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

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文章鉴赏 访问量:3573 更新时间:2024/3/2 5:34:39

乌拉那拉·如懿,《后宫·如懿传》、《后宫甄嬛传》的角色之一,废后乌拉那拉宜修侄女,乾隆皇帝的侧福晋、娴妃。

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为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

乌拉那拉·如懿,《后宫甄嬛传》中废后乌拉那拉宜修侄女,因为心高气傲不愿屈人做三阿哥的侍妾,受皇后之托被指给四阿哥爱新觉罗·弘历作侧福晋。乃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侧福晋、娴妃。佐领那尔布女。后事高宗潜邸,为侧室福晋。乾隆二年,封娴妃。

如懿年少时因任性后来入宫,对乾隆一片痴心。可是没有想到最后她与乾隆渐行渐远,结局更是身亡宫。那么在原著小说中,乌拉那拉如懿真实历史与电视剧中扮演的如懿有什么不一样?知情人剧透,如懿是历史上可怜可叹可悲的皇后。众所周知,乌拉那拉如懿的历史原型就是清朝历史上最悲情的皇后——皇后乌喇纳喇氏。她不仅是清朝历史上少有的废后之一,而且在她死后被塞入皇贵妃墓旁,乾隆皇帝甚至连牌位都没有给她。尽管乌拉那拉如懿最后排除万难,成为与乾隆皇帝并肩共赏万里江山的皇后,但是她却发现皇帝与她的情谊再也不似从前,果然应了那句话,“自古帝多薄情,最是无情帝王家”。

乾隆的第一个皇后是孝贤皇后,乾隆非常的爱她,孝贤皇后生的两个儿子都被秘密立为太子,可惜这两个儿子都死了,孝贤皇后也死了,乾隆皇帝很悲痛,孝贤皇后死后两年才立如懿为皇后。但乾隆一直想着孝贤皇后。乾隆又一次南巡经过济南,很悲伤,没有进济南,因为十七年前孝贤皇后就死在济南,乾隆想起了孝贤皇后,写了首诗纪念她,如懿终于忍无可忍了,大闹了起来,并剪了自己的头发。在济南的时候,如懿因为忍无可忍,所以大闹了起来,并剪了自己的头发,在清朝剪头发是大忌,只在皇太后、皇帝驾崩时,皇后才可以剪发,当时的皇太后、皇帝都还健在,如懿却突然剪发,无疑是在诅咒他们一样。所以乾隆非常的生气,并叫人把如懿送回了皇宫,回到皇宫后的如懿竟然削发为尼。所以如懿和乾隆渐行渐远,终至断发被废,独守青樱弘历的美好回忆而独守一生。

入住翊坤宫之后,如懿决定要铲除一切曾经对付过她的仇人。皇后因为丧子之疼,日益衰弱,难以打理六宫。如懿使用计谋让当日怡嫔滑胎之事告白于天下。慎嫔是主犯,因而遭受到猫刑而惨死。海贵人生下一子,但因遭人算计无法侍寝,彻底失宠,如懿痛心疾首。慧贵妃身子也逐渐变差,原是其被皇后算计而不能生育,在死前,如懿告诉其真相,慧贵妃含恨而终,被封为皇贵妃。皇后再添一子,但不久亦夭折,皇后几欲崩溃,后不幸坠入水中,幸得侍卫凌云彻救助,但大势已去,最终逝去。

但是乌拉那拉·如懿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位皇后出身富贵,家族庞大,年少时娇生惯养,后来虽日渐沉稳但是始终不改倔强的性格,她最该的就是身在宫中却想得一人心,后宫佳丽三千,一个皇后却想着这平常夫妻的一心一意,难道不是注定要悲情一生吗?

标签: 乌拉那拉如懿

更多文章

  • 米芾赏石之瘦、漏,苏东坡赏石之丑,郑板桥画石丑而雄丑而秀

    历史人物编辑:网眼大观标签:郑板桥

    到桂林市下辖荔浦市的荔江风景区游玩,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一间“荔江湾奇石文化博物馆”。场馆不大,但建筑颇有气势,藏品嘛也还有几件值得观赏的。柳州、桂林奇石甚多,尤其是奇石馆舍众多,奇石市场规模庞大,堪称全国奇石的集散地。相比较而言,荔江湾的博物馆只能是“小小巫”了。不过,柳州、桂林藏品丰富的奇石博物馆

  • 和尚尼姑恋爱被抓,郑板桥写一诗,羞得抬不起头,却笑得停不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郑板桥

    提起僧侣,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清心寡欲、和颜悦色的白衣素者的形象,拥有一双彰显睿智的眼睛,踏着一席远离世俗的步伐,不恋红尘,与世无争,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理论上说,爱情是与僧侣绝缘的,但实际而言,他们的求生欲有时候却格外发达。在生活的门外,不仅有生硬强悍的男子,更有波澜不惊的女人。尼姑是一个

  • 和尚与尼姑行苟且之事却被捉,郑板桥写下一诗,堪称教科书级调戏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郑板桥

    古诗词里的爱情都是浪漫而自由的,或是异地相思时的牵肠挂肚,或是倾诉衷肠时的纸短情长,或是回心转意时的力挽狂澜,无不在宣示着爱情的伟大与悲壮,即便是那些被世俗捆绑住的不幸婚姻,也都是在歌颂和追随自由。但是自由恋爱是有对象可依的,双方的身份必须被社会观念认可,假如尼姑与和尚之间擦出了火花,那么这份感情就

  • 糊涂县令郑板桥中的慎郡王和理郡王两位王爷在真实历史是什么样子

    历史人物编辑:柠重标签:郑板桥

    最近看了一部以清朝乾隆年间为背景的古装剧《糊涂县令郑板桥》,郑板桥自然是大名鼎鼎,扬州八怪之一,这部剧就是讲的清代乾隆年间,黄河岸边两个有名的穷困县范县、朝城境内黄河连年泛滥、朱三太子余党神出鬼没、贩卖私盐异常猖獗,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以至于官场内无人愿意到这两个县出任知县。朝廷任命50岁的候缺进士

  • 郑板桥送富商的四个字,让富商直喊超值,几天后被打脸,开仓放粮

    历史人物编辑:风云人物看历史标签:郑板桥

    在中国民间有一个习俗,这个习俗一般存在于春节之前,叫做讨年账,意思很简单,就是到了年底了,要把所有的账目全都结算清楚了。其实这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欠债还钱是应该的,就是因为中国人对于春节来讲,有一种特殊的钟爱,所以能不能过好年,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郑板桥原先就为穷人还钱之后

  • 郑板桥的七律,先扬后抑,写尽了无奈和愁闷,作者不愧是诗坛高手

    历史人物编辑:宪宪爱美食标签:郑板桥

    诗歌中蕴含着作者的满腔深情,读者品味那些前贤的优秀作品时,也应该带着温度去阅读,体验才子们的诗意人生,感受他们内心的甘苦,才能发现深藏在文字背后的生命的真实。每一首诗歌其实都寄托着作者的复杂情思,不管是气韵淡远,还是天机妙悟,都折射出诗人不同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心境,更给后世带来非凡的体验。下面分享郑板

  • 郑板桥一副《竹石图》,徐悲鸿手痒添了6笔竹子,国人怒骂:手欠

    历史人物编辑:新移说娱乐标签:郑板桥

    在绘画领域,其实是有在别人的书画作品上添笔着墨的例子的,但别人作品的意趣风格,稍有着墨不慎,就很容易毁掉一幅作品的意境。而且不在别人作品上动手动脚,其实也是一种做人的基本修养,如下棋中观棋不语的规矩一样,尽管如此,在一些名家作品中我们仍可以经常看到其他人的痕迹。最“臭名昭著”的恐怕是盖戳狂魔乾隆皇帝

  • 古代是怎么买卖文凭的?县太爷郑板桥是如何对待买文凭的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姚姚时尚标签:郑板桥

    2008年,在武汉出现了一张清康熙年间由国子监颁发的监照。这张监照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文凭”。史料记载,当年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这张文凭,起价108两纹银。这张保存完好的监照,长51厘米,宽40厘米。正文中有持照人的“文字相片”:“案今准户部册报臧三六系山西汾西县人,四十六岁,身中面白微须……”发照日期

  • 徐悲鸿为郑板桥改画?画6笔,题14个字,“画蛇添足”却卖3500万

    历史人物编辑:赤彦说历史标签:郑板桥

    起源|本期导读: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从古至今画竹子一直无人超越,竹子作为花中“四君子”之一,也一直是谦虚、气节、刚正不阿的象征。徐悲鸿作为当代绘画大师,笔下的“万马奔腾”图让人震撼不已,但是在画竹子又怎样呢?既然在画坛,一直无人敢称超越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但是徐悲鸿却曾经为郑板桥改过画,并且

  • 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

    历史人物编辑:阎丽标签:郑板桥

    文/印象历史品读叔叔用郑板桥的画换一个罐子,侄子说了一席话,专家:想象力丰富今天继续来讲一讲鉴宝的故事。很多人拿着宝贝上节目,有的可能是自己感兴趣淘的,有的可能是自己拍卖的,还有的是祖传的,可而今天这位藏友的藏品牛逼了,这是用郑板桥的画跟别人换的。郑板桥在历史上也是一个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是康熙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