号称“萧何再世”,获赐“丹书铁券”能够免死两次。李善长的待遇,那是明朝开国功臣最高级别。除了每年俸禄4000石,还有良田几千亩,光是给他干活的佃农就有1500户人家。李家兄弟、子侄,甚至阿猫阿狗亲戚,统统做官,统统享受高官厚禄。李善长这样的人,妥妥的是明朝富豪榜百

  • 李善长:手下留情,刘基:杀李彬,天必雨!李善长:你想混下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自从自己组建队伍开始,到大明王朝的建立,他始终注意人才的吸收,一路走来,先后有汤和、徐达、冯胜等武将加入他的行列,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向披靡,立下不朽功勋;更有李善长、刘基这样的能臣、军师在身边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由此,朱元璋就建立了大明的高楼大厦。想当初,李善长、刘基在朱元璋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