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秀成即将问斩,并没有失声痛哭,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从容赴死

李秀成即将问斩,并没有失声痛哭,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从容赴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客多文史 访问量:4656 更新时间:2024/1/21 9:57:03

1864年,湘军主帅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今天要处决他。李秀成听后面无戚容,作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然后说道: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说罢,李秀成谈笑自若,从容赴死。

李秀成,原名李寿成,太平天国后期主帅之一,与陈玉成互为天王洪秀全的左膀右臂,李秀成出身贫寒,父母皆是农民,为求生计,李秀成帮工就食,以此来减轻家庭的重担。

1849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来到组织拜上帝会,年轻的李秀成听闻这个消息后,便赶到紫荆山,成为拜上帝会的一员。

金田起义后,李秀成成为了一名太平军战士,隶属于东王杨秀清的麾下,他追随东王杨秀清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立下赫赫战功,因而被杨秀清破格提拔为右后四军帅。李秀成为人平和,很会团结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因而深受上至天王洪秀全,下至普通的太平军士兵的尊崇。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天京,使得太平天国无人可用,为此,天王洪秀全对年轻的李秀成和陈玉成二人委以重任,让二人成为太平军的左右主将。

成为太平军主帅之一的李秀成,在陈玉成的配合之下,先后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军事战役的胜利,不仅将清军的攻势打退,也进一步了开拓了太平天国的版图。

也正因为李秀成战功赫赫,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将其封为忠王,以表彰其功绩。1863年,战局突变,太平天国由攻转守,湘军在主帅曾国藩的统领下,向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城进发。

而太平军在天保城集结重兵,欲要阻挡湘军的攻势,但是湘军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上都是强于太平军的,经过数日激战,湘军最终拿下天保城,对太平军的大本营天京城展开了围攻之势。

当时,天王洪秀全已经病逝,李秀成临危受命,成为天京城内的最高统帅,率领城内的太平军军民抵御湘军的进攻。

但是天京城内缺兵少粮,根本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防御战,仅仅只是坚守了一个来月,天京城就被湘军攻破。

忠王李秀成率领仅存的太平军战士与湘军展开巷战,结果湘军势大,李秀成抵挡不住,奔回朝门,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洪天贵福骑,令着部下保护洪天贵福突出重围,自己则是假扮清兵,逃到了天京城外的山林之中。

李秀成在山林之中休息时,被村落里的村董陶大来知晓,他带着一众人捉拿了李秀成,将其押送到了湘军大营。

不久,李秀成如愿见到了湘军主帅曾国藩,曾国藩见到李秀成后,显得十分和善,对其说道:你就是李秀成吗?你果然是一条好汉,可惜了,可惜了,如果我能够早点遇到你,你也不会是今日的下场。

李秀成听到曾国藩如此怜悯他,顿时触景生情,潸然泪下,这个时候,李秀成所坚持的倔强气终于消解了。

随后,曾国藩命部下将李秀成的手铐和脚镣全部除去,并且请来郎中为李秀成治伤,李秀成对曾国藩的这些举动十分感激,因而奋笔疾书,连续写了十天的供词,这些供词多数内容都是劝诫曾国藩做皇帝,阿谀湘军,诋毁满洲八旗军。

曾国藩看了这些供词后,胆战心惊,深怕这些内容被清廷获知,当时,清廷已经传信,让曾国藩派人将李秀成押解到北京,如果李秀成去了北京,为了活命,向清廷揭露湘军的不是,这将会使得湘军以及曾国藩遭遇灭顶之灾。

为此,曾国藩决定处死李秀成,以绝后患,曾国藩在处死李秀成之前,还假惺惺地设宴款待了李秀成,而李秀成则以为曾国藩要还他自由,重用于他,于是乎在酒宴上,对曾国藩进行了吹嘘和称颂。

但是令李秀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酒宴结束后的第二天,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接到朝廷诏令,今日要将其处死,以正效尤。

李秀成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失声痛哭,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显得非常平静,他当着李鸿裔的面,对曾国藩进行了语言吹棒之后,便从容走上刑场,被侩子手斩首示众。

李秀成死后,头颅被装在一个小木笼里,由一个湘军士兵拎着,另一个湘军士兵鸣锣吆喝,在当年李秀成曾经领兵作战的地区沿途传示。

李秀成之死,引发了太平天国的“蝴蝶效应”,残余的太平天国将领见主帅李秀成被湘军处死,深感大势已去,无力再战,归降的归降,出逃的出逃,最终成为一盘散沙,被清军彻底瓦解。

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罗尔纲曾这样评价这位昔日的太平天国主帅李秀成,说其生于贫雇农家庭,跟饥寒搏斗成长,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全家加入队伍。

经过革命大洪炉的千锤百炼,从士兵一直提升到最高统帅,太平天国的军师。他一生“铁胆忠心”,英风烈迹,使人可歌可泣。不幸国破身虏,学姜维用假投降计,有碍革命气节教育。青史无情,难免批判,亦可慨已夫!

标签: 李秀成

更多文章

  • 洪秀全是服毒身亡还是病死,曾国藩和李秀成的说法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秀成

    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攻陷天京,天王洪秀全命归黄泉。洪秀全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病死的呢?史料上对此的记载说法不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洪秀全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他自幼进入私塾学习,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他的父兄、家族吧科举成名、光宗耀祖的

  • 曾国藩曾孙拿出李秀成口供真迹,揭开其被俘真相,意义重大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秀成

    1864年正月,清军占领了天保城,并合围了天京。4月19日,洪秀全病逝,忠王李秀成为了安抚太平天国的军心,扶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当时太平军队的兵力只有一万多,能上战场的仅有三四千人,运送粮草的道路被清军断绝,局面对太平军非常不利。这时,湘军加紧围城,从东门到北门沿着城墙挖掘地道,准备攻城。李秀成指挥

  • 曾国藩后人抛出重磅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李秀成

    从普通士兵到跻身太平天国的决策高层,李秀成只花了八年的时间;从被捕到被杀,他花的时间更短,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只有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李秀成都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是否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心有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他是否有意向朝廷求饶,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从“忠王不忠”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来看,似乎是后一

  • 戚本禹撰写《评李秀成自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风波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李秀成

    引言1963年,彼时已经32岁的戚本禹,凭借着《评李秀成自述》一文成名。这篇很有争议的文章,一经刊发就引来了不小的风波。围绕着这场风波,名不见经传的戚本禹得以迅速声名鹊起,本文,我就聊聊,由这篇文章引发的那一场场风波。一文成名1963年8月,《历史研究》第四期刊发了戚本禹的一篇史学论文《评李秀成自述

  •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导致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李秀成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安庆地理概况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英王陈玉成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太平军安庆保卫战率另一路大军进攻武昌的李秀成这时表现出了战略上的短见,他只想着经营他富庶的江浙地区,对调军解围安庆很

  • 为什么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值得人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秀成

    太平天国中很少有人像忠王李秀成那样富有争议了。只要一谈及李秀成,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忠王忠不忠”这个话题。争论到现在,也没能完全取得共识。其实“忠王忠不忠”,也只是反映了忠王李秀成某一方面而已。若想要对李秀成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还应看看他怎样对待敌人、部下、百姓、朋友,这才容易接近真相。对敌:各为其主

  • 曾国藩为何匆匆处死李秀成,曾国藩要掩盖哪些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秀成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在曾国荃的指挥下,士兵点燃了天京城下地道里的炸药的导火索,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城墙上出现了一个二十余丈宽的缺口,顿时间烟焰冲天。同治三年六月十八日(1864年7月21日)深夜,曾国藩收到了曾国荃寄来的捷报,根据曾国荃的报告,曾国藩将湘军攻城杀贼的情况进

  • 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乌拉那拉如懿

    乌拉那拉·如懿,《后宫·如懿传》、《后宫甄嬛传》的角色之一,废后乌拉那拉宜修侄女,乾隆皇帝的侧福晋、娴妃。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乌拉那拉·如懿,《后宫甄嬛传》中废后乌拉那拉宜修侄女,因为心高气傲不愿屈人做三阿哥的侍妾,受皇后之托被指给四阿哥爱新觉罗·弘历作侧福晋

  • 米芾赏石之瘦、漏,苏东坡赏石之丑,郑板桥画石丑而雄丑而秀

    历史人物编辑:网眼大观标签:郑板桥

    到桂林市下辖荔浦市的荔江风景区游玩,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一间“荔江湾奇石文化博物馆”。场馆不大,但建筑颇有气势,藏品嘛也还有几件值得观赏的。柳州、桂林奇石甚多,尤其是奇石馆舍众多,奇石市场规模庞大,堪称全国奇石的集散地。相比较而言,荔江湾的博物馆只能是“小小巫”了。不过,柳州、桂林藏品丰富的奇石博物馆

  • 和尚尼姑恋爱被抓,郑板桥写一诗,羞得抬不起头,却笑得停不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郑板桥

    提起僧侣,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清心寡欲、和颜悦色的白衣素者的形象,拥有一双彰显睿智的眼睛,踏着一席远离世俗的步伐,不恋红尘,与世无争,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理论上说,爱情是与僧侣绝缘的,但实际而言,他们的求生欲有时候却格外发达。在生活的门外,不仅有生硬强悍的男子,更有波澜不惊的女人。尼姑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