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种,朱元璋为何却将其满门抄斩?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种,朱元璋为何却将其满门抄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大胃王 访问量:497 更新时间:2024/1/22 4:59:28

根据《明史》的记载,李善长是因为与胡惟庸关系密切,在明知胡惟庸意图谋反的情况下,却首鼠两端,知情不报,犯了大逆之罪,被朱元璋赐死。同时,朱元璋又诛杀了李善长家属七十余人,仅仅留下了李善长之子驸马李琪,以及李琪的两个儿子李芳、李茂,并下旨取消了李氏后人世袭李善长爵位的权利。

原本,李善长善终的机会还是很大的,毕竟曾经是朱元璋钦定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李善长自幼喜爱读书,才能出众,投靠朱元璋后,被朱元璋任命为了掌书记(类似现在的机要秘书),不被信任担任不了这个职务。李善长主要负责后勤供应,参与军机谋划,以及替朱元璋招揽人才。李善长做得有声有色,进一步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特别是义军首领郭子兴曾听信流言,猜忌朱元璋,夺了朱元璋军权。而李善长却谢绝了郭子兴的邀请,选择继续追随朱元璋。这让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李善长善于内政、后勤,以及调和大臣、将领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还精通律法,与刘基一起制定了律令。明朝建立后,李善长被朱元璋钦定为功臣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李善长刚投靠朱元璋时,曾建议朱元璋学汉高祖刘邦,必能统一天下。现在,朱元璋把李善长比作萧何,可见君臣之间的情义之深厚。只是,朱元璋要远比刘邦霸道,而李善长在自保方面,却远远弱于萧何,最终的悲剧也就无法避免了。

朱元璋不但将功臣第一的位置留给了李善长,还将李善长晋封到了大臣之首的位置,加封李善长太师,韩国公,任命其为中书省左丞相。同时,还赐予李善长丹书铁券,免除李善长两死,免其子一死。但是,朱元璋的重用,也让生性苛刻、善妒的李善长开始急剧膨胀。

李善长对于那些凡是冒犯过自己,或者自己看不上的官员,统统弹劾罢免。在制定法令时,还曾当众辱骂过刘基。罢免官员的事情,应该主要看谁的意愿?当然是皇帝朱元璋。辱骂朝廷重臣,这通常也是皇帝才能干的事情,李善长越界了。

朱元璋开始厌恶李善长的专横跋扈,甚至于开始考虑废除相位,不再设立。只是,事情总有个渐进的过程,朱元璋此时的想法并不强烈,因此,李善长暂时躲过一劫。

朱元璋继续赏赐李善长,还提拔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以及李存义的两个儿子李伸、李佑为官。朱元璋觉得还不够,又将临安公主下嫁李善长之子李祺。朱元璋为什么要如此厚待李善长?主要还是看重李善长,想挽回李善长的忠心,谦恭,以及回报。但是,李善长却做错了。

朱元璋曾经因病十日不能上朝。作为朝廷重臣,还是亲家的李善长却不前往看望。这即使是在普通百姓之家,也会让人难过了,更不要说君臣之间了。而且,驸马李祺也是六日不来探望,被询问时,还拒不认罪。朱元璋因为某些原因,自尊心应该是很强的,而且很看中某些礼法方面的事情,是最看不得别人对他不敬的。汤和就曾因为酒后失言,说了几句不满的话,被朱元璋责备了很久,甚至还给写到了丹书铁券之上,更不要说李善长父子的行为了。只是,朱元璋念在李善长的功劳,仅仅给予小惩,还是希望李善长回头的。

后来,胡惟庸案发,有人告发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是胡惟庸的同党。李存义之子李佑娶了胡惟庸的侄女,应该一并诛杀。朱元璋特别下旨,免除李存义父子死罪,安置崇明。结果,李善长却没有到朱元璋面前感激涕零,表示感谢。这让朱元璋更加厌恶李善长不知感恩,不敬他这个皇帝。

之后,李善长又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并且未请示朱元璋,就从汤和那里借了三百卫士帮助府邸建造。汤和悄悄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此时已经憋火了。没多久,李善长的亲戚丁斌,因罪要被流放新疆,李善长却屡次上书请求赦免。不要说朱元璋了,即使是名普通人做李善长的领导,这时候也应该极其不满了。后果么,自然也很清楚了。

朱元璋起了杀心,就以丁斌为突破口,先迫使丁斌告发李存义父子曾与胡惟庸密谋造反,然后,再牵连到李善长。供状中说,胡惟庸曾让李存义劝说李善长一起谋反,并许给李善长淮西王的爵位。后来,胡惟庸又亲自去劝说犹豫中的李善长,而李善长仅仅答复:“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话说墙倒众人推,众大臣见状,也纷纷开始揭发李善长的罪状。然后,朱元璋有了“合理、合法的理由”,从容赐死了李善长,并诛杀李善长的族人七十余口。

而实际上呢,李善长并非死于意图谋反,知情不报。朱元璋因为看够了李善长、杨宪、胡惟庸这些宰职大臣的专权跋扈,以及汪广洋的天天摸鱼不作为,已经非常厌恶丞相这个职位。朱元璋是想要废除相位,这才是根本原因。毕竟,专权的宰相抢了皇权,不作为的宰相,在朱元璋看来,就是浪费国家俸禄,毕竟朱元璋是贫苦出身,是比较节俭的。所以,不管是专权也罢,还是隐忍不作为也罢,在朱元璋这里都行不通。

如果李善长如果能够学习汤和、徐达,多谦卑谨慎一点,多感恩一点,多在乎朱元璋一点,特别是主动提出废除丞相的职位,那么他得以天年应该是不难的。毕竟李善长去世时,已经76岁,而且是洪武二十三年。这么多年,朱元璋都容忍了,再容忍几年又有何妨。只是,李善长同杨宪、胡惟庸一样,太贪婪富贵权力,最终没有善终。而终朱元璋一朝,所有的文职宰相,也没有一个得到好下场的。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核心,有他在,朱元璋活着不放心,死了更担心。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同乡,在创业期间,就跟随在身边,因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管理后勤,安抚百姓。故一直深得到朱元璋重用。开国之后,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

  •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李善长

    历史百科:明朝李善长究竟有没有后代?李善长的后代是谁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李善长的留有后代的,而且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更是明朝的驸马。不仅仅是李善长的长子李祺没有死,就连李善长其余的三个儿子也因为公主的求情,没有遭到株连,从而保全了性命。李祺身为李善长的长子,按理说应该在株连之列,而且是首当其冲。但是因为李

  • 76岁老功臣李善长已经回家养老,朱元璋为何还要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啥人呢?明朝建国功臣第一人,号称“萧何再世”,获赐“丹书铁券”能够免死两次。李善长的待遇,那是明朝开国功臣最高级别。除了每年俸禄4000石,还有良田几千亩,光是给他干活的佃农就有1500户人家。李家兄弟、子侄,甚至阿猫阿狗亲戚,统统做官,统统享受高官厚禄。李善长这样的人,妥妥的是明朝富豪榜百

  • 李善长:手下留情,刘基:杀李彬,天必雨!李善长:你想混下去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自从自己组建队伍开始,到大明王朝的建立,他始终注意人才的吸收,一路走来,先后有汤和、徐达、冯胜等武将加入他的行列,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所向披靡,立下不朽功勋;更有李善长、刘基这样的能臣、军师在身边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之外,由此,朱元璋就建立了大明的高楼大厦。想当初,李善长、刘基在朱元璋账下,

  • 为何立下功劳的李善长年迈回家养老,最后却落得凄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王公子讲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农民出身,朱元璋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但是他自学成才,懂的做人的道理,天生就是当领导的好苗子,他懂的如何驾驭权力,如何叫所有的人围着他转,赏罚分明、杀伐果断,懂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另外一点就是善于用人,能成大事者一般自己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但是他的身边却有很多经天纬地之才,朱元璋就是善

  • 李存义:李善长弟弟,真正引发了朱元璋与李善长之间的矛盾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李善长

    明朝建立,论功行赏,封为公爵者一共有六人,分别是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子常茂、李文忠、冯胜、邓愈。而李善长又位列第一位。且他是所有公爵中唯一的文臣。朱元璋给他的制词中比之为汉之萧何,足见他对李善长的器重。李善长虽然没有征战沙场,冲锋陷阵,攻城掠地,但却是朱元璋最坚实的后方。天下大势的解说与分析、钱财的

  • 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双方围绕日本市场贸易间的较量

    历史人物编辑:琦趣科技发现标签:郑芝龙

    明朝时期,郑芝龙与荷兰——双方围绕日本市场贸易间的较量,1638年(宽永15年)4月6日平户荷兰长官尼古拉斯至江户参府时,幕府的阁老便询问他:如果禁止葡萄牙人前来日本贸易,荷兰是否能提供相当的丝织品来满足日本的市场。在葡萄牙人未被禁止贸易之前,荷兰在日本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葡萄牙。现在日本打算禁止

  • 差点成为三省之王,郑芝龙一步走错,差点断送了他打下的郑家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星君读史标签:郑芝龙

    可以说,当时的郑家在整个东南亚地区,是首屈一指的大家族。他们家族拥有战舰上千艘,兵马十多万,地盘从大陆的福建,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地区。所以在当时看来,郑家不仅仅是大明王朝的臣子,更加是盘踞在当地的王。最初的郑芝龙是一位海盗,不过这位海盗的脑筋是非常好的,所以在游荡在海上的时候,便积蓄了不少钱财,而且形

  • 吴三桂封王,洪承畴拜相,郑芝龙斩首,为何降清待遇天差地别?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郑芝龙

    吴三桂、洪承畴投降清廷较早,尤其是洪承畴,早在1642年就在皇太极、范文程等人的强力劝说下投降清廷。吴三桂和洪承畴都为清廷的入朝立下汗马功劳。吴三桂的父亲是锦州总兵吴相。他是明朝最典型的官二代。吴三桂本人也在明朝任辽东总兵。洪承畴出身进士,历任陕西三边都督、冀辽总督等要职。清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劝降

  • 郑芝龙投降满清,为何没得到重用?专家:也不看看他之前干嘛的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郑芝龙

    郑芝龙投降满清,为何没得到重用?专家:也不看看他之前干嘛的众所周知,在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破京师,推翻了大明王朝。大明灭亡后,由明朝遗臣拥护皇室宗亲在南京成立了南明小朝廷,而南明第一任皇帝叫做弘光皇帝。然而这位弘光皇帝却是一个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之人,外面乱糟糟,而他却可以关起门来纵情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