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洪秀全是服毒身亡还是病死,曾国藩和李秀成的说法为何截然不同?

洪秀全是服毒身亡还是病死,曾国藩和李秀成的说法为何截然不同?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静心读史 访问量:4127 更新时间:2023/12/14 19:11:12

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攻陷天京,天王洪秀全命归黄泉。洪秀全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病死的呢?史料上对此的记载说法不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

洪秀全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他自幼进入私塾学习,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他的父兄、家族吧科举成名、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然而,遗憾的是,洪秀全的科举之路实在艰辛,才华横溢的他在考中秀才后屡屡落第,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上。经过无数次的打击,洪秀全逐渐对孔孟之道产生了怀疑。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在东南沿海一带横行,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民族矛盾也随之加剧。洪秀全又连连科场失意,当他看到清王朝的黑暗统治,以及广大民众的倒悬之苦,于是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科场失意,这次他完全放弃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幻想。据说他大病了四十多天,自称魂游天堂。从此以后,他不再研究孔孟之道和八股文章,而是心钻研七年前在广州应试失意时,在街头得到的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他对里面的语言作了修改和发挥,多方面加以附会解说,编造他的新教义。在此基础上,他首创“拜上帝会”,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人平等的天国主张。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是天父皇上帝耶和华的次子、天兄耶稣的弟弟,接受皇上帝的“天遣”下凡救世来了。他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四年。

太平天国起义动员了千百万农民起来与清王朝进行了殊死搏斗,其足迹遍及十余省,先后攻克六百多个城镇,建立革命政权达十一年之久。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表现出了顽强的反抗精神,为中国近代史写了了关辉的一页。

1864年,曾国荃攻克天京,天京沦陷前,洪秀全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一岁。然而,关于洪秀全的死因,则众说纷纭。

根据当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两江总曾国藩的奏报:“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5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在曾国藩的另一奏报中称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亡,秘不发丧。”

此外,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记载:“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身亡。”因为曾国藩是攻陷天京的知情者,因而他的说法常被人们认为是绝对可靠的。

20世纪60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的《李秀成亲供手迹》即《李秀成自述》得以正式发行。刘秀成被洪秀全封为忠王,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最高军事统帅,天京陷落后突围时被俘,他在曾国藩军营中写下供词数万言,即后来的《李秀成自述》。

他的自述是本人亲供,真实可靠,只是后来被曾国藩篡改情节,再呈给清廷。直到洪秀全死因的第一手资料公之于众,这才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李秀成自述》原稿记载:“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时,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天王之病,不食药方,仁病仁好,不好亦不服药,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显然,李秀成明确说洪秀全是病死的,而曾国藩却说是服毒而亡。那么,曾国藩为何要篡改洪秀全的死因呢?这主要是曾国藩在攻陷天京后两次上奏朝廷,说洪秀全是“服毒身亡”的。

等到捕获李秀成时才得知真相,因此只能作出篡改,才不至于出现前后矛盾而受到朝廷的质疑。而且天王服毒身亡,也更能向朝廷邀功,证明洪秀全的死是自己围攻天京的成功结果。

其实,洪秀全是自杀还是病死,二者并不矛盾。清军合围天京后,城内粮食早已断绝,洪秀全见大势已去,丧失了信心,在明知患病的情况下,却拒绝一切的治疗,这种做法和自杀并无区别。因此,洪秀全的死因不必过于纠结,自杀或是病死的说法都合乎情理。

标签: 李秀成

更多文章

  • 曾国藩曾孙拿出李秀成口供真迹,揭开其被俘真相,意义重大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秀成

    1864年正月,清军占领了天保城,并合围了天京。4月19日,洪秀全病逝,忠王李秀成为了安抚太平天国的军心,扶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当时太平军队的兵力只有一万多,能上战场的仅有三四千人,运送粮草的道路被清军断绝,局面对太平军非常不利。这时,湘军加紧围城,从东门到北门沿着城墙挖掘地道,准备攻城。李秀成指挥

  • 曾国藩后人抛出重磅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李秀成

    从普通士兵到跻身太平天国的决策高层,李秀成只花了八年的时间;从被捕到被杀,他花的时间更短,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只有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李秀成都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是否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心有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他是否有意向朝廷求饶,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从“忠王不忠”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来看,似乎是后一

  • 戚本禹撰写《评李秀成自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风波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李秀成

    引言1963年,彼时已经32岁的戚本禹,凭借着《评李秀成自述》一文成名。这篇很有争议的文章,一经刊发就引来了不小的风波。围绕着这场风波,名不见经传的戚本禹得以迅速声名鹊起,本文,我就聊聊,由这篇文章引发的那一场场风波。一文成名1963年8月,《历史研究》第四期刊发了戚本禹的一篇史学论文《评李秀成自述

  •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导致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李秀成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安庆地理概况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英王陈玉成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太平军安庆保卫战率另一路大军进攻武昌的李秀成这时表现出了战略上的短见,他只想着经营他富庶的江浙地区,对调军解围安庆很

  • 为什么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值得人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秀成

    太平天国中很少有人像忠王李秀成那样富有争议了。只要一谈及李秀成,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忠王忠不忠”这个话题。争论到现在,也没能完全取得共识。其实“忠王忠不忠”,也只是反映了忠王李秀成某一方面而已。若想要对李秀成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还应看看他怎样对待敌人、部下、百姓、朋友,这才容易接近真相。对敌:各为其主

  • 曾国藩为何匆匆处死李秀成,曾国藩要掩盖哪些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李秀成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1864年7月19日),在曾国荃的指挥下,士兵点燃了天京城下地道里的炸药的导火索,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城墙上出现了一个二十余丈宽的缺口,顿时间烟焰冲天。同治三年六月十八日(1864年7月21日)深夜,曾国藩收到了曾国荃寄来的捷报,根据曾国荃的报告,曾国藩将湘军攻城杀贼的情况进

  • 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文章鉴赏标签:乌拉那拉如懿

    乌拉那拉·如懿,《后宫·如懿传》、《后宫甄嬛传》的角色之一,废后乌拉那拉宜修侄女,乾隆皇帝的侧福晋、娴妃。乌拉那拉·如懿人物原型是谁?为何一生未能如意,成为悲情皇后?乌拉那拉·如懿,《后宫甄嬛传》中废后乌拉那拉宜修侄女,因为心高气傲不愿屈人做三阿哥的侍妾,受皇后之托被指给四阿哥爱新觉罗·弘历作侧福晋

  • 米芾赏石之瘦、漏,苏东坡赏石之丑,郑板桥画石丑而雄丑而秀

    历史人物编辑:网眼大观标签:郑板桥

    到桂林市下辖荔浦市的荔江风景区游玩,没想到,这里居然有一间“荔江湾奇石文化博物馆”。场馆不大,但建筑颇有气势,藏品嘛也还有几件值得观赏的。柳州、桂林奇石甚多,尤其是奇石馆舍众多,奇石市场规模庞大,堪称全国奇石的集散地。相比较而言,荔江湾的博物馆只能是“小小巫”了。不过,柳州、桂林藏品丰富的奇石博物馆

  • 和尚尼姑恋爱被抓,郑板桥写一诗,羞得抬不起头,却笑得停不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王金星标签:郑板桥

    提起僧侣,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清心寡欲、和颜悦色的白衣素者的形象,拥有一双彰显睿智的眼睛,踏着一席远离世俗的步伐,不恋红尘,与世无争,药销日晏三匙饭,酒渴春深一碗茶。理论上说,爱情是与僧侣绝缘的,但实际而言,他们的求生欲有时候却格外发达。在生活的门外,不仅有生硬强悍的男子,更有波澜不惊的女人。尼姑是一个

  • 和尚与尼姑行苟且之事却被捉,郑板桥写下一诗,堪称教科书级调戏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郑板桥

    古诗词里的爱情都是浪漫而自由的,或是异地相思时的牵肠挂肚,或是倾诉衷肠时的纸短情长,或是回心转意时的力挽狂澜,无不在宣示着爱情的伟大与悲壮,即便是那些被世俗捆绑住的不幸婚姻,也都是在歌颂和追随自由。但是自由恋爱是有对象可依的,双方的身份必须被社会观念认可,假如尼姑与和尚之间擦出了火花,那么这份感情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