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攻陷天京,天王洪秀全命归黄泉。洪秀全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病死的呢?史料上对此的记载说法不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
洪秀全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他自幼进入私塾学习,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他的父兄、家族吧科举成名、光宗耀祖的希望都寄托在他的身上。
然而,遗憾的是,洪秀全的科举之路实在艰辛,才华横溢的他在考中秀才后屡屡落第,连一个举人也没考上。经过无数次的打击,洪秀全逐渐对孔孟之道产生了怀疑。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侵略者在东南沿海一带横行,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民族矛盾也随之加剧。洪秀全又连连科场失意,当他看到清王朝的黑暗统治,以及广大民众的倒悬之苦,于是决心改变这种状况。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科场失意,这次他完全放弃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的幻想。据说他大病了四十多天,自称魂游天堂。从此以后,他不再研究孔孟之道和八股文章,而是心钻研七年前在广州应试失意时,在街头得到的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他对里面的语言作了修改和发挥,多方面加以附会解说,编造他的新教义。在此基础上,他首创“拜上帝会”,提出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人平等的天国主张。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是天父皇上帝耶和华的次子、天兄耶稣的弟弟,接受皇上帝的“天遣”下凡救世来了。他领导的这次农民起义战争,整整持续了十四年。
太平天国起义动员了千百万农民起来与清王朝进行了殊死搏斗,其足迹遍及十余省,先后攻克六百多个城镇,建立革命政权达十一年之久。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表现出了顽强的反抗精神,为中国近代史写了了关辉的一页。
1864年,曾国荃攻克天京,天京沦陷前,洪秀全突然去世,终年五十一岁。然而,关于洪秀全的死因,则众说纷纭。
根据当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奏报:“首逆洪秀全实系本年5月间,官军猛攻时,服毒而死。”在曾国藩的另一奏报中称洪秀全“四月二十七日,因官军急攻,服毒身亡,秘不发丧。”
此外,曾国藩刊刻的《李秀成自述》记载:“天王斯时焦急,日日烦躁,即以四月二十七日服毒身亡。”因为曾国藩是攻陷天京的知情者,因而他的说法常被人们认为是绝对可靠的。
20世纪60年代初,藏在曾国藩家中的《李秀成亲供手迹》即《李秀成自述》得以正式发行。刘秀成被洪秀全封为忠王,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最高军事统帅,天京陷落后突围时被俘,他在曾国藩军营中写下供词数万言,即后来的《李秀成自述》。
他的自述是本人亲供,真实可靠,只是后来被曾国藩篡改情节,再呈给清廷。直到洪秀全死因的第一手资料公之于众,这才还原了历史的本来面目。
《李秀成自述》原稿记载:“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时,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天王之病,不食药方,仁病仁好,不好亦不服药,是以四月二十一日而亡。”
显然,李秀成明确说洪秀全是病死的,而曾国藩却说是服毒而亡。那么,曾国藩为何要篡改洪秀全的死因呢?这主要是曾国藩在攻陷天京后两次上奏朝廷,说洪秀全是“服毒身亡”的。
等到捕获李秀成时才得知真相,因此只能作出篡改,才不至于出现前后矛盾而受到朝廷的质疑。而且天王服毒身亡,也更能向朝廷邀功,证明洪秀全的死是自己围攻天京的成功结果。
其实,洪秀全是自杀还是病死,二者并不矛盾。清军合围天京后,城内粮食早已断绝,洪秀全见大势已去,丧失了信心,在明知患病的情况下,却拒绝一切的治疗,这种做法和自杀并无区别。因此,洪秀全的死因不必过于纠结,自杀或是病死的说法都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