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善长被处决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细看看上面的字

李善长被处决前,掏出免死金牌,朱元璋冷笑:你仔细看看上面的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薇言浅谈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4/2/7 22:37:24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没人会否认,明朝是一个带血的朝代,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作为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在斩贪官跟逆臣这一点,从没有过手软,虽然朱元璋经常背着屠夫的骂名,但却没人否认过他的励精图治,光是从正面的意义来看,朱元璋是反腐力度最大的皇帝,恐怕没有之一。

朱元璋除了诛杀贪官之外,曾跟他出生入死的大臣,也有不少死在朱元璋手里,要知道,朱元璋早年间就是一位军事家,从1356—1367年一直带着兄弟们走南闯北,直到1368年正式登基,年号“洪武”,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也没有忘记这些兄弟,像大臣徐达周德兴等人,均是朱元璋放牛时的小伙伴,其中朱元璋最为看重的一个人,名叫李善长

公元1314年出生的李善长,是众大臣中最为年长的一人,丰富的阅历让朱元璋很是满意,在朱元璋登基之前,李善长便是做起了朱元璋的HR,但凡来投靠朱元璋的人,统统都要经过李善长的考验,直到最后朱元璋的大获全胜,李善长绝对说得上是一个功不可没之人。

不夸张地说,李善长早期在朱元璋面前,简直是一位再世诸葛,然而就在李善长76岁那年,朱元璋却一举下令杀掉了李善长全家70余人,这到底是如何一回事呢?说来李善长的死,祸起1380年的胡惟庸案。

当时的胡惟庸是明朝的丞相,跟李善长也有着亲属关系,久而久之在朝廷便开始目中无人,甚至连皇帝朱元璋都没放在眼里,正所谓握权在手的感觉容易让人上瘾,胡惟庸也不例外,时间一长,胡惟庸做的事越来越妄为,甚至还开始在朝廷中排除异己,凡事跟自己意见不合的,胡惟庸铁定会暗中针对。

到了1380年,胡惟庸所做的一切肮脏事,最终还是传到了朱元璋那儿,最终胡惟庸以及跟他有勾结的人,全被斩首示众,史称“胡狱”,这一年对于整个明朝来说,是带血的一年,也是残忍的一年,之后便发生了朱元璋废除丞相的历史事件。

然而李善长的运气还不算差,胡惟庸本是把李善长供了出来,但朱元璋念李善长是一位元老,也就没有将其处死,但这一次李善长却是失算了。

1390年,李善长借兵修宅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最终李善长被朱元璋亲手擒获,危急时刻,李善长掏出了面试金牌,朱元璋对他说:你仔细看看上面的字。

李善长这才发现,免死金牌上有着:“除谋反大逆。”,最终李善长全家七十余人被斩,李善长一死,朱元璋顿时树立了很大的威信,从此明朝的规矩也是越来越严,显然后面的皇帝,就是受到了朱元璋的影响。

李善长的死,有一点让人感到费解,就是胡惟庸案已经过去了10年,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去追究李善长呢?有历史学家说:李善长这人确实没有犯错,但他错就错在挑战了朱元璋的权威,对于宁愿废除丞相的朱元璋来说,这定然不是他能容忍的事。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放在哪个帝王身上都是成立的,也许李善长与朱元璋的事,只是帝王诛臣的一个缩影,只是最出名的一个罢了,朱元璋这样更是做到了一个杀鸡儆猴的作用,这也为什么明朝成了历史上皇权最为集中的朝代,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朱元璋这样做无疑会让大臣心中“怕中带怒”,只不过朱元璋的治理方法还是有效的,直到他驾崩,也没有再出现胡惟庸那般之人了。

标签: 李善长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斩杀功臣,李善长怒喊:你若不杀我,你就不配当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冰城秀玲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之所以能够成为从一介贫民在天下大乱的局势中完成人生的逆袭,除了他自己本身的杀伐果断、英明神武之外,身边的一群文臣武将的誓死效力也是他成功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难得的是有位功臣跟着他出生入死一辈子,最终在被他杀的时候,都没有忘记念他的好,这个人就是李善长。朱元璋身边文可安国武可定邦的人才着实不少,

  • 李善长告老还乡之后,开始过着田园生活,为何依旧难逃一死?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善长

    在武侠的世界里,有一句话形容武林人士非常的贴切,那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有时候想要全身而退几乎是不可能的,总是要付出一些代价的。这句话其实还适用于官场,一辈子仕途的坎坷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自己不想看到的局面,但是很多时候诠释下人都是要做选择的,一旦做

  • 如果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三人一起造反,他们能不能扳倒朱元璋?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李善长

    不过如果熟悉历史的话,一定就会明白这三个人是如论如何也不会走到一起的,在朱元璋废除胡惟庸丞相职位,并且以造反的罪名杀害胡惟庸集团的时候,其实也牵连到了李善长,这个说法就是当初胡惟庸曾劝李善长造反,可是李善长明确拒绝,并且告诫胡惟庸在他活着的时候都不能够造反,可见李善长根本就不会参与到胡惟庸的造反行动

  • 胡惟庸、李善长为什么敢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代雄主,他关心民生、发展生产、抵御外敌,为大明朝200年的基业打下基础,这是功不可没的。但是他对于明朝的士大夫阶级真的十分残忍,相对于刘秀和赵匡胤这般善待开国功臣的皇帝来说,朱元璋对官员的杀戮真的令人发指。据统计,他生前杀掉的官员有15万之众,那批跟着他打天下的功臣,能够善了的没有几人。胡

  • 胡惟庸串通李善长“谋反”,李善长一句话,让全家70多人被斩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大盘点标签:李善长

    历史的长河中,过客匆匆。有多少人物,因一番言语飞黄腾达,令人惊叹,却又一句话人头落地,让人嗟叹。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便是其一。李善长,字百室,安徽省定远县人。《明史·李善长传》记其“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说的是他虽然没读多少书,但很有智慧和谋略,研习法家学说,谋划事情很有一套。其实在当初

  • 76岁的李善长已是老者,又已辞官回乡,为什么朱元璋还要处死他?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之中是一位痛恨贪官污吏,爱护子民的好皇帝,可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大肆处死功臣一直被后世所诟病。在朱元璋处死的功臣之中有一人让人很是费解,他虽然有点嫉贤妒能,有点贪婪权势,可是在其被处死之时他已经是为76岁的老者,而且又是辞官回乡。相必此时大家都知道这个人是谁了,那就是被朱元璋称作汉

  • 朱元璋本不想诛杀李善长,是李善长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历史人物编辑:彭虎标签:李善长

    前言:洪武二十三年,已经年逾古稀的李善长因胡惟庸一案被处死,这位曾经与朱元璋一同出生入死的开国功臣,无奈含冤离世。有人说朱元璋心狠手辣,对待功臣不留情面,而事实上,朱元璋对于李善长已经仁至义尽了,他给了李善长三次机会让他安享晚年,只不过李善长一次都没能抓住。第一次机会:辞官回家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长并

  • 为了遏制老谋深算的李善长,修炼成精的朱元璋,画大饼收复胡惟庸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李善长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修炼成精,手下有两个能人刘伯温和李善长。为了驾驭他们,朱元璋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尤其是为了打压老谋深算的李善长,竟然打起他的爱徒胡惟庸的主意,由此上演一场御下之术的经典大戏。那么,朱元璋如何巧妙地收复胡惟庸呢?大明奠基前后,淮西首领李善长发挥自己的管理才能,兢兢业业,

  • 76岁老臣李善长回家养老,每天耕种,朱元璋为何却将其满门抄斩?

    历史人物编辑:大胃王标签:李善长

    根据《明史》的记载,李善长是因为与胡惟庸关系密切,在明知胡惟庸意图谋反的情况下,却首鼠两端,知情不报,犯了大逆之罪,被朱元璋赐死。同时,朱元璋又诛杀了李善长家属七十余人,仅仅留下了李善长之子驸马李琪,以及李琪的两个儿子李芳、李茂,并下旨取消了李氏后人世袭李善长爵位的权利。原本,李善长善终的机会还是很

  •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掉李善长?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核心,有他在,朱元璋活着不放心,死了更担心。李善长作为朱元璋的同乡,在创业期间,就跟随在身边,因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管理后勤,安抚百姓。故一直深得到朱元璋重用。开国之后,李善长被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在朱元璋加封的开国六大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