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去世后,乾隆正准备登基,张廷玉突然喊道:慢,还有一道密旨

雍正去世后,乾隆正准备登基,张廷玉突然喊道:慢,还有一道密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说新语 访问量:4646 更新时间:2024/1/29 20:34:18

皇帝做为一国之君,既有着无上的荣耀,又有着至高的权力。君王的权力高高在上,很多人为之向往,这也是历史上对于皇位的争夺始终没有停止过的原因。

为了争得皇位,兄弟、父子、叔侄乃至母子之间都会反目为仇。

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最多的便是清朝时期皇宫内对于皇位的争斗,历史上皇位争夺最惨烈的也当属清朝。

雍正即位前就曾发生九子夺嫡,让当时的局势动荡不已,为了不再出现这样的悲剧,自雍正之后清朝便建立了“秘密立储制”。

就是皇帝提前选出自己的接班人,并将皇位继承者的名字写在密诏中,随后把密诏放在乾清宫的匾额后面。

皇帝驾崩之后,大臣们从乾清宫找出密诏,就可以当场宣布新皇帝的名字了。

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

雍正皇帝驾崩乾隆皇帝继位,大臣们拿出密诏正要宣布新皇帝人选,可就在这个时候大学士张廷玉突然站出来说,雍正皇帝还有一份密旨需要找出来。

那么,这其中是有怎样的隐情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话题。

清朝皇子跟汉族皇子的不同

清朝的制度跟汉族政权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在对待皇子上尤为特别。

清朝的每位皇子从小就接受严格的教育,皇子中不管长幼都享有平等的继承皇位的权力,因为清朝是由早期的女真族逐渐发展而来的。

清朝废除汉族人立嫡长子为太子的惯例,有着“立贤不立长”的说法,以至于每位皇子都可能成为皇帝,这也是皇位争夺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皇帝的嫔妃们生下的皇子,他们出生后不久便会离开他的生母,让专门的奶妈来抚养长大。

这一规定对于皇子和他的母亲都非常残酷,哪个母亲能忍受自己的骨肉不在自己身边长大呢?

那么,清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呢?其一是为了避免皇权落到外戚的手中。

汉族的皇位继承人在一出生就注定了,由嫡长子或者嫡子来继承,而清朝的每一位皇子都可能是将来的皇帝,所以对于每一皇子都要当做未来的皇帝进行培养。

皇子跟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自然会受到母亲的影响,当上皇帝后生母也会依靠着与儿子的感情来干涉朝政,这样就会使得皇权落母亲家族手中,使得清朝江山不稳固。

其二也是为了让锻炼皇子的独立能力,为将来治理国家打下基础。我们都知道,孩子从小跟母亲在一起会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如此就会产生依赖性。

这样皇子的成长会非常慢,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独当一面,而皇帝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宫廷争斗,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内心。

从小生长在没有溺爱的环境,才能让皇子更快学会适者生存,不会在朝廷的争斗中被别人夺权并有所作为。

这也是为何康熙的儿子很多都异常优秀的原因,进而引起了九子夺嫡的惨剧。

雍正写下两份密旨

雍正皇帝正是经过“九子夺嫡”才艰难当上皇帝,为了避免以后再出现皇子互相残杀的局面,又不能降低皇子们的教育标准,思来想去便设立了“秘密立储制”。

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事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

弘历是雍正的四皇子,从小就天资聪明,在众皇子中表现最为优秀。

根据相关历史的记载,康熙在见到弘历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他,并把他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教导。

弘历的种种表现也引起了雍正的极大关注,最终立下密旨将他定为继承人,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

雍正在位期间勤勉执政,可以称为皇帝中的劳模,但正是因为他日夜操劳,在雍正八年的时候突然得了一场重病。

当时,太医也不知道是什么病,在危急时刻雍正还是挂念国家政事,在病床上写下了另一份密旨,将死后的一些重要事情做了详细的安排。

雍正在密旨中不仅明确了弘历继承皇位,还提到了庄亲王、果亲王、张廷玉和鄂尔泰四个人,大致意思就是让四人辅佐新皇帝治理国家。

其中雍正最为信任的人莫过于张廷玉,于是便将其叫来特意嘱咐了一些事情,大致意思就是:

乾隆继位之后告诉他要施以仁政,对于以前过于严苛的政策可以加以改变。

交代完此事还将写下的密旨给张廷玉看,在他去世之后,张廷玉就可让太监将这份密旨拿出来宣布。

有意思的是,雍正将这一切后事都安排妥当之后,竟又奇迹地病情好转直至痊愈了。

雍正继续工作,便没有再提起这封密旨,而这一份圣旨一直隐藏着,唯有张廷玉和雍正两人知晓。

张廷玉坚持找出密旨

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因为过于劳累突然在圆明园暴毙,大臣们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找出雍正早已写下的密旨,宣读乾隆继位称帝,也就是这个时候,张廷玉站出来说:

“雍正还有一份密旨。”

毕竟是先皇的圣旨,而古人又以忠君、孝顺治理天下,所以先皇遗诏一定要找出来。

皇帝身边的太监对此没有任何的印象,张廷玉反复描述后他们才慢慢回想起来,费尽千辛万苦最终找到圣旨。

张廷玉为什么这么着急一定要将密旨找出来呢?因为他知道其中的内容,因为他知道那份圣旨关系到他自己的切身利益。如上述所言,雍正在密旨中交代了两件事:

一是立张廷玉等四人为顾命大臣,在乾隆登基后辅助他管理朝政;

二是对张廷玉进行了肯定,说他在帮助雍正处理国事上功劳很大,希望乾隆对他进行厚待,在他死后还要享受太庙的待遇。

雍正的这份密旨能让张廷玉生前享受高官厚禄,死后享受皇室的待遇,所以他才迫切要这么做。

从结果上来看,这份密旨并没有影响到乾隆当上皇帝,乾隆也欣然接受了雍正皇帝的安排。

在乾隆元年,张廷玉被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并且担任皇子的师傅管理翰林院。但张廷玉随着年纪变大,也变得越来越固执,很多政见跟乾隆不一致。

随着两人之间的矛盾加大,乾隆对张廷玉非常的不满,后者也看出乾隆对自己有很大意见,便几次上书要求告老还乡,并让乾隆承诺给自己享受太庙的待遇。

乾隆虽然不情愿,但还是答应了他的要求,给他写下了一份书面承诺书。有意思的是,乾隆的诏书还没有下达张廷玉就前来谢恩,很显然他在军机处安插了自己的眼线。

乾隆在一怒之下将他革去职位赶回了老家,顺便还剥夺了享受太庙的权力。

张廷玉回到家乡心情非常郁闷,最终在五年之后因病去世,享年84岁。

在张廷玉生前,虽然乾隆对他非常不满,但在他死后还是按照承诺将他安葬在太庙,享受了皇室的最高待遇。

毕竟他可是三朝老臣,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兢兢业业、为国为民。

总的来说,张廷玉执政晚年虽然有些专权,最后还被乾隆废除了官职,但结局也是有惊无险、死后得以配享太庙名流千古。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曾国藩功劳不输张廷玉,张廷玉能配享太庙,曾国藩为何却不能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张廷玉

    导言《清史稿》论曰:世宗初即位,擢鄂尔泰於郎署,不数年至总督。廷玉已贰礼部,内直称旨,不数年遂大拜。军机处初设,职制皆廷玉所定。鄂尔泰稍后,委寄与相埒。张廷玉是康雍干三朝的名臣,但确切而言的话,张廷玉的职业顶峰应该是在雍正阶段。当时的雍正手底下良臣尽管也很多,但具体他所仰仗的还是仅仅只有这两个,一个

  • 乾隆打压张廷玉,张廷玉的得意门生说了6个字,堪称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张廷玉

    在雍正和乾隆时期,各有一位名气很大的汉臣,他们分别是张廷玉和于敏中,而且,于敏中是张廷玉的得意门生。乾隆时期,张廷玉逐渐失宠,乾隆打压张廷玉,于敏中说了6个字,堪称聪明。 张廷玉在清朝汉臣中的地位非常高,不仅是雍正朝的第一宠臣,而且被封为伯爵,配享太庙。张廷玉在康熙时期中了进士,因为他是大学士张英的

  • 乾隆为何不肯放过张廷玉?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张廷玉

    01 张廷玉其人张廷玉在雍正时期就混得很开,雍正对他一见如故,大事小情都要找他商量。有一次张廷玉回老家探亲,雍正就觉得浑身不对劲,忍不住写信给张廷玉说,我即位十一年了,从来没有那位大臣离开我后让我如此想念,你我虽然是君臣,但情同密友,你去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我每天都很想念你。雍正死前特立下遗嘱,让张廷

  • 张廷玉再三恳求退休,乾隆终于答应,张廷玉:有件事,您不能忘!

    历史人物编辑:邀月历史阁标签:张廷玉

    要说清朝历史上最成功的大臣,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要说清朝历史上最资深的大臣,可能除了张廷玉就没有其他人了,三朝元老张廷玉,见证了清朝最辉煌的历史。从辅佐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张廷玉可谓是用自己的一生服务了爱新觉罗爷孙三代,因为自己卓越的功绩,雍正皇帝甚至直接给予了张廷玉死后入太庙的殊荣,

  • 张廷玉晚年遭遇了哪些经历,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飞鱼侃史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自康熙晚年受到重用后,在雍正即位后迅速获得提升,并成为雍正帝的心腹之臣,官居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吏部。雍正皇帝去世后,还特意留下一道遗旨,让他死后配享太庙,这一荣誉,终清一代汉臣中无人可及。纵观张廷玉的一生,最突出的政绩在于文字方面的贡献,当然关键是他对雍正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但这样一个元老

  • 康熙朝的陈廷敬、雍正朝的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张廷玉

    大清自努尔哈赤开国,到皇太极一统关外,再到顺治入关以来,经过康雍乾三朝,国力鼎盛,盛世空前。期间名臣无数,有多尔衮,鳌拜,索尼,明珠,于成龙,马奇等,其中有两位汉臣内阁,一个是陈廷敬,一个是张廷玉。两者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但都是清朝汉臣楷模。陈廷敬和张廷玉陈廷敬:一朝名臣,两袖清风,四部尚书,百世

  • 张廷玉的悲剧,皇帝不赐你不能争也不能讨

    历史人物编辑:悠然修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因谨慎干练、口风紧、记忆力强而获康熙提拔。到了雍正朝更是被皇帝大力重用以及视为肱骨 -- “虽是君臣,情同契友”。为了表彰张廷玉并示其宠信,雍正许下了让其“配享太庙”的承诺。注:清朝一共有二十六名王公大臣获配享太庙的资格,满人二十三名、蒙古亲王两名、汉臣中只有张廷玉一人。张

  • 张廷玉儿子考了第3名,雍正赏赐玉如意,张廷玉:家庭丑事!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张廷玉在清朝的历史中,可以说,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在对清王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这位清朝大官接连侍奉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而就是这样一个权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端的权臣,当他的儿子张若霭考中探花时,当成绩尚未宣布就被雍正赏赐了玉如

  • 张廷玉索要封赏,乾隆怒削其爵位,多年后才发现张廷玉的真正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死后还获得了配享太庙的殊荣,可以说是亘古未有的大宠臣。都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可张廷玉辅佐祖孙三代,却一直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可见张廷玉的为人处世,有多么通透。但在晚年时期,这位颇有威望的老臣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断地向乾隆索要

  • 三朝老臣张廷玉被抄家,却搞得乾隆很尴尬,直说张廷玉老奸巨猾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张廷玉

    乾隆抄张廷玉的家,本来是想将这位三朝元老置于死地的,可是,结果却让乾隆很尴尬。而原本受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器重的张廷玉,则是从一个女人的去世,开始倒霉的。张廷玉在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受到康熙的赏识,从秘书(入值南书房)干起,一路升到了吏部左侍郎,副部级的高位。雍正更是将张廷玉视为股肱,官职、爵位也是一升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