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经方坚定的拥趸,为继承和发扬、宣传日渐式微的中医经方,新注册了账号,衷心感谢各位看官“驻指观看”,亦烦请各位“关注”与支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柴胡四两(12克)、龙骨一两半(15克)、黄芩一两半(15克)、生姜切一两半(4.5克)、铅丹一两半(15克)、人参一两半(4.5克)、桂枝去皮一两半(15克)、茯苓一两半(15克)、半夏洗二合半(6克)、大黄切二两(6克)、牡蛎熬一两半(15克)、大枣擘六枚(6枚)。
【用法】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
【适应症状】伤寒往来寒热,身材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身材满烦惊为主证者。
【医案】
1、膈肌痉挛
患者,女,38岁。患呃逆(膈肌痉挛)年余,屡经医治,未获显效。诊时身材中苦满,呃逆连声,纳呆,神疲,懒言,大便艰滞,夜梦纷纭,经血失调,月余一行,量少色紫褐,带下黄浊,舌紫暗,苔薄黄。辨证:肝失条达,胃失和降。治法: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用药:生略。水煎服,每日1剂。
煎服6剂,身材胁即宽,气逆自平,呃逆顿止。
按:呃逆经年不已者,多缘肝失条达之故。以柴胡解其郁,厚朴、枳壳、苏梗畅气机,瓜蒌荡涤身材膈之滞,刀豆、青果降逆气,龙骨、牡蛎镇摄以安其冲,重用大黄、莱菔子泄热开结导滞。诸药合用,则胃气降,肝气舒,呃逆止。
2、动脉硬化、颈椎增生(麻木)
朱某,男,33岁。左臂麻木疼痛,头晕,头痛,记忆力衰退一年多。某医院诊为动脉硬化、颈椎增生,久治无效。刻下头晕头胀,身材满心烦,口苦口干,便秘,舌苔薄白,脉弦而紧。证属肝郁气滞,痰湿不化,经络闭塞。处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用药:略。
服药4剂,诸症好转。继服40剂而愈。
按:治疗半身麻木、单臂麻木者或半脸麻木,补阳还五汤常为有效方剂。但对木郁失达、经络壅滞所致者,当取疏肝通络、化痰解郁之法,应用本方甚效。
白通汤
【组成】葱白四茎、干姜一两(6克)、附子生去皮破八片一枚(15克)。
【用法】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适应症状】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医案】
1、高血压
陆某,男,48岁。患高血压10年余,近来加重,头晕剧作,起则尤甚,畏光面赤,心悸时烦,形寒嗜卧,冷汗涔涔,脉沉细微,舌质淡胖美。辨证:心肾阳衰,格阳于上。治法: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处方:略。水煎服,每日1剂。
1剂后头晕、心悸显减,汗止,面赤消失,肢温,脉和缓有力。续服1剂,病情趋于稳定。
按:高血压病,虽以阴虚阳亢居多,然非尽然。本例形寒嗜卧,冷汗涔涔,脉沉细微,舌淡胖美等症,皆属“阴盛格阳”之证。方中附子、干姜破阴回阳,葱白宣通格阳,淡秋石引阳入阴,五味子等敛阴防脱,共济回阳救危之功。
2、过敏性休克
李某,女,25岁。因注射青霉素数分钟突然跌仆在地,神志昏沉,血压测不到,半小时后深度昏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肢厥,面色白光白,颧红,舌淡紫,脉微细欲绝。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用多种升压药抢救18小时无效。辨证:阴竭阳脱,浮阳外越,心肾衰竭。治法:破阴回阳,宣通内外,益气敛阴,潜阳固卫。处方:白通汤加减。用药:葱略。水煎服,嘱热药凉服,每日1剂。
1剂后,、神静,汗止,手足温,溲自通。改用:略。2剂而诸症悉平。
作为中医经方坚定的拥趸,为继承和发扬、宣传日渐式微的中医经方,新注册了账号,衷心感谢各位看官“驻指观看”,亦烦请各位“关注”与支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