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问汤和:为什么不愿帮他射杀黑熊?汤和机智回答躲过一劫

朱元璋问汤和:为什么不愿帮他射杀黑熊?汤和机智回答躲过一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增涛 访问量:4977 更新时间:2024/2/27 23:30:41

有一天,朱元璋去打猎,树林中的一头黑熊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连射了好几箭都没有射中。朱元璋转身对跟着他的大臣说:“你们谁要是能帮朕射中那只熊,朕一定重赏他。”众臣听完,纷纷搭弓射箭跃跃欲试,只有汤和默不作声。

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朱元璋的发小。成年后,汤和加入了红巾军,朱元璋正是在他的邀请下才加入了红巾军,开始起义反抗元朝统治。汤和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他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几十年,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朱元璋见他不出声,觉得有些奇怪,便问他为什么不试试,汤和说:“皇上,臣已年迈,射杀黑熊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朱元璋听完,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汤和,没有再说什么。汤和为什么不愿意帮朱元璋射杀黑熊呢?实际上,汤和非常机智,他的回答让他躲过一劫。

朱元璋生性多疑,越到老年,他越害怕他辛辛苦苦创建的大明江山被别人夺走。有时候,他看见文武百官在朝堂上说话遮遮掩掩,就认为他们一定有事欺瞒他,看见宫女太监窃窃私语,就以为他们在算计他,他时刻关注大臣们是否私下结党、密谋造反。他常常一个人呆坐着,揣测别人在想什么。

对那些开国功臣他尤其不放心,他们个个神勇无畏、胆大机敏,如果他们中有人觊觎皇位,动了武力夺取皇权的念头,那他几十年拼死打下的江山就会毁于一旦,他的家族也必将付出血的代价,所以他对这些开国元老们时刻保持着警惕。

朱元璋将朱标立为太子后,发现太子性格太柔弱,朱元璋担心他不能驾驭这些开国老臣,无法守住大明江山,决定自已亲手除掉那些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元老功臣。他相继制造了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等冤假错案。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他投奔朱元璋后被任命为丞相。胡惟庸为人爽快,有雄才大略,但是喜欢独断专行。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将其斩首,诛九族。第二天又命人将尸体挖出,让一群狼狗啃食。与他关系密切的官员也都被处死,甚至有两个县的百姓因与胡惟庸关系密切,也未能幸免。

李善长是胡惟庸的老乡,为人老实本分,朱元璋在攻打滁州的时候,他投奔了朱元璋,并与朱元璋一见如故。他说朱元璋像汉高祖刘邦,将来必定会登顶皇位,一统天下。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下了天下,是朱元璋手下的元老功臣。不料却被卷入封绩谋反案中。朱元璋以“包庇封绩”为名将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和全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此案一共诛杀了三万多人。但经史学家反复考证,李善长案实为冤案。

太子朱标三十八岁时没等到继位就死了,他的长子、十六岁的朱允炆被立为太子。把江山交给十六岁的朱允炆,让朱元璋更加不放心。为了江山稳固,朱元璋再一次举起了手中的屠刀。这一次是蓝玉。蓝玉是朱元璋朝中数一数二的大将,有勇有谋,立过无数军功。蓝玉为人豪放,不拘小节,朱元璋以“谋反”为由将蓝玉逮捕,三天后蓝玉被处死。接着朱元璋将此案扩大化,诛杀了两万多人。

这些朱元璋昔日的战友,为他浴血奋战打下了大明江山,却在朱元璋冷酷的政治权衡下,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一个一个地被除掉了,这让汤和感到唇亡齿寒。作为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开国老臣,汤和每日如履薄冰。

当朱元璋提出谁能射中黑熊时,他不得不以年老体弱为由拒绝。但是有人非常不理解,便问他:“为皇上猎杀黑熊是有功的,为什么要拒绝呢?”汤和低头深思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把熊字拆开来看,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了。”熊字是由上部分的“能”和下部分的四个点组成,“能”代表有能力的人,4个点分别代表怨恨、贪婪、仇恨、愤懑。他把朱元璋看做有能力的人,射杀朱元璋岂不是会招来杀身之祸嘛。他是朱元璋的发小,知道朱元璋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他只能隐藏锋芒,不出风头,才能保全性命。

汤和的机智使他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62岁的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官返乡,朱元璋非常高兴,还在老家凤阳为他修建了府邸,赏赐他五万宝钞。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享年70岁。

标签: 汤和

更多文章

  • 一块煎饼奠定了朱元璋和汤和之间的关系,难怪汤和一族与大明同寿

    历史人物编辑:成晋南标签:汤和

    《朱元璋传》这本书很清晰地描述出了汤和在朱元璋心中为什么可以一直不受怀疑,享受大明朝几百年的庇佑,这和他们小时候的这场相见是分不开的。汤和和朱元璋是从小的伙伴,两人的遭遇几乎相同,但是成年后的汤和却是在洪武一朝活下来的寥寥数人中的一员。汤和为什么没有被清算,除了他自己知道进退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 蓝玉案后,朱元璋召冯胜、汤和进京,为何汤和善终,冯胜却被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侍雅丽标签:汤和

    历朝历代的开国将领在辅佐的皇帝登上皇位后,都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在创业之初,正是打天下的时候,领导者都求贤若渴,对手下将领推心置腹,乃至兄弟相称。但是,一旦强敌已灭,皇帝坐稳了江山,安定代替动乱,却又催生出猜忌。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皇帝看待这些昔日老伙计的目光必然不同,他势必要做出抉择

  • 朱元璋不杀汤和不是因为关系好,而是汤和做了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回忆屋标签:汤和

    朱元璋手下的功臣,除了汤和善终,其余的真谈不上善终。不过汤和也确实有数,他深知帝王的凶险,所以从不居功自傲。是以在朱元璋心中,汤和是个没野心的人,这才让其在后来,对手下功臣下手时,放了汤和一马。不过有人曾评,汤和能够善终,是因为和朱元璋达成了生死协议。而且在朱元璋杀,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勋时,完全倒向

  • 泥鳅不管怎么吃,别再烧汤和红烧了,教你一招,土腥味全跑光

    历史人物编辑:心灵情感记标签:汤和

    大家好,今天我上街去买了一些泥鳅,打算给大家分享一道泥鳅的美食做法。泥鳅是一种富含了丰富营养的食材,它的吃法是非常丰富的,可以炒着吃、煮着吃也可以炸着吃,喜欢吃泥鳅的你们,更喜欢哪一种泥鳅的做法呢?如果你也喜欢吃泥鳅的话,就跟着我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这道泥鳅美食做法吧。别再烧汤和红烧了,教你这样去

  • 汤和辞官,朱元璋问他要什么?汤:100名美女!事后发现真高明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汤和

    1388年,63岁的信国公汤和,以年老为由,向朱元璋辞官。朱元璋问他想要什么赏赐,汤和笑眯眯地说:“请赐臣一百名美女吧!”朝臣脸色大变,为汤和捏一把汗,不料朱元璋爽快地答应了。汤和与朱元璋自小在一个胡同里长大,汤和比朱元璋大两岁。而且他的遭遇比朱元璋还苦,自幼失去双亲,但困难并没有打倒他,童年的汤和

  • 63岁汤和主动上交兵权,朱元璋问要何赏赐,汤和回答:100个美女

    历史人物编辑:范翌英标签:汤和

    在中国历史上,疑心重、好猜忌的皇帝简直不要太多,而其中,朱元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元璋出身寒微,当过乞丐做过和尚,好不容易才爬到天底下最高的那个位置。位高权重之后,朱元璋生怕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被别人夺去了,因此一直在怀疑这个怀疑那个。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他几乎杀光了曾经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但他

  • 李善长既然已经告老还乡了,为何朱元璋还是要杀他?这么害怕他?

    历史人物编辑:叮叮说史标签:李善长

    有一说,朱元璋是为了让儿子(实际是长孙)继承皇位后能坐稳江山而扫清障碍,开国功臣能量和影响力都太大了,杀光了就后继无人,自己儿孙平安。赵构杀岳飞后说“非卿不忠,非朕不明”。恐怕老朱内心也应该说“非卿谋反,非朕残暴”吧。都是有说不出的苦衷啊,只好“莫须有”地安上若干罪名,爱卿,对不起了。其实漏洞百出,

  • 如果朱元璋不杀李善长、蓝玉、胡惟庸,那么明朝会改朝换代吗?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李善长

    如果朱元璋对胡惟庸、李善长、蓝玉等人没有诛杀,朱允炆顺利继位的话,大明江山改姓的可能性基本为零,因为朱元璋在位期间设置的制度已经把这些可能性给降低到最低。另外,明朝的皇权高度集中的制度,也决定了臣子谋反的成功性很低,比如后期的万历一朝,万历数十年不上朝,朝纲依然在正常运转,就深刻说明了臣子想颠覆皇权

  • 大学生拿出家谱,自称李善长后裔,专家:他不是被灭族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李善长

    朱元璋是一个出身比较低贱的皇帝了,本来从小低贱,却没想到在44岁的时候,竟然成了这个天下的霸主,不仅把元朝的残余势力给赶走了,而且还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他能够走到那一步,离不开他身边的功臣的帮助,在他称帝以后,徐达这些勇猛的将士都没有成为了功臣的第一,真正被他封为第一功臣的,就是李善长。在他南下的时候

  • 侄子犯罪,李善长设法救人,刘伯温:杀了他可以降雨!朱元璋:杀

    历史人物编辑:武家新标签:李善长

    洪武年间的一天,丞相李善长对御史台的御史咆哮道:“我中书省怎么可能有人贪污三千两白银,你们御史台欺人太甚,刘伯温太不把本相放在眼里了!”御史高正贤见李善长一副勃然大怒的样子,很是害怕,就小心翼翼地说:“丞相大人,确实有人控告中书省五品都事李彬贪赃枉法,而且太子也知道了此事,下了手令,提李彬去问话,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