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年,湘军主帅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今天要处决他。李秀成听后面无戚容,作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然后说道: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说罢,李秀成谈笑自若,从容赴死。
李秀成,原名李寿成,太平天国后期主帅之一,与陈玉成互为天王洪秀全的左膀右臂,李秀成出身贫寒,父母皆是农民,为求生计,李秀成帮工就食,以此来减轻家庭的重担。
1849年,洪秀全和冯云山等人来到组织拜上帝会,年轻的李秀成听闻这个消息后,便赶到紫荆山,成为拜上帝会的一员。
金田起义后,李秀成成为了一名太平军战士,隶属于东王杨秀清的麾下,他追随东王杨秀清南征北战,开疆扩土,立下赫赫战功,因而被杨秀清破格提拔为右后四军帅。李秀成为人平和,很会团结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因而深受上至天王洪秀全,下至普通的太平军士兵的尊崇。
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天京,使得太平天国无人可用,为此,天王洪秀全对年轻的李秀成和陈玉成二人委以重任,让二人成为太平军的左右主将。
成为太平军主帅之一的李秀成,在陈玉成的配合之下,先后取得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军事战役的胜利,不仅将清军的攻势打退,也进一步了开拓了太平天国的版图。
也正因为李秀成战功赫赫,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将其封为忠王,以表彰其功绩。1863年,战局突变,太平天国由攻转守,湘军在主帅曾国藩的统领下,向太平天国的大本营天京城进发。
而太平军在天保城集结重兵,欲要阻挡湘军的攻势,但是湘军无论是士气,还是兵力上都是强于太平军的,经过数日激战,湘军最终拿下天保城,对太平军的大本营天京城展开了围攻之势。
当时,天王洪秀全已经病逝,李秀成临危受命,成为天京城内的最高统帅,率领城内的太平军军民抵御湘军的进攻。
但是天京城内缺兵少粮,根本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防御战,仅仅只是坚守了一个来月,天京城就被湘军攻破。
忠王李秀成率领仅存的太平军战士与湘军展开巷战,结果湘军势大,李秀成抵挡不住,奔回朝门,将自己的坐骑让给洪天贵福骑,令着部下保护洪天贵福突出重围,自己则是假扮清兵,逃到了天京城外的山林之中。
李秀成在山林之中休息时,被村落里的村董陶大来知晓,他带着一众人捉拿了李秀成,将其押送到了湘军大营。
不久,李秀成如愿见到了湘军主帅曾国藩,曾国藩见到李秀成后,显得十分和善,对其说道:你就是李秀成吗?你果然是一条好汉,可惜了,可惜了,如果我能够早点遇到你,你也不会是今日的下场。
李秀成听到曾国藩如此怜悯他,顿时触景生情,潸然泪下,这个时候,李秀成所坚持的倔强气终于消解了。
随后,曾国藩命部下将李秀成的手铐和脚镣全部除去,并且请来郎中为李秀成治伤,李秀成对曾国藩的这些举动十分感激,因而奋笔疾书,连续写了十天的供词,这些供词多数内容都是劝诫曾国藩做皇帝,阿谀湘军,诋毁满洲八旗军。
曾国藩看了这些供词后,胆战心惊,深怕这些内容被清廷获知,当时,清廷已经传信,让曾国藩派人将李秀成押解到北京,如果李秀成去了北京,为了活命,向清廷揭露湘军的不是,这将会使得湘军以及曾国藩遭遇灭顶之灾。
为此,曾国藩决定处死李秀成,以绝后患,曾国藩在处死李秀成之前,还假惺惺地设宴款待了李秀成,而李秀成则以为曾国藩要还他自由,重用于他,于是乎在酒宴上,对曾国藩进行了吹嘘和称颂。
但是令李秀成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酒宴结束后的第二天,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接到朝廷诏令,今日要将其处死,以正效尤。
李秀成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失声痛哭,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显得非常平静,他当着李鸿裔的面,对曾国藩进行了语言吹棒之后,便从容走上刑场,被侩子手斩首示众。
李秀成死后,头颅被装在一个小木笼里,由一个湘军士兵拎着,另一个湘军士兵鸣锣吆喝,在当年李秀成曾经领兵作战的地区沿途传示。
李秀成之死,引发了太平天国的“蝴蝶效应”,残余的太平天国将领见主帅李秀成被湘军处死,深感大势已去,无力再战,归降的归降,出逃的出逃,最终成为一盘散沙,被清军彻底瓦解。
太平天国史研究专家罗尔纲曾这样评价这位昔日的太平天国主帅李秀成,说其生于贫雇农家庭,跟饥寒搏斗成长,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全家加入队伍。
经过革命大洪炉的千锤百炼,从士兵一直提升到最高统帅,太平天国的军师。他一生“铁胆忠心”,英风烈迹,使人可歌可泣。不幸国破身虏,学姜维用假投降计,有碍革命气节教育。青史无情,难免批判,亦可慨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