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廷玉晚年遭遇了哪些经历,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

张廷玉晚年遭遇了哪些经历,他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鱼侃史 访问量:4149 更新时间:2024/1/23 7:26:14

张廷玉康熙晚年受到重用后,在雍正即位后迅速获得提升,并成为雍正帝的心腹之臣,官居大学士、军机大臣兼管吏部。雍正皇帝去世后,还特意留下一道遗旨,让他死后配享太庙,这一荣誉,终清一代汉臣中无人可及。

纵观张廷玉的一生,最突出的政绩在于文字方面的贡献,当然关键是他对雍正帝死心塌地,忠心耿耿。但这样一个元老重臣在新皇乾隆即位以后,日子却并不好过。年轻的乾隆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极力打压老臣,鄂尔泰、张廷玉皆受到了他的极力压制。

客观地说,张廷玉在乾隆朝的表现确实也是乏善可陈,而且到了晚年陷入了朋党之争,他与鄂尔泰两人因门户之见,导致满汉矛盾突出,这让刚即位的乾隆帝十分不满。而且向来谨慎自持的张廷玉还当面向乾隆暗示,希望他不要忘了先帝的遗诏,要保证他配享太庙的荣誉。

应该说,配享太庙一事是乾隆与张廷玉闹僵的导火索,此后,乾隆帝频频发难,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帝下旨剥夺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荣誉,并削去伯爵,并最终同意张廷玉辞官回乡,令他次年离京。

乾隆十五年春,正值春暖花开,张廷玉收拾停当准备程回桐城老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乾隆帝的长子永璜突然病逝。这下,张廷玉走不了了,因为他是永璜的老师,两人有着师生情谊。

张廷玉参加了永璜的丧礼,又熬过了七天,归心似箭的他决定向皇上递折子回老家。乾隆帝接到折子后火冒三丈,心想皇长子刚刚过了初祭,丧服未脱,你身为老师却要南返,一点情分也不顾,可见对大清皇室并非忠心耿耿。随即,乾隆帝下了一道严旨,斥责他无情无义,配不上忠臣二字,还说他文治武功毫无建树,只是一个会写公文的秘书。

张廷玉见皇上如此数落自己,知道这次真的犯了糊涂,把皇上给得罪了。如果他的儿子张若霭不死,他的心情也不会这样。正当张廷玉为难之时,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了,他的亲家朱荃出事了,御史参奏他与吕留良一案有关系。

乾隆正要找张廷玉的茬,就像正想睡觉时有人送来枕头,当然称心。张廷玉年纪虽大,可政治经验丰富,他马上向皇帝写忏悔书,要挽回局面。他说自己不知道朱荃是这种人,现在非常反悔,愧对皇恩,请求皇上治罪。张廷玉是公众人物,乾隆帝故意把折子交给九卿公议,以示公正。

这下子,张廷玉可谓是树倒猢狲散,众臣一致认为张廷玉犯了严重的错误,建议革职查处,交刑部处理。此时,乾隆帝反而摆出了一副人君的姿态,传旨布告天下,赦免张廷玉的罪状,同时斥责张廷玉,说他不能鞠躬尽瘁,只会结党营私,降旨罚张廷玉白银15000两,并追缴以前赏赐的各种物品,一下子,张廷玉就回到了解放前。

乾隆帝的绝招还在后面,他下旨查抄张府,派出心腹内务府大臣德保率领十几个大内侍卫和一百多个兵丁,以查找遗漏皇家赏赐为名,将张府翻箱倒柜,可最终也没有搜到任何贪污受贿的钱财。只搜查到了一些张廷玉的文章、书信、便条,只要上面有只言片语对皇家的不敬,张家便永世不得翻身。

不过,德保派人查阅了半个多月,也没有发现张廷玉对朝廷有任何不轨之心或埋怨之词,这下,乾隆帝放心了,认为张廷玉还是靠谱的。眼见查不出什么问题,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乾隆帝便罚了德保二个月的俸禄,草草收场了。

经过这次抄家,乾隆帝反而觉得有点对不住张廷玉,毕竟他跟随康熙、雍正两代先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此,他有了另外的补偿办法,他立即赏赐张廷玉之子张若澄一批金银,当然这些都是从张家没收来的。同时升任张若澄为内阁学士,张廷玉的几个子侄也连升两级,还批准张廷玉回老家安度晚年。

乾隆二十年(1755)春天,张廷玉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程,享年84岁。乾隆帝得知噩耗,又想起了张廷玉的好,当即降旨,赦免张廷玉以往的过失,配享太庙。

张廷玉为官低调,也为他的后代得到了庇护,三子张若澄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小儿子张若淳做到了兵部尚书,在大清朝,张家所得的恩赐和荣耀之隆,在汉臣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许多年以后,风烛残年的乾隆帝,回顾他的一生,又想到了张廷玉,他感慨良多说出这样一番话:“纵观数千年的历史,奸臣、弄臣叹多,直臣、忠臣叹多。能如张廷玉这般历三朝仁君隆恩而始终稳居高位而不倒的重臣,仅一人而已!”

标签: 张廷玉

更多文章

  • 康熙朝的陈廷敬、雍正朝的张廷玉,谁才是清朝第一汉臣?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张廷玉

    大清自努尔哈赤开国,到皇太极一统关外,再到顺治入关以来,经过康雍乾三朝,国力鼎盛,盛世空前。期间名臣无数,有多尔衮,鳌拜,索尼,明珠,于成龙,马奇等,其中有两位汉臣内阁,一个是陈廷敬,一个是张廷玉。两者不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但都是清朝汉臣楷模。陈廷敬和张廷玉陈廷敬:一朝名臣,两袖清风,四部尚书,百世

  • 张廷玉的悲剧,皇帝不赐你不能争也不能讨

    历史人物编辑:悠然修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康熙三十九年进士,因谨慎干练、口风紧、记忆力强而获康熙提拔。到了雍正朝更是被皇帝大力重用以及视为肱骨 -- “虽是君臣,情同契友”。为了表彰张廷玉并示其宠信,雍正许下了让其“配享太庙”的承诺。注:清朝一共有二十六名王公大臣获配享太庙的资格,满人二十三名、蒙古亲王两名、汉臣中只有张廷玉一人。张

  • 张廷玉儿子考了第3名,雍正赏赐玉如意,张廷玉:家庭丑事!

    历史人物编辑:刘翔说历史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张廷玉在清朝的历史中,可以说,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作为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在对清王朝的影响不可谓不大,这位清朝大官接连侍奉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而就是这样一个权力可以说是达到了顶端的权臣,当他的儿子张若霭考中探花时,当成绩尚未宣布就被雍正赏赐了玉如

  • 张廷玉索要封赏,乾隆怒削其爵位,多年后才发现张廷玉的真正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张廷玉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死后还获得了配享太庙的殊荣,可以说是亘古未有的大宠臣。都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可张廷玉辅佐祖孙三代,却一直身居要职,手握重权,可见张廷玉的为人处世,有多么通透。但在晚年时期,这位颇有威望的老臣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断地向乾隆索要

  • 三朝老臣张廷玉被抄家,却搞得乾隆很尴尬,直说张廷玉老奸巨猾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张廷玉

    乾隆抄张廷玉的家,本来是想将这位三朝元老置于死地的,可是,结果却让乾隆很尴尬。而原本受到康雍乾三朝皇帝器重的张廷玉,则是从一个女人的去世,开始倒霉的。张廷玉在康熙年间考中进士,受到康熙的赏识,从秘书(入值南书房)干起,一路升到了吏部左侍郎,副部级的高位。雍正更是将张廷玉视为股肱,官职、爵位也是一升再

  • 嘉庆夜宠庄妃后,又翻墙会玉嫔,侍卫一拳打晕:这么大人了,没羞

    历史人物编辑:工人小光哥标签:玉嫔

    月黑风高,嘉庆帝甩开太监,一个健步溜到宫门口,飞身跃上宫墙。他心里美滋滋:“美人你稍等片刻,寡人这就来赴约!”正得意,突然“嗖”一声,一个侍卫跃上宫墙,猛地将他拽下来,摁倒在地。不等嘉庆帝反应,侍卫扬起拳头,破口大骂,“这么大年龄了,不知羞耻!”嘉庆帝惊掉了下巴,这奴才狗胆包天,竟敢胖奏天子?那么,

  • 湘军猛将李臣典,两次救下曾国荃,攻破天京后为何离奇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张哥侃文史标签:李臣典

    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市井百姓之间一直有这样一句传言说“曾国藩成功靠的是曾国荃,曾国荃立功靠李臣典”要知道,曾国藩训练的湘军在与太平天国的作战之中,出现了许多的猛将,而这些猛将就是曾国藩得以立功的最大功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靠着“吉字营”的奋勇拼杀,曾国藩才能成功将太平天国剿灭。

  • 击败太平天国的湘军头号悍将李臣典,竟是死于壮阳药?

    历史人物编辑:高迪标签:李臣典

    李臣典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是清政府击败太平天国的重要功臣,从一个普通士兵爬上了提督位置的励志少年,是几次将曾国荃从受伤被困的绝境中解救出来救命恩人,很得曾氏兄弟赏识。这样的李臣典,最终死于军中,被清政府追赠太子少保衔,还得了忠壮的美好谥号。但是李臣典闻名却并不是因为战功,而是因为李臣典之死太过蹊跷

  •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史前魔王标签:李臣典

    太平天国:攻破天京第一大功臣李臣典,他的最终结局又将如何呢?【注:本文由[金帆娱乐]作者独家原创,本作品未经作者允许,禁止抄袭转载。擅自侵权者,虽远必究!】说起李臣典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清军攻打天京的时候,他的是功劳最大的一个,因为当时的天京城非常难攻,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建议,这个建议就是

  • 湘军重要将领李臣典掳掠妇女,因奸淫过度而致病,两周后死亡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李臣典

    湘军围困南京时,遭遇十一个月无饷可发。湘军士兵进城后疯狂抢掠,造成南京大浩劫。南京城墙坚固难破。湘军进攻南京便采用围困战术。从城外往城里挖地道,一共挖过三十多条地道。太平军从城内往外挖,将湘军所挖地道一一炸毀,连人带地道一起堵死。湘军工兵在挖地道过程中,被炸死或活埋的兵勇就近两千人,耗费炸药达十多万