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佛赏花去
历代帝王,都是与君共患难易,与君同享乐难。所谓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对于从社会底层崛起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更在乎他得来不易的朱家王朝。尽管陈胜说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是在朱元璋的心中始终有种自卑额心里,毕竟自己这皇上不是从深宫中继承的,而是自己一路拼杀得到的。因此,朱元璋为自己和子孙守护者江山,神经始终绷紧着。34名开国功勋除了病亡的,都被他处理掉了,仅有两个高情商的人幸免于难,这就是刘伯温和汤和。两个人都是最了解朱元璋的人,功成都不约而同告老还乡,但朱元璋对待两个人却大不相同。
明朝战将如云,汤和其实并不出众。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是朱元璋的老乡,和朱元璋在一条街上一起长大。而且是汤和把朱元璋推荐给郭子兴。朱元璋称帝后,汤和也仅仅封侯,汤和从不抱怨。继续兢兢业业屡立战功,后晋封为信国公。徐达死后,汤和成为资格最老,地位最高的武将。他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不希望大将长久掌握兵权。汤和对他说,我年纪大了,想回老家,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大为高兴,亲自送别,送给汤和黄金300两,给他在老家凤阳建造豪宅。汤和回乡后,整天喝酒下棋,含饴弄孙,也不议论国事,让朱元璋十分放心。汤和还把朱元璋赏赐的钱分给左邻右舍的乡里,乡里口碑很高。1395年汤和病逝,朱元璋痛哭汤和,追封他为东瓯王。
反观刘基,是最早请求告老还乡的。朱元璋只封了刘基一个三等伯爵。封伯的第四个月,刘基和汤和的理由一样,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准许。刘基和汤和一样,在家喝着小酒,从不谈论国事。见到青田县令下跪口称小民。但刘基偏偏管了一件事,还给朱元璋上疏。其实就是浙江和福建有一个三不管的地方,刘基建议派一个巡检司加强管理。因为这件事他得罪了豪强,人家编出刘伯温会看风水,相中此地有王气。刘基深知朱元璋多疑,辩解什么都没用,于是上京城居住。
刘基在京城待了3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朱元璋准许刘基回老家。没赐金银,还断了刘基的俸禄,但他给刘基写了一封绝交信《赐归老青田诏书》。信中再也不像以前那样称呼刘基老先生,而是直呼“尔刘基”。信中说,“君子绝交,恶言不出。忠臣去国,不洁其名。”信中大意说,我对你很不满,你不用解释,你那点事我都知道,我对你,不说不好听的话,你也不要辩白你没有问题。这是一封多么绝情的信,刘基回家后一个月病逝。
为什么同样都是告老还乡,汤和和刘基两种待遇呢?因为汤和给人的印象是身心全部的放开,而刘基心里并没有放开,还想着国事,这让朱元璋担心。武将解除兵权也就失去作用,但文臣有脑子,刘基给谁出谋划策,焉知不会出现另一个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