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平天国史:陈玉成、李秀成能力强悍,为何打不赢曾国荃

太平天国史:陈玉成、李秀成能力强悍,为何打不赢曾国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摩擦知识火花 访问量:1909 更新时间:2023/12/27 7:25:08

曾国荃能力一般,不如陈玉成、李秀成。曾国荃能打赢太平军,运气成分比较大。

一、太平军战略失误,装备落后

1858年,三河之战、桐城之战,陈玉成、李秀成全歼湘军精锐8000余人,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联手,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八旗、绿营阵亡一万余人,被咸丰誉为“江南长城”的张国梁落水而亡。

浦口之战、三河之战、桐城之战、天京解围战,太平军都打得很精彩,让清军闻风丧胆。但是,太平天国犯下了战略错误,以及本身装备落后,最终栽在了曾国荃手里。

1860年摧毁“江南大营”后,太平天国的“老难题”再次出现了:究竟是东征江浙夺取赋税地区,还是全力与湘军争夺长江上游,成为争论焦点。

陈玉成建议西征上游,保卫安庆,消灭湘军主力。安庆是陈玉成的大本营,也是拱卫天京的门户,陈玉成势必要保护,李秀成则正好相反。

李秀成则认为,长江上游经过多年的战乱,已经没有了足够的资源,且湘军水师优势明显,根本就打不赢。想要重振太平天国,必须夺取江浙,凭借强大的财力支撑,组建近代化军队,方能消灭湘军。

从战略眼光角度考虑,李秀成甩开陈玉成几条街。原因很简单,太平军装备太落后,且没有强大的水师,要想跟湘军在上游决战,谈何容易?

胡林翼重组后的湘军,以“龟壳战术”进行“围点打援”,依靠强大水师力量掌握长江控制权,凭借清朝的国力,耗死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全部在长江沿岸,而太平军又没有水师,拿什么来跟湘军决战呢?杨秀清时代,以“民船”为基础的太平军水师,已经被湘军消灭干净。

如果决战获胜,能一举灭了湘军,杨秀清为何不去做?太平军不怕野外决战,不怕正面硬拼,而是怕“围点打援”,没办法拼消耗。湘军躲在营垒里面,吃着从各地运来的粮食,还有丰厚的饷银,太平军只有“饥肠辘辘”,这仗怎么打?

武昌陷落、九江陷落、湖口陷落,湘军都是拼消耗,太平军不是战败而亡,而是被饿死,最终城池陷落。可以说,如果全力保卫安庆,结果跟武昌、九江、湖口没啥区别,李秀成自然不愿意这么做。

没有水师,火器装备也不足,拿着一堆土炮去打湘军水师、攻打坚固营垒,岂不是找死吗?为了扭转局势,李秀成需要东征江浙,既能增强经济实力,又可以与列强直接联系,从而组建一支近代化军队,力压湘军。

陈玉成、李秀成争论不休,结果是分道扬镳。陈玉成回去救援安庆,李秀成不配合,而是锐意经营江浙,太平军继续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结果,陈玉成搞不定湘军,安庆陷落,所部精锐损失殆尽;李秀成东征受阻,没能拿下上海,给了清朝与列强勾结的时间。

二、曾国荃背后资源雄厚,拼消耗获胜

从带兵打仗角度看,陈玉成、李秀成可以甩开曾国荃几条街。如果不依靠背后的资源,自己招兵、练兵,然后决战,曾国荃毫无招架之力。要知道,曾国藩和胡林翼眼中的陈玉成、李秀成,是“千年未有的强悍贼寇”。

湘军阵营中,曾国荃出道最晚,却是成绩最好,原因何在?曾国藩不惜得罪湘军将领,全力栽培弟弟,给他雄厚的资源,这是他能成名的关键。即便如此,曾国荃的成就以及影响力,也不如李鸿章、左宗棠。

曾国荃带兵打仗,始于吉安之战,故而所部叫“吉字营”。吉安之战,曾国荃表现十分抢眼,不是因为作战勇猛,谋略过人,而是喜欢挖掘壕沟,修筑坚固的堡垒,坚守不退,为清军反击赢得时间。

1858年11月,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所部数千人殒命,曾国荃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此时,鲍超、多隆阿的名气、能力、影响力,都强于曾国荃,他们是胡林翼的绝对嫡系,但曾国荃却幸运地成为主角。

胡林翼身体不好,他不想争夺战功,也为了跟曾国藩搞好关系,便让鲍超、多隆阿、李续宜等亲信做出“牺牲”,为曾国荃服务。安庆之战,胡林翼是实际策划人,但曾国藩、曾国荃兄弟摘取桃子。

安庆城下的“围点打援”,曾国荃负责“围城”,他挖掘两道壕沟,躲在营垒里面监督安庆。负责“打援”的是多隆阿、鲍超、李续宜,他们任务最重,压力最大,风险也最高,但收益最小。

多隆阿、鲍超、李续宜跟陈玉成军团血战,阻止太平军靠近城池,保护曾国荃的人身安全,掩护“吉字营”攻城。彭玉麟杨载福率领水师运输物资,确保曾国荃不饿死,并截断太平军粮食运输线,困死城内太平军。

安庆陷落后,曾国荃率先冲入城内,劫掠财物的同时,还立下“首功”。鲍超、多隆阿、李续宜则没啥机会,战功不显赫,也没得到好处,朝廷论功行赏时也位于曾国荃之下,非常憋屈。如此,安庆之战后,多隆阿怨恨曾氏兄弟,不再配合作战。

1860年,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节制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军务,曾国荃背后的资源更加雄厚。例如,雨花台之战时,若非李鸿章、左宗棠在江浙牵制李秀成的主力,曾国荃就算有“九条命”,也会被太平军打死。

雨花台之战,为何忠王李秀成不敢死磕到底?江浙不稳定,底气不足,时间也不够。湘军损失惨重,士兵厌战情绪浓厚,为何曾国荃能熬下来?李鸿章把江苏的银两运送过来,湘军顿时焕发活力。

三、列强干涉,湘军时来运转,太平天国被联合绞杀

曾国荃背后资源雄厚,即便能力一般,也能死磕太平军,跟陈玉成、李秀成熬下去。此外,清朝与列强勾结,联合起来绞杀太平天国,曾国荃可谓是运气爆棚。

1860年,清朝与列强签署条约,出卖权益,换取支持。清朝许诺给列强的通商口岸,几乎都在太平天国的势力范围。列强想把纸面上的协议付诸实践,就必须帮助清朝打太平天国,否则没戏。

客观看待,太平天国虽然愚昧、落后,但非常有气节,反对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也不会出卖权益,而是倡导平等往来。起初,列强想支持太平天国,但洪秀全不愿意当“国贼”,坚决捍卫权益,双方才撕破脸,兵戎相见。

列强支持,对曾国荃而言绝对是幸运的大事情。曾国荃能专心攻打南京,还得到众多火器,都是得益于列强的支持。正如李秀成在《自述书》中所言:“李鸿章的军队很一般,如果没有洋鬼子帮忙,可以轻易收拾他们。”

列强支持,淮军装备大量的“开花大炮”,横扫江浙各地,也拖住了李秀成军团的主力。如此,曾国荃才能一心一意攻打南京,不用考虑其他战场的情况;李秀成则一边增援天京,一边忧心江浙战局,心不在焉。

之前的安庆之战,也是列强支持,曾国荃才能享受胜利果实。陈玉成、李秀成商议西征安庆之前,太平军已经进行第一次东征,并打到上海郊外。此时,列强组建武装,支持清军,阻止太平军进入上海,双方打得很激烈。

李秀成想集中兵力拿下上海,陈玉成则希望救援安庆,导致太平军分兵,力量被削弱。李秀成担心列强反杀,这也是他不愿意西征武昌,配合陈玉成解救安庆的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列强支持,陈玉成、李秀成消灭江浙清军后,依靠雄厚的资源与湘军在上游死磕,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是,列强的存在,让太平军多了一个强大的敌人,这是太平天国灭亡的重要原因。

总之,曾国荃能打赢陈玉成、李秀成,不是本身能力有多强,而是背后可以依靠的资源太雄厚。陈玉成、李秀成的劲敌是清朝、曾国藩、胡林翼、列强,而不是“九帅”曾国荃。如果单打独斗,没有人帮忙,曾国荃不如陈玉成、李秀成。

1865年,僧格林沁败亡高楼寨后,曾国藩、曾国荃兄弟负责剿灭“捻军”,成就并不大,还经常被赖文光、张宗禹、任化邦牵着鼻子走。原因何在?曾国荃赖以成名的“龟壳战术”,不适应战局需要,“捻军”来去如风,飘忽不定,很难捕捉到主力。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史》

标签: 李秀成

更多文章

  • 为何李秀成的供词到60年代才公开?如果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李秀成

    李鸿章,晚清最有名的大臣之一,却有一个人被他尊为师傅,这个人就是曾国藩。自幼聪明好学的曾国藩,从小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在他的求学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是一个既智慧又仁慈的人,教授他读书、写字、做人的道理。曾国藩深深地受到了这位老师的影响,他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如同亲人一般,与老师相处了近三十

  • 曾国藩心狠手辣,凌迟了多位太平军领袖,为何仅判李秀成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李秀成

    清政府对于太平天国的痛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对太平军俘虏的处置堪称残忍至极。在镇压这场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清军曾先后凌迟了包括石达开、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洪仁等数十位杰出的太平军领袖,而对同样是太平天国高层的李秀成,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斩首处决。尽管李秀成未能逃脱死罪,但同此前被千刀万剐的石达开

  • 搞懂洪秀全的死因,就明白曾国藩为什么冒险篡改《李秀成自述》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李秀成

    1864年8月,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太平天国国都的所在地天京,这场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农民起义,在经历14年的演变之后最终还是被清廷扼杀。令人疑惑的是,作为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洪秀全在天京陷落之前的6月1日却撒手人寰。当时,天京已经被围,李秀成提出“转战中原”的策略也被洪秀全否定,太平军苦守

  • 李秀成是不是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李秀成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农民起义军政权,自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揭竿而起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笔。忠王李秀成是少数比较懂得尊重知识分子的太平天国将领,攻陷杭州时巡抚王有龄自杀,李秀成闻有龄清誉,又叹其忠烈,为具厚殓并遣有龄亲兵五百护送棺木回乡。后来

  • 李秀成即将问斩,并没有失声痛哭,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从容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秀成

    1864年,湘军主帅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今天要处决他。李秀成听后面无戚容,作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然后说道: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说罢,李秀成谈笑自若,从容赴死。李秀成,原名李寿成,太平天国后期主帅之一,与陈玉成互为天王洪秀全的左膀右臂,李秀成出身贫寒,父母皆是农民,

  • 洪秀全是服毒身亡还是病死,曾国藩和李秀成的说法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秀成

    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攻陷天京,天王洪秀全命归黄泉。洪秀全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病死的呢?史料上对此的记载说法不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洪秀全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他自幼进入私塾学习,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他的父兄、家族吧科举成名、光宗耀祖的

  • 曾国藩曾孙拿出李秀成口供真迹,揭开其被俘真相,意义重大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秀成

    1864年正月,清军占领了天保城,并合围了天京。4月19日,洪秀全病逝,忠王李秀成为了安抚太平天国的军心,扶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当时太平军队的兵力只有一万多,能上战场的仅有三四千人,运送粮草的道路被清军断绝,局面对太平军非常不利。这时,湘军加紧围城,从东门到北门沿着城墙挖掘地道,准备攻城。李秀成指挥

  • 曾国藩后人抛出重磅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李秀成

    从普通士兵到跻身太平天国的决策高层,李秀成只花了八年的时间;从被捕到被杀,他花的时间更短,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只有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李秀成都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是否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心有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他是否有意向朝廷求饶,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从“忠王不忠”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来看,似乎是后一

  • 戚本禹撰写《评李秀成自述》,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风波

    历史人物编辑:洪春标签:李秀成

    引言1963年,彼时已经32岁的戚本禹,凭借着《评李秀成自述》一文成名。这篇很有争议的文章,一经刊发就引来了不小的风波。围绕着这场风波,名不见经传的戚本禹得以迅速声名鹊起,本文,我就聊聊,由这篇文章引发的那一场场风波。一文成名1963年8月,《历史研究》第四期刊发了戚本禹的一篇史学论文《评李秀成自述

  •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导致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李秀成

    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安庆地理概况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英王陈玉成安庆陷落遭屠城,李秀成战略失误,太平天国围魏救赵失败!太平军安庆保卫战率另一路大军进攻武昌的李秀成这时表现出了战略上的短见,他只想着经营他富庶的江浙地区,对调军解围安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