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76岁的李善长已是老者,又已辞官回乡,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76岁的李善长已是老者,又已辞官回乡,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的意林 访问量:1283 更新时间:2024/1/14 9:36:37

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之中是一位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的好皇帝,可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在朱元璋处死的功臣之中有一人让人很是费解,他虽然有点嫉贤妒能,有点贪婪权势,可是在其被处死之时他已经是为76岁的老者,而且又是辞官回乡。相必此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那就是被朱元璋称作汉初萧何李善长,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已经76岁的李善长?

李善长可谓是明朝开国功臣之中的佼佼者,可以说没有李善长朱元璋很难统一天下,李善长如同萧何一般辅佐朱元璋,开国之后被朱元璋封为韩国公,封号就足以证明李善长的功劳。另外李善长一直为人处事谨慎小心,在发觉朱元璋皇权与相权产生对立之时就聪明的选择告老还乡了。

可是后来李善长还是被朱元璋以知情不报和参与谋反被处死,按照当时的局势来说李善长实在是没有谋反的必要,李善长确实是知情不报,可是就因为知情不报而被处死难免有点牵强。

有人认为朱元璋处死功臣是因为太子朱标早逝,朱允炆压制不了这些开国功勋,朱元璋才大肆处死功臣。其实这样的认为让人难以信服,当时的功臣他们持功自傲贪腐民脂民膏,致使百姓怨声载道。这样在朱元璋看来是威胁明朝基业稳定的举动,毕竟元朝就是因为腐败而消亡,朱元璋肯定不想看到自己辛苦建立的明朝基业重走元朝的老路。外就是这些功臣已经到了目无皇权的地步,以相劝来压制皇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是了解之前王朝消亡的原因,相权也是之前王朝覆灭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李善长被处死的主要原因还是跟做过丞相和知情不报有莫大的关系,李善长做丞相之时可谓是门生遍布满朝上下,况且李善长当时独揽朝政,有架空皇权的嫌疑,李善长如此之为或许只是为了打败刘伯温为首的党派,可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初衷未必如此。

另外李善长的性格也注定了自己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因为李善长是一个极其护短的人,李善长虽然是朱元璋的同乡,可此时的朱元璋是一位君王,是不想看到淮西勋贵一家独大的,可李善长以自己的丞相之位来维护淮西勋贵,并且淮西功臣都以李善长为首,如此之下李善长早晚都会威胁到朱家天下,这也是朱元璋要处死李善长的原因之一。

其次,李善长当时虽然已经是76岁高龄,可其门生遍布天下,可以说李善长在朱元璋做皇帝之时不敢经举妄动,朱元璋之后的君王或许压制不住李善长这些门生,为了明朝基业朱元璋还是最终选择了处死李善长,消灭其在朝中的影响。

最后就是李善长知情不报之罪,当时李善长因为蓝玉和胡惟庸被调查,朝中一些人直接把自己知道的一些信息上报给朱元璋,原来李善长一直知道蓝玉和胡惟庸有谋反的嫌疑,李善长不知为何选择了隐瞒不报。或许是李善长害怕牵连到自己,或许害怕明朝重新回到战乱不止的境地,可在朱元璋眼里,李善长知情不报是在两边押宝,就此一条就足以治李善长的死罪。

通过以上我们不难看出,李善长最终的结局是注定的,因为其性格和所在之位及其影响,最后的知情不报,作为一国之君的朱元璋为了明朝基业的稳定也是要处死李善长的,其实换做我们处在朱元璋的位置上也是如此之为吧。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本不想诛杀李善长,是李善长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李善长

    前言:洪武二十三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李善长因胡惟庸一案被处死,这位曾经与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无奈含冤离世。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对待功臣不留情面,而事实上,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已经仁至义尽了,他给了李善长三次机会让他安享晚年,只不过李善长一次都没能抓住。第一次机会:辞官回家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并

  • 为了遏制老谋深算的李善长,修炼成精的朱元璋,画大饼收复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善长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修炼成精,手下有两个能人刘伯温和李善长。为了驾驭他们,朱元璋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为了打压老谋深算的李善长,竟然打起他的爱徒胡惟庸的主意,由此上演一场御下之术的经典大戏。那么,朱元璋如何巧妙地收复胡惟庸呢?大明奠基前后,淮西首领李善长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兢兢业业,

  •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种,朱元璋为何却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大胃王标签:李善长

    根据《明史》的记载,李善长是因为与胡惟庸关系密切,在明知胡惟庸意图谋反的情况下,却首鼠两端,知情不报,犯了大逆之罪,被朱元璋赐死。同时,朱元璋又诛杀了李善长家属七十余人,仅仅留下了李善长之子驸马李琪,以及李琪的两个儿子李芳、李茂,并下旨取消了李氏后人世袭李善长爵位的权利。原本,李善长善终的机会还是很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核心,有他在,朱元璋活着不放心,死了更担心。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同乡,在创业期间,就跟随在身边,因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管理后勤,安抚百姓。故一直深得到朱元璋重用。开国之后,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

  •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李善长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善长的留有后代的,而且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更是明朝的驸马。不仅仅是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没有死,就连李善长其余的三个儿子也因为公主的求情,没有遭到株连,从而保全了性命。李祺身为李善长的长子,按理说应该在株连之列,而且是首当其冲。但是因为李

  • 76岁老功臣李善长已经回家养老,朱元璋为何还要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啥人呢?明朝建国功臣第一人,号称“萧何再世”,获赐“丹书铁券”能够免死两次。李善长的待遇,那是明朝开国功臣最高级别。除了每年俸禄4000石,还有良田几千亩,光是给他干活的佃农就有1500户人家。李家兄弟、子侄,甚至阿猫阿狗亲戚,统统做官,统统享受高官厚禄。李善长这样的人,妥妥的是明朝富豪榜百

  • 李善长:手下留情,刘基:杀李彬,天必雨!李善长:你想混下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自从自己组建队伍开始,到大明王朝的建立,他始终注意人才的吸收,一路走来,先后有汤和、徐达、冯胜等武将加入他的行列,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向披靡,立下不朽功勋;更有李善长、刘基这样的能臣、军师在身边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由此,朱元璋就建立了大明的高楼大厦。想当初,李善长、刘基在朱元璋账下,

  • 为何立下功劳的李善长年迈回家养老,最后却落得凄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朱元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自学成才,懂的做人的道理,天生就是当领导的好苗子,他懂的如何驾驭权力,如何叫所有的人围着他转,赏罚分明、杀伐果断,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另外一点就是善于用人,能成大事者一般自己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的身边却有很多经天纬地之才,朱元璋就是善

  • 李存义:李善长弟弟,真正引发了朱元璋与李善长之间的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善长

    明朝建立,论功行赏,封为公爵者一共有六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而李善长又位列第一位。且他是所有公爵中唯一的文臣。朱元璋给他的制词中比之为汉之萧何,足见他对李善长的器重。李善长虽然没有征战沙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但却是朱元璋最坚实的后方。天下大势的解说与分析、钱财的

  • 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双方围绕日本市场贸易间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郑芝龙

    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双方围绕日本市场贸易间的较量,1638年(宽永15年)4月6日平户荷兰长官尼古拉斯至江户参府时,幕府的阁老便询问他:如果禁止葡萄牙人前来日本贸易,荷兰是否能提供相当的丝织品来满足日本的市场。在葡萄牙人未被禁止贸易之前,荷兰在日本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葡萄牙。现在日本打算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