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朱元璋去打猎,树林中的一头黑熊引起了他的兴趣,他连射了好几箭都没有射中。朱元璋转身对跟着他的大臣说:“你们谁要是能帮朕射中那只熊,朕一定重赏他。”众臣听完,纷纷搭弓射箭跃跃欲试,只有汤和默不作声。
汤和是朱元璋的老乡,也是朱元璋的发小。成年后,汤和加入了红巾军,朱元璋正是在他的邀请下才加入了红巾军,开始起义反抗元朝统治。汤和骁勇善战、足智多谋,他跟随朱元璋四处征战、出生入死几十年,是明朝的开国元勋。
朱元璋见他不出声,觉得有些奇怪,便问他为什么不试试,汤和说:“皇上,臣已年迈,射杀黑熊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朱元璋听完,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汤和,没有再说什么。汤和为什么不愿意帮朱元璋射杀黑熊呢?实际上,汤和非常机智,他的回答让他躲过一劫。
朱元璋生性多疑,越到老年,他越害怕他辛辛苦苦创建的大明江山被别人夺走。有时候,他看见文武百官在朝堂上说话遮遮掩掩,就认为他们一定有事欺瞒他,看见宫女太监窃窃私语,就以为他们在算计他,他时刻关注大臣们是否私下结党、密谋造反。他常常一个人呆坐着,揣测别人在想什么。
对那些开国功臣他尤其不放心,他们个个神勇无畏、胆大机敏,如果他们中有人觊觎皇位,动了武力夺取皇权的念头,那他几十年拼死打下的江山就会毁于一旦,他的家族也必将付出血的代价,所以他对这些开国元老们时刻保持着警惕。
朱元璋将朱标立为太子后,发现太子性格太柔弱,朱元璋担心他不能驾驭这些开国老臣,无法守住大明江山,决定自已亲手除掉那些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元老功臣。他相继制造了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等冤假错案。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他投奔朱元璋后被任命为丞相。胡惟庸为人爽快,有雄才大略,但是喜欢独断专行。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谋反罪”将其斩首,诛九族。第二天又命人将尸体挖出,让一群狼狗啃食。与他关系密切的官员也都被处死,甚至有两个县的百姓因与胡惟庸关系密切,也未能幸免。
李善长是胡惟庸的老乡,为人老实本分,朱元璋在攻打滁州的时候,他投奔了朱元璋,并与朱元璋一见如故。他说朱元璋像汉高祖刘邦,将来必定会登顶皇位,一统天下。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下了天下,是朱元璋手下的元老功臣。不料却被卷入封绩谋反案中。朱元璋以“包庇封绩”为名将七十七岁的李善长和全家七十余人全部处死。此案一共诛杀了三万多人。但经史学家反复考证,李善长案实为冤案。
太子朱标三十八岁时没等到继位就死了,他的长子、十六岁的朱允炆被立为太子。把江山交给十六岁的朱允炆,让朱元璋更加不放心。为了江山稳固,朱元璋再一次举起了手中的屠刀。这一次是蓝玉。蓝玉是朱元璋朝中数一数二的大将,有勇有谋,立过无数军功。蓝玉为人豪放,不拘小节,朱元璋以“谋反”为由将蓝玉逮捕,三天后蓝玉被处死。接着朱元璋将此案扩大化,诛杀了两万多人。
这些朱元璋昔日的战友,为他浴血奋战打下了大明江山,却在朱元璋冷酷的政治权衡下,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一个一个地被除掉了,这让汤和感到唇亡齿寒。作为幸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开国老臣,汤和每日如履薄冰。
当朱元璋提出谁能射中黑熊时,他不得不以年老体弱为由拒绝。但是有人非常不理解,便问他:“为皇上猎杀黑熊是有功的,为什么要拒绝呢?”汤和低头深思了一会儿,意味深长地说:“你们把熊字拆开来看,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了。”熊字是由上部分的“能”和下部分的四个点组成,“能”代表有能力的人,4个点分别代表怨恨、贪婪、仇恨、愤懑。他把朱元璋看做有能力的人,射杀朱元璋岂不是会招来杀身之祸嘛。他是朱元璋的发小,知道朱元璋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他只能隐藏锋芒,不出风头,才能保全性命。
汤和的机智使他拥有了最好的结局——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62岁的汤和向朱元璋提出辞官返乡,朱元璋非常高兴,还在老家凤阳为他修建了府邸,赏赐他五万宝钞。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