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善长将朱元璋比作刘邦,说朱元璋善长驾驭人才,朱元璋:你错了

李善长将朱元璋比作刘邦,说朱元璋善长驾驭人才,朱元璋:你错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千里明月照天涯 访问量:3147 更新时间:2024/2/27 23:28:55

说到皇帝,想必大家都会感到很有兴趣,因为古代的皇帝都很神秘,因此在他们的身上发生的事情有时候也很诡异。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大概出现过400多位皇帝,然而在这些皇帝之中开国皇帝占有的比例却很少,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太平盛世的年代,改朝换代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情,一旦失败就意味着抄家灭族,因此,除非是被逼无奈,否则老百姓都不愿意也不敢和官斗。

即使这样中国还是出现了一些非常厉害的开国皇帝,例如灭掉强秦、打败项羽的汉高祖刘邦,被法国皇帝拿破仑敬畏一生的隋文帝杨坚,以及由一介布衣出身白手起家创立大明帝国的明太祖朱元璋等等。今天我们的故事主角是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朱重八,现在的安徽凤阳人,朱元璋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农民家里。因为元朝末年,腐败的元朝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由于连年大旱,再加上朝廷各级官吏对老百姓的不断盘剥和压迫,导致元朝末年的老百姓处在极度的水深火热之中。公元1343年,在安徽濠州城又发生百年不遇的旱灾,朱元璋的父母和兄弟都相继饿死了,最可怜的是,饿死之后连一块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年仅十几岁的朱元璋为了能够填饱肚子,先后做过和尚,当过穷叫花子,不过朱元璋最后意识到,这样下去并不是长久之计。最后听从了老乡汤和的建议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由于朱元璋异于常人而且作战勇猛,所以朱元璋很受郭子兴的赏识和器重,而且很快朱元璋在郭子兴红巾军中的地位就超过了老乡汤和、徐达。

由于觉得朱元璋是一个可塑之才,郭子兴又将自己的义女马姑娘许配给了年轻有为的朱元璋,而这位马姑娘就是后来的一代贤后马皇后。后来,朱元璋在南下滁州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代大才李善长,两个人可以说是一见如故,促膝畅谈了整整三天三夜,可见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军事高参。

就这样,朱元璋每逢自己打仗归来,都要李善长给自己讲课,讲一些古代的名人故事和著名的军事战役。有一次朱元璋闲来无事,就开始和李善长讨论古代的军事名将,说来说去就聊到了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的身上。

李善长说道:“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在战胜项羽之后,曾经对原因有过一段极为深刻的剖析,刘邦认为,自己带兵打仗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不如张良,供给粮草不如萧何,但是最终自己却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夺得天下,只因为自己能够驾驭这些人才。如今,善长希望将军能够效仿汉高祖收揽天下四方豪杰之士,共举大事,则霸业可成!”

可是,朱元璋听后只是冷笑两声,冷冷地说道:“您说的也对也不对,对的是汉高祖刘邦成功的原因的确是自己能够驾驭人才;但是咱要告诉您的是,我有一点比他强,那就是我不仅善于驾驭人才,而且还能带兵打仗。”纵观朱元璋一生的征战历程,也确实如此,单纯以带兵打仗的能力而言,朱元璋明显要比汉高祖刘邦高一个档次。

另外,朱元璋还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开国皇帝,他甚至有点看不起以和亲立国的汉高祖刘邦,所以朱元璋在临终前给自己的子孙后代颁布了一本《皇明祖训》,里面清晰地记载了一条祖训:大明临外敌入侵,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为何要处死七十多岁的李善长,看李善长做的这些事就知道了

    历史人物编辑:朱朋标签:李善长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当然,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在后世的评价中,并不是特别好,主要是他滥杀无辜太多。在他晚年的时候,很多官员都被杀杀了,而且他对于贪官更是毫不手软。皇帝诛杀功臣这个现象在古代很常见,但是像朱元璋这样杀了众多的功臣,还是少见的。而且朱元璋当时连七

  • 李善长被处决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细看看上面的字

    历史人物编辑:薇言浅谈标签:李善长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没人会否认,明朝是一个带血的朝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作为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斩贪官跟逆臣这一点,从没有过手软,虽然朱元璋经常背着屠夫的骂名,但却没人否认过他的励精图治,光是从正面的意义来看,朱元璋是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恐怕没有之一。朱元璋除了诛杀贪官之外,曾跟他出生入死

  • 朱元璋斩杀功臣,李善长怒喊:你若不杀我,你就不配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从一介贫民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中完成人生的逆袭,除了他自己本身的杀伐果断、英明神武之外,身边的一群文臣武将的誓死效力也是他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难得的是有位功臣跟着他出生入死一辈子,最终在被他杀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念他的好,这个人就是李善长。朱元璋身边文可安国武可定邦的人才着实不少,

  • 李善长告老还乡之后,开始过着田园生活,为何依旧难逃一死?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善长

    在武侠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形容武林人士非常的贴切,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有时候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句话其实还适用于官场,一辈子仕途的坎坷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很多时候诠释下人都是要做选择的,一旦做

  • 如果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三人一起造反,他们能不能扳倒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善长

    不过如果熟悉历史的话,一定就会明白这三个人是如论如何也不会走到一起的,在朱元璋废除胡惟庸丞相职位,并且以造反的罪名杀害胡惟庸集团的时候,其实也牵连到了李善长,这个说法就是当初胡惟庸曾劝李善长造反,可是李善长明确拒绝,并且告诫胡惟庸在他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够造反,可见李善长根本就不会参与到胡惟庸的造反行动

  • 胡惟庸、李善长为什么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代雄主,他关心民生、发展生产、抵御外敌,为大明朝200年的基业打下基础,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他对于明朝的士大夫阶级真的十分残忍,相对于刘秀和赵匡胤这般善待开国功臣的皇帝来说,朱元璋对官员的杀戮真的令人发指。据统计,他生前杀掉的官员有15万之众,那批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能够善了的没有几人。胡

  • 胡惟庸串通李善长“谋反”,李善长一句话,让全家70多人被斩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李善长

    历史的长河中,过客匆匆。有多少人物,因一番言语飞黄腾达,令人惊叹,却又一句话人头落地,让人嗟叹。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便是其一。李善长,字百室,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李善长传》记其“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的是他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很有智慧和谋略,研习法家学说,谋划事情很有一套。其实在当初

  • 76岁的李善长已是老者,又已辞官回乡,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之中是一位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的好皇帝,可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在朱元璋处死的功臣之中有一人让人很是费解,他虽然有点嫉贤妒能,有点贪婪权势,可是在其被处死之时他已经是为76岁的老者,而且又是辞官回乡。相必此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那就是被朱元璋称作汉

  • 朱元璋本不想诛杀李善长,是李善长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李善长

    前言:洪武二十三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李善长因胡惟庸一案被处死,这位曾经与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无奈含冤离世。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对待功臣不留情面,而事实上,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已经仁至义尽了,他给了李善长三次机会让他安享晚年,只不过李善长一次都没能抓住。第一次机会:辞官回家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并

  • 为了遏制老谋深算的李善长,修炼成精的朱元璋,画大饼收复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善长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修炼成精,手下有两个能人刘伯温和李善长。为了驾驭他们,朱元璋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为了打压老谋深算的李善长,竟然打起他的爱徒胡惟庸的主意,由此上演一场御下之术的经典大戏。那么,朱元璋如何巧妙地收复胡惟庸呢?大明奠基前后,淮西首领李善长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兢兢业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