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李秀成供词60年代才公开?专家称: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族

为何李秀成供词60年代才公开?专家称:若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薇言浅谈 访问量:2166 更新时间:2023/12/9 20:15:01

李秀成是“太平天国”的著名将领,也是在近代历史上极为有名的一位军事家,虽说出身贫苦,但是却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在战场上一路摸爬滚打,凭借着一身的真本事,从一个无名的小卒成长为了一名率领众人的大将,有此真材实料,实属是令人钦佩!

李秀成出生于公元1823年,是广西梧州府藤县宁风乡五十七都长恭里新旺村人,家中向来是贫寒的,自是毫无出头之法,成日里靠着给大户人家当雇工来赚些钱糊口,虽说自家也有农业经营,但是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加上沉重的赋税,日子实在是艰难。当地的老百姓大都是如此,只可艰难度日。

李秀成的日子虽苦,但是因为自家舅舅就是那私塾的教书先生,倒也是借此良机读了些书,也识得些字,所以,也为其后来升官打下了些基础。一开始,加入“太平军”对于李秀成而言,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情,只要在军队中有出色的表现,那么,即便是出身寒门,依旧是可以有一显身手的机会,甚至是可以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在军中谋得些许职位,也算是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公元1851年1月11日,在洪秀全的带领之下,“太平军队”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正式发起了起义,李秀成在同年八月加入队伍,自此开始了戎马之旅,后来一跃成为了洪秀全的“左膀右臂”。

“太平军”的气势着实之大,洪秀全的队伍不断地扩大,严重危机到了清朝政权的统治,当时,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曾国藩受命攻打“太平军”。在曾国藩的率领之下,湘军队伍大破“太平军”公元1864年3月份,在湘军的大肆包围之下,洪秀全及其军队被围困于南京城,形势极为地紧急,既没有外援,又没有充足的粮草,最后“太平军”的占据点也一一陷落于曾国藩之手。

公元1864年6月1日,太平军领袖洪秀全服毒而亡,但是这只是后世之人在清廷的记载中所归结出的答案。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洪秀全在当时身亡后秘不发丧,尸身一直被存于天王府中,后被曾国藩所带军队寻出,且被焚烧,挫骨扬灰 。不过,世人对于这个说法倒是颇为怀疑,直至上个世纪60年代,出自于洪秀全身边的重要人物——李秀成的供词手稿,才将当时洪秀全的真实死因揭露。

“此时大概三月将尾,四月将初之候,斯时我在东门城上,天王斯时已病甚重,四月二十一日而故”。

——李秀成供词摘录

由此可见,洪秀全当时真正的死因是因为疾病,并非是服毒。

那么,为何李秀全的手稿没有在 第一时间公之于众,而是在后世才被世人所知晓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在这一份手稿之中,有些内容 极为不适宜在当时公布,一旦公布,便会伤及其利益,而伤及的,正是曾国藩之利益。

李秀成在 自己的供词中提及,自己极为欣赏曾国藩之才能,甚至极为佩服曾国藩对满清朝堂之忠诚,还曾一度劝曾国藩自主称帝。这话一出口,那可是谋逆之大罪,谁也担当不起,曾国藩自是忠诚的,但是君心难测,加上当时把持着朝政大权的又是多疑的慈禧太后,若是被那些人瞧见了这些供词,那么曾国藩的忠君之心怕也是会被辜负了。为此,这份供词的手稿便也就“消失”了许多年,直到上个世纪才被人们发现。

曾国藩和对于自己的这位“劲敌”倒是有着三个“阶段性”的评价——

前期:狡诈百端。

后期:反复重沓,献谀乞怜,无非图延旦夕之一命。

死后:甚怜之。

由此可见,虽说这李秀成和曾国藩之间其实是有过相互欣赏的,只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终究是难以成为良友,倘若是换个时期,或许二人还能有些不好的交情呢!

标签: 李秀成

更多文章

  • 李秀成为什么把太平天国北伐,列为“天朝十误”之首?北伐错了?

    历史人物编辑:瞿凯明标签:李秀成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杨秀清与洪秀全立即着手开始北伐,同时,也开始西征,这里面,西征取得了很大的战绩,而北伐却最终失败了。北伐队伍在林凤祥与李开芳的率领下,一路猛攻,一度打到了天津附近,逼近北京,眼看就要进攻北京,然而,最终北伐队伍却全军覆没了,主将林凤祥与李开芳被清军俘获后遇害。太平天国败亡后

  • 太平天国史:陈玉成、李秀成能力强悍,为何打不赢曾国荃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李秀成

    曾国荃能力一般,不如陈玉成、李秀成。曾国荃能打赢太平军,运气成分比较大。一、太平军战略失误,装备落后1858年,三河之战、桐城之战,陈玉成、李秀成全歼湘军精锐8000余人,第一悍将李续宾阵亡。1860年,陈玉成、李秀成联手,第二次摧毁“江南大营”,八旗、绿营阵亡一万余人,被咸丰誉为“江南长城”的张国

  • 为何李秀成的供词到60年代才公开?如果早公布,曾国藩恐遭灭门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李秀成

    李鸿章,晚清最有名的大臣之一,却有一个人被他尊为师傅,这个人就是曾国藩。自幼聪明好学的曾国藩,从小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在他的求学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老师,这个老师是一个既智慧又仁慈的人,教授他读书、写字、做人的道理。曾国藩深深地受到了这位老师的影响,他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如同亲人一般,与老师相处了近三十

  • 曾国藩心狠手辣,凌迟了多位太平军领袖,为何仅判李秀成斩首?

    历史人物编辑:一人的历史标签:李秀成

    清政府对于太平天国的痛恨,几乎是前所未有的,对太平军俘虏的处置堪称残忍至极。在镇压这场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清军曾先后凌迟了包括石达开、陈玉成、林凤祥、李开芳、洪仁等数十位杰出的太平军领袖,而对同样是太平天国高层的李秀成,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斩首处决。尽管李秀成未能逃脱死罪,但同此前被千刀万剐的石达开

  • 搞懂洪秀全的死因,就明白曾国藩为什么冒险篡改《李秀成自述》了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媚影标签:李秀成

    1864年8月,曾国荃率领湘军攻下太平天国国都的所在地天京,这场历史上声势最为浩大的农民起义,在经历14年的演变之后最终还是被清廷扼杀。令人疑惑的是,作为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洪秀全在天京陷落之前的6月1日却撒手人寰。当时,天京已经被围,李秀成提出“转战中原”的策略也被洪秀全否定,太平军苦守

  • 李秀成是不是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李秀成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农民起义军政权,自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金田起义揭竿而起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波澜壮阔的一笔。忠王李秀成是少数比较懂得尊重知识分子的太平天国将领,攻陷杭州时巡抚王有龄自杀,李秀成闻有龄清誉,又叹其忠烈,为具厚殓并遣有龄亲兵五百护送棺木回乡。后来

  • 李秀成即将问斩,并没有失声痛哭,也没有怨声载道,而是从容赴死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李秀成

    1864年,湘军主帅曾国藩命候补知府李鸿裔通知李秀成:今天要处决他。李秀成听后面无戚容,作出一副无所谓的姿态,然后说道:中堂厚德,铭刻不忘;今世已误,来生愿图报,说罢,李秀成谈笑自若,从容赴死。李秀成,原名李寿成,太平天国后期主帅之一,与陈玉成互为天王洪秀全的左膀右臂,李秀成出身贫寒,父母皆是农民,

  • 洪秀全是服毒身亡还是病死,曾国藩和李秀成的说法为何截然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李秀成

    同治三年(1864),曾国荃攻陷天京,天王洪秀全命归黄泉。洪秀全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病死的呢?史料上对此的记载说法不一,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洪秀全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他自幼进入私塾学习,聪明过人,勤奋好学,才华出众。他的父兄、家族吧科举成名、光宗耀祖的

  • 曾国藩曾孙拿出李秀成口供真迹,揭开其被俘真相,意义重大

    历史人物编辑:寻觅历史的印迹标签:李秀成

    1864年正月,清军占领了天保城,并合围了天京。4月19日,洪秀全病逝,忠王李秀成为了安抚太平天国的军心,扶幼天王洪天贵福即位。当时太平军队的兵力只有一万多,能上战场的仅有三四千人,运送粮草的道路被清军断绝,局面对太平军非常不利。这时,湘军加紧围城,从东门到北门沿着城墙挖掘地道,准备攻城。李秀成指挥

  • 曾国藩后人抛出重磅史料,惊诧学界,李秀成在供词中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李亚冲标签:李秀成

    从普通士兵到跻身太平天国的决策高层,李秀成只花了八年的时间;从被捕到被杀,他花的时间更短,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只有十六天。在这十六天里,李秀成都想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他是否对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心有不甘,想要东山再起?他是否有意向朝廷求饶,以保全自己的性命?从“忠王不忠”这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来看,似乎是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