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胡惟庸串通李善长“谋反”,李善长一句话,让全家70多人被斩

胡惟庸串通李善长“谋反”,李善长一句话,让全家70多人被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大盘点 访问量:4152 更新时间:2024/2/23 14:54:56

历史的长河中,过客匆匆。有多少人物,因一番言语飞黄腾达,令人惊叹,却又一句话人头落地,让人嗟叹。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便是其一。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李善长传》记其“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的是他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很有智慧和谋略,研习法家学说,谋划事情很有一套。

其实在当初那个战乱动荡的社会环境里,李善长还有个强项,那就是特别能察言观色、揣摩度人,嘴巴能说会道,行事投机钻营。还在明太祖朱元璋寄人篱下时,李善长便看出他器度非凡,今后不是个一般的人物,于是主动投靠这个比自己小10多岁的后生小伙。

朱元璋虽说是个有为青年,但对当时群雄纷争、天下割据的情形也茫茫然不知前运如何。当李善长来军中谒见他时,他有几分试探似地发问:“天下的战争什么时候能平定呢?”李善长在投军之前,早就对朱元璋的心理揣摩通透,这一问也在他意料之中,于是便一本正经回答说:“秦末战乱时候,汉高祖刘邦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乱杀人,5年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看朱元璋一副正颜端听的样子,李善长于是接着往下说,“现在元朝纲常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而将军你是濠州人,离汉高祖刘邦的家乡不远,只要你认真学习这位老乡的长处,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嘛!”

李善长的这一番言语,不但深深影响了朱元璋,让他下定决心,去排除万难争取更大胜利,也从此改变了自己的蹇滞命运,飞黄腾达几十年。

当时的朱元璋那是心花怒放,对李善长以礼相待,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于是李善长就跟随朱元璋,为他出谋划策,并参与重要事情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受朱元璋的亲近、信任。后来,朱元璋的威名一天天地大起来,各处起义来归附的将领,李善长观察他们的才能后,报告给朱元璋任用。又替朱元璋对投诚者表达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在军中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时,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

短短一段时间,李善长不辞劳苦,充分发挥聪明才干,确实为朱元璋做了很多事,让朱元璋十分欣慰没用错人。特别是接下来的几件事,让朱元璋对李善长更为倚重:一是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同时郭子兴还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长拉笼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二是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攻打鸡笼山寨,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给李善长留守和阳,元军将领刺探得知此消息偷袭和阳,李善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

朱元璋认为李善长既有忠心,又有政治、军事才能,于是越发重用提拔他。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长做右相国,还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了百职制度后,以左为尊,朱元璋又任命他为左相国。等到天下平定,朱元璋登基做了皇帝大肆封赏功臣时,仍对李善长另眼相待,厚爱三分。朱元璋在金銮殿里当着一大帮随他出生入死、冲锋陷阵的文官、武将说:“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辅佐我的时间很长,功劳不是一般的大,赐封应该大一点。”于是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又臣、特进光禄大夫、大师、中书左丞相,封爵韩国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禄,子孙后代可以世袭封爵。还赐给他免死铁券,可免他两次死罪,儿子也可沾光免一次死罪。在当时6位封公的大臣中,李善长位居第一,朱元璋对他的褒赞也堪比汉代萧何,其风光在大明开国功臣中是独一无二的。

这还不算,朱元璋还把李善长的儿子李祺招为附马,让这个明朝第一文臣、开国丞相成为自己的儿女亲家。荣耀如此,实在是令满朝文武羡慕、嫉妒。

自古有言,树大招风。以李善长的一贯才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但也许是越老越糊涂,也许是得意忘了形,李善长最终还是骄横专擅、颐指气使起来,做出了一些凭借自己的权势身份凌驾于众臣百官之上的事来,凭个人好恶,参议文臣、奏罢武将,甚至还把开国老臣刘基排挤逼迫退职回乡,惹得满朝不少文武官员对其敢怒不敢言,连皇帝亲家朱元璋也对他有些嫌厌,但看在他曾经劳苦功高的份上,隐忍了,只是暗示李善长应趁早退职,告诫他:“人之一心,极艰检点,心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检点,凡事必求至当。今每遇斋戒,必思齐整心志,对越神明。”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58岁的李善长“被退休”。

也许这么早“被退休”让李善长在家闲居多年仍有些耿耿于怀,以致于自己的亲弟弟李存义卷入了接任丞相胡惟庸的“通倭通蒙谋反罪”中,被朱元璋特别关照免除死罪后,李善长明知照顾了情份也不去向朱元璋道个歉、致个谢,这让皇帝亲家朱元璋十分不爽。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7岁的李善长仍“耄不检下”,大动土木,为扩建别墅,昏了头去向信国公汤和借300名士兵,被人告了一状,还不以为然。没过多久,他竟然还敢不折不挠,三番五次托人,到皇帝朱元璋那里为自己一个犯了罪的亲戚求情赦免,这让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严刑逼供,彻查李善长求情的亲戚丁斌所犯之罪。结果一查,还查出了10年前胡惟庸“谋逆”之前,曾几次派人劝说李善长“同反”,李善长不但不向皇帝和有关部门报告,居然还说出“唉,我老了。等我死了,你们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吧!”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

这还得了,对臣僚本来就十分猜忌的朱元璋怒不可遏,亲自“手诏”条例李善长罪责,判决除李善长儿子李祺(附马)和儿媳(公主)及两个孙子(皇外孙)外,其余人包括李善长妻、女、弟、侄4家共70多人全部死刑,差不多是“满门抄斩”。诺大的一个家,就这样土崩瓦解毁了,奇惨!奇酷!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76岁的李善长已是老者,又已辞官回乡,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之中是一位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的好皇帝,可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在朱元璋处死的功臣之中有一人让人很是费解,他虽然有点嫉贤妒能,有点贪婪权势,可是在其被处死之时他已经是为76岁的老者,而且又是辞官回乡。相必此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那就是被朱元璋称作汉

  • 朱元璋本不想诛杀李善长,是李善长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李善长

    前言:洪武二十三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李善长因胡惟庸一案被处死,这位曾经与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无奈含冤离世。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对待功臣不留情面,而事实上,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已经仁至义尽了,他给了李善长三次机会让他安享晚年,只不过李善长一次都没能抓住。第一次机会:辞官回家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并

  • 为了遏制老谋深算的李善长,修炼成精的朱元璋,画大饼收复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善长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修炼成精,手下有两个能人刘伯温和李善长。为了驾驭他们,朱元璋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为了打压老谋深算的李善长,竟然打起他的爱徒胡惟庸的主意,由此上演一场御下之术的经典大戏。那么,朱元璋如何巧妙地收复胡惟庸呢?大明奠基前后,淮西首领李善长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兢兢业业,

  •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种,朱元璋为何却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大胃王标签:李善长

    根据《明史》的记载,李善长是因为与胡惟庸关系密切,在明知胡惟庸意图谋反的情况下,却首鼠两端,知情不报,犯了大逆之罪,被朱元璋赐死。同时,朱元璋又诛杀了李善长家属七十余人,仅仅留下了李善长之子驸马李琪,以及李琪的两个儿子李芳、李茂,并下旨取消了李氏后人世袭李善长爵位的权利。原本,李善长善终的机会还是很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核心,有他在,朱元璋活着不放心,死了更担心。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同乡,在创业期间,就跟随在身边,因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管理后勤,安抚百姓。故一直深得到朱元璋重用。开国之后,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

  •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李善长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善长的留有后代的,而且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更是明朝的驸马。不仅仅是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没有死,就连李善长其余的三个儿子也因为公主的求情,没有遭到株连,从而保全了性命。李祺身为李善长的长子,按理说应该在株连之列,而且是首当其冲。但是因为李

  • 76岁老功臣李善长已经回家养老,朱元璋为何还要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啥人呢?明朝建国功臣第一人,号称“萧何再世”,获赐“丹书铁券”能够免死两次。李善长的待遇,那是明朝开国功臣最高级别。除了每年俸禄4000石,还有良田几千亩,光是给他干活的佃农就有1500户人家。李家兄弟、子侄,甚至阿猫阿狗亲戚,统统做官,统统享受高官厚禄。李善长这样的人,妥妥的是明朝富豪榜百

  • 李善长:手下留情,刘基:杀李彬,天必雨!李善长:你想混下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自从自己组建队伍开始,到大明王朝的建立,他始终注意人才的吸收,一路走来,先后有汤和、徐达、冯胜等武将加入他的行列,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向披靡,立下不朽功勋;更有李善长、刘基这样的能臣、军师在身边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由此,朱元璋就建立了大明的高楼大厦。想当初,李善长、刘基在朱元璋账下,

  • 为何立下功劳的李善长年迈回家养老,最后却落得凄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朱元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自学成才,懂的做人的道理,天生就是当领导的好苗子,他懂的如何驾驭权力,如何叫所有的人围着他转,赏罚分明、杀伐果断,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另外一点就是善于用人,能成大事者一般自己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的身边却有很多经天纬地之才,朱元璋就是善

  • 李存义:李善长弟弟,真正引发了朱元璋与李善长之间的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善长

    明朝建立,论功行赏,封为公爵者一共有六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而李善长又位列第一位。且他是所有公爵中唯一的文臣。朱元璋给他的制词中比之为汉之萧何,足见他对李善长的器重。李善长虽然没有征战沙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但却是朱元璋最坚实的后方。天下大势的解说与分析、钱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