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李秀成的供词到60年代才公开?如果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为何李秀成的供词到60年代才公开?如果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度历史观 访问量:1380 更新时间:2024/1/19 13:56:03

李鸿章,晚清最有名的大臣之一,却有一个人被他尊为师傅,这个人就是曾国藩

自幼聪明好学的曾国藩,从小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在他的求学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是一个既智慧又仁慈的人,教授他读书、写字、做人的道理。曾国藩深深地受到了这位老师的影响,他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如同亲人一般,与老师相处了近三十年。

曾国藩的老师并不是一个出名的人物,但他的智慧、仁慈以及忠诚却感染了曾国藩,使他在后来的人生中不断努力为国家尽一份力。

左宗棠,他一生中也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导师,那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追捻战争等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他是当时最有名的将领之一。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才华和贡献十分敬佩,他将曾国藩视为自己的师傅,并写下了一篇挽联以表达自己的敬意。

曾国藩,一个晚清名臣,他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

小时候,他并不聪明,学习起来十分吃力,那些文章他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记不住。但他有一颗执着的心,一直坚信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学者。

一天晚上,曾国藩背着书熬了一个通宵,贼人趁机偷偷潜入他的书房准备行窃。然而,贼人等了整整一夜,曾国藩却始终没有停下来,一直坚定地背诵着那篇难以记住的文章。

贼人实在等不及了,跳进屋子嘲讽他:“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啊?”然后,贼人竟然开始背诵那篇文章,并把它背得滚瓜烂熟。

曾国藩听了心中十分感慨,他懂得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屈不挠的信念,是成功的关键。

然而,曾国藩也有一个让人不齿的故事。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他抓到了李秀成,李秀成在狱中写下了数万言自述。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把原稿上交朝廷,而是私下将其焚毁,让这份自述随风而逝。

李秀成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起义肆虐全国,李秀成因为被认为是叛徒而被关押在曾国荃军营中。曾国藩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名臣,但他也有着一些让人无法忍受的行为。

在牢房里,李秀成每天写下7000字的自述,整整写了16天,可他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努力会被曾国藩掩盖。当李秀成最终被处决时,他依然保持着他的气节和尊严。

可是,这个故事并不止于此。曾国藩将李秀成的自述进行了大量的删减,原稿则被他珍藏在了家中。这个事情一直被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中。

在一个清朝之后的年代,曾国藩的曾孙曾约农翻出了一份百年之久的珍贵文献——《李秀成亲供》。这份文献的历史背景可追溯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当时的天京城里,李秀成因被洪秀全关入曾国荃军营中而备受折磨,但他从未屈服,而是整整写下了16天的自述,每天7千字,不留一丝遗漏。

这份自述原本是要上报清廷的,但曾国藩却将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以至于李秀成的数万字亲供成了不完整的版本,而且在清朝灭亡之前都没有公开。而曾国藩为何要进行如此操作,成为了历史学家们探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后来,曾孙曾约农终于将这份珍贵的文献公开,人们才发现原来曾国藩删减自述的原因竟是因为其中的内容可能会让曾家遭到灭顶之灾。这份亲供中,李秀成揭露了曾国藩的罪恶行径,让曾家的历史暴露无遗。如果当时这份文献公之于众,曾家可能会因此遭到清廷的严惩,乃至于被灭族。

因此,曾国藩为了保护家族的利益,不得不将这份亲供进行删减。

那么到底删减了什么

李秀成的供词中藏着一份关于曾国藩前途命运的预言,这个预言足以让曾家血脉尽绝。当时,曾国藩刚刚平定太平天国的叛乱,功高震主,他的权力让慈禧非常忌惮,想要铲除他。

李秀成在自述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建议,他建议曾国藩可以借助手中军队拥兵自立,成为真正的皇帝,这样一来,他的命运就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不会像“飞鸟尽,良弓藏”一般在功高之后失去所有。

然而,曾国藩深知谋反的危险性,在朝廷未正式御令之前,他就擅自处决了李秀成,并将自述内容删减了很多。他深怕有心人抓住这个把柄来陷害自己,因此只能保守这个秘密,不敢将自述内容公之于众。

曾国藩是一位忠臣,但他深知在封建王朝担任官员的风险。虽然他为了保家卫国,在清廷最黑暗腐朽之时,站了出来,自己出钱训练湘军,凭借更强的战力,一扫清军的颓势,镇压了太平天国暴乱,剿灭了捻匪,但他也清楚,成为王朝的支柱也就意味着成为最大的威胁。

在那个时代,谋反是最严厉的罪行,一旦被指控,动辄就是株连九族。而慈禧作为威权极重的皇后,对曾国藩充满了猜忌和不信任,甚至想要除掉他。曾国藩深知自己的处境,他知道自己的功高震主,手握大权,但也知道慈禧对自己的杀心,他需要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

就在这个时候,李秀臣给曾国藩写了一封万言书,书中详细分析了曾国藩目前的处境,提出了建议:直接拥兵称帝,将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这个建议似乎是保全曾国藩的最佳选择,但他也明白,若是被政敌知道供词的内容,一定会大加利用,而慈禧也不会考虑曾国藩自己到底有没有谋反的心思,而是会趁机利用这个机会除去曾国藩这个威胁。

于是,曾国藩在没有得到朝廷正式御令的情况下,擅自处死了李秀臣,并将供词内容进行了删减。他明白,保护自己最重要的是保密,这个决定的确让他保住了性命,但也让他在心中多了一个无法平息的愧疚。

曾国藩是一个身负忠诚之名的士人,但他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效忠,而是在深刻理解忠义的内涵之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清楚地知道,在一个王朝的统治下,官员们的地位注定是不稳定的。作为一个忠臣,他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宁和民众的安定,不得不在黑暗的时代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训练出了湘军,将清军的颓势一扫而空,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剿灭了捻匪。

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并没有盲目地追随统治者的命令,而是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才智,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将敌人消灭在萌芽状态,保卫了国家的安宁。从这个角度来看,曾国藩并不是一个愚忠之辈,而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和行动力的领袖。

当然,曾国藩的选择并不是毫无风险的。在一个权力腐败的王朝中,拥有权力就意味着拥有了被利用和排挤的可能性。而且,作为一个拥有强大军力的将领,曾国藩面对的风险更加巨大。然而,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坚定地走上了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在面对太平天国起义时,曾国藩没有选择安逸地待在家中,而是冒着生命危险,带领湘军奋勇杀敌。他不断地改变战术,精心组织军队,最终在大庆前夕,成功地攻占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这一胜利,不仅是对敌人的有力打击,更是对曾国藩的领袖才能和忠诚品质的最好证明。

总之,曾国藩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效忠,而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和行动力的领袖,他的选择不是毫无风险的,但他勇敢地面对挑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忠诚和智慧,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李秀成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心狠手辣,凌迟了多位太平军领袖,为何仅判李秀成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李秀成

    清政府对于太平天国的痛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对太平军俘虏的处置堪称残忍至极。在镇压这场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清军曾先后凌迟了包括石达开、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洪仁等数十位杰出的太平军领袖,而对同样是太平天国高层的李秀成,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斩首处决。尽管李秀成未能逃脱死罪,但同此前被千刀万剐的石达开

  • 搞懂洪秀全的死因,就明白曾国藩为什么冒险篡改《李秀成自述》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李秀成

    1864年8月,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太平天国国都的所在地天京,这场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农民起义,在经历14年的演变之后最终还是被清廷扼杀。令人疑惑的是,作为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洪秀全在天京陷落之前的6月1日却撒手人寰。当时,天京已经被围,李秀成提出“转战中原”的策略也被洪秀全否定,太平军苦守

  • 李秀成是不是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李秀成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农民起义军政权,自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揭竿而起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笔。忠王李秀成是少数比较懂得尊重知识分子的太平天国将领,攻陷杭州时巡抚王有龄自杀,李秀成闻有龄清誉,又叹其忠烈,为具厚殓并遣有龄亲兵五百护送棺木回乡。后来

  • 李秀成即将问斩,并没有失声痛哭,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从容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秀成

    1864年,湘军主帅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今天要处决他。李秀成听后面无戚容,作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然后说道: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说罢,李秀成谈笑自若,从容赴死。李秀成,原名李寿成,太平天国后期主帅之一,与陈玉成互为天王洪秀全的左膀右臂,李秀成出身贫寒,父母皆是农民,

  • 洪秀全是服毒身亡还是病死,曾国藩和李秀成的说法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秀成

    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攻陷天京,天王洪秀全命归黄泉。洪秀全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病死的呢?史料上对此的记载说法不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洪秀全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他自幼进入私塾学习,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他的父兄、家族吧科举成名、光宗耀祖的

  • 曾国藩曾孙拿出李秀成口供真迹,揭开其被俘真相,意义重大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秀成

    1864年正月,清军占领了天保城,并合围了天京。4月19日,洪秀全病逝,忠王李秀成为了安抚太平天国的军心,扶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当时太平军队的兵力只有一万多,能上战场的仅有三四千人,运送粮草的道路被清军断绝,局面对太平军非常不利。这时,湘军加紧围城,从东门到北门沿着城墙挖掘地道,准备攻城。李秀成指挥

  • 曾国藩后人抛出重磅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李秀成

    从普通士兵到跻身太平天国的决策高层,李秀成只花了八年的时间;从被捕到被杀,他花的时间更短,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只有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李秀成都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是否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心有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他是否有意向朝廷求饶,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从“忠王不忠”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来看,似乎是后一

  • 戚本禹撰写《评李秀成自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风波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李秀成

    引言1963年,彼时已经32岁的戚本禹,凭借着《评李秀成自述》一文成名。这篇很有争议的文章,一经刊发就引来了不小的风波。围绕着这场风波,名不见经传的戚本禹得以迅速声名鹊起,本文,我就聊聊,由这篇文章引发的那一场场风波。一文成名1963年8月,《历史研究》第四期刊发了戚本禹的一篇史学论文《评李秀成自述

  •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导致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李秀成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安庆地理概况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英王陈玉成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太平军安庆保卫战率另一路大军进攻武昌的李秀成这时表现出了战略上的短见,他只想着经营他富庶的江浙地区,对调军解围安庆很

  • 为什么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值得人敬仰?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李秀成

    太平天国中很少有人像忠王李秀成那样富有争议了。只要一谈及李秀成,大多数人关注的都是“忠王忠不忠”这个话题。争论到现在,也没能完全取得共识。其实“忠王忠不忠”,也只是反映了忠王李秀成某一方面而已。若想要对李秀成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还应看看他怎样对待敌人、部下、百姓、朋友,这才容易接近真相。对敌:各为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